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川雜技表演高臺獅子
成都高臺獅子傳說起源于南宋。1844年,老人的先輩周玉新從外地學藝回鄉,帶領弟子從藝,此后代代相傳。清末民初時高臺獅子盛行一時,曾是花會、廟會等必不可少的表演節目。
高臺獅子是成都民間雜技表演類節目的典型代表,主要流行于成都市金堂縣土橋鎮,其傳人為周樂茂、周英凡家族,是世代相傳的一門民間雜技。金堂縣土橋鎮位于成都、中江、簡陽、樂至交界處,歷代為商賈云集、四川文化繁盛之地,是遠近聞名的金堂縣4大歷史文化古鎮之一。
高臺獅子溯源
據悉,高臺獅子的故事題材來源于南宋宮廷故事,說是當時皇子們為了爭奪帝位發生內訌,一名皇子為了躲避劫難,假裝精神錯亂,披頭散發逃出宮廷,躲進深山的寺廟作了一名和尚。故事說的就是這名皇子剃度以后,在山頂與猴子相互嬉戲的場面,整個表演既詼諧又充滿高難度的雜技動作,展示了他的艱辛和對生活的熱愛和希望。同時,高臺獅子這門技藝由原土橋鎮金壺村的周玉新于1844年學藝回鄉帶領弟子從藝,后來一代一代傳下來至現在的周英凡。為傳承和保護這一珍貴的遺產,今年春節期間,金堂縣土橋鎮特地組織了一場表演,讓精彩的高臺獅子再次展示在人們眼前。
高臺獅子的表演特色
高臺獅子在表演時,先把五張八仙桌重疊在一起,然后再由民間藝人登高競技和表演。道具的安裝過程如下:第一張八仙桌四腳朝下,桌面向上;第二張八仙桌桌面向下與第一張八仙桌重合,形成四腳朝上的態勢;然后第三、四、五張八仙桌均采取桌面朝下、四腳朝上的態勢相互垂直重疊,形成一個高約5米的臺子。
上臺表演高臺獅子的藝人一共有三個,一個裝扮成胖大的和尚,一個裝扮成靈巧而精瘦的猴子,兩人分別面戴和尚面具和猴頭面具。演出開始時,先由和尚和瘦猴攀上高臺,表演各種挑逗、嬉戲和高難度的空中動作,兩人通過手腳的靈活運用,一邊表演一邊向高臺頂端攀爬。最后,再由一名身披獅皮的藝人爬上高臺“封頂”,形成由胖和尚、瘦猴和獅子一同盤踞在臺頂的驚險造型。這時四腳向上的八仙桌僅有不足一平方米的面積,三名藝人在如此狹窄的高臺頂端表演各種驚險的雜技動作 ,令下面的觀眾鼓掌叫好。
為了保證高臺獅子雜技藝人的安全和增加演出的觀賞性,劇團一般會安排兩個人“吊桌子”,即使重疊的八仙桌保持垂直和平穩。同時,另有四名藝人手執大鑼、鈸等樂器有節奏地敲擊,目的是營造氣氛和控制節奏。
高臺獅子在清末民初極為盛行,加上其道具均為家常用品,適合流動演出,后來逐漸發展成當地春節、清明節等重大節日以及各種花會廟會等必不可少的節目。據土橋鎮有關負責人介紹,被列入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后,高臺獅子已得到了市、縣文化部門的高度重視,組織專家對整個項目進行了分析、研究,形成了系統的檔案資料,并錄制DVD光碟永久保存。今后,高臺獅子這項民間活動不僅將在傳統的節日、三下鄉宣傳中增加表演,鎮上還將逐步引導他們進行商業化運作,力爭將其發揚光大,甚至走出金堂,走出成都。分享到:
【四川雜技表演高臺獅子】相關文章:
四川傳統婚俗01-09
《獅子和鹿》的教學設計02-17
《獅子和鹿》教學設計02-15
《獅子和鹿》的教學設計優秀02-16
《獅子和鹿》教學設計優秀02-15
怎么追求獅子座女生04-14
怎樣追獅子座女生08-14
四川單招面試技巧08-07
四川傳統糖畫技藝03-31
四川瀘沽湖春季旅游攻略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