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山族舞蹈特點
高山族舞蹈 很久以前,人們沒有電視,也沒有娛樂活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后,發明了舞蹈來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以及聯絡彼此感情,發展高山族舞蹈,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淺談高山族舞蹈特點,希望大家喜歡。
在中國的56個民族之中,分布在中國臺灣省山地和東部沿海縱谷平原及蘭嶼島,屬于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的原住民和已基本漢化的“平埔人”,在1983年被國務院正式確定統稱為高山族。 高山族中包括著具有不同人種、語言和族源的阿美、泰雅、排灣、布農、魯凱、卑南、曹、賽夏、雅美九個群體。
高山族舞蹈也是他們勞動生活的生動寫照。歷史上,臺灣高山族同胞是一個善于狩獵和捕魚的民族。再現自己狩獵和捕魚生產活動的'舞蹈動作,就成了高山族舞蹈的重要內容。如高山族舞蹈中有先退一步,然后雙腳向前跳去的動作,這些動作便是在模仿戰斗中或狩獵時的進攻姿態;另外,雙腳并攏半蹲,向前后左右跳動,同時雙手下垂擺動或平舉手腕的動作,也是在模仿各種圍獵動物的姿態。居住在海濱或島嶼上的高山族,舞蹈中則往往表現捕魚的情景。如蘭嶼島上雅美人的舞蹈中就有模擬劃船的動作。這些具有狩獵和打魚勞動過程的歌舞,再現了臺灣高山族獨特的民族生活。
高山族舞蹈也有表現大自然的內容,如群舞時,雙腳有節奏地緩慢向一旁移動,雙手垂放在身體前方有節奏地輕輕擺動,仿佛一條大河滾滾流動著,形象而真切。
明末清初,隨著大陸漢族移民的到來,漢族的銀飾、銅鈴等裝飾品又極大地豐富了高山族的舞蹈。早期高山族的民間舞蹈,手臂動作比較簡單,有了銀飾、手鈴之后,舞蹈動作上便著意增多了手臂的動作,或擺動或甩動,如阿美人在跳舞時,腰與手足都掛鈴鐺,鏗然作響,契合節拍,樂趣無窮。阿美人認為跳鈴鐺舞,可以逢兇化吉,帶來好運和希望。
高山族舞蹈的動作比較簡單,節奏特別鮮明,具有明顯的原始舞蹈風格。高山族人將內心的喜悅全部傾注在歌舞之中,內在節奏體現于外部形體動作上,形成一種顫動的舞蹈律動特征,結實有力,具有一種天真爛漫、熱情奔放的動人美感。
【淺談高山族舞蹈特點】相關文章:
高山族的過年風俗06-04
高山族過年的風俗05-31
高山族的傳統節日05-18
英文廣告語言的特點淺談論文11-23
淺談監理工程師考試科目特點及備考建議02-20
音樂論文淺談莫扎特歌劇的藝術特點和演唱技巧開題報告11-14
清明氣候特點12-09
驚蟄氣候特點12-13
廣州民俗特點11-14
舞蹈教師簡歷模板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