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冷眼旁觀2008屆畢業生就業
時至9月,隨著大中院校的開學,學生們又開始了新一學年的征程。對于大學生來說,這個時刻還具有另外一個意義——隨著2007屆畢業生的就業工作落下帷幕,2008屆畢業生的就業工作也正式浮上水面。
近年來,嚴峻的就業形勢已成為備受社會公眾關注的問題。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495萬,比2006年增加82萬,同比增幅達20%.按照70%的初次就業率計算,今年高校畢業生約有124萬人無法實現當期就業。在對前一年中國大學生就業狀況的調查中,通過對各地近百所高校6000多名大學本科畢業生的調查分析,結果顯示,畢業生的薪酬預期正呈下降趨勢,六成以上(66.10%)大學生的月收入定位在1000元-2000元,1.58%的學生甚至愿意“零工資”就業,而41.61%的學生承認,通過家庭和個人社會關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職途徑。
這些數據表明,大學生在對就業問題的認識上已日趨客觀和清醒。但調查中也凸現出大學生擇業觀念上的一些缺陷,最明顯的就是對職業規劃沒有明確的概念。中國有俗語:“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沒有對職業的長期規劃就意味著沒有職業目標,從而也無法對現在的行為做出方向性指導。但調查中60%的大學生都沒有職業規劃概念,對自己適合做什么,不適合做什么,自己的潛能有多大一概不知,到了畢業時才“臨時報佛腳”。
用人單位方面在應屆畢業生的使用狀況上也反映出一些問題。60%的企業反映應屆大學生到崗工作,專業知識實際應用率不足40%,在崗實際能力適應周期長達1-1.5年,而發達國家的這個數字是2-3個月。在對畢業生的要求中,最被看重的則是環境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企業認同率達60%左右,遠超過25%的外語能力要求,對自我表達能力和專業能力的要求也在50%左右。
調查中的各種數據分析顯示,大學生就業難是現狀,但這個現狀也是各種復雜因素綜合在其中的。社會為就業難提供的解決方案能解決一部分問題,但在現階段仍然是有待完善的。我國大中城市人才市場運營分析證明,我國人才市場的服務手段、服務方式,以及社會各中介服務部門為大學生就業提供的服務還處于初級階段,為大學生提供的就業服務平臺并沒有完備起來。
此時,勞動保障部出臺了確保大學生就業的四大舉措,第一位即是“大力發展適合畢業生求職特點的互聯網就業服務”。
互聯網就業服務以網絡招聘為主要特點。近幾年,網絡招聘在世界范圍內勢頭迅猛,已成為美國等發達國家的主流招聘模式。在中國,大學生是利用網絡的主要人群之一,對網絡有天然的親近感,網絡招聘是大學生畢業求職的首選方式。因此,為大學生提供一個強大的網絡招聘平臺即成為助力大學生求職的一個有效渠道。尤其是易才網、中華英才、51JOB、中國人才指南網等網站,在政策的指引下,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成為大學生就業不可或缺的一個“工具”。
http://m.shddsc.com/【冷眼旁觀屆畢業生就業】相關文章:
2014屆畢業生就業協議書怎么填09-25
2015屆大連學生就業率07-26
2022屆畢業生留言12-16
2015屆畢業生個人基本信息核對及就業推薦表填寫指南07-22
2014屆大學生就業求職信08-08
2018屆畢業生實習報告07-21
2016屆畢業生創業指南07-30
2015屆畢業生求職信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