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的課程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縱(橫)向條形統計圖和起始格與其他格單位量不一樣的條形統計圖,并能夠根據統計表的數據完成統計圖。
2.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提出問題并加以解答。
3.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二 重點
會看兩種新的統計圖,并進行數據分析。
三 難點
通過分析統計圖而獲得信息,并根據信息作出判斷與決策。
第三章 統計 (板書)
一 問題導入
師:給出一個數據表格我們應該如何去讀懂信息,又該怎樣把這些數據表示在一個圖上?下面我們通過一個實例來學習如何分析數據、如何繪圖。
例: 下面是某商店2003年6月3~9日礦泉水銷售情況統計表
品牌 數量/箱
A 30
B 45
C 25
D 10
講解:
具體做法
識表:如例子中出現的這樣的表格叫做“統計表”只有類別與數據,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第一個名詞統計表。
獲取信息:一看有幾類,如A、B、C、D四類;二看數據,10、25、30、45,格子可以是以5或者10做單位。
師:那么我們可以根據以上講的兩點可以作圖了,我們今天做的是縱向條形統計圖,橫軸是類別,縱軸是數據。我們只需涂成一樣寬的條形即可。
某商店2003年6月3~9日礦泉水銷售情況統計圖
師:從圖中獲取什么信息?
生:可以看出那個條形最高、那個最低,
師:對,條形最高代表銷售最大,條形最低代表銷售最少。
師:能給商店提出什么好的建議呢?
生1:D銷售太少了就別進了,人們不喜歡喝。
生2:B銷售的最多,可以多進一點。
總結:
1. 在畫圖之前,先寫上是什么的'統計圖,這是我們今天學的第二個名詞“統計圖”,簡單理解就是它有橫縱坐標,而且有圖形的表格。
2. 條形圖要一樣寬,高度就是這類物品的銷售數據,看縱軸。
3. 類別之間相隔一樣寬,并且標明類別名稱。
4. 從圖中獲取信息。
師:課堂作業,現在請大家摸索著把剛畫的條形統計圖的橫縱坐標交換位置,看看畫成的統計圖是咋樣的? 給大家10分鐘時間自己先做,之后我給大家演示一遍。
布置作業
課本40~41頁的第1、4兩題做作業。預習下一節內容。
【《統計》的課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校本課程教學設計03-21
“統計”教學設計(精選18篇)05-17
《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04-25
《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與反思2篇03-06
有關課程網站的設計開題報告02-05
課程網站設計開題報告08-20
課程畢業設計的論文致謝詞01-06
Java課程設計的實驗工作報告08-16
課程教學實習目的范文01-25
《荷花》的教學設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