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改革
專業認證是教育部為加快教育改革,培養與國際接軌人才而推進的重要教育改革措施之一,課程體系改革決定了專業人才發展的方向和質量,是認證準備階段一項重要工作。下面是CN人才網為大家整理的計算機論文范文,歡迎參考~
淺析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改革
摘要:
專業認證是教育部為加快教育改革,培養與國際接軌人才而推進的重要教育改革措施之一,課程體系改革決定了專業人才發展的方向和質量,是認證準備階段一項重要工作。該文以認證標準為指導,探討了我校計算機專業培養方案中課程體系設置的改革方案。
關鍵詞:
專業認證;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有別于評估,是通過社會第三方力量對各專業辦學狀況進行的評價,通過衡量一個辦學單位相應專業畢業生滿足社會需求的程度,來評價一個學校的辦學狀況[1]。目前,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已成為國內高校廣泛關注的問題[1-4]。計算機類專業是高校在校學生人數最多的專業之一,該專業學生如何培養?如今,計算機專業的工程教育認證為大家提供了一個發展的指南。目前,全國通過了專業認證的高校并不多。據了解,在未來的幾年時間里,教育部將全面推行教育專業認證。重慶科技學院作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我們將抓住這次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機會,全面對我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實施改革。
1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意義與標準
由第三方組織和實施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能科學地、客觀地評價各專業的辦學水平、辦學質量;在專業認證提出的人才培養的12項具體要求,為企業和社會選用人才提供了參考;與國際化接軌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還可以促進各專業人才的國際交流和國際互認。計算機類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指標包括通用標準和專業補充標準兩部分。通用標準包括一個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的設置、師資隊伍建設、學校對專業的支持條件、學生的發展情況,學校的管理制度以及質量評價情況等7個方面,包括19個內涵[1],在通用指標中明確提出了畢業生所必須具備的12項能力要求。專業補充標準是在通用標準基礎上提出了補充,以體現不同專業本身的要求,計算機專業認證的補充標準把計算機專業分成應用型、工程型和研究型三種類型。各高校可以根據自身的辦學特色,選擇其中一種培養模式通過認證即可。
2專業培養目標
專業認證標準要求“專業設置適應國家和地區、行業經濟建設的需要,適應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符合學校自身條件和發展規劃,有明確的服務面向和人才需求”[5][6]。按照專業認證標準要求,結合我校應用型本科和主要服務于重慶本區域經濟的培養特色,制定出我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培養適應國家建設經濟和信息技術發展需求,具備良好的自然科學基礎與工程素養,基本專業知識,扎實的計算機軟、硬件基本理論,具有顯著工程實踐能力,較強的分析、解決本領域問題能力;主要面向IT領域的'設計開發、集成維護和管理方面,從事計算機軟件、計算機應用、計算機網絡等設計、開發和維護和技術管理等工作,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突出、能成長為IT及相關領域高級計算機應用型人才。
3課程體系改革
課程體系改革關系著人才培養的方向和人才質量好壞,專業認證標準中對課程設置的基本框架以及專業基礎、專業課程的具體設置做了統一要求;同時強調教育應為地方經濟服務,應與企業的實際需要相結合,應重視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并將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貫穿于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中。結合我校應用型本科培養目標,我校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改革首先按照本專業公共核心知識體系與課程、實踐教學體系與規范以及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實施方案等規范進行新的課程設置,在實踐環節的教學上,通過循序漸進的五個環節的設置對實踐教學體系進行了周密安排。
3.1課程設置
專業認證標準要求“課程設置要服務于專業培養目標、滿足預期畢業生能力要求,課程體系設計有企業或行業專家參與”[6]。按照這個宗旨,我們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出發,構建了符合我校計算機專業培養目標的課程體系。主要包括通識教育類、文理基礎類、工程基礎和專業基礎類及專業類四類課程。具體課程見表1。第一類為通識教育類課程。該類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讓學生了解與本專業相關的國家發展戰略、基本方針、基本政策及其法律法規;了解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的基本知識;在職業發展與創新能力方面,具備較強的自學能力和適應科技發展的應變能力;具備專業英語閱讀、翻譯涉外商務公文、商務英語會話的基本能力;在獲取知識能力方面,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第二類文理基礎類課程。讓學生掌握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的基礎知識;掌握物理學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實驗知識。第三類工程基礎和專業基礎類課程。通過這類課程設置,讓學生掌握本專業領域必需的基礎理論知識,包括電路分析基礎與模擬電子技術、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原理等知識。第四類專業類課程。該類課程涉及計算機的主要領域,為選修課程,學生可以自行選擇一個領域學習。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本專業領域必備的專業技術知識,主要從事計算機軟件、計算機應用、計算機網絡等設計、開發和技術管理等;了解本學科與專業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向相關的基礎知識。具備綜合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方法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工程實踐與應用能力。
3.2實踐環節
實踐環節是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專業認證標準對實踐環節的要求,除了要求在校內開展實踐教學外,還要求有與企業合作,開展實習、實訓,為學生提供參與工程實踐訓練的機會,使學生在動手、實驗和創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一定的鍛煉[6]。為此,我們構建了一套從基礎性實驗到綜合性實踐環節的適合我校計算機專業的實踐課程體系,該體系覆蓋了基礎性的課程實驗(包括課程內實驗)、課程設計(實訓)、項目綜合實訓、企業實訓、畢業設計(論文)等環節。同時鼓勵和引導學生課外積極參與賽課計劃、計算機作品大賽、ACM大賽等各種競賽。從而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實踐環節按照表2所示的五層次進行設置。第1層次為課程實驗。這部分主要是課程代實驗及少量集中實驗,學生通過課程實驗加深對理論課程對課程的知識內容進行實驗驗證,從而提升對知識的理解。第2層次為課程設計(實訓)。這個環節一般采用一周或兩周的時間完成一個相對完整的項目開發或實訓,鍛煉學生們運用所學課程知識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具體的實施中,盡可能將幾門課程知識融合在一起進行課題的安排。第3層次為項目綜合實訓。該實訓環節安排在大四第一學期,時間十周左右,通過聘請IT企業的講師到學校,由校內教師和企業講師一起制定詳細的實施計劃和實訓內容,具體由企業老師按照企業的管理模式實施統一管理,以團隊形式完成接近實際應用的較大型項目。學生在該環節中可以得到工程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組織管理能力等方面的鍛煉。第4層次為企業實訓。該實訓環節在畢業設計之前,學生可以自行聯系實習單位,也可以進入到校企合作建立的實習基地,由企業導師作為實習導師,對學生進行企業項目開發指導,同時每位同學指定校內指導老師一名,便于學校隨時掌握學生實訓情況。學生在該環節通過在企業的實訓中了解IT企業文化,掌握實際項目經驗,為后期的畢業設計和走入社會工作打下良好基礎。第5層次為畢業設計(論文)。該環節是學生畢業前的最后一個環節,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一定程度取決于這個環節的訓練。結合專業認證標準對畢業設計的要求,我們在具體實施中,要求教師提前一學期做準備,成立畢業設計選題審查與學生開題答辯管理機構,加大畢業設計選題中工程型題目比例和緊密結合本專業工程實際問題的創新型選題比例。除此之外,我們還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積極參與各種形式、各個層面的競賽,以進一步鍛煉其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4結束語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提高高等學校辦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用專業認證標準規范人才培養過程,才能切合實際培養出具有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工程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課程體系改革的成功與否關系到人才培養的方向和質量,它是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準備中的關鍵環節,課程改革成效還決定于課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實施,只有各環節認真落實,才能起到促進計算機專業教育改革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蔣宗禮.計算機專業的認證與改革[J].計算機教育,2010(1):7-11.
[2]計算機教育特約記者.全面推進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訪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陳道蓄教授[J].計算機教育,2008(13):7-9.
[3]朱高峰.中國工程教育的現狀和展望[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5,36(1):13-20.
[4]孫涵,陳兵.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探究[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6(4):50-54.
[5]韓曉燕,張彥通,王偉.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研究綜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6-8.
[6]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
作者:游明英 彭軍 雷亮 向毅 單位:重慶科技學院
【淺析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相關文章:
有關于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發展研究05-04
高職非專業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初探論文05-09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改革04-10
淺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改革05-07
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課程體系及教學方法探究04-04
淺析計算機基礎課的分級教學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