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與研究心得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與研究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從有效教學過程來看,有效教學意味著教師能夠有效指導,包括有效講授并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也包括有效提問并傾聽學生。
有效講授是任何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即使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活動中教師講授也是必需的。教師清晰的有效講授可以在師生互動中點撥、引領、啟發、強化,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蘇格拉底式的講授方式雖然充滿爭議,但還是有值得借鑒的地方。首先,蘇格拉底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以提問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思考。其次,蘇格拉底總是很有耐心地傾聽學生,關注學生的想法,從學生的回答中進一步追問,以澄清學生的思考。一般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講授過程中也都會穿插教師的提問或者學生的提問,但真正能夠傾聽學生,從中展開教學的卻比較少。教師的提問更多地是為了教師自己講授的需要。
教師講授要考慮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關注教學過程中的關鍵事件。我們可以考慮加涅等人所建議的教學事件,包括創設情境以便吸引學生的注意;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以便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提供鼓勵性的即使反饋以便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
(一)使講授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
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在上課一開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這與一般性的維持紀律式的組織教學不同。對教師的要求更明確,教案中就要設計好用怎樣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如果學生不集中注意,所有的教學活動將成為一系列無意義的事件。
吸引學生注意的有用技巧之一是使教師引入話題是新穎而有趣的。它不該是簡單的、干巴巴的內容介紹,或者諸如請將美術課本翻到7頁。教師可以在開始講課時,有時舉一個結果令人驚異的例子,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
吸引學生注意的有用技巧之二是把目標告訴學生。僅僅用某些吸引注意的手法引起學生的注意,或一般性的外圍提醒,如注意了,開始上課、看,這一排同學坐得多端正等組織教學,有時并不一定能夠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讓學生集中注意的一個常用方法是告訴學生在課時結束時應該哪些行為結果。把目標告訴學生可以幫助他們在上課前組織思維,在他們頭腦中提供可以掛靠要點的鉤子。這激活了學習過程,并使學習者集中注意去獲取所要求的行為結果。
吸引學生注意的有用技巧之三是讓學生知道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教學的多樣化并不意味著無重點地蜻蜓點水,在多種呈現方式中的各項學習內容并不是同等重要的。在上課開始時就要引導學生了解這節美術課所要上的內容。在課堂教學的進行中、結束時強調相應的關鍵部分,以免學生只關注形式的多樣熱鬧和參與的開心,卻抓不住核心內容。多樣化教學不能沖淡主題。強調難點和重點可以幫助形成相應的知識結構和繪畫技法。
(二)使講授保持一定的節奏
使講授保持一定節奏。這一點非常重要,卻被很多不細心的教師疏忽或遺忘。保持與學生能力相適應的教學節奏,它的效果將不限于能夠帶來藝術性的享受,更重要的是,這種節奏既能使教師的講授變得輕松(凡抱怨上課勞累的教師多半與節奏感缺失相關),且能使學生借助某種暗示效應而更有效地記住、理解某些知識并形成相應的價值觀。最有效的教師會保持一種順利的、相對快捷的節奏。……雖然教學活動的速度很快,但卻與課程內容的難度和學生的能力很匹配。
如何保持講授以及整個教學的節奏,實在是值得考慮的教學問題。這里有一個教學藝術的領會過程和教學經驗的積累過程,但還是有一些策略可以考慮:
比如可以使教學節奏與任務的難度或復雜程度相適應。教師必須盡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過長時間地停留,循序而不進;還要避免離題太遠而做一些與教學主題無關的敘述;或者花費太多的時間在單個學生或一些學生身上。
比如應該重視教學環節以及不同主題的過渡。當教師改變話題、重點或活動時,就會出現過渡。過渡,尤其是小過渡,是課堂上的常見現象,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程的順利進行。不好的過渡會極大地妨礙教學時間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師應該保證過渡數量不多,但盡可能有條理、簡潔。當沒有處理好過渡,或者下一個環節由于某種原因被延誤時,問題就會產生。
為了使教學過渡順利,教師在備課時就應有所考慮,尤其須預先準備好與過渡有關的材料設備。當準備上課時,就可以預先估計哪里會出現變化,哪里需要停頓。教師還可以將經常性的過渡常規化、慣例化。例如,當學生提前完成作業時,應該干什么,而不是坐在那兒等候。
(三)提供鼓勵性的即時反饋
在提供參與機會,學生有所表現之后,緊接著,教師必須做出相應的適宜的即時反饋。這兩種事件在時間上是緊密相連的。行為和反饋之間盡可能短的時間間隔是學習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行為和反饋之間的聯系越緊密,學習就會越快發生。也可以說,提供反饋是引發活動的完整和延續。反饋可能是引發活動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一個單獨的活動。由于引發活動沒有提供反饋,學生無法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即時反饋有助于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及時的矯正和強化。所以,這兩個事件發生的時間間距要盡可能地短。
在引發期待行為階段,學生對繪畫練習的回答必須是個體的,即個體嘗試著進行回憶、概括、釋義、應用或者解決問題,但緊隨其后的反饋可以指向全班。這樣做可以使個別學生的正確答案為全班所借鑒,使個別學生的錯誤為全班引以為戒,起到舉一反三的范例作用。
對于學生繪畫不好的特別需要注意,重要的是對于繪畫不好的學生作出富于鼓勵的語言,從而保持引發活動的非評價性的特點。如畫得不錯,你的答案部分是正確的,可以畫得更好等鼓勵性話語。類似這樣的回復能夠使畫得不好的學生能夠有自信,而不因為學生畫得不好受到批評。學生行為之后緊跟著表揚和鼓勵而不是批評,更有可能促進學生的繪畫學習和遷移。在盡可能非評價性的氛圍中引發學生自由繪畫,這使學生能夠自由地發揮想象力,只要給以恰當的反饋和糾正,都能成為繪畫學習的起點。
當然,反饋活動既可以是即時的、隨堂的、非評價的,也可以是延時的、脫堂的、評價性的。在有些時候,延遲評判多學生來說可能更具有鼓舞人心的效果。包括一些繪畫作品,或者若干天或若干周后返回的延伸任務。一般而言,教師對這些繪畫作業的評判應該盡快地向學生反饋,甚至可以讓學生當時知道結果。但是,這并不是說,所有的繪畫作業和作品都需要即使反饋。有時延時評判會發生另外的效果,尤其當某種繪畫作業的結論帶有不確定性時,這種延時評判就變得更加必要。
一個完整的課時計劃往往包括以上多個教學事件。但在教學實踐中,并不一定都要包括所有的教學事件。比如有時一整節課都是自由繪畫,有時回憶先前知識和評估行為在當天的課時中沒有出現的必要。靈活機智是有效課時計劃設計和有效課堂教學的基本追求。
可見,無論教學如何改革,講授仍然作為有效教學的一條有意義的教學方式顯得卓爾不凡。它以它的優勢使之在長久的教學實踐中延續下來,并形成了自己的傳統。
當教學目標是傳遞信息時,教師講授是有效而經濟的。教師講授滿足了教師一定的個體需要和職業需要。即便于教師的控制,教師在講授時可以更好地對班級進行調控;益于學生成功,尤其是信息性的知識獲得,講授能增進學生的理解;時間經濟,教師講授是對時間的有效使用,是學生獲得知識最經濟的一條捷徑。教師講授也可能滿足學生的一些需要。這些需要包括:獲取——學生獲取信息的需要;順從——欽佩他人的需要,在這兒,他人是指講述者;一致——同意他人和相信他人的需要;求助——尋求幫助的需要。另外,好的講述能幫助學生發展重要的繪畫學習技能,這包括傾聽、繪畫、創造的能力。
教師講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可能不容易充分地將學生卷入進來,使學生處于被動靜聽狀態,單調乏味,加上內容過多或過長,使那些缺乏繪畫能力、記憶力差的學生獲益很少。傳統的教師講授難以激發學生積極參與,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總是源于某種不恰當講授。
無論講授多么有效,教師若想有效地激發學生投入繪畫學習,則需要有效地提問并傾聽學生的聲音,使教學保持某種互動的、對話的教學。
【教學與研究心得】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課題研究心得11-22
小學教學研究心得01-06
教學研究論文12-13
擺的研究教學設計06-22
演示教學法研究心得體會最新01-31
小學數學課題研究教學心得體會10-16
教學研究報告02-23
課題研究中期研究心得體會02-24
社會研究方法心得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