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于孔子歇后語
孔子是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有關于孔子歇后語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有關于孔子歇后語
孔夫子吃粥——心里沒數
孔夫子拿笤帚――斯文掃地
孔夫子放屁――文氣沖天
孔夫子出門——三思而行
孔夫子當教授——古為今用
孔夫子的背包——準是書(輸)
孔夫子的褡褳——書呆(袋)子
孔夫子的墳——久慕(墓)
孔夫子穿西裝――不土不洋
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
孔夫子掛腰刀——文不文,武不武
孔夫子門前賣《論語》——自不量力
孔夫子面前講《孝經》——假斯文
孔夫子念書——咬文嚼字
孔夫子偷錢包——文明人不做文明事
孔夫子游列國——盡是理(禮)
孔夫子的徒弟――閑人
孔夫子背書籍——里面大有文章
孔夫子拜師——不恥下問
孔夫子搬家--盡輸(書)
延伸閱讀:有關孔子的'故事
孔子生在魯國。魯國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對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禮樂之邦”之稱。魯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吳公子季札觀樂于魯,嘆為觀止。魯昭公二年(前540年)晉大夫韓宣子訪魯,觀書后贊嘆“周禮盡在魯矣!”魯國文化傳統與當時學術下移的形勢對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響。
孔子早年喪父,家境衰落。他曾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年輕時曾做過“委吏”與“乘田”。雖然生活貧苦,孔子十五歲即“志于學”。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他學無常師,好學不厭,鄉人也贊他“博學”孔子“三十而立”,并開始授徒講學。凡帶上一點“束修”的,都收為學生。如顏路、曾點、子路、伯牛、冉有、子貢、顏淵等,是比較早的一批弟子。連魯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宮敬叔來學禮,可見孔子辦學已聲名遐邇。私學的創設,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傳統,進一步促進了學術文化的下移。
魯國自宣公以后,政權操在以季氏為首的三恒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魯君的兵賦軍權。孔了離魯至齊。齊景公向孔子問政,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說:“政在節財。”其政權操在大夫陳氏,景公雖悅孔子言而不能用。孔子在齊不得志,遂又反魯,“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從遠方來受學的,幾乎遍及各諸侯國。其時魯政權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陽貨。孔子不滿這種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執國命”的狀況,不愿出仕。他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有關于孔子歇后語】相關文章:
關于孔子的歇后語推薦02-15
關于孔子的歇后語精選02-14
關于有內涵的歇后語01-16
關于成語歇后語有哪些02-18
孔子教學的科目有哪些04-26
關于牛的歇后語有哪些03-31
關于陜西的歇后語有什么12-11
關于濟公的歇后語有哪些12-09
關于冬瓜的歇后語有哪些12-08
有哪些關于牲畜的歇后語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