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究融入微社交元素的圖書筆記應用設計
"微社交"指少數人在特定場所進行具體的社交活動,獲取特定精準的社交效益。"微社交"包括"參與人"、"場所"、"主題"等因素,"參與人"即參加微社交活動的人,"場所"即微社交活動所舉辦的場所,如網站、語音聊天室、線下具體地點(小咖啡、小酒吧等),"主題"即微社交活動的主要議題。
摘要:文章總結了碎片式閱讀現象產生的原因及對讀者的影響,并就如何解決碎片化閱讀的弊端,強化其優勢進行了深入分析。
關鍵詞:圖書筆記;手機應用;碎片式閱讀;微信閱讀
現今,人們通過各種移動終端進行閱讀的現象隨處可見,隨著這種閱讀模式的流行,閱讀碎片化現象也隨之顯現,其帶來的各種影響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碎片化閱讀形式靈活多樣,為人們閱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時也出現了閱讀內容質量不高, 讀者思維惰性嚴重等問題。 因此,學術界探討如何“解決或避免”閱讀碎片化的聲音逐漸高漲, 但閱讀碎片化現象是時代發展中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所以, 人們應該思考如何解決其存在的弊端, 如何突出其自身優勢, 從而使碎片化閱讀更好地為讀者服務。
一、電子資源閱讀APP分類
用戶進行移動式閱讀服務通常是通過安裝在手機上的APP,目前由數據庫或圖書館提供的電子資源閱讀APP主要可分為兩種:①數據庫商開發的基于大量電子書籍資源的手機閱讀軟件。如:“超星圖書館”,其具備豐富的電子書資源,手機閱讀軟件功能非常全面,包括館藏查詢、學術資源檢索、公開課視頻、報紙、書世界、內容提要、添加訂閱等[1],但過多的功能也容易造成讀者的使用負擔,讓讀者無從下手。②大部分高校圖書館采用的基于圖書館紙本館藏以及圖書館服務的APP。其提供對本館資源的查詢、續借和預約,還能查看館內新聞等,基本上是把圖書館的功能從電腦上轉移到了手機上,手機扮演了終端操控工具的角色,并沒有突出手機閱讀或者手機圖書館的特色服務。
二、關于碎片化閱讀手機APP的前期研究
在前期的調查研究中,筆者總結出解決碎片化閱讀弊端的三種思路:①將片段式閱讀內容升級為精華內容。碎片化閱讀之所以被稱為碎片化,一方面是因為其閱讀形式的碎片化,另一方面是因為其閱讀內容的碎片化。碎片化閱讀是當今快節奏生活的產物,所以提供“不散”的內容是碎片化閱讀變劣為利的關鍵所在。②通過APP服務,為用戶提供更加快捷準確的信息通道。作為碎片化閱讀的主要工具,APP是信息和讀者之間的重要橋梁,不但要提供暢通的流通渠道,且要準確地到達服務對象。從大數據中發掘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開發新型服務,可以使閱讀內容更加精準高效。③增強社交互動,加速信息的傳播,助力知識網絡的形成。社交網絡發展迅猛,用戶普及率高,有助于將碎片化信息連接成知識網絡。用戶之間的互動也對零散信息的分享、傳播或整合起到了促進作用。
筆者在前期研究中設計了“基于開放API的圖書筆記手機應用”,其主要以圖書筆記為功能主線,是集圖書查詢,多來源圖書筆記與評論瀏覽,筆記或評論的撰寫、收藏、分享,館員推薦,目錄瀏覽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手機應用[2]。應用主要是通過“圖書目錄”“圖書筆記”和“館員推薦理由”這些信息幫助讀者在短時間內從不同側面快速了解圖書淺層次至深層次的內容。其中,圖書筆記來源于“豆瓣網”以及圖書館,目錄信息來源于“當當網”,館員推薦理由由圖書館員錄入。在進一步的研究中,為了體現簡便的原則,實現用戶使用零負擔的目標,進一步簡化了最初應用中的功能和界面設計,操作的便捷性也進一步提高。同時,為了彌補“豆瓣網”中的圖書與圖書館的圖書匹配率存在差異而導致的專業性較強的學習型書籍無法在“豆瓣網”上獲得較豐富且實用的圖書筆記的不足之處,在后期研究中突出了高校讀者的作用,進一步強化了筆記的適用性和實用性。
三、獲取全面而更加適用的圖書筆記與圖書推薦理由
在前期應用的設計中,APP中的內容引入了“豆瓣”圖書筆記和“當當”的目錄信息,還包括 “館員推薦理由”“熱門筆記”“熱門評論”等,將這些作為快速閱讀的內容提供給讀者。其中圖書筆記是通過OPENAPI從“豆瓣網”上直接獲取的[3]。“豆瓣網”的優勢在于用戶群體龐大、圖書筆記數量較多,但“豆瓣網”上的書籍與圖書館的書籍存在一些不能匹配的現象,尤其是專業性較強的書籍,很難在“豆瓣網”上找到圖書筆記。而高校圖書館的用戶大部分都是學生或教師,對圖書的需求主要以專業學習為目的,所以對于他們來說,源于身邊的同學、學長、教師寫的圖書筆記或圖書推薦理由會更加貼近他們的真實需求,因為他們有著相似的學習經歷和經驗,思想立場或考慮問題的角度都會有更多相似之處,在學業的相同階段遇到的問題和切實需求也可能相似,寫出的筆記自然會更加貼近學生讀者的需求,“讓你找到適合的筆記”從而使筆記真正起到指導或啟發讀者的作用。本應用主要針對的就是在校師生,故在APP中突出了圖書筆記撰寫的功能,希望可以更多地收集學生與教師的讀書筆記或圖書推薦理由,從而提高筆記及推薦理由的適用性,同時輔以“豆瓣”的讀書筆記作為參考,使讀者更全面地了解圖書內容。
應用在每本書的明細頁面,包括圖書的目錄、推薦理由、筆記三項中展示內容。頁面右上角導航處設計有一個專門寫筆記的圖標按鈕,用戶點擊該按鈕可直接進入筆記撰寫頁面。在圖書筆記模塊,用戶可以在列表中看到關于該書的多條圖書筆記,用戶點擊任何一條筆記都可以進入到筆記明細頁面,讀者可以看到此條筆記的詳細信息,還可以對該條筆記進行“有用”或“沒用”的評價,后臺會根據每條信息得到的不同評價進行排序,獲得“有用”最多的圖書筆記排在最前面,可以首先讓讀者看到。如果沒有關于該書的圖書筆記,在筆記模塊會顯示出提醒讀者填寫圖書筆記的畫面,讀者可以自己填寫,也可以邀請微信好友一起寫筆記。筆記提交后,在保存與分享頁面可以將撰寫筆記的消息分享至微信朋友圈、QQ空間、新浪微博等社交平臺。筆記提交后經館員審核即可發布。
原應用中“館員推薦理由”是需要圖書館人員自行添加的,但圖書數量巨大,且館員與讀者閱讀書籍的角度存在差異,所以其寫的推薦理由并不一定全都適用于學生讀者,故現將“館員推薦理由”改為“圖書推薦理由”,添加方式不僅可以由館員自行添加,讀者也可以參與其中。同時,學科館員可邀請不同學科的教師對一些推薦書目進行圖書推薦理由的撰寫,既減輕了館員負擔,又獲得了更加適合的內容,還提高了讀者的參與度。當多人對同一本書提交了推薦理由時,館員可選擇性采納,內容可替換也可擴充。
四、“簡捷至上”――設計更為簡捷實用的APP功能與展現形式
4.1簡化界面及功能
支持碎片化手機閱讀的APP最應該突出的特點就是“簡潔”。界面簡單明了,功能清晰明確,讓讀者在應用時一目了然,操作快捷,方便隨時隨地快速的使用。鑒于此,應將本應用的功能及頁面布局進行精簡的設計。APP首頁設計為單獨的檢索框,讀者可以直接進行資源檢索,一目了然。待檢索到所需資源后再進入到搜索結果列表頁面,選擇相應圖書進入圖書明細頁面,該頁面將原有設計中的一些功能去除,保留了“圖書明細”“圖書推薦理由”“圖書筆記”三項主要功能,使該頁面功能清晰明確,讀者使用時有的放矢,目的明確;同時,又將以前的點擊式下拉菜單的操作改為了左右橫向滑屏翻頁的操作效果,頁面內容展示更加清晰明了,操作更加簡單,避免了下拉菜單過長遮擋其他功能按鈕導致操作不便的問題。頁面中將圖書的明細信息直接顯示在頁面上方,讀者不用點擊直接可以查看。該頁面上方導航欄右側單獨設計了一個寫筆記的圖標按鈕,非常醒目,方便用戶直接進入筆記撰寫頁面。
4.2免登錄模式使用
為方便更多讀者使用,將登錄模式設計為兩種:一是用戶名和密碼進行登錄。登錄后可進行檢索、瀏覽、撰寫、評價等所有操作。二是免登錄瀏覽模式。用戶不用登錄,可作為游客身份使用檢索、瀏覽等功能,但不能進行筆記的撰寫或評論,也可以方便校外讀者使用。
五、融入微社交元素,進一步增強應用的社交功能
本應用融入微社交元素,選擇了當前使用最普遍的微信、朋友圈、QQ空間、新浪微博等幾個平臺進行信息分享。應用中關于讀書的“推薦理由”“圖書筆記”等都可在社交平臺進行分享。同時,本應用還增加了邀請好友一起寫筆記的功能,可以將邀請信息發送至微信某個好友,該好友即可點擊鏈接登錄應用后進行筆記的撰寫。
這些來自于微信或朋友圈等的分享或邀請,由于融入了“同事、朋友、熟人、親人”等多種的非一般社交關系,所推薦的信息不但可信度較高,利用率以及傳播率也較來自于一般網站或陌生人的推薦高出許多。而且現今的微信用戶或多或少地都加入了一些親人或朋友的圈子,由于一些圈子中朋友的關注、愛好、需求較為接近,所以某條信息的分享或邀請獲得響應的可能性大、響應速度快,更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圈內朋友快速獲得一些想要的信息,“適合的信息找到熟悉的你”,這樣不但節約搜尋資源的時間,信息的滿足度也較高。同時,通過該應用對朋友發出的邀請,甚至也可以作為對一些平時忙于工作忘記閱讀的朋友們發出一個閱讀的提醒,給他們推薦最近值得一讀的好書。
這種在熟人圈中進行信息的發送、分享或邀請,可以算是一種發散式的信息推送,不但輻射范圍較大,傳播速度快,由于圈子成員需求的相似性,這種推送可以被看作是一種目標較為準確的信息推送服務,有效節約了“信息找需要的人或人找需要的信息” 的時間,讓信息快速準確地服務于需要的用戶。
由于微社交元素的融入,將各種社交關系帶入本應用當中。而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關系微妙而變化多端,這也在無形中給應用中的各種服務以及潛在的服務需求帶來了無限的可能。
六、應用的擴展――建立筆記及薦書理由特色數據庫
圖書館在創新服務的過程中,也應不斷開發本館特色數據庫,打造本館特色服務,掌握服務先機,引領服務方向。本應用中讀者在圖書筆記和圖書推薦理由模塊可以撰寫提交各類圖書筆記以及對書籍的推薦理由,由館員進行審核、發布等管理工作,通過長時間的收集整理,可以積累豐富的文獻資源,建立特色的圖書筆記以及薦書理由特色數據庫。
本應用中筆記以及薦書理由來源于網絡、館員與讀者。鑒于網絡中的圖書筆記有版權的限制,故本應用只將其作為讀者閱讀使用,并不將其收作本館的資源,只有本館讀者及館員提交的筆記才進行收集和存儲。
在數據存儲過程中,讀者將撰寫內容提交至后臺等待館員的審核。館員在后臺對讀者提交的各種內容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內容就分別被提交至相應的數據庫中。在圖書推薦理由中,館員可以選擇性進行采納添加,如果該書已有合適的推薦理由,館員可將讀者提交的新的推薦理由轉到圖書筆記中,并向讀者發送是否同意發布的通知,經讀者同意后會將內容提交至相應數據庫;若讀者反對,則默認放棄對該數據的使用與存儲。這些筆記和對圖書的推薦是讀者對該書客觀內容的主觀評價、 感悟、 啟發或對內容的高度概括, 其所體現的信息是多方面的, 既包括了書籍內容精華, 也體現出讀者的思想、 觀點、 態度、 狀態、 興趣等, 是客觀內容進一步升華的產物。這種數據也可作為一種特殊的信息資源進行收集和積累,不僅可以在本應用中使用, 也可與外館分享, 在收集到一定數量后還可以進行各種信息挖掘、數據分析等工作,甚至還能將該數據的API公布,鼓勵讀者或軟件開發人員使用,開發出新的圖書館應用。
七、結語
本研究是針對碎片式閱讀與圖書館手機服務的新想法和嘗試性設計開發,希望給圖書館手機APP的創新以及圖書館用戶信息或潛在信息的深度挖掘帶來一些啟發。
參考文獻:
[1]Shellbeike.超星移動圖書館使用說明[EB/OL].[2012-11-18].http://www.docin.com/p-521564918.html.
[2]李凌.基于開放API的圖書筆記手機應用的設計與實現[J].圖書館學研究,2015(4):30-35.
[3]豆瓣API 參考手冊[EB/OL].[2005-01-01].http://www.douban.com/service/apidoc/reference/.
【淺究融入微社交元素的圖書筆記應用設計】相關文章:
淺究臺版圖書采購現狀和采購策略06-11
淺究公共圖書館兒童分級閱讀推廣06-11
淺究公共危機協同治理06-09
淺究近十年我國校地共建共享圖書館06-11
淺究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現狀及發展趨勢06-11
淺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下區域圖書館聯盟建設06-11
淺究時尚服裝營銷活動中的可持續性設計06-09
淺究施工企業推廣BIM技術的障礙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