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仁恕演講稿范文
演講稿特別注重結構清楚,層次簡明。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演講稿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那么一般演講稿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仁恕演講稿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仁恕演講稿范文1
我縣教育局首先提出“仁恕教育”這一概念,并且在全縣大力提倡仁恕教育。說到“仁恕教育”,我們要先了解一下何為“仁恕”?何為“仁”?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說過“仁者愛人”。孔子的“仁”是要求人們去“愛人”。“愛人”是貫穿于“仁”的基本思想。可以說,愛即是仁,仁即是愛,愛是仁的起點,又是仁的歸宿。既然“仁”是“愛人”,那么如何去“愛人”?對于這一點孔子提出了“忠恕”之道。忠是盡心竭力、盡己之心去愛人。“恕”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意,要求推己及人、推己及物,經常換位思考做寬容、諒解、心胸開闊之人。也就是說“仁恕”這一理念的內涵是要去愛人,并且學會怎樣去愛人。在教育領域即是要去愛學生并且知道如何去愛學生。也可以說“仁恕教育”的本質是“愛的教育”。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高爾基也曾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才會教育孩子”。“仁恕”教育是一種心態、是求真的教育、是尚禮的教育、是至善的教育,更是是一種潤澤靈魂的“大愛”教育。那么我們如何在日常教學中貫徹“仁恕”的教育思想呢?
首先、我們要正確理解“仁恕”的內涵
“仁恕”的本質是愛。為師者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崇高而復雜的精神境界。教育心理學家認為,這種愛是教師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崇高的教育情操。內容上表現為教師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真心實意地關心學生,充分尊重信任學生,嚴格地要求學生。學
生往往把教師對自己的關懷、愛護、信任等與教師對自己的評價聯系在一起,同自己在集體中的地位和人格價值聯系在一起。教師的一句不經意的話,往往會改變學生一生的命運。他們或者充滿自信、積極向上,成就一番事業。或者灰心喪氣、破罐子破摔,最后一事無成。因此,教師的這種愛的情感成為一種社會環境因素,在學生心目中具有不同尋常的分量。
其次、尊重每一個學生,熱愛每一個學生
教育根植于愛,尊重學生、熱愛學生是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師自身修養的一個重要方面。時刻把學生當作我們的朋友,以感情為紐帶,讓學生體會到你在關心他、愛護他。這樣學生就會尊重你、親近你。每個學生身上都有閃光點,都有其可愛的一面。“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更何況是孩子呢?“仁恕”中的恕就要求我們學會寬容、推己及人地去愛每一個孩子。事實證明,一個被老師所喜愛的.學生常常會充滿信心,朝氣蓬勃,積極向上。
最后、對學生要愛中有嚴,嚴中有愛
愛不僅是無微不至的呵護,更不是隨心所欲的嬌慣、是非不分的放縱。古人云“教不嚴,師之過”。嚴格要求學生是愛的特殊表現,是教師責任感的體現,也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在教育過程中,不能過分溺愛優等生,聽之任之,而對犯點小錯的后進生嚴而又嚴。這樣就會是優生弱化自控能力,品德滑坡,而后進生則因為老師處理問題的不公而產生反感、對抗情緒,從而對學習及各種活動失去信心。所以,我們要牢記“嚴師出高徒”的古訓,對學生嚴愛相加。
曾幾何時,剛走上三尺講臺的你在心中默默告訴自己我會去愛每一位孩子。曾幾何時,我們看見不聽話的學生,自己剛剛講過的事情他又帶頭違犯,你罰他站好,扯著他的衣服,說:“難道你沒有認識到老師對你的期望嗎?你沒有感覺到老師對你的愛嗎?”
調皮的繼續調皮,不認真的還是不認真,上課說悄悄話的還是說悄悄話,傳紙條的仍然傳著紙.......是學生不理解我們的愛嗎?冷血?愚蠢?不是。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渴望獲得老師的愛,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在愛的氛圍中學到新知,只是,也許我們把愛放的是太高太高了,學生需要仰視才能看見,或者仰視也不一定看見。這樣的愛很可能換來的是冷漠。那么,愛教育愛學生的每一位老師,就讓我們把愛放近些再放近些吧!讓我們把愛的溫暖傳遞到需要它的每一個學生身上,讓優秀生更加優秀,讓雙差生走向優秀,讓堅硬的目光變得柔軟,讓散漫的心靈變得執著,讓自私的不再自私,讓寬容的更加寬容一次次師生間真誠的談話,一個個自然而然的鼓勵的眼神,一行行學生周記本上紅色的筆跡......愛不需要去強調,愛也不需要去演說,愛只要近些再近些,走近學生的生活,這就是最成功的---“仁恕”教育,成功的愛的教育。
仁恕演講稿范文2
以愛之心,踐行仁恕
什么是“仁恕教育”?相信在座的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理解,在我看來,“仁”即“仁愛”,取“仁者愛人”之精髓,實現真愛教育;“恕”即“寬恕”,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仁”是基礎,“恕”為升華,仁恕教育要求我們具備寬厚博愛的胸懷,擁有教育良知,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踐行仁恕,不但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還要關心他們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而這一切,都體現在我們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中。
我校是一所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居多,有的班級留守比例甚至高達70%,這些孩子長期不在父母身邊,缺乏關愛,不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需要有人指導,而我們的身份是老師,也是父母。
這學期剛開學時,我輔導了一名五年級的學生參加“師生共讀”的演講比賽,這是一個剛滿十一歲的小姑娘,長得眉清目秀惹人喜愛,只是身體過于單薄,顯得十分瘦弱。因為不是我班學生,便讓她每天下午早一點到校加以輔導。第一天,剛過十二點,她就來了,我很奇怪:怎么這么早?她告訴我:中午沒有回家,自己帶飯在學校吃的`。我就告訴她,再帶飯,到我這里熱一下。第二天中午放學,她來了,手里拿著一只老式的鋁制飯盒,自豪地告訴我:里面是她自己搟的面條!打開飯盒,我驚呆了,這是這樣的一份午餐啊!所謂的面條其實就是一塊塊巴掌大的面片,每塊足有1厘米厚,就像我們家里蒸的死面餅子,又幾塊粘到一起,熟不熟都不好說。面片旁邊躺著幾根手指頭粗細的蘿卜條,沒有青菜,沒有湯,沒有半點油花。看著這樣的一份午餐,我的心被狠狠地揪成一團,如果不是被我偶然發現,這個孩子就靠著這樣一份冰涼的午餐度過一天。我也是母親,也有孩子,此情此景,讓哪一個做母親的看了不揪心?更讓我心痛的是:她一點也不覺得自己的午餐簡陋寒酸,還是那么樂觀。我強忍著就要落下的淚水,背過身悄悄擦去,盡量不讓她看見,因為我實在不忍心讓她察覺自己有一絲一毫的寒酸,害怕傷害她的自尊,破壞她的快樂。我不知道怎樣呵護這顆純潔的心靈,是把她的飯倒掉嗎?不,不能!我只好給她熱飯,只是加入許多自己炒的菜。第三天中午,等了許久,也不見她來,也許是不愿再打擾我吧。叫了半天,她才過來,臉上掛著羞澀的笑容。這次,帶來的是死面卷子,依舊是厚厚的面片,夾著零星幾個蔥花。可見,這就是她一日三餐一年四季的飯菜質量吧。我一邊夸她的卷子做得好,一邊把我的飯給她盛了一碗,告訴她“做多了,實在吃不下。”
晚上,我給她遠在唐山的媽媽打了電話,跟她說了孩子的情況,電話那頭的母親泣不成聲,我也跟著掉眼淚。后來,做母親的重新安排了女兒的生活,事情總算有了一個圓滿的解決。
我時常想,作為老師,我們不能只關心孩子的學習好壞,還要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對于留守兒童的教育,更要以“仁恕”的思想為指導,時刻留意學生的細微變化,關注學生的長遠發展,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給予關愛、理解、寬容和指導,為將來打下基礎。最后,用一句歌詞結束我的發言:讓仁恕的思想,引領著我們在江淮大地再創輝煌!
【仁恕演講稿】相關文章:
犀利仁師經典臺詞08-01
劉積仁的創業故事07-30
沒仁沒義的成語解釋07-17
論語里仁篇教學設計05-29
仁豪集團2015校園招聘信息07-25
周福仁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09-21
曹仁傳閱讀題目和答案譯文08-05
周其仁在中國綠公司年會的主題演講(全文)08-10
博仁大學碩士生教育有哪些的內容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