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業單位面試中,考生時常會出現面試答題“假大空”現象。什么是“假大空”現象?如何科學有效避免“假大空”現象的出現呢?
考生片面追求以“情”感人。考生作答時引用的政策理論與考題本身不能做到緊密結合。考生對自身定位不準,面試崗位工作職責不明確。考生對自己報考崗位的工作內容和工作職責不清楚,在答題時憑空想象,甚至出現一些常識性錯誤。在考官眼里,這種答案完全與實際脫節,顯得十分虛假。“假大空”現象如何科學有效防范和避免呢?
考生在答題時一定要保持面部表情自然和眼神真誠,答題語言真實流暢,態度要誠懇。建議考生在答題時適當加入個人的情感,做到真誠感人。考生在最短時間內找到試題中的關鍵詞,對各個關鍵詞分層進行闡述,再逐步深入引用相關的政策理論,避免從關鍵詞展開直接過渡到相關的政策理論。需要考生引用政策理論的時候,加入自己的思考和分析,用自己慣用的語言來解讀引用的政策理論。同時,為了保證自己觀點的獨特性和個性化,考生還可以在引用政策理論中,加入自己有獨到理解的實例。
考生要對自己有整體、清晰的認識,對報考崗位的工作內容、工作流程、工作職責等有清晰的了解。在此基礎上認真梳理自己的人生經歷、性格特征、興趣愛好等,使考生對自己有個整體把握,從而在答題時做到真實可信。考生可以通過瀏覽報考崗位的官方網站、向身邊人詢問等方式熟悉掌握所報考崗位的特點,尤其是工作職責、工作流程、所需專業技能。在全面了解的基礎上,考生要突出重點、亮點、特殊點,不要流水賬式的泛泛而談。考生站位要準,真正站在公職人員的角度、政府的立場來作答題目,而非學生角度、群眾的立場以及批判揭露社會現狀中的問題等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