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學生的問題教師一時解答不出來時應該怎么辦?
(1)教師應該對學生的提問給予鼓勵和支持,一定要保護他們的求知欲和主動思維的積極性。
(2)如屬于課堂上的教學內容,教師可發動并鼓勵學生集思廣益,討論解決;如不屬于課堂上的教學內容,教師可委婉的告訴學生,課后再給解答。
(3)如果確實解答不出來 ,一定要真誠的告訴學生,老師一時回答不上來,等課后查找有關資料,或請教一下別的教師,下節課再給學生解答。切忌不懂裝懂胡亂回答,或有意差開問題,不予回答。
2. 面對追星族的學生應該怎么辦?
(1)面對“追星族”,不盲目制止他們的追星行為,而應該因勢利導。要了解班級追星族的數量,追的星是哪類人,分析他們身上令人喜歡或崇拜的優點,讓學生討論“追星的利與弊”、“我崇拜明星的原因”等熱點問題,教師要給“明星”做出正確的評價,引導學生不要盲目崇拜。
(2)要用一些“明星”的優點和刻苦、好學、勤奮上進的優秀品質和成功經驗來鼓勵學生學習,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偶像觀和人生觀。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多宣傳介紹科學界和文學界的一些名人,班級張貼他們書法或畫像,把學生從狹隘的“追星”引到美好廣闊的知識天地中,讓他們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寬廣胸懷。
3. 當學生上學佩帶手機時應該怎么辦?
(1)應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并使家長了解學生佩帶手機的危害:中小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期,手機有國徽,這種國徽對人腦有很大影響;現存的手機功能較多,除正常通話以外,不可以打游戲、上網、聊天、發送短信息,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學生的學習;學生帶著價值幾千元的手機上下學生,會為人身安全埋下隱患,也會誘發學生很多不良需求和攀比心理等。
(2)在做好學生家長工作的基礎上,與家長一同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3)學校可出臺明確的規定,學生在教學樓、實驗樓等教學場所禁止使用手機。
(4)對有特殊情況要求使用手機的學生,要在家長簽字同意后,,個人簡歷模板 向班主任提出申請,由班主任學生的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允許學生攜帶手機上學。
4. 對父母離異家庭的學生應該怎么辦?
(1)尋找機會多與他們接觸,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了解他們的性格、以及父母離異的原因。
(2)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尊重。在課堂教學和班級的各項活動中,教師應盡可能多關注他們的言行以及心理變化,隨時與他們談心。
(3)鼓勵他們多與其他同學交往。家庭殘缺容易造成孩子性格孤僻,與同齡人交往可在某種程度上填補感情空白,轉移注意力。
(4)幫助他們理解父母離異的決定。每個人都有權利決定自己的生活,父母也一樣。一方面要新生父母的決定,另一方面要培養獨立意識,調整好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