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補助金的標準是什么?
一、醫療補助金的標準是什么
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患病,根據其失業前累計繳納失業保險費的時間,可以補助本人應領取失業保險金總額60%—80%的醫療補助金。具體標準是:
(1)累計繳費時間不滿5年的,按照醫療費的60%給予補助;但累計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本人應領取失業保險金總額的60%;
(2)累計繳費時間滿5年不滿10年的,按照醫療費的65%給予補助;但累計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本人應領取失業保險金總額的65%;
(3)累計繳費時間滿10年不滿15年的,按照醫療費的70%給予補助;但累計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本人應領取失業保險金總額的70%;
(4)累計繳費時間滿15年不滿20年的,按照醫療費的75%給予補助;但累計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本人應領取失業保險金總額的75%;
(5)累計繳費時間滿20年以上的,按照醫療費的80%給予補助;但累計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本人應領取失業保險金總額的80%。
二、社會醫療保險的作用是什么
社會醫療保險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生產的發展
醫療保險是社會進步、生產發展的必然結果。反過來,醫療保險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又會進一步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生產的發展。一方面醫療保險解除了勞動者的后顧之憂,使其安心工作,從而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生產的發展;另一方面也保證了勞動者的身心健康,保證了勞動力正常再生產。
(二)調節收入差別,體現社會公平性
醫療保險通過征收醫療保險費和償付醫療保險服務費用來調節收入差別,是政府一種重要的收入再分配的手段。
(三)維護社會安定的重要保障
醫療保險對患病的勞動者給予經濟上的幫助,有助于消除因疾病帶來的社會不安定因素,是調整社會關系和社會矛盾的重要社會機制。
(四)促進社會文明和進步的重要手段
醫療保險和社會互助共濟的社會制度,通過在參保人之間分攤疾病費用風險,體現出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新型社會關系,有利于促進社會文明和進步。
(五)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保證。
三、醫療保險如何定義
醫療保險就是當人們生病或受到傷害后,由國家或社會給予的一種物質幫助,即提供醫療服務或經濟補償的一種。
醫療保險具有社會保險的強制性、互濟性、社會性等基本特征。因此,醫療保險制度通常由國家立法,強制實施,建立基金制度,費用由用人單位和個人共同繳納,醫療保險費由醫療保險機構支付,以解決勞動者因患病或受傷害帶來的醫療風險。
我國五十年代初建立的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統稱為職工醫療保險。它是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保險的重要項目之一。
我國的醫療保險實施四十多年來在保障職工身體健康和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國和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這種制度已難以解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障問題。
國務院于1998年12月下發了《國務院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8]44號),部署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進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工作,要求1999年內全國基本建立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醫療補助金的標準是什么?】相關文章:
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標準是多少06-09
北京醫療保險報銷標準是什么09-03
工亡補助金的賠償標準09-09
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知識11-21
醫療事故誤工費的賠償標準是什么的介紹04-02
住院醫療保險是什么11-28
商業醫療保險是什么10-25
社區醫療保險是什么03-09
醫療事故的死亡賠償是什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