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史記》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史記》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史記》觀后感1
讀者,其用心專也,韻者,其美極而觸魂也!——題記“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翻閱沉甸甸的歷史,驀然看見,那一抹鮮艷,帶著成熟穩(wěn)重,披荊斬棘,正向我走來。那是歷經磨難才重生的鳳凰;那是千錘百煉的堅強;那是靈魂沖擊才有的不朽篇章;那是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的史書,一部永垂不朽的史記。初讀《史記》,讀出一個頂天立地堅強的男子漢,或許一開始他就不該站出來,頂撞君王,是大罪。他是被深深地激怒了,但他沒有停止在憤怒上,而是還在此基礎上對他所要加以敘述和研究的到他所生活的那個時代為止的一部中國通史進行了認真的整理和思考,并得出了自己的一些結論,這是司馬遷之所以不僅成功為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成為一位偉大的歷史家的原因所在。魯迅有一句名言:“長歌當哭是必須在痛定之后的!
司馬遷不正是在“痛定之后”,以史記這部大作長歌當哭嗎?很難想像,如果司馬遷在巨大的悲痛之后不繼之以理智的思考,而會成文學家兼歷史家。晚清的劉鄂在《老殘游記。自敘》中指出:“《離騷》為屈大夫之哭泣,《莊子》為蒙叟之哭泣,《史記》為史公哭泣,《草堂詩集》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詞哭泣,八大山人以畫哭泣,王實甫寄哭泣于《西廂》,雪芹寄哭泣于《紅樓夢》。”于是,在報任安書中,我看到一個無奈而又理智的司馬遷,一個身心俱殘而又頂天立地的司馬遷。司馬遷一腔抑郁,發(fā)之《史記》,將悲痛而屈辱的靈魂投入到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
于是,絕代文章橫空而出。我似乎看到了太史令堅強的身軀,化作天邊耀眼的彩虹,霎得,紅遍了整個天空。再次捧起那泛黃的《史記》,讀出一個報國無門賢能者的憂傷。司馬遷是憂傷的,他的心痛漢武帝不聽諫的小肚雞腸,所以,他是懂得屈原的,要不然,他不會將屈子愁悶的心情寫得如此淋漓盡致,他又怎么會有抒一肚子的憤懣牢騷之氣,滿紙俱是怨辭。當屈原“舉世渾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時候,我仿佛看到一個憂傷的靈魂與另一個無助的靈魂悄無聲息的碰撞,不禁發(fā)問,那僅僅是一部述史的史書嗎?無法控制不安的思緒,帶著靈魂的觸動與顫抖,再次品味他的《史記》,這一次,我讀出了一個中華民族的魂魄,千百年來不變的精神。無論是太史令,還是屈平,還是項王與信陵,我都看到他們人性的善良,一諾千金的男兒形象。
是司馬遷完美的追求,還是他本來已經完美的文字,千年的民族之魂,在他筆下,閃閃發(fā)亮,是《史記》,讓我看到一種人性的韻味,人性的光輝,那么美好,那么燦爛!我不禁怦然震動《史記》之韻味,非桂花樹凋零的悲哀,也非納蘭性詞的凄涼,它的韻味,是甜香賽芝蘭之悠長,踏雪尋梅的不變的情懷。讀《史記》之韻,讀出司馬遷的韻味,那是任何一個時代都光芒綻放的靈魂,帶著一絲不羈,帶著萬般男兒忍辱負重的尊嚴,書寫了一個屬于他自己的春秋,反復咀嚼,齒留余香。
對《史記》的'感動,不僅僅在于它靈動的文字與豐富的情節(jié)故事,更重要的是他所蘊含的人格魅力與精神的升華。正是因為這種力量對《史記》的認識,也進入了一個精神的境界。司馬遷作《史記》,是用靈魂與命運作斗爭,用自己的精神作出一部千古流傳的史記。讀《史記》之韻,是上古文化與藝術的完美結合!讀《史記》之韻,是人格與靈魂的震動!讀《史記》之韻,是美麗與感動的撞擊。品讀史記,其韻無窮細細聆聽《史記》叮咚的琴韻,內心卻經歷了跌宕起伏的感動。
《史記》觀后感2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妒酚洝愤@本史書,讓我們在品讀時,仿佛徜徉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揭開那層朦朧的面紗,去探尋古代英雄的故事,“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因美色而丟了性命;“統(tǒng)天下于一體”的一代君王秦始皇嬴政是如何的心機深沉,而秦國又是如何在殘暴二世的統(tǒng)治下滅亡的;“荊軻刺秦王,圖窮而匕首現”中忠膽赤誠的荊軻;還有那豪邁不羈的項羽因無顏面見江東父老而自刎烏江。
這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仿佛讓我進入了那個紛亂的時期,華麗的辭藻讓我在想著,究竟是怎樣的一位史官,讓才子魯迅不禁感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那一行行不虛美、不險惡的文字向我展開歷史的長卷,那些封塵的記憶在搖曳的燈光下若影若現,我仿佛看見一個慈祥的老者在燈旁書寫著中華從皇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實...
在《典籍里的中國》中,“當代讀書人”撒貝寧穿越歷史時空,帶領我們見證了司馬遷忍辱負重、發(fā)奮著書,用自己簡短的一生成就了“史家之絕唱”。節(jié)目以獨特的方式向我們呈現出“英雄畫像”,并讓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在血脈和文脈傳承中找到民族的根與魂。
在節(jié)目中,有這么一場讓人熱血澎湃的場景:青年司馬遷拜別了父親,在遠行游學的過程中,觀眾的視線跟隨著司馬遷在九嶷山追懷舜帝,在會稽山探禹穴,通過越王勾踐體會到了隱忍成大事,在孔子故居處追慕先賢,在汨羅江用心去感受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的愛國情懷,在烏江畔贊頌和反思項羽的英勇與敗亡......這樣一幅栩栩如生的驚人畫面,讓人不禁感嘆。主持人撒貝寧滿含熱淚的說出這樣一段話,讓我記憶深刻,他說:“有那么一些瞬間,當那些歷史人物從你身邊擦肩而過的時候,你會汗毛倒豎,你會頭皮發(fā)麻。當他們在你身邊突然的那種情感的爆發(fā),我作為第一個感受到沖擊波的人,真的'是幸福到極點的一種狀態(tài)!”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記憶中那些閃耀的光芒,在此處早已褪去了圣潔,在《史記》中沒有十全十美,卻有著一位位站在時代浪尖上的偉人英雄。在司馬遷的《史記》中,有皇帝,有將軍,更有平民。它為平民義舉立傳,例如敢于用《世家》記述陳勝吳廣的起義,這就是司馬遷的史學創(chuàng)造。
《史記》中,項羽的故事讓我十分喜愛,他驕傲自滿,目中無人,總是不聽他人的忠告,最終導致了敗亡,但是他不會從自身找原因,反而將這一切歸咎與天意。但是他身上有沒有值得我們所學習的呢?還是有的。當他兵敗之時,寧可戰(zhàn)死沙場,也絕不當逃兵回到江東。連李清照都說:“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史記》中每一個人愛國的方式都是不同的。我們既不能像屈原一樣投江自盡,也不能如子貢那般憑借口才拯救國家,但是我們卻能從小事做起,我們的國家也會因此變得越來越強大。
我佩服司馬遷在史書著作方面的創(chuàng)新,而我更加佩服的卻是他絕不違背真理的不屈精神,他文章公正,史實可靠,這部巨著,對我國歷史的研究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國學經典,華夏之明,讓我們一同去了解國學,熱愛國學,細細品讀每一個歷史故事!
【《史記》觀后感】相關文章:
史記閱讀心得02-26
讀史記心得08-31
史記故事感悟作文01-10
《史記》讀書筆記12-17
史記讀書筆記11-06
讀書筆記史記05-21
史記讀書筆記04-23
史記的閱讀題目及答案08-04
《史記》讀書筆記(精選)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