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世范,為人師表。身為老師應該給學生做好榜樣的。本文將為你提供教師有償補課個人自查報告,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
為規范教師從教行為,樹立教師良好形象,推進師德師風建設,近日我縣教育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關于禁止有償違規補課的規定,學校也在第一時間組織全體教師學習了教育局的文件精神,在會議上,袁校長提出了明確要求,會后,我個人進行了自查自糾。
我嚴格要求自己,依法執教,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廉潔從教,從未組織或參與任何形式的有償家教活動。今后我決心繼續努力,嚴格遵守上級領導的規定和要求,并保證做到以下幾點:
一、不利用放學后、雙休日、節日、寒暑假等時間在家或在外租用、借用場地,組織學生收費或變相收費進行違規補課、有償家教;
二、不利用課間、午休、放學后、雙休日、節日、寒暑假等時間組織學生利用學校場地違規收費補課;
三、不假借家屬、親友等他人名義從事違規補課、有償家教;
四、不介紹學生給校內外其他教師進行有償補課;組織學生參加校外培訓機構培訓。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格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育是良心的事業,職業的特殊性注定了我們教師必須淡泊名利,放棄一些世俗的追求,必須堅守高尚情操,樂于奉獻。我們應該學習陶行知先生的那種境界和追求,不為物質所累,保持心境的純正與安寧,拒絕有償家教,為培育學生健康成長作出無私的奉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守護教育者的尊嚴。
篇二: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我深切體會到作為新時期的人民教師,肩負著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的光榮使命。教師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全面發展。近日我區教育局對有償家教的高度重視,堅決對此情況進行調查,處理。為了有效落實文件精神,規范教師從教行為,樹立教師良好形象,推進師德師風建設。學校也在第一時間組織全體教師學習了教育局的文件精神,并進行了自查自糾。我
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剖析、審視自己:
一、加強學習,依法執教。一直以來,我遵照《教師道德規范》的要求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堅持科學發展觀,認真學習《義務教育法》、《教師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教育法律法規,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依法執教。
二、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我都要講校內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時刻以“校榮我榮,校恥我恥”的精神來指導我。在認真備課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工作中本著 “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的原則來設計教育活動。
三、熱愛學生,和諧發展。 堅持“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對學生嚴格要求,耐心教導,不諷刺,不挖苦,不變相體罰,使孩子愉快茁壯的成長。
四、廉潔從教,不謀私利。 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不對學生有償補課和收取額外的報酬。與家長交往中不收禮,不吃請客,不叫
家長辦事,不進行有償家教。
總之,師德是一個教師的靈魂,是搞好教育教學的前提保證,是教師的立身之本。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孩子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正如我國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格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育是良心的事業,職業的特殊性注定了我們教師必須淡泊名利,放棄一些世俗的追求,必須堅守高尚情操,樂于奉獻,奉獻是師德的靈魂。在這個相對浮躁和功利的社會中,教師應該學習陶行知先生的那種境界和追求,不為物質所累,保持心境的純正與安寧,抗誘惑、拒腐蝕,為培育學生成長、成人、成才做出無私的奉獻,才是我們教師人生價值的真正所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守護教育者的尊嚴。
教育事業需要肥沃的土壤,給學生多一份關心,使家長少一份憂心,讓社會多一份放心,是我們的責任。為了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我遵守職業道德,發揚奉獻精神,安心本職工作,立足課堂教學,拒絕有償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