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光合作用的場所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
植物光合作用的場所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識別綠色植物葉片的結構,說出各部分結構的主要功能。(重點)
2、解釋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難點)
3、說明葉綠體是光合作有物場所。
4、舉例說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二)能力目標:
1、練習徒手切片。
2、觀察葉片的結構,觀察綠葉細胞中的葉綠體。(重點)
3.情感目標:
讓學生建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2、難點:解釋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初步了解光合作用離不開光和葉綠體。你知道光合作用是在植物體的哪個器官中進行的呢?
回答:葉
提出問題:參天大樹拔地而起,枝繁葉茂;纖纖小草茁壯成長,生生不息。無論是參在大樹,還是纖纖小草,一般都具有葉,葉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葉片是葉的主要部分。葉片作為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具有哪些結構及其結構相適應的功能?
二、 引導學生進行試驗探究
[講述]:讓我們通過實驗觀察并認識葉片的結構。
[實驗]:葉片的結構。
[步驟]:(1)練習徒手切片,制作葉片橫切面的臨時玻片標本。
(2)使用顯微鏡先觀察葉片橫切面的臨時玻片,再觀察葉片的永久橫切片,根據《葉片結構》認識葉片各部分的名稱,了解其功能。
4人一小組進行實驗,先制作并觀察徒手切片,然后再觀察葉片結構的永久切片,對照書P36的“葉片立體結構模式圖”認識葉片各部分名稱。
[想一想]:
(1)葉片的背面與正面的綠色一樣深嗎?為什么?
(2)怎樣區分上表皮與下表皮?
(3)氣孔的開關受什么控制?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
(1)葉片正面顏色深,柵欄層細胞內含有較多的'葉綠體。
(2)上表皮的氣孔少,下表皮較多;上表皮靠近柵欄層,下表皮靠近海綿層。
(3)氣孔的開關受保衛細胞控制。
[小結]:葉片的結構
表 皮——保護作用
氣 孔——葉片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門戶
柵欄層——細胞排列緊密且整齊,細胞里含有較多的葉綠體
海綿層——細胞排列較疏松,細胞內含有較少的葉綠體。
葉 脈——具有輸導水、無機鹽和有機物及
[提問]:(1)葉片呈現綠色的原因是什么?
(2)光合作用的場所是什么?
(3)你是否能解釋葉為什么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講述]:葉片的葉肉細胞和保衛細胞中含有葉綠體,葉綠體中又含有綠色的葉綠素。葉綠素能吸收光能,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因此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觀察]:讓我們動手親自觀察綠葉細胞中的葉綠體。
[指導]:學生2人一組,用鑷子取下天門冬植物的小枝,制作成玻片標本,放在顯微鏡下,注意細胞中的綠色部分。
[講述]:葉綠體中的葉綠素,是葉片呈現綠色的主要原因。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沒有葉綠體,綠色植物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講解]: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很好,其實植物葉綠體中含有的色素即葉綠體色素一般由葉綠素a、b,葉黃素,胡蘿卜素組成,表現出綠色、藍綠色、橙色、黃色。
[提問]: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其他器官是不是都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小結]: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講述]: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也需要光。只有在一定強度的光照下,植物才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滿足自身生長發育的需要。
[出示]:在光下和黑暗處培養的小麥苗。
[提問]:你知道兩盆小麥苗的葉色為什么不同嗎?
[講述]:葉綠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因此,在生產實踐中,可以利用“葉綠素的形成需要光”的原理生產韭黃。
三、課堂總結:
教學反思
本節課著眼于學生科學探究精神和能力的培養,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精神,注意開發學生的智慧和潛能,通過讓學生動手實驗、仔細觀察、探究分析,在自主獲得新知的同時,提高自身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本節通過激發興趣導入新課,引起學生熱烈討論;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讓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實驗,動手動腦,既分工又合作;結果展示討論的過程就是交流質疑的過程;結合實際事物進行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STS教學理念。
【植物光合作用的場所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植物寫生》教學設計08-19
植物細胞教學設計模板05-13
頭飾設計教學反思04-06
8和9的教學設計09-11
《牛和鵝》 教學設計03-24
《開花和結果》教學設計12-12
《銳角和鈍角》教學設計08-21
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設計09-13
8和9的認識教學設計08-22
《比和比例復習》教學設計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