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個人讀接納孩子心得體會范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個人讀接納孩子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個人讀接納孩子心得體會范文1
在暑假里,我讀了小巫的《接納孩子》,這本書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不同的個案,針對家長常犯的急躁、焦慮情緒,結合家長提問最多的兒童安全感、自主意識、認知模式、社會交往、規則規范以及性意識問題做了詳細的論述和勸解。雖說《接納孩子》是一本關于家庭教育的書,但是對于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更具有啟發意義!在這里,我談一談讀了這本書之后一些淺薄的感受!
一、接納并尊重孩子的天性
我們接觸到的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年齡段、有著不一樣的家庭教育,個性千差萬別!作為老師就要用愛的目光關注孩子,用愛的微笑面對孩子,接納他們的個性尊重他們的人格!一方面我們要用欣賞得眼光發現孩子的優點,每一位孩子都是天才寶貝都有他們的可愛之處,我們要以發現“美”的目光欣賞每一位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不能夠讓孩子的不足遮住我們的眼光,只見沙子不見金子!另一方面我們要以寬廣的胸懷接納孩子的“錯誤”。據書本所說,孩子“黏人”、不聽話、發脾氣、貪玩、“自私”、“沒規矩”等等表現其實都是對外界環境做出的正常反應,都有其合理性,我們要學會去接納孩子的各種表現,寬容孩子的過錯,讓孩子體驗各種各樣的情緒特別是宣泄壞情緒(我們總是在壓抑壞情緒,殊不知越是不讓寶寶體驗,他意猶未盡,下一次只會讓他的情緒更加夸張,因為他想要徹底體驗)、鼓勵孩子說出不同的意見、提出不同問題。
二、鼓勵孩子
孩子做的事都是憑著天性出發,但孩子們都有顯示自己特長的性格,喜歡受到家長和老師的肯定和贊揚,更喜歡家長和老師少批評自己。針對這一性格特點,我們把表揚和批評有效的`結合到一起,發揮他們自然向上的心理特點,培養出孩子自信、自強的性格特點。比如:孩子表現好的事情給予她表揚,做錯事的時候就鼓勵他揚長避短。用鼓勵的方式造就孩子天真自信的童年心境。
這本書中有很多是面對家庭教育的問題進行的案例分析,我們可以從中吸收對我們有幫助的經驗,也可以通過案例更好的與家長進行溝通,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讓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個人讀接納孩子心得體會范文2
一個屢遭劫難、飽經滄桑的民族;一個顛沛流離、很長時間沒有自己國家的民族;一個為人類貢獻了無以計數杰出人才的民族;一個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民族。馬克思、愛因斯坦、弗洛伊德、洛克菲勒、畢加索、海涅……為什么猶太人中產生了這么多杰出人物呢? 專家們一致認為:猶太人對教育的高度重視,是猶太人獲得如此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重視教育,是猶太民族最為突出的優良傳統。猶太人的教育不但使猶太人精明富有,而且還使猶太民族中每一個流落于世界任何一個地方的人,都能如魚得水般地開創他們的事業。猶太人相信,良好的兒童教育是世界的希望所在,因此他們極為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
換個角度,如果xx的媽媽接納了xx不考第一名的現實,不過分要求xx和別人比,只和自己比,無條件的愛他鼓勵他,xx取得的每一次進步都能得到媽媽足夠的肯定,那么xx就會成長為一個很有自信心的孩子,他會接納自己,肯定自己,從而變得更加優秀。更何況,成績好只是優秀品質的一部分,而非全部。過分注重成績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不過現在想要改變xx的媽媽已經很困難。我只能幫助xx,開解xx,從內心接納他,告訴他,他沒有自己想的那么笨,只是沒有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我鼓勵他多參加活動,游戲,有時間看看電視,看看新聞,看看課外書,開闊自己的視野。不是認為只有看課本才是學習,在生活和游戲的方方面面都能學習。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知識本身,而是學習的能力和方法。幫助xx的路才剛剛起步,以后還很漫長。
接納孩子,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簽。給孩子貼標簽只會強化孩子的不良習慣。這個世界上沒有壞孩子,只有壞老師。沒有品質壞的孩子,只有習慣差的孩子。給孩子貼標簽就等于放棄了孩子。我的一個學生叫_,他上課睡覺,從來不寫作業,誰的說教他都不放在心上,你說你的好象和他無關。很多人覺得他無藥可救了。然而我實在不忍心給他貼上了“壞孩子”的標簽。我接納他的缺點,但是并不認定他無藥可救,他的行為習慣確實不好,但是這和他的成長環境有很大的關系。在他最需要被父母陪伴的童年,父母離異把他丟給了他的祖母,祖母年邁后,他被送到了寄宿學校。他每個月只能見父母一面,而見面的時候父母最關心的不是他而是他的學習。這強化了他對學習的反感。他比一般的孩子更加敏感和逆反,他不想學習,又或者他覺得生活都沒什么意思又何必學習呢。我無法改變他的家庭成長環境,只能給他更多的關愛。首先,我充分肯定他的聰明機智,我特批他上課可以注意力不集中,但是不許擾亂別人學習,特批他只要學會了就可以不寫作業,但是要定期來我這里做測驗。我經常在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他,樹立他的信心;在私下,我和他談論他的優勢,他的不足,他哪些方面還可以改進;我給他任務,讓他輔導班級里地理不好的同學,讓他在幫助人的同時發現自身的價值。慢慢的又讓他當班委,培養他的責任心,因為我相信責任心是促使孩子奮進的內驅力,有責任心的孩子一定會變優秀。我教過他一年,那一年和他的互動也使我收獲了很多。我們成了朋友,一直都保持著聯系,現在他已經是一名普通高校大三的學生了。他沒有被生活擊敗,我為他感到驕傲
“暴力不等于權威”。暴力更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以暴制暴”,看似有力量,實質上卻激化問題雙方的矛盾,甚至挑起更惡劣的對抗情緒。在學校教育中我們更不能使用暴力。孩子也是有尊嚴的,他們也會用生命來捍衛他們的尊嚴。暴力會讓人暫時的屈從。身體上的傷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痊愈,然而心靈上的屈辱卻會伴隨其一生。如果我們用暴力解決問題,那么傳達給孩子的就是用暴力解決問題的意識,長期成長在這種環境下的孩子,他們長大后也只會使用暴力來解決問題。百年方能樹人,教育需要的是耐心和時間。教師的權威是用對孩子們無私的愛樹立的。回憶我們的小時候,讓我們最臣服的老師不是使用暴力的老師,反而是用人格魅力感染我們的老師。我的高中語文老師許老師,他的人格魅力和他的教育理念使我受益一生。他不僅給了我們無私的愛,接納我們的個性,包容我們的缺點,給了我們極大的自由學習的空間,他還鼓勵我們每一個人,鼓勵我們用自己的方式自由的表達。如果不是因為他,我們班同學不會對語文這么感興趣,如果不是因為他,我們就不會樹立起學習語文的'自信,更不會在高考時的語文均分取得第一名。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接納孩子,和他們做朋友吧。
“言傳不如身教”。孩子身上的缺點往往是我們自身缺點的放大。無論是有意的模仿還是無意的秉承,孩子的成長環境是什么樣的,孩子就會變成什么樣的人。尤其是初中階段,正是青少年性格形成的重要時期,這就對學校環境的要求格外的高。育人是教師的職責,如果想讓我們的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就要求我們自己會生活,會學習,會做人。我們要改變自己的心態,用樂觀的精神,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感染學生,一起感受這世界的美好生活的美妙;我們要端正自己的行為,要及時發現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只有我們把優秀當成習慣,才能給學生做好的表率;我們要學會和學生平等的溝通,站在他的位置上為他考慮,讓學生感受到我們的愛并認同我們是出于好意;先改變自己,把自己變優秀,在去感化周圍的學生。
......
接納孩子,給孩子一個夢。
接納孩子,給孩子的夢插上翅膀。
接納孩子,撐起孩子放飛夢想的天空。
個人讀接納孩子心得體會范文3
《接納孩子》這本書是20xx年我的孩子兩歲左右的時候買的,那時候,兒子開始說“不”,一時不知所措,心想我的孩子脾氣怎么這么差,于是買了這本書,只是翻了一下,沒有很認真的去讀,當時覺得無法做到完全接納孩子,帶著質疑去讀的。
相隔兩年后,兒子已經四歲,更加的叛逆,他與家里每個大人對抗、吵架甚至是動手,我又重新拿起這本書,這一次讀,感覺完全不一樣,可能是這兩年接觸了點心理學,也可能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了新的經驗和體會,這一次讀是真正的入心了,帶著“對對對,就是這樣”的認同心理去讀的。
這本書,提倡我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行為,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真正心理需求,無條件的接納孩子,無條件的愛孩子。
育兒也是育己。書中每一部分,幾乎都提到父母的狀態、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而我在過去四年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深深地感受到這點:如自己童年時期的心理創傷被察覺;發現自身發展的局限性;督促孩子行為習慣的過程中,首先要以身作則等等。
因為兒子一直都有分離焦慮癥,所以我總是很擔心他是否會安全感不足,當看到“安全依戀的孩子在父母離開時會表現出焦慮,但不是生離死別那種絕望式的哭鬧,他們會逐漸平息;在父母返回時他們會很樂意看到父母,跟父母親熱一番之后再松手去做自己的事情。”這一句時,原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依戀母親是正常的表現,才放下心來。我想我可以放下“是否安全感不足”這個焦慮,全身心高質量的去陪伴孩子,對于建立他的安全感都是有積極的作用。
我們習慣了看到孩子哭,就受不了,立馬想辦法去制止他,否則就會覺得作為父母的失敗。
兒子最近特別熱衷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把所有的衣服穿好,會很有成就感。
一天,他又要自己穿衣服,我在旁邊看著,他生怕我伸手幫忙,強調“媽媽,我自己穿,你不要幫忙,你只幫我把保暖衣肩膀上的扣子扣上。”他穿的.很慢,我比較擔心這個速度到幼兒園會遲到,他可能感受到我的著急,很警惕的一再強調不需要幫忙。我在給他扣那兩個扣子的時候,不自覺得把卷到腰未拉下來的衣服往下拉了下,他暴跳如雷,用手就打我:“說了,不要你幫忙!”我感受到作為一個家長的權威受到挑釁,也非常生氣,一把把他推開推倒了。他更是怒火中燒,說:“你干嗎推我!”一場戰爭就這樣開始了,你打我一下,我推下你一下。當時有強烈的挫敗感!
事后,我想我沒有感同身受的去感受到他當時的生氣的原因,沒有把自己抽離去看待這個事件,那一刻,我自己就是一個孩子的狀態。我作為母親沒有很好的去處理這個沖突,而“我們是孩子社交能力的訓練師,是他們社交行為的模板。”孩子又怎能學會處理沖突呢?如果我當時能理解孩子生氣的那個點,及時表達我的歉意:“剛才你已經提醒我不要媽媽幫忙,可是媽媽還是伸手幫你拉你的衣服了,你很生氣,對吧?媽媽非常抱歉,對不起。”接納孩子“生氣”這個負面情緒,這場兩個“孩子”似的沖突,就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意識到這一點,也不需要內疚、自責,因為至少我察覺到了,帶著察覺去探索親子關系,也是一種進步。
昨天,按照約定好的,一天只看一集動畫片《忍者神龜》,而且上午已經看過,到了晚上,他又要看,我平靜的告訴他:“早上約定好了,上午已經看過忍者神龜,下午和晚上就不能看了。”
他就哭了:“我就要看。”他自己承諾的話完全忘了。
我說,“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特別想看,但是你自己說過的話要做到哦。”
“哇”的一聲,哭聲更大。
“媽媽愛你,可是我們要信守承諾哦。”
“你愛我,就要給我看。”哭聲小了些。
“看多了,眼睛會看壞的。”
“你不給我看,我就把你的東西全部拿走。”他停止了哭泣,拿起一袋我的東西。這時他已經從難過變成生氣。并且自己將不能看動畫片的注意力轉移到要占有我的東西,想引起我的生氣,而來證明自己的力量。
從頭到尾我都很平靜,未被他情緒所帶走,幾分鐘后,他放下我的東西,去看繪本,很快就自己轉移了注意力。
我如果也帶著情緒去處理,那他就將本來應該運用到自己身上的能量,轉而應用到對付我的情緒上來,只會讓矛盾升級。
這也是我實踐“溫柔而堅定”的執行規則的一個嘗試,效果果然比威脅、厲聲斥責要好很多。
兒子最近特別喜歡和小朋友開發新的游戲,這些游戲規則他們自己定,規則制定來源于他們以往玩過的游戲、看過的動畫片加上自己想象力。每想出一種新玩法,都讓他興奮不已。
這本書,給我啟發很多,感受也很多,希望自己能真正的做到接納孩子,無條件的愛他,不做孩子自我發展中的“絆腳石”。
【個人讀接納孩子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接納孩子》讀后感08-13
親子共讀孩子心得體會07-17
讀《水孩子》心得04-05
讀《水孩子》的心得02-26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讀后感06-01
孩子成長心得體會(精選)03-23
孩子交友心得體會03-24
教育孩子的的心得體會03-30
孩子成長心得體會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