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員工職業生涯規劃方案
員工職業生涯規劃方案一
一、了解職業性質,掌握職業信息。
(一)酒店業的地位。旅游行業是我國的朝陽產業,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加入WTO后,我國對旅游產業大力支持,把旅游業列為新興第三產業中的第一位。酒店是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國家發展旅游業的物質基礎,是獲得旅游收入的重要來源。酒店業在許多國家都成為了重要的經濟支柱產業。我國人民不斷提高的生活水平和經濟高速增長促進了我國酒店業的蓬勃發展,酒店業目前已成為我國第三產業中的中堅力量。
(二)酒店業的特點。酒店屬勞動密集型企業,吉林省對酒店從業人員的需求量不斷上升,但酒店業的高速發展與酒店人才市場的滯后形成了反差,因此勞動力市場上對酒店人才是供不應求,酒店管理專業的就業和發展空間較大。酒店是一個多部門、多功能、為社會提供綜合性服務的企業,酒店服務就是為客人提供盡善盡美的服務,酒店管理就是以酒店的決策目標為基本出發點,通過對不同的業務部門調整、聯絡等活動使酒店各部門之間、員工之間、酒店的賓客之間利益協調,以達到酒店的經營目標。
(三)管理層級。初級酒店服務技能員、中級酒店服務技能員、高級酒店服務技能員管理層級業務層(領班)、次中間管理層(主管)、中間管理層(部門經理)、高級管理層(總監)、決策層(總經理)。
(四)員工任職資格。思想進步,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無傳染性疾病,注重儀表,具有酒店服務技能證書;善于協調、溝通,應變能力強,英語水平良好,具有較強的酒店服務技能和一定的酒店管理技能。
(五)職業優缺點。
1、優點:在旅游業中有重要地位、收入較穩定,工作環境較好,能夠與不同的客人打交道,建立廣泛的社會人際關系;較多機會接觸最新的國際管理理論;工作內容豐富,極具挑戰性。
2、缺點:酒店工作對腦、體力要求較高;酒店業務較為復雜,要熟練掌握各項業務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該行業較注重資歷和經驗,兩者對職位晉升影響較大;收入水平較其它行業相對較低。
二、酒店新員工具體職業生涯設計方案
(一)職業生涯初期(18歲—30歲)
第一階段(18—25歲)
1.員工進入適合自己的酒店,在酒店的'核心業務部門如客房部或餐飲部做起,腳踏實地地掌握各種對客服務技能;
2.獲得相關的酒店中級服務技能資格證書;
3.在熟悉酒店某一部門業務的同時,爭取獲得在其它部門(如客房部、餐飲部、娛樂部、前廳部等)輪崗的機會,熟悉酒店各部門的服務業務和工作流程;
4.繼續深造,完成大專學業,獲得大專學歷證書,提高英語水平。
第二階段(25—30歲)
1.擔任酒店某部門領班或主管,學會處理好人際關系;學習現代酒店管理、酒店財務管理、酒店人力資源管理等學科,關注行業的發展動態;
2.在高星級酒店從事酒店服務工作或酒店管理工作,了解酒店各部門管理流程,掌握酒店各項服務業務;
3.繼續深造,獲得酒店管理類本科學歷證書,加強酒店英語訓練,能夠使用酒店服務英語進行基本的會話。
(二)職業生涯規劃中期(30歲—40歲)
1.獲得高級酒店服務技能師證;
2.擔任酒店某業務部門的經理,熟悉該部門的業務流程,有效組織本部門的各項工作,學習與其它部門的溝通與協調;3.如有機會,爭取到國內的先進酒店管理學院深造或到境外國際知名酒店工作,豐富國際酒店管理知識,為成為酒店職業經理人做準備。
(三)職業生涯規劃后期(40歲月—退休)
第一階段(40—45歲)
1.擔任高星級酒店的業務總監,熟悉酒店各部門的業務操作,能有效協調好各部門,管理能力不斷提升;
2.成為酒店職業經理人,成為酒店行業的專業人士。
第二階段(45歲—55歲)
1.權力不斷加強并逐步邁向高峰,爭取擔任某高星級酒店決策層;
2.建立酒店行業的個人良好品牌,在本行業有較高的信譽度和知名度。
第三階段(55歲—退休)
由于健康狀況和工作能力逐步衰退,只力求維持已取得的成就和社會地位,做好退出工作、準備結束職業生涯。
職業生涯規劃沒有固定的模式,但要具備4個必要環節,即:分析發展條件、確定發展目標、構建發展臺階、制定發展施展。滿足“兩種需要”(本人發展需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符合“兩個實際”(本人實際,經濟社會實際),重視“立足現實、著眼發展”關系的處理。在分析本人條件的基礎上,通過宏觀、微觀兩方面了解發展環境和崗位對從業者素質的要求。每位酒店員工都應該根據本人條件,結合每個階段的發展目標,有針對性地制定發展措施,從而為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奠定堅實的基礎。
員工職業生涯規劃方案二
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應充分考慮人、環境、職業與成功的事業生涯之間的關系。那么如何規劃職業生涯的呢?下面具體的規劃職業生涯應考慮的因素和步驟。
1、確定志向。
志向是事業成功的基本前提,沒有志向,事業的成功也就無從談起。俗話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立志是人生的起跑點,反映著一個人的理想、胸懷、情趣和價值觀,影響著一個人的奮斗目標及成就的大小。所以,在制定生涯規劃時,首先要確立志向,這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點,也是你的職業生涯規劃中最重要的一點。
2、自我評估。
自我評估的目的,是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因為只有認識了自己,才能對自己的職業作出正確的選擇,才能選定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路線,才能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作出最佳抉擇。自我評估包括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情商、思維方式、思維方法、道德水準以及社會中的自我等等。
3、職業生涯機會的評估。
職業生涯機會的評估,主要是評估各種環境因素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每一個人都處在一定的環境之中,離開了這個環境,便無法生存與成長。所以,在制定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時,要分析環境條件的特點、環境的發展變化情況、自己與環境的關系、自己在這個環境中的地位、環境對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環境對自己有利的條件與不利的'條件等等。只有對這些環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復雜的環境中避害趨利,使你的職業生涯規劃具有實際意義。
環境因素評估主要包括:
(1)組織環境。 (2)政治環境。 (3)社會環境。 (4)經濟環境。
4、職業的選擇。
職業選擇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人生事業的成功與失敗。據統計,在選錯職業的人當中,有80%的人在事業上是失敗者。正如人們所說的女怕嫁錯郎,男怕選錯行 。由此可見,職業選擇對人生事業發展是何等重要。
如何才能選擇正確的職業呢?至少應考慮以下幾點:
(1)性格與職業的匹配。
(2)興趣與職業的匹配。
(3)特長與職業的匹配。
(4)內外環境與職業相適應。
5、職業生涯路線的選擇。
在職業確定后,向哪一路線發展,此時要作出選擇。即,是向行政管理路線發展,還是向專業技術路線發展;是先走技術路線,再轉向行政管理路線…… 由于發展路線不同,對職業發展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在職業生涯規劃中,須作出抉擇,以便使自己的學習、工作以及各種行動措施沿著你的職業生涯路線或預定的方向前進。
通常職業生涯路線的選擇須考慮以下三個問題:
(1)我想往哪一路線發展? (2)我能往哪一路線發展? (3)我可以往哪一路線發展?
對以上三個問題,進行綜合分析,以此確定自己的最佳職業生涯路線。
6、設定職業生涯目標。
職業生涯目標的設定,是職業生涯規劃的核心。
一個人事業的成敗 ,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有無正確適當的目標。沒有目標如同駛入大海的孤舟,四野茫茫,沒有方向,不知道自己走向何方。只有樹立了目標,才能明確奮斗方向,猶如海洋中的燈塔,引導你避開險礁暗石,走向成功。目標的設定,是在繼職業選擇、職業生涯路線選擇后,對人生目標做出的抉擇。其抉擇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優性格、最大興趣、最有利的環境等信息為依據。通常目標分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和人生目標。短期目標一般為一至二年,短期目標又分日目標、周目標、月目標、年目標。中期目標一般為三至五年。長期目標一般為五至十年。
7、制定行動計劃與措施。
在確定了職業生涯目標后,行動便成了關鍵的環節。沒有達成目標的行動,目標就難以實現,也就談不上事業的成功。這里所指的行動,是指落實目標的具體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訓練、教育、輪崗等方面的措施。例如,為達成目標,在工作方面,你計劃采取什么措施,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在業務素質方面,你計劃學習哪些知識,掌握哪些技能,提高你的業務能力?在潛能開發方面,采取什么措施開發你的潛能等等,都要有具體的計劃與明確的措施。并且這些計劃要特別具體,以便于定時檢查。
【員工職業生涯規劃方案】相關文章:
餐飲員工職業生涯規劃12-29
銀行員工職業生涯規劃書02-12
外貿員工職業生涯規劃書范文02-16
職業生涯規劃06-13
職業、職業生涯與職業生涯規劃是什么?12-30
個人職業生涯規劃07-01
職業生涯規劃與求職02-09
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07-29
職業生涯規劃書精選07-18
職業生涯規劃書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