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扶貧第一書記述職報告
2017年圍繞精準扶貧工作要求和省、市、縣精準扶貧會議精神,我們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和舉措,制定最強有力的措施,實行掛圖作戰,下大力打好這張扶貧“精準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精準扶貧第一書記述職報告2016,歡迎參考!
【篇一】2017扶貧第一書記述職報告
xx年,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會議精神,緊緊抓住市、縣委主要領導的講話精神,在各相關單位的關心、支持、幫助下,實施“集團幫扶,整村推進”,以農民增收為重點,以全面脫貧摘帽為目標,團結和帶領全村廣大人民群眾開拓創新,真抓實干,奮力拼搏,安口鎮吳坪村精準扶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圍繞精準扶貧工作要求和省、市、縣精準扶貧會議精神,我們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和舉措,制定最強有力的措施,實行掛圖作戰,下大力打好這張扶貧“精準牌”。
一、摸“準”扶貧對象,確保精準扶貧“靶向定位”。
按照國家和省、市、縣對貧困戶、貧困村進行識別和建檔立卡的工作要求,我們嚴格執行識別標準,把最貧困的戶納入幫扶范圍,科學合理制定幫扶計劃。分社逐戶建立了基本情況數據庫,并按照“規劃到社、幫扶到戶、責任到人”的總體思路,精心編制了吳坪村精準扶貧實施方案,確立了貧困戶主導產業,填寫發放了貧困戶登記表、扶貧手冊,制定了貧困戶脫貧計劃,真正做到“有卡、有簿、有冊、有檔”,對貧困人口、貧困家庭實行信息化管理。并對識別出來的貧困戶制定幫扶措施,通過分析致貧原因,對扶貧對象逐戶確立幫扶項目,建立脫貧規劃明白卡、臺賬,明確幫扶責任單位、幫扶人員。具體采取扶貧項目拉動、合作社捆綁發展、就近務工等扶貧模式,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二、創“優”工作機制,確保精準扶貧“陽光普照”。
深入開展大走訪、大調研,認真傾聽貧困群眾訴求,耐心詢問每戶家庭情況,深挖致貧根源,逐戶走訪建檔,與貧困戶交心談心、算賬對比,制定幫扶計劃,謀劃布局產業項目,推進精準扶貧。切實把村民組織起來,把致富能手培育起來,把大學生村官、駐村工作隊合理利用起來,摸清貧困底數,分析致貧原因,制定幫扶計劃,把產業培育起來,把土地流轉起來,把群眾帶動起來,把醫療體系完善起來,把發展環境優化起來,把村社兩級干部積極性調動起來,著力推動貧困戶的經濟和產業健康發展起來。
三、吹“響”攻堅的號角,精準整合資源,打好連片脫貧攻堅戰。
按照精準扶貧的要求,抓好雙聯行動與精準扶貧攻堅行動確定的目標任務對接工作,強化各雙聯單位和領導干部的主體責任,組織引導他們共同擔負起扶貧攻堅任務,動員更多的非公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社會力量參與,深化拓展定點幫扶、社會幫扶等幫扶模式。同時加強扶貧項目和相關涉農項目資金的整合力度,統籌安排整合資金。集中向重點產業、重點項目、扶貧重點傾斜,激發群眾發展活力,著力解決資金分散、重點不突出、效果不明顯的問題,使有限的資金、項目和政策能夠進村入戶精準實施。
一、加強領導。
為了抓好落實精準扶貧工作,我們成立了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重點要求要把全村貧困人口核實好,在核實貧困人口工作中,要把民政部門的低保人口銜接起來,通過認真相對比較,做好貧困農戶的識別工作。
1、根據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實施方案,認真按照貧困農戶建檔立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驟,做好貧困農戶的統計工作。
2、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評議和初選出本村貧困農戶名單。并且通過村級公示初選貧困農戶名單。
3、做好精準扶貧“四法”工作
一是明晰“一條路徑”,即力量法。按照省委、市的要求,增強減貧脫貧的內生力量;創新城鄉互動發展機制,增強減貧脫貧的拉動力量;創新基礎設施建設機制,增強減貧脫貧的'支撐力量;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增強減貧脫貧的保障力量;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增強減貧脫貧的領導力量”的要求,以改革統攬、開發扶貧、拔掉窮根為總攻方向,以“五個機制撬動五個力量”為總攻路線,以脫貧致富奔小康為總攻目標,以“往前沖”的精神、“敢探路”的勇氣、“一起上”的格局、“認真抓”的勁頭為總攻要求來貫徹落實省委、市、縣的要求。
二是構建“一套機制”, 即十子法。 探索構建“十子”機制,推進精準扶貧。具體是瞄靶子,建識別機制。梳辮子,建分類機制。結對子,建駐村機制。理路子,建規劃機制。想法子,建幫扶機制。甩膀子,建動力機制。強班子,建引領機制。湊份子,建聯動機制。造冊子,建管理機制。
三是突出“一個抓手”, 即抓手法。圍繞目標具體、措施具體、進度具體、責任具體“四個具體”。
四是實現“一個突破”, 即產業鏈法。要在產業鏈上發展,依靠市場激發內生動力上突破。通過產業鏈生成和發展要素的主動鏈接,鏈動農戶、合作社、企業、基地核心要素和科技、教育培訓、融資、特色品牌4個保障性要素,有效整合產業扶貧的資源和力量,促進農民尤其貧困農民持續增收,實現穩定脫貧。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要整合資金和項目,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推進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六項行動”創建工作,大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美化亮化農村環境。要結合貧困戶的具體情況,著眼市場需求、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承受力,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和“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要求,找準產業發展和增收路子,制定和完善村級產業發展規劃,做到“規劃到村、輻射到戶、帶動到人”。實施好當前的項目,同時要積極爭取各類項目資金的投入,做到項目到村到戶,資金到村到戶,進一步做好精準扶貧“四法”工作。
【篇二】2017扶貧第一書記述職報告
本人在XXXXX的正確領導下,在本單位主要領導的關心及全體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保證了村黨支部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現將一年來工作總結如下:
一、掛職工作取得的成績
(一)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戰斗堡壘作用。
在工作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一個村工作的好壞,首先在于黨支部的堅強與否,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是否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努力加強村黨支部及廣大黨員的思想建設。深入學習十七屆五中、六中、七中全會精神及十八大精神,進一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引導全體黨員及村干部從新的形勢,新的任務和新的實踐出發,以更大的決心、足夠的精力和得力的措施推動理論學習,在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上有了新的提高。
(二)深入基層,為民解難,當好貧困村黨組第一書記
xx年4月份被XXXX選派擔任XXXXX黨組第一書記兼新農村指導員,上任后,首先與“兩委”村干部召開座談會,認真研究討論,從村情實際出發,從群眾所需、所盼、所想出發。為了做到盡快轉換角色,熟悉工作環境,我堅持做到“三勤”:一是勤于學習,增進溝通。撲下身子從實踐中學、放下架子從群眾中學、靜下心來跟身邊同志學,做到多交流、勤溝通。二是勤于調研,熟悉村情。入村伊始,我始終堅持做到深入田間地頭、深入農戶、深入群眾展開調研,針對農村工作實際,擬定調研課題,進行認真的梳理、歸納和總結,形成有針對性的調研報告,不斷的熟悉鄉村工作情況。三是勤于鍛煉,積累經驗。為盡快任職、熟悉和掌握農村基層工作經驗,我積極參與鎮黨委、政府及村里開展的各項中心工作。通過一年來潛心調研和悉心收集、歸納和總結,我與村“兩委”成員一起,制定了XX村兩年度計劃和五年發展規劃,主要成績有:一是XX自然村道路硬化0.6公里,XX道路硬化0.3公里,XX道路硬化0.45公里;二是村部二樓辦公室,150平方米,主體已在今年9月底完工;三是協調幫助完成危房改造14戶;四是為民辦實事3件,解決村民生活困難3個;五是召開全體黨員座談會1次;六是2013年11月后盾單位給2萬元村部建設;七是今年2月份,發動群眾連片種植油茶50多畝,山楂50多畝,其他果樹50畝;八是積極參與“清潔城鎮鄉村·建設美麗**”活動,并制定本村具體實施方案。
二、加強政治理論學習
(一)強化政治理論學習,努力提高業務水平和自身素質堅持把加強學習作為提高自身素質的主要措施,把學習作為武裝和提高自己的首要任務,牢固樹立與時俱進的學習理念,養成勤于學習、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把參加集體組織的學習與個人自學有機結合起來。
一是積極參加“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創先爭優和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等學習教育活動,深刻領會這些學習教育活動的重點就是突出“實踐”這一特點,在學習活動時做到“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就是把活動與常規工作很好結合起來,使二者互相促進、相得益彰。把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實際工作的弱點作為踏實做事的重點來推動科學發展觀的落實。
二是學習貫徹十七大和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及十八大精神。通過學習,使我明白我的工作要以十八大的精神為指導,緊密結合實際,把工作做細、做實、做好。要積極推進農村生態能源建設,要圍繞黨的農村政策抓好各項工作,促進新農村建設全面深入的開展。
三是在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我還加強業務知識,為完成并做好本職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根據形勢發展和工作需要,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積極自學現代信息知識,不斷吸取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增強新本領,以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要求。
主要工作體會
在此次掛職工作中,本人之所以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認為主要取決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領導重視,后盾單位領導支持。在此次掛職工作中,各級領導都高度重視,相關單位在人、財、物等方面都給予了大力支持,使我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開展。二是爭取掛點單位領導重視,爭取項目資金,爭取相關部門支持,解決村部分實際問題。三是用真心去和農民交朋友,把村干部當作自己的親人。只有這樣,自己的工作才會到得村干部及廣大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四是自己與村干部多交流、多商量,積極開展調研工作。
三、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本村在村道路建設方面,需要硬化的村道較多,需要拓寬的路段較多,道路建設資金缺口較大。
二是產業結構方面。XX村雖有優越的自然環境,但缺乏開發,缺乏產業引導和項目扶持,很難幫助該村群眾從骨子里脫貧致富,一是底子薄,不成規模;很多農戶因為資金有限,都是小打小鬧的這種一點、那種一點,最后只夠供自己消費。例如,在自家一畝三分田地里種點花生、種點紅薯,沒有形成規模種植。二是傳統守舊,沒有對接市場;許多農戶因為缺乏引導、缺乏項目扶持,自家種養的農產品,在市場上沒有銷路。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做好科學合理的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切實可行的項目建設計劃,使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順利推進。
二是積極做好項目申報和跟蹤服務工作,使項目盡快付諸實施。
三是積極與市場對接,扶持優勢產業;經對市場進行全面考察,結合當地資源優勢,認為扶持特色土雞養殖、山蛙養殖和油茶、蔬菜種植以及綠色無公害腐竹加工等項目是比較有發展優勢的。四是加強引導、加大扶持力度;積極宣傳產業優勢,做通做好群眾思想工作,改變傳統種養模式,主動與相關單位部門對接工作,爭取所有扶持項目盡快開工建設。
【扶貧第一書記述職報告】相關文章:
2016扶貧第一書記調研報告01-17
2016扶貧駐村第一書記調研報告01-18
農村第一書記的述職報告01-02
2016年駐村第一書記扶貧調研報告01-19
村委第一書記年度述職報告01-28
第一書記述職報告范文02-05
村第一書記述職報告02-06
掛職第一書記述職報告01-18
農村第一書記述職報告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