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東周列國志評書
書籍是指裝訂成冊的圖書和文字,在狹義上的理解是帶有文字和圖像、紙張的集合。中國古代紙張推廣前,書籍多用以火焙干的竹子編成。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東周列國志評書,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東周列國志評書
經典中的經典,青少年必讀的中國文化經典,語文新課標必讀書。
一部確立中國人是非觀念、為人準則的小說。
流傳之廣、影響之大僅次于《三國演義》的通俗歷史演義小說
文學家鄭振鐸評價此書:“在一切演義小說中,沒有比這部小說所敘的故事更復雜,變化得更多的了,是十二分的熱鬧。”
北京市語文學科骨干教師主編,強大的編寫團隊。
簡潔上口的白話表達。
內容簡介
《東周列國志》是明代著名長篇白話歷史演義小說,以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為主線,描寫了西周末年到秦統一六國五百多年間的歷史。這是古今中外時間跨越最長,人物最多的一部小說。
作者簡介
馮夢龍———明代文學家、戲曲家,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學問淵博,談經說史,論玄述怪,著作豐富,最有名的作品為《古今小說》(《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稱“三言”,與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三言二拍”,是中國白話短篇小說的經典代表。馮夢龍以其對小說、戲曲等通俗文學的搜集、整理、創作,為我國文學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目錄
第一回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第二回 鄭莊公放縱共叔段
第三回 石碏大義滅親
第四回 鄭國奪位之爭
第五回 管仲、鮑叔牙各為其主
第六回 宋閔公因玩笑喪命
第七回 鄭厲公復國
第八回 齊桓公伐山戎
第九回 慶父禍亂魯國
第十回 荀息借道滅虢國
第十一回 百里奚謀求官位
第十二回 驪姬設計殺申生
第十三回 里克兩次殺君主
第十四回 秦晉大戰龍門山
第十五回 晉惠公追殺重耳
第十六回 齊桓公受困餓死
第十七回 宋襄公假仁假義
第十八回 重耳周游列國
第十九回 呂省、郤芮火燒公宮
第二十回 晉文公大賞群臣
第二十一回 周襄王避禍
第二十二回 晉文公解宋國之圍
第二十三回 衛成公復國
第二十四回 弦高犒勞秦軍
第二十五回 先軫解甲殉職
第二十六回 趙盾立晉靈公
第二十七回 壽余召士會回晉
第二十八回 趙盾桃園進諫
第二十九回 斗越椒謀反
第三十回 夏姬引起禍亂
第三十一回 華元退楚軍
第三十二回 趙氏孤兒
第三十三回 養叔獻藝
第三十四回 胥童亂晉國
第三十五回 孫林父驅逐衛獻公
第三十六回 諸侯共圍齊國
第三十七回 崔杼、慶封弒齊君
第三十八回 盧蒲癸設計逐慶封
第三十九回 楚靈王滅陳、蔡
第四十回 楚平王弒兄即位
第四十一回 晏嬰二桃殺三士
第四十二回 伍子胥過昭關
第四十三回 專諸刺王僚
第四十四回 要離貪名刺慶忌
第四十五回 夫差伐越國
第四十六回 勾踐滅吳
第四十七回 三家分晉
第四十八回 商鞅變法
第四十九回 孫臏敗龐涓
第五十回 蘇秦掛六國相印
第五十一回 張儀破壞合縱
第五十二回 孟嘗君偷過函谷關
第五十三回 田單退燕
第五十四回 范雎詐死逃生
第五十五回 呂不韋結交異人
第五十六回 樊於期討伐秦王
第五十七回 荊軻刺秦王
第五十八回 秦王政兼并六國
在線試讀部分章節
商鞅變法
趙、韓、魏三家瓜分晉國之后不久,便請求周王封他們為諸侯。周王看他們勢力強大,只好答應了他們的請求,分別封他們為趙侯、韓侯、魏侯。當時齊國的君主位置已經被田氏取代,田氏見吳國和越國的君主都稱王,于是也自號為王,稱齊王。后來魏侯也自號為王,稱魏王。
當時諸侯國中有七個比較強大的國家,分別是齊、楚、魏、趙、韓、燕、秦。越國的實力已經大不如前,其他的諸侯國則比較衰弱。后來齊威王稱霸諸侯,楚、魏、韓、趙、燕五國推舉齊威王為盟主。只有秦國因為地處偏遠,與中原諸侯國都沒有來往,不參與結盟。秦孝公即位之后,以不被諸侯重視為恥,決心增強秦國實力。他下令招納賢才,誰能增強秦國實力,就大加封賞誰。
衛國有個人叫公孫鞅,人稱衛鞅。這個人很有志向,覺得衛國太衰弱,不足以施展自己的才能,于是去了魏國。當時魏國的相國是公叔痤,他見衛鞅很有才能,重用了衛鞅。后來公叔痤病危,對魏惠王說:“衛鞅很有才能,希望大王重用他。”見魏惠王不說話,公叔痤又說:“如果大王不用他,就請殺了他,不要讓他出魏國,否則他一定會被其他國家重用的。”魏惠王答應之后就出去了,公叔痤把衛鞅叫過來,對他說:“我剛才讓大王重用你,他沒有答應;我又說,如果不用你,就把你殺了。我的原則是先君后臣,所以我先告訴君主,后告訴你。你趕快跑吧,不然就大難臨頭了。”衛鞅說:“君王既然不聽你的話重用我,又怎么會聽你的話殺我呢?”后來魏惠王果然沒有殺衛鞅。
聽到秦孝公招納天下賢才的消息后,衛鞅來到秦國,先拜見了秦孝公的寵臣景監。景監通過談話知道衛鞅很有才能,于是向秦孝公推薦衛鞅。秦孝公把衛鞅召來,衛鞅大談治國的道理,列舉了遠古帝王治國的思想。結果衛鞅還沒有說完,秦孝公已經睡著了。第二天,景監去見秦孝公,孝公責備他:“你推薦的是個只會說大話的人,那些東西根本就沒有用。”景監回來后,跟衛鞅說:“我把你推薦給君主,你為什么說那些沒用的大話呢?”衛鞅說:“我本來想向君主講解為帝的道理,但是君主不能領會,我想再見一次君主。”景監說:“君主現在很不高興,五天以后才能跟他說這件事。”
過了五天,景監又跟秦孝公說:“我推薦的人還有話沒說完,想再見一見主公,希望您能答應。”孝公于是又把衛鞅召來,衛鞅大談夏、商周那些明君的治國之道。孝公說:“你的確見識廣博,記憶力好,但是古時候和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你說的那些不一定適用于現在。”然后孝公就讓衛鞅出去了。景監見衛鞅出來,問他怎么樣。衛鞅說:“我這次向君王解說王道,還是不合君王的意。”景監有些生氣,說:“君王招納賢才,是希望能很快得到好處,怎么能舍棄眼前要學習的,反而去效仿遠古的帝王呢?”衛鞅說:“我之前沒有弄明白君主的心意,怕君主志向高遠,而我的建議卑微,所以試探了一下。現在我知道該怎么辦了。如果讓我再見一次君主,不愁君主不用我。”景監說:“你兩次進言,兩次不合君主的意思,我怎么還敢去惹君主生氣?”
第二天,景監進朝覲見孝公,不敢再提衛鞅的事。回去之后,衛鞅問景監:“你又向君主提起我了嗎?”景監說:“沒有。”衛鞅說:“可惜啊!君主白白頒布了求賢的命令,卻不能任用賢才,我要走了。”景監問:“你要到哪里去?”衛鞅說:“還有六位君主可以求見呢,怎么會沒有比秦君更珍惜賢才的?就算沒有,我也可以找到更愿意推薦我的人。”景監說:“你再等等吧,再等五天,我會再推薦你的。”
又過了五天,景監去服侍孝公。孝公正在喝酒,突然見到一只大雁飛過,孝公便嘆息起來。景監問:“主公為什么看到大雁就嘆氣啊?”孝公說:“當初齊桓公說過‘我得到仲父,就好像大雁有了翅膀一樣。’我下令求賢,已經幾個月了,卻沒有一個賢才能來。我就好像大雁,空有沖天的志向,卻沒有有力的翅膀,所以才嘆氣。”景監說:“我推薦的那位衛鞅,說自己有帝、王、霸三種學問,之前跟主公講的是帝、王的學問,主公覺得不合用。現在還有一種‘霸術’要獻給主公,希望主公能抽出時間來聽一下。”“霸術”兩個字正合孝公的心意,于是孝公讓景監把衛鞅召來。
衛鞅來了之后,孝公問:“聽說你有霸術,為什么不早對我說呢?”衛鞅說:“并非是我不想說,只是霸術與帝王之術不一樣。帝王的學問,在于順應民意;霸術的學問,在于違背民意。”孝公很生氣,說:“霸術的學問,怎么就要違背民意呢?”衛鞅說:“琴的聲音如果不對了,就要更換琴弦;政令如果不能施行了,就要改革政令。普通百姓安于目前的穩定,不顧長遠的利益,很難讓他們改變。當初仲父治理齊國,嚴明政令,把齊國原有的傳統全都改變了,這哪是普通百姓所希望的?等到齊國稱霸諸侯,君主有了名望,百姓也得到了利益,人們才知道仲父是天下的奇才。”
孝公說:“如果你真有仲父那樣的本領,我怎么會不把國家交給你治理?只是具體該怎么做呢?”衛鞅說:“國家不富裕,就不能讓軍隊強大;軍隊不夠強大,就不能戰勝敵人。要想國家富裕,就要發展農事;要想讓軍隊變強,就要讓人們愿意戰斗。用重賞來讓百姓知道該做什么,用重罰讓百姓知道不該做什么。政令嚴明之后,國家肯定會富強起來的。”孝公說:“不錯,這件事情我能做到!”衛鞅說:“要想國家富強,就要用對人,還要專心委任,不能聽別人的誹謗、蠱惑。”孝公點了點頭,衛鞅接著請求退下。孝公說:“我正要向你請教呢,為什么突然要退下去?”衛鞅說:“請主公仔細考慮三天,等拿定了主意,我才敢都說出來。”
衛鞅出來后,景監責備他說:“好不容易君主對你滿意了,不趁著機會把自己的學問展示出來,反而讓君主考慮三天,你是想要挾君主嗎?”衛鞅說:“君主的意志還不夠堅決,不這樣做我怕中間會有變故。”到了第二天,孝公讓人來召衛鞅,衛鞅說:“我和君主都已經說好了,不到三天不會相見的。”景監勸衛鞅不要推辭,衛鞅說:“我和君主說好了,如果我失信,以后還怎么讓君主相信我?”景監頓時對他很佩服。
到了第三天,孝公讓人駕車來迎接衛鞅。來到宮里,孝公讓衛鞅坐下,很誠懇地向衛鞅請教,于是衛鞅把自己的學問全都展示出來。兩個人連著談了三天三夜,孝公一點兒疲倦的神色都沒有。談完之后,孝公封衛鞅為左庶長,然后向群臣下令:“以后國家的政令,都要聽左庶長的,有違抗的,就如同違抗我的旨意。”
衛鞅把變法的條款列出來,呈給孝公,兩個人商議了一下。但是他們怕百姓不信任朝廷,就沒有立即施行。衛鞅讓人在都城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讓士兵把守,然后宣稱:“有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去的,賞十兩黃金。”百姓們圍觀的很多,但是心里都很懷疑,沒有敢搬的。衛鞅看沒人搬,說:“百姓們都不肯搬,難道是嫌賞賜少嗎?”于是衛鞅把賞賜的數額提高到五十兩黃金。百姓們更加懷疑了。
這時候有一個人站出來說:“秦國的法律中向來沒有重賞,現在突然出這條命令,一定有什么說法。就算得不到五十兩黃金,難道一點兒小小的賞賜也沒有嗎?”說完,這個人把木頭搬到了北門。看守木頭的士兵把消息告訴衛鞅,衛鞅把那人召了過來,對他說:“你能聽從我的命令,真是個好百姓。”接著衛鞅就給了那人五十兩黃金,說:“我不會對百姓失信的!”這件事在百姓們中間流傳開來,大家都說左庶長言出必行。
第二天,新政令頒布下來,百姓們看了,都很吃驚。新的政令對土地、賦稅、職業、軍事等各個方面都進行了規定,并嚴格了賞罰制度。剛開始有些人不遵從政令,都被官府懲治了。有一項命令,太子不愿遵從,由于不能對太子用刑罰,于是衛鞅就懲罰了太子的老師。
人們見太子都不能例外,就都不敢違抗了。沒過多久,秦國通過變法成為諸侯國中最強大的一個國家,周顯王把秦孝公冊封為方伯。后來秦君把商地賜給了衛鞅,人們就把衛鞅稱為商鞅。
拓展閱讀
《東周列國志》介紹
《東周列國志》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清代蔡元放改編的長篇歷史演義小說,成書于清代乾隆年間。
《東周列國志》寫的是西周結束(公元前789年)至秦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戰國五百多年間的歷史故事,內容相當豐富復雜。小說描寫了周幽王兇殘無道,周平王東遷,諸侯國爭霸,士大夫勢力日益壯大,最終形成七雄對峙局面;批判了昏庸愚昧的昏君暴君,揭示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歌頌了賞罰分明的王侯和有膽識的將相勇夫。小說的布局謀篇主次分明,錯落有致。每一故事既可獨立成篇,又可貫穿一體。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描寫引人入勝。
人物介紹
鄭莊公,春秋國王之一。正是他以及由他主管的充當周朝輔佐的鄭國,帶頭搞亂了封建秩序。按照周代舊制,諸侯去世,嫡子繼立。但鄭莊公之母寵愛次子叔段,讓他分享鄭國大權。鄭莊公對付的辦法是:故意縱容叔段,讓他與母親串通謀反,暗地里周密部署,粉碎了母、弟發動的政變。為了尋找囚母殺弟的借口,鄭莊公的手段十分刻毒、狡詐。后來鄭國政局穩定,勢力漸強,鄭莊公便不把周室放在眼內。而周平王為了安撫鄭莊公,讓王子作為人質,鄭莊公也竟然收下,全不顧“君臣之義”。
齊桓公,春秋五霸之一。他任用管仲為相,充分展現出知人善任的組織能力以及寬容廣闊的胸襟。管仲并不是他的親信,當初與他為敵,還射了他一箭,險些要了他的命。老實說,這一箭之仇,齊桓公也曾耿耿于懷,但當聽到鮑叔舉薦,知道管仲是安邦治國的良材,便拋棄嫌隙,“親自出郊迎之,與之同載入朝,百姓觀者如堵,無不駭然”。任用管仲為相后,齊國大治。齊桓公也九合諸侯,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他是一位善于團結人才、任用人才的霸主。他在獲得政權以前,到處逃亡,勢孤力弱。但是他能夠把趙襄、狐偃等一批才智之士團結在一起。就是這一幫人與他同心合力,使他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最終登上晉侯的寶座。晉文公執政以后,首先整頓國內秩序,“使民知尊卑長幼之序,動親上死長之心”。上下和睦,將士用命。然后打著“尊周室”的旗號,調動各方力量,于城濮一戰,大敗楚師。開創了“晉國天下莫強焉”的局面。
作品鑒賞
主題思想
《東周列國志》以國家的興亡成敗為主題,致力探討氣運盛衰、人事成敗之間轉化變遷的因果關系。作者通過人物命運的沉浮,形象地告訴人們,能否注重道義、任用賢能是判斷一個國家前途命運的最根本的依據。得民心者得天下。道義是對天意的闡發,天意就是民心。民心存,其政舉,民心亡,其政息。
《東周列國志》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群星燦爛,千百年后,雖不乏其人,但這一時期的人和事,在歷史上突出、典型,它幾乎是后世是非成敗的理論源頭,更是后人行事為人的標準和榜樣。小說通過豐富而生動的故事情節,贊揚了從善如流、賞罰嚴明、胸懷大度的王侯和忠貞、有勇有謀的將相,也贊揚了那些見義勇為、機智果敢的豪俠。
藝術特色
《東周列國志》的結構布局主次分明、繁簡得當。雖然頭緒紛繁,矛盾錯綜復雜,但來龍去脈交代清楚,不僅整個歷史時代的發展變化得到如實的反映,各諸侯國的發展、變化,各國之間的關系,都條分縷析,寫得清清楚楚。小說的故事性很強,每個故事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是全書的一部分。許多故事描述得引人入勝,如“衛懿公好鶴亡國”“西門豹喬送河伯婦”“伍子胥微服過昭關”等等。由于小說反映了五六百年的歷史,不可能有貫串始終的人物形象,但在不少篇章里,人物形象描繪得還是相當生動的,如管夷吾的博學奇才、齊小白的王霸之度、鮑叔牙的苦心薦賢等等,又如重耳(晉文公)、伍子胥、介子推、孫臏、龐涓、廉頗、藺相如、文種、范蠡等等,都寫得個性分明。
該小說還塑造了眾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如有齊桓公那樣煊赫一時的霸主、周幽王那樣昏庸殘暴的國君、管仲那樣富有謀略的政治家、孫武那樣足智多謀的軍事家、廉頗那樣勇猛善戰的武將、荊軻那樣視死如歸的義士、蘇秦那樣能言善辯的說客,也有易牙、豎刁那樣陰險奸詐的小人。這些人物,既具有春秋戰圍時期的時代特征,在整個封建社會中又有一定的普遍意義。
【東周列國志評書】相關文章:
讀東周列國志有感08-23
讀《東周列國志》有感05-30
《東周列國志》讀后感04-04
東周列國志讀后感11-29
值得看的暢銷好評書10-18
讀《東周列國志》有感14篇08-26
讀《東周列國志》有感13篇07-29
讀《東周列國志》有感(13篇)07-29
讀《東周列國志》有感(精選15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