一年級藝術《藍色的大海》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1、小貝殼
2、美麗的風帆
3、神奇的海底
[教材分析]:
提起大海,我們就會想到蔚藍的海水、寬廣的海面、金色的沙灘、神秘的海底。還的浩瀚、博大,使我們心胸開闊;海的美麗、神奇令我們心曠神怡。大海的每一次潮起潮落都像一首生命的贊歌,激起人們無限的遐想。
本單元的內容鼓勵學生,拿起筆來,放開歌喉,用繪畫、歌唱等藝術形式表現大海的壯美,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和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發現貝殼的自然美、藝術美,鼓勵學生發揮想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為小貝殼描繪新的形象,展現個性化的設計,體驗藝術創造的樂趣。
2、讓學生用彩泥、花布、彩紙或身邊多種多樣的可用物品親自動手制作小帆船,培養學生對色彩的感受及動手能力。
3、通過認識海底奇異的景觀和豐富的資源,使學生初步了解海洋與人類的關系,激發學生關注海洋的生態環境和地球環保的愿望。
4、引導和啟發學生用藝術的形式把自己對海底世界的認識和感想表現出來。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在初步了解大海的基礎上,發現、感受、表現大海的美,激發學生對大海的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
通過多種藝術活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能通過不同的形式表達自己對大海的好奇及幻想。
[課時安排]:
三課時
課題一 小貝殼
執教時間:6月13日——6月14日
[教學內容]:
1、學習兒歌《小貝殼》
2、欣賞貝殼工藝品,講一個小貝殼的故事。
3、學唱歌曲《拾貝殼》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發現貝殼的自然美、藝術美,能有感情地背誦兒歌。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為小貝殼描繪新形象,展現個性化的設計,體驗藝術創造的`樂趣。
[教學思路及建議]:
貝殼工藝品的制作,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有難度,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分組集體創作的形式,讓學生體驗合作的樂趣,在共同的努力下完成一件藝術作品。
[教具準備]:
課件、貝殼畫作品,學生準備各種貝殼、水粉顏料、貝殼制作工具
[課型]:
綜合課
[教學過程]:
活動一、組織教學。
1、學生在《種海菜》音樂伴奏下,進教室。
2、教師帶領學生隨音樂做動作。
活動二、情境感受,學習兒歌。
1、課件一幅海景的背景圖。
同學們看,這是哪兒?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關于大海的歌。
2、學生欣賞《大海呀故鄉》 你們從小生在海邊、長在海邊,大海就像歌中唱的,像我們的媽媽,你們對大海一定非常了解,誰來說說大海是什么樣的?大海里都有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
每當我們漫步在海灘,常常能看到一個個美麗的貝殼,你們喜歡小貝殼嗎?
3、教師朗誦兒歌《小貝殼》
小貝殼
海邊小貝殼,
請你告訴我,
你的年紀不算大,
為啥皺紋這么多?
貝殼笑呵呵,
悄悄對我說,
那是條條錄音帶,
錄下大海一支歌。
4、學生朗誦兒歌。
觀察你自己帶的貝殼或者圖片上的貝殼,貝殼都有哪些形狀?
顏色有什么不同?花紋一樣嗎?
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運用恰當的詞匯,表達對貝殼的觀察體會,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多姿。
活動三、畫貝殼。
分組活動:引導學生發揮想像,為教材中的貝殼圖形添畫上美麗的花紋。
教師要適當啟發學生運用點、線、面或圖案化的形式,大膽、夸張地表現自己的想法,在拓展藝術思維的同時體驗成功的快樂。
可以讓學生嘗試運用多種美術工具、材料、方法,增強創作的表現力,使學生充分享受藝術活動帶給自己的新奇感受。
活動四、綜合活動。
請學生把創作好的作品貼在背景圖上,相互欣賞、評價。也可可以互贈小貝殼,用〈拾貝殼〉背景音樂,在歡笑聲中結束學習。
活動五、總結、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發現并鼓勵學生的自我表現。充分肯定每個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形象的語言描述自己的作品。
札記:今天學生帶來了一串貝殼風鈴,我把它掛在窗口,我們就這樣聽著它的聲音上課,欣賞著課件上的小貝殼,創作時心情真是美好。
課題二 美麗的風帆
執教時間:6月15日——6月17日
[教學內容]:
1、嘗試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小帆船。
[教學目標]:
1、欣賞歌曲《白帆》,逐步引導學生關注帆船,鼓勵學生想像。
2、讓學生用彩泥、花布、彩紙或身邊多種多樣的可用物品親自動手制作小帆船,培養學生對色彩的感受及動手能力。
[教具準備]:
課件、有關圖片、資料、彩泥、彩紙、彩筆、花布
[課型]:
綜合課
[教學過程]:
活動一、組織教學。
1、播放有關大海的影視資料或展示有關圖片。
老師有感情的介紹介紹大海的畫面。
2、在學生的情緒充分調動起來之后,啟發學生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或形體動作描述或表現對大海的認識與感受,如大海的顏色,海浪的形態、聲音,海面上的帆船等。
活動二、了解帆船
1、教師介紹帆船的來歷。
起初有人拿一張拉的很緊的獸皮迎風佇立在船頭,兩手擺動獸皮,以肌肉和風的力量推動船前進,通過人類的實踐活動,獸皮才演變成為各式各樣的帆。
現在帆船多用于體育比賽和旅游船。
你們知道嗎,2008年奧運會將在中國的北京舉行,我們青島作為唯一的合作伙伴城市什么項目在青島舉行?對帆船比賽!
美麗的帆船在藍色的大海上航行,就像美麗的蝴蝶飛在藍色的海面,讓我們來欣賞一首歌曲《白帆》。
2、學生欣賞歌曲《白帆》
活動三、做帆船
1、認識帆船的構造:
帆(三角形、長方形),船身(梯形),桅桿。
2、發學生用不同的材料,如:彩泥、樹枝、彩紙、布、鐵絲、紙盒等。
3、鼓勵學生富有想象力的表現帆船的美,突出色彩的表現。
4、注意構思新穎,追求與眾不同、體現個性。
四、帆船游戲
學生戴上帆船頭飾,分組在操場上做帆船游戲,如:分四小組,每組設相同折反距離,頭戴飾物的學生,繞障礙物來回接力跑。跑道設“風浪道”“回旋道”等,帆船要根據不同的跑道做相應的動作,如時高時底、各種傾斜動作等。
札記:上次賈佩玉出課時正好讓我用配品給她做了好多的船,又從網上搜了好多船的圖片資料,這次我就把它們拿給孩子們看,啟發他們的創造,這真是“送人蘭花,手留余香”啊!
課題三 神奇的海底
執教時間:6月20日——6月21日
[教學內容]:
1、欣賞《潛海姑娘》。
2、用繪畫和表演的方式表現神奇的海底世界。
[教學目標]:
1、通過認識海底奇異的景觀和豐富的資源,使學生初步了解海洋與人類的關系,激發學生關注海洋的生態環境和地球環保的愿望。
2、引導和啟發學生用藝術的形式把自己對海底世界的認識和感想表現出來。
[教具準備]:
課件、有關圖片、資料、作品
[課型]:
綜合課
[教學過程]:
活動一、欣賞樂曲。
1、學生欣賞樂曲。 如果你聽到了大海的波濤聲,請你舉手表示。
2、在《潛海姑娘》音樂的伴奏下,讓我們游到海底,與大海中的動物一起游戲。
活動二、感受海底世界
1、學生觀看海洋錄像帶。
2、說一說海洋世界這個大家族中都有哪些成員?(魚類、貝類等。)
師啟發學生:除了你能從電視和圖片中看到的,你還能想象出海底世界還會有什么?(水晶宮、海龍王、美人魚、怪獸、海洋勘探器……)
3、教師簡單介紹海底世界: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百分之七十一的面積是海洋。在這廣闊無垠的藍色海面下,到處生活著比陸地生物種類要多的海洋生物、動物。它們形狀各異,顏色奇妙而美麗。顏色絢麗的奇形怪狀的有趣的生物和大面積的深藍、蔚藍、淺藍、藍綠色的海水向映,生動有趣。在科技知識畫報上和電視片《動物世界》中,我們能欣賞到充滿生命的海底世界的景象。
4、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大海這么神奇,你們想不想去勘探一下?
今天我們就把自己想象成一名海底勘探員,把你勘探到的景象描繪到畫面中來。
引出課題: ——神秘的海底世界
活動三、欣賞海底世界
1、欣賞書上的作品,開拓思路。
引導學生分析圖片,重點分析圖片上所表現的內容,讓學生明確可加上個人的想象力。
2、學生討論:你想在這幅畫面上畫哪些內容?
鼓勵學生想出書上沒有的內容。(水晶宮、海底怪獸、海龍王、美人魚、海底勘探器……)
啟發學生可以把自己畫進去。
海中生物有大有小在海水中游來游去,假如我們穿上潛水服或乘潛水艇到海下游玩并進行勘探建設該多有意思啊!
3、分析如何來描繪出這些海洋生物和景象。引導學生學會表現美。 回憶學習過的基本形。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出示投影片:
讓學生在繪有基本形的投影片上進行添加,組合成海洋生物。
啟發學生海洋生物在水中游動的方向。
4、出示一條魚的模型,學生上來擺出它在水中游泳的方向。
分析書上的圖例,讓學生找出畫面中所表達的主要內容,使學生了解畫面中要有主要內
分析畫面的構圖安排。
5、出示一些海洋生物的圖片,利用實物投影,讓學生拼擺成一幅畫。可找多個學生來進行拼擺,經過對比分析使學生明確如何構圖才好看。提醒學生可有前后遮擋關系。
活動四、畫畫海底世界
1、想象力要豐富,構圖要飽滿,表現出畫面的主要內容。色彩要鮮艷。
2、要有利于突出畫面的主要內容。
3、畫面內容涂畫完后,再添畫海水。
4、用藍色來平涂畫面中的空白部分來表現海水。
5、用藍色畫波浪線來代表水紋。
6、用油畫棒涂海洋生物,用水彩平涂海水,油色分離,也可產生較好的效果。
活動五、作業展示
學生將自己的作業貼到黑板上進行展示。
學生說出自己的構思和自己是怎樣在畫面上進行表現的。
活動六、教師小結:
對學生的作業給予充分的肯定,鼓勵學生們繼續努力。
[課后札記]:
提起大海,我們就會想到蔚藍的海水、寬闊的海面、金色的沙灘和美麗的海底世界。我利用中午時間,給四個班分別放了《海底總動員》的動畫片,看完后鼓勵學生拿起筆來,放開歌喉,用繪畫、歌唱等藝術形式表現大海的壯美,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和對生活的熱愛。
單元反思:
我們所在的城市是沿海城市,對于孩子們來說,大海是熟悉的,本課的幾個課題都有設計上的針對性。在執教過程中,《小貝殼》引導學生發現貝殼本身的美麗多彩,啟發學生珍愛海洋生物,《美麗的風帆》通過美術活動讓學生了解和發現生活中許多廢舊物品稍經加工就可以變成藝術品,提高學生的創造意識和手工制作的樂趣,《神奇的海底》通過繪畫和表演形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探索精神,表現出孩子們對大海的好奇與幻想。
本單元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漲,創作效果較好,特別是繪畫“海底世界”充分調動孩子的多方面能力,體現出“童眼”的觀察力和“童心”的想象、創造力。
【一年級藝術《藍色的大海》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大海的歌》教學設計5篇03-10
《我看見了大海》教學設計03-06
一年級《畫》教學設計10-13
藝術設計專業的求職簡歷05-05
高校藝術設計的開題報告02-07
藝術設計的開題報告范文02-22
語文一年級上冊教學設計04-22
一年級教學設計《i u ü》01-01
一年級語文《太陽》教學設計10-13
藝術設計求職簡歷范文的參考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