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治理論文集錦[15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環境治理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環境治理論文1
景觀設計的理念
順應自然、可持續發展、尊重歷史、發展特色、整體設計是景觀設計所秉承的創作理念和路線。這一理念同樣適用于對采煤沉陷區的生態治理,并且能發揮其價值的多元性和最大化。
景觀設計的當務之急
一是要解決環保與生態化問題。二是解決城市化帶來的環境問題。三要解決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問題以滿足人們旅游的需要。四要解決不可在生與可再生資源問題。在“南湖”案例中不同程度存在這些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景觀設計理論所發揮的作用。
景觀設計理論在采煤沉陷區生態治理中發揮的作用
“唐山南湖生態城”(包括南湖)是中國采煤沉陷地生態修復的典范,景觀設計在這一案例中發揮的作用不容忽視。這一項目所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對原有煤礦沉陷區進行生態恢復和治理。景觀設計的理念正與這一目標相吻合。
1順應自然,可持續發展———生態價值
“南湖”沉陷區的水體面積廣大,通過實施水體還清工程,大小沉陷坑的整合,使“南湖”水體景觀優勢逐步顯現。通過對水體的整體景觀規劃,以島、灘、灣、泊、淀、池等方式進行景觀設計,以此來豐富水體景觀的觀賞性。整體格局上具有很強的形式感和節奏感,一步一景也讓人流連忘返。考慮到將來可能發生的地形變化,實施以植物造景為主的措施,引進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達到了20余科40余種,累計植樹138萬株,栽植草坪20×104m2,各類植物60多種,動物50余種。形成以林地、灌木叢、草地、濕地為主的生境結構,并使得每個區域都保持其特定的自然風貌,以對應不同的動植物群落。同時,在景區培育優勢種群,強調本地物種。注重保留場地上原有植物,充分發揮原生植物改造城市環境的作用。自2009年5月開園以來,唐山市的極端最低氣溫升高3℃~4℃,極端最高溫度降低3℃~4℃;森林覆蓋率由41.57%上升到44%,野生鳥類已多達100種,而且有30多種是以前自西伯利亞經唐山飛往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候鳥,現在這些候鳥開始在公園過冬。其生態價值逐步顯現。
在南湖建設過程中,針對場地內存在的垃圾山、粉煤灰、軟弱地基、水土流失等問題,采取了一系列的低干擾、低成本、低能耗的技術措施。采用廢物再利用的思路,用粉煤灰生產出粉煤灰磚、粉煤灰水泥、粉煤灰加氣混凝土,并將它們用作公園內場地地基基礎材料,堆疊公園內的地形(覆種植土)。“鳳凰臺”和“市民廣場”正式這一思路的成功體現。受“南湖”地質條件影響,公園內的建筑則以抗震的木結構為主。木結構有利于提高建筑的舒適度、減少建設污染排放、實現建筑廢物資源化和再利用,把資源消耗降到了最低。在南湖公園的湖泊岸邊,人們可以看到一種國內罕見的生態護岸。制造這種生態護岸的材料,不是傳統的水泥和磚石,而是干枯廢棄的樹枝、樹杈和樹干。“整個南湖的護岸上面,沒有一點水泥、沒有一塊磚。對整個水面的污染很小,甚至幾乎沒有,且因其是多孔構造,還可以為小型水生生物創造棲息環境。這項專利技術可謂綠色技術,為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
2尊重歷史,發展特色———提升經濟價值
唐山曾經是近代工業的搖籃:“中國第一條準軌鐵路”、“中國第一臺蒸汽機車”、“第一件衛生瓷”、“第一袋水泥”……均誕生在這里,工業文化底蘊深厚。唐山又是一個震后崛起的新城,地震文化是一大優勢。在“南湖”的整體景觀規劃設計中充分挖掘了工業文化、礦業文化、地震文化、鳳凰圖騰所承載的價值,將歷史、文化、社會活動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準確、如實的傳給后人;保護和保存歷史環境與現代生活的統一又是景觀設計的責任。由開灤投資建設復原的“老唐山風情小鎮”正是挖掘工業文化的案例之一。位于南湖公園核心地帶,以清末民初老唐山的歷史文化為背景,是文化景觀與商業元素巧妙融合的特色小鎮,也是中國北方工業文化休閑游的絕佳選擇。其中“洋房子和員司俱樂部”與開灤煤礦有著深厚的淵源,是唐山這座因煤而興的城市特有的歷史痕跡,記錄和反映了老唐山中西文化的交匯和歷史變革。“廣東街和廣東會館”與唐山的`外來文化有關。唐山近代產業的興起與發展,與當時大量涌入的廣東技師密切相關,出現了第一條城市街道———廣東街。由廣東人經營一大批老字號商鋪,是老唐山南北文化融合中的一道獨特風景。后于1909年建成廣東會館,成為廣東人聚居唐山的歷史標記。“小山大世界和永盛茶樓”是1934年,裕豐飯店經理白月亭在小山最高點興建的聯營商場,名曰“大世界”。它標志著小山成為當時唐山的商業中心。經過多年發展,小山商業繁榮,久負盛名。和當時天津的勸業場、北京的大柵欄、上海的大世界并稱四大繁華街,盛極一時。“永盛茶園”是唐山風土人情的歷史財富,也是中國評劇溯源地之一。為了滿足日益增多的產業工人和底層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1912年,唐山開明紳士王永富修建了“永盛茶園”,為評劇的第一個劇場。此后,以此為源頭,出現了眾多膾炙人口、風靡一時的經典劇目。“歐洲風情街和婚慶廣場”體現了中西文化交匯、南北文化的相融、本土文化濃郁的唐山,是多元文化的復合體。歐洲風情街和婚慶廣場,正是以西風東入的包容詮釋著多邊文化底蘊,用混搭的手法展示唐山新的城市文化品味。
為更好地保護地震遺址,傳播地震文化,為唐山市民提供一個祭奠地震罹難者的場所,在原唐山機車車輛廠鑄鋼車間地震遺址處,辟建了“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該方案利用固有的鐵軌和新引入的紀念大道,將地震遺址紀念公園劃分成遺址區、水區、碎石廣場、樹林區四個區,充分體現出“對自然的敬畏、對生命的關愛、對科學的探索、對歷史的追憶”這一設計宗旨。鳳凰圖騰的代表,“南湖之門”和“丹鳳朝陽”尤為突出。以鳳凰展翅騰飛為主題,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韓美林先生設計的“南湖之門”開啟了生態南湖的大門。景區的主題雕塑“丹鳳朝陽”也是鳳凰圖騰的又一體現。是唐山標志性建筑之一。雕塑總高度70m,分為基座和銅雕兩部分,基座凈高9.23m,銅雕凈高60.77m,重447t。中間為球形,寓意“太陽”,上下兩部分為兩組“鳳凰”。在八尊獅子的拱衛下,銅雕高聳入云,形成獨特的審美效果和視覺沖擊力。它是吉祥和諧的象征,預示著新時代的唐山如同五彩錦繡的鳳凰翱翔于盛世中華的天空。在南湖景區景觀的命名中也是融入了鳳凰文化因素,把南湖最高的觀景臺稱為鳳凰臺,把水中的五座洲渚,以鳳凰臺為核心,皆以鳥類命名,取“百鳥朝鳳”之意。從歷史中挖掘特色,以文化帶動經濟,這是景觀設計理念的一個深層內涵。
3整體設計,長期完善———提升社會價值
景觀設計是建立在整體規劃的基礎上,是一個多種元素的復合體,要考慮到景觀設計帶來的可持續的發展空間。“南湖”整體的景觀規劃設計是在城市發展進程中逐步豐富和完善的:人文精神的體現,自然精神的展現,生活品質的提高,建設開發與自然環境的共生四大理念是貫穿于整個規劃設計的始終。1996年開始,對市區南部采沉區(南湖)實施綜合整治,唐山市委、市政府提出“變劣勢為優勢,化腐朽為神奇”的口號。
1997年初,唐山市委、市政府開始實施生態綠化工程,規劃南湖建為集游憩觀賞和水上活動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生態公園。建成以一城;三場;四國;六區為內容的都市生態園林。有效地改善了唐山市的生態環境和居民的生活質量。2008年初,唐山市提出了“打造南湖生態城”的戰略構想,以“好玩南湖、生態南湖、神奇南湖、文化南湖”為核心價值。整合采煤塌陷地及其周邊地區,建設了規劃面積91km2的南湖生態城。由63km2的起步區和28km2的核心景觀區組成,其開發建設將以生態修復、景觀綠化、湖面拓展和歷史文化遺產挖掘為先導,著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休閑旅游度假勝地、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和國家濕地公園,進而拓展城市發展空間。
南湖公園不僅使唐山城市生態環境大為改觀,也為唐山百年工業文明融匯生態文明提供了一個現實樣本。到2012年底,南湖生態城核心景觀將全部建成。到2015年,南湖生態城就將擁有40萬左右的城市居民,高端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將在這里蓬勃興起,成為拉動唐山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
2016年,南湖中央公園將舉辦以“都市與自然”為主題的第31屆世界園藝博覽會。這是首次在采煤沉降地上、在不占用一分耕地的情況下舉辦的世界園藝博覽會……3結語隨著土地資源的日益減少,煤礦開采后的土地沉陷區的可持續利用成為關注重點,對其進行生態景觀設計是解決這一重點問題的利器,重視景觀設計理論對此發揮的作用,并合理利用,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修復和地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提升。
環境治理論文2
我們現在的社會運轉是離不開水的,無論是企業的發展,還是人們的日常消費,尤其是在城市的快速發展中,水已經成了不能缺少的資源和工具,同時水又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隨著水源的污染和浪費,現在可利用的水源越來越少了。尤其是我國雖然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但是由于人口眾多,平均分配到每個人的水資源是非常少的,是不夠用的,所以治理水資源污染十分必要。當然治理水資源污染首先要從污染的原因和特點進行分析,然后才能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尤其是現在水資源污染的原因五花八門,有這樣的污染,還有那樣的污染,所以在治理之前必須分清楚情況,然后才能對癥下藥,所以文章開始先分析了水資源產生的危害,出現的原因,然后再有所針對的提出了治污措施。
1城市污水及治理的相關介紹
想要做好污水治理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城市污水,本文要介紹的主要有兩種,主要是從污染源頭來區分,一種是工業污水,一種是生活污水。顧名思義,工業污水是有工業生產導致的,比如工業廢水排放到河水中,就造成了河水的污染,而生活污水就是指由生活產生的水污染,比如人們在生活中排放家用洗碗洗衣服的水到自然河流中,也會造成水污染。針對城市污水的定義和分類,常用進行污水治理的方法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生物方法,這是最環保的一種,主要是通過生物作用凈化水質,比如有些生物在水中能夠消耗污染水源的有機物質,所以在水中多種植一些這樣的生物就能夠采用自然的方式凈化污水。第二種是物理方法,通過水分的物理屬性對污水進行處理,但是這種方法采用的比較少,因為他的局限性比較大,可適用的范圍小。第三種是化學方法,在水中加入化學物質,使這些化學物質和水中原有的污染水源的化學物質產生反應,從而消解污染物。
2城市污水處理所面臨的問題
上文也介紹了我們為什么要治理污水,因為水污染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嚴重,不可不治理、不可不解決的階段,所以要治理水污染,尤其是城市水污染。究竟如何做好城市水污染治理,首先要了解目前的水污染存在什么樣的問題,已經嚴重到了什么程度,下面具體分析一下目前的城市水污染存在哪些具體的問題。
2.1缺乏合理的規劃。
這方面體現為兩點,第一點是取法完善的污水回收設備,現在在城市中對污水的回收處理缺乏技術上的支持,這是在城市規劃時就出現的漏洞,所以在之后的污水處理時就沒有跟進措施,很難處理好。第二點是后期維護工作跟進不好。即使有的城市在初期的規劃時設計了完善的城市排污管網,但是在后期的監督和維護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到位,所以很多設施都是擺設,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2.2缺乏完善的污水處理體制。
這一方面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缺乏準備工作。目前我國的污水處理體系準備工作做得很差勁,在進行污水設施建設之前根本就沒有做好相應的考察工作,很多時候都是形式主義,走過場,沒有真正開展工作。二是缺乏市場規范。目前市場上對這方面工程的規范是很不合理的,和國際市場差距很大,很多污水處理設備沒有統一的定價,甚至差距很大,市面上售賣相關設備的商家也不多,整體上沒有形成競爭的機制和格局,所以想要在市場上進行比較和精挑細選不大現實。三是大眾的觀念還不能夠跟上社會這樣的進步,有很大一部分企業還不能夠接受花大價錢接受這樣的污水處理工程,因為它的投入產出回報率低,而且回報會比較久遠,很難在短時間內看到回報,所以很多企業是不愿意對這樣的工程進行投入的。這也是目前污水處理體制中面臨的最大的難題之一。
2.3投入不足,污水處理能力不足。
相對于目前城市的污水量,污水處理廠的數量及現有的處理設施表現出嚴重不足的情況。就我國大部分城市而言,污水處理的投入基本依靠政府撥款和國際援助貸款。而這只能是杯水車薪,遠遠不足以解決這一問題。國家經濟實力使城市污水處理廠區和設備短缺是一個普遍現象。此外,污水處理的達標率很低,很多時候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質量不合格。尤其是和國際上的標準相比,我們的標準本來就不高,然后執行起來就自己降低了標準,這樣導致差距越來越大,最后和規定的標準相去甚遠。
3城市環境治理中污水治理的一些措施
3.1加強整體規劃,資源合理利用。
在規劃污水治理時,要考慮到城市現狀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結合各地的水體和環境特征,合理地規劃污水處理廠的廠址選擇、處理規模。同時做好污水輸送管道及收集系統的配套設施的建設,合理安排施行過程。后期的維護也要做好,堵塞要及時疏通,破損地方及時補救。
3.2加強法律法規的建設。
首先在立法方面,要完善法律法規,爭取可以有更多的法律規范污水治理工作,發現問題的時候能夠有法可依;其次要嚴格執法,有了法律依據作為參考,在發現污水處理企業存在違法違規現象的情況時,執法部門要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加強執法力度,絕不縱容;再次對于那些嚴重違反公眾利益,嚴重破話水源環境的行為,要追究刑事責任,絕不姑息,只有用最嚴格的法律制裁,才能真正約束那些污染水源的不良企業,還公眾一個干凈的水環境。
3.3加強資金與人才的投入。
污水處理并不是一項無關緊要的工作,它關系著國計民生的長遠未來,所以對于這項工作一定要舍得投入,不要舍不得花錢,不僅要多花錢,還要千方百計的畫好每一分錢,讓所有的投入能夠全部用在刀刃上。
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城市環境問題越發嚴重的情況下,必須給予城市環境治理足夠的重視。而其中的污水處理方面存在了不少問題,我們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強化整體規劃,對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并且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增加相關投入,把城市污水處理工作切實做好。
環境治理論文3
摘 要: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管理和費用測算方面目前面臨著很多的問題, 其中涉及到工程費用概算編制的內容、編制時所需要執行的標準, 編制時所執行的原則, 資料收集的方法等等。本文對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預算的編制的問題開展分析, 以便于更好的利用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預算資金, 為我國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助力。
關鍵詞:礦山工程; 地質環境; 概算; 工程費用;
引言
在礦山開發的同時, 還應該積極對礦山開發所產生的工程地址問題進行積極處理, 而進行處理就必須對相應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預算進行管理。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預算設計到工程預算費用的使用問題, 涉及到工程費用概算編制設置的標準問題, 概算內容以及概算效果的評估, 本文礦對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預算的編制的問題開展分析和論述, 以便于更好的利用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預算資金, 為我國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助力[1].
1、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費用的主要問題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已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但在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項目管理和費用測算方面面臨著很多的問題,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虛報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的工程量, 人為太高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的技術等級, 從而達到套取中央財政的補貼資金, 給國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2) 確定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預算費用的結構不合理, 涵蓋項目不全, 價格訂立偏離實際, 工程量估計與實際有偏差, 缺少相應的定額確定標準;
(3) 相關的法律法規需要建立和完善, 確保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項目從決策、評估、設計、立項、資金撥付、工程質量、工程監管以及驗收上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2].
2、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預算編制的內容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預算編制的主要項目包括我國之前由于開發礦產資源導致的工程地質問題, 并對這些問題進行工程性修復, 以緩解和消除對工程對項目的地質環境影響。具體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由于采礦活動造成的地質沉陷、地質開裂、塌陷以及懸空等工程地質問題, 并功過工程方案減少這些地質災害的影響;
(2) 因為采礦活動影響的地下水冒出、地下水位干涸、礦壩失修以及區域性地下水位下降等問題;
(3) 因為開礦活動引起的尾礦堆積和淤塞, 尾礦壩危機生產和生活安全, 尾礦重新利用等方面。
3、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預算編制的標準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預算編制要嚴格執行相關的標準, 標準的不同, 預算的結果也會不同[3].預算標準的確立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預算標準體系是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資金安排是否合理的重要保證, 應符合現行部門規章、技術規程、環保政策政策、預算法規以及各部門頒布的相關辦法。
(2)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項目預算標準還必須從科學和工程的.角度出發, 考慮到工程項目結果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 以及工程治理環境的艱巨性和工程的意義。
(3)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項目預算側重于部專項基金方面, 專項基金項目非盈利的原則, 注重應用性。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項目預算屬于財政專項國家計劃內補貼, 項目預算編制應不含利潤和稅金。
4、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預算編制的原則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項目實行全成本核算, 以項目為單元進行項目預算, 專款專用, 專門管理, 不負擔其他費用。其預算體系以獨立性、依據充分、實事求是以及公平合理的原則。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項目預算的編制需要學習借鑒部門內各研究室已有的研究成果, 應全面考慮諸多客觀因素。在確定這些客觀條件時要遵守實事求是、依據充分和公平合理的原則, 并應要依據氣候、地域的特點進行項目方案的論證和概算。
5、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預算資料收集的方法
(1) 收集有關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的技術與預算標準資料, 力求研究成果的求實性與規范性。重點對已完治理工程項目資料進行分析。
(2) 將資料劃區、劃類、劃典型, 解剖分析, 廣泛聽取專家意見。跨部門聘請相關方面的專家參與項目研究與討論, 力求專家結構的合理。
(3) 在進行項目典型解剖的基礎上, 對研究內容與成果進行實地取證, 制定調研方案要合理, 注意典型解剖與實地調研相結合。
(4) 統計分析法資料按所要制定的標準體系項目類別系統地進行統計;與同類項目進行對比, 查找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復核計算, 多方征求專家意見, 修改確認, 力求結果合理。
(5) 通過實地調研, 確定出公平合理的標準體系, 以案例支撐結論, 注重案例與工程的相似性, 并通過案例比較排除資料中的虛假成分。
6、 結論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費用預算編制關系到國家財政資金的正確使用, 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探討解決我國礦山環境問題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切實履行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費用預算編制為項目的驗收規范化運作提供依據。跟蹤研究積累資料, 整理的相關法規、規范, 提出適應礦山環境治理工程項目的體系標準, 建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研究跟蹤數據庫, 才能真正實現科學管理, 做到我國的地質環境治理費用真正用到實處。
環境治理論文4
摘要:
本文以我國上市公司20xx年一20xx年的數據為樣本,以終極控制人的控制權和現金流量權的分離對我國上市公司投資行為的影響為切入點,結合我國特有的制度背景,對我國上市公司的投資行為進行探討。結果表明,我國上市公司更多的是發生了過度投資行為,而非投資不足;并且隨著最終控制人兩權分離程度的加大,過度投資將更加嚴重,而最終控制人擁有的現金流權的增加卻能對過度投資行為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同時,良好的公司治理環境對公司的過度投資行為也能起到顯著的抑制作用。
關鍵詞:
治理環境,兩權分離,過度投資
一、引言
公司投資一直是現代公司金融理論的核心問題之一。自Modigliani和Miller(1958)提出MM定理以來,西方學者逐漸放寬MM定理的新古典假設,主要從契約理論、委托代理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和公司治理理論等不同視角研究了公司的投資行為,我國學者在梳理國外文獻的基礎上,也對我國上市公司投資行為進行了研究。周紅霞(20xx)、王艷(20xx)等從管理者的角度,分析了我國上市公司的投資問題,歐陽凌(20xx)、余良元(20xx)、馬如靜(20xx)、梅丹(20xx)等從股權結構的角度研究了公司的非效率投資,辛清泉(20xx)則基于國有企業薪酬管制的制度背景,分析了經理薪酬對公司投資決策的治理影響。而從最終控制人兩權分離的角度對上市公司投資行為的研究很少,很多學者大多集中于研究兩權分離與公司價值之間的關系。如谷祺(20xx)、劉錦紅(20xx)等,而資本投資是公司治理影響公司價值的“中間橋梁”,那么從兩權分離的角度對資本投資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時,我國是一個處于轉軌經濟時期法律保護程度較弱的國家,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地區的發展不平衡,各地區存在著制度環境的差異,投資者利益保護程度不均衡。而且,我國大部分上市公司由政府控制。因此,考察我國上市公司投資的行為必須對我國上市公司所處的特殊環境進行分析,關注上市公司背后的政府行為及其所處的治理環境。現有文獻還沒有結合公司治理環境與公司的終極產權研究公司的投資行為。
本文借鑒Vogt(1994)的研究方法,利用樊綱和王小魯(20xx)編制的我國各地區市場化進程數據,以20xx—20xx年我國非金融行業的上市公司為樣本,通過在模型中逐步引入交叉項,考察在我國特殊的制度背景下,治理環境、兩權分離與公司投資行為三者之間的關系。檢驗我國上市公司究竟到底表現為哪種非效率投資,終極控股股東控制權和現金流權的分離是否會影響公司的投資行為,以及如何影響。同時,公司治理環境的改善是否能抑制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資的發生。
文章剩余部分結構如下:第二部分為制度背景與研究假說;第三部分為研究設計;第四部分為實證結果及分析;第五部分為研究結論。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模型的構建與分析
大股東能夠憑借其所擁有的超強控制權來謀取私人收益,從而損害上市公司中小股東的利益,但是大股東要想取得私人收益,必須事先擁有足夠的控制權,而且要有一定的分離度,否則大股東就沒有能力也沒有動機去侵占中小股東的利益。以下將通過構建模型進行分析,試圖進一步揭示:在控制權與現金流量權分離的`情形下,現金流權及兩權分離程度與非效率投資之間的關系,進而為假設的提出奠定理論基礎。
首先,假定:公司沒有融資約束問題。設公司投資規模為I,參照Motta的文獻,公司收益與投資存在的函數關系,并參照AggarwalandSamwick的思想,設企業控股股東通過投資獲得控制權私人收益為sLnI,其中終極股東掠取控制權私人收益的比例s受到終極股東的現金流權比例a、兩權分離度p、以及投資者法律保護程度k的影響,根據LaPorta等(1999)的研究,假定S,S>0,S。即(1)終極股東的現金流權比例越大、投資者法律保護程度越高、則終極股東掠取的私人收益比例就越小;(2)兩權分離程度越大,則終極股東掠取的私人收益的比例就越大。借鑒Burkhartetal.(1998)、Lapoflaeta1.(20xx)等的分析理念,設控制權私人收益的成本是掠奪比例s和投資者法律保護程度k的函數。并假設公司投資從時期t=0開始,折現系數為r。
(1)不存在控制權私人收益時,控股股東的凈收益為,則控股股東在所有未來的時間內,利益最大化的條件為:
為了使控股股東利益獲得最大,企業存在著最優投資規模。對(2.1)式兩邊求關于I的偏導數并令其等于0,可以得到企業投資的最優規模為:
私人收入比例越高,被發現的概率越高,從而獲取控制權的成本增加速度超過私有收益的增加速度,于是可得:
則控股股東在所有未來的時間內,利益最大化的條件為:
為了使控股股東利益獲得最大,對(2.3)式兩邊求關于I的偏導數并令其等于0,可以得到企業投資的最優規模為:
因此I**>I*,即存在控制權私有收益的投資規模I**水平大于不存在控制權私有收益時的最優投資水平I*水平,說明上市公司存在過度投資行為。
首先,對(2.4)式a求導,則有:
因為,所以,>0,并且S,因此
由此可知,現金流權越高,越能抑制終極股東的過度投資行為。
接著,對(2.4)式p求導,則有:
因為,所以>0,并且S>0,因此>0
由此可知,兩權分離程度越大,終極股東過度投資行為越嚴重。
環境治理論文5
近年來,我國空氣污染呈加重趨勢,霧霾天氣頻繁出現,特別是京津冀地區,空氣污染程度穩居全國前列,PM2.5超標呈常態化,空氣污染已成影響人民生活品質、影響我國國際形象的一大公害,治霾防霾刻不容緩。造成空氣污染的污染源很多,主要有工業源、交通源、生活源等。改善空氣質量,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還百姓一片藍天白云,交通運輸行業責無旁貸。
1從節能減排的角度合理設置收費站
我國很多公路收費站存在車輛扎堆等待繳費的情況,有資料顯示,汽車怠速3min消耗的燃油相當于正常行駛1km消耗的燃油,而且發動機在怠速時,燃油燃燒不充分,污染物排放量相當于正常行駛的數倍。因此,交通主管部門應當合理設置收費站及收費車道數量,避免或減少大量機動車原地怠速的情況,特別是大力推廣ETC不停車收費技術。
2嚴格推行上路車輛準入制度
隨著我國經濟迅速發展,汽車保有量激增,相當一部分機動車排放不達標,屬于“黃標車”。一輛黃標車的污染物排放量相當于數輛達標汽車的排放量,因此淘汰黃標車勢在必行。黃標車的治理不僅在城市,在廣大農村地區,也應實行黃標車淘汰制度。同時,對汽車生產環節,國家應對進入市場的每一款車型進行檢測評估,嚴格按國家標準實行準入制度。對技術落后的車型,應嚴格限制其生產和銷售。只有從機動車生產和銷售環節把住關口,才能為交通運輸行業大氣治污創造有利的.條件。
3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實施公交優先戰略
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實施公交優先戰略,顯得頗為必要而緊迫。有研究顯示,在北京市一個出行者乘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比乘私家車出行平均每年少產生4.1kg的碳氫化物,28.6kg一氧化碳和2.3kg的氧化氮。顯然,提高公交車在汽車保有量之中的比例可以很好的提高大氣環境質量,產生環境效益。
4構建合理的交通運輸體系
在我國的長途貨物運輸中,應積極謀劃交通大格局,特別是能源、建材等大宗貨物材料,在具備水運條件的地區,應優先采用水路運輸,在內陸地區優先采用鐵路運輸。對于水運、鐵路不能通達的地區,再轉由公路運輸。只有構建合理的交通運輸體系,才能使能源消耗保持在最低限度,創造最低的能源產出比,將貨物運輸環節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
5大力發展新能源機動車
在我國,新能源汽車尚處于起步階段,傳統燃油汽車仍占主導地位,新能源汽車占比還很小,發展潛力巨大。政府應采取補貼等形式鼓勵人們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能源汽車。
6結語
治理大氣污染,改善空氣質量,是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在這場關乎人民福祉、關乎國家形象的環境治理行動中,交通運輸行業理應主動作為,積極謀劃,采用創新的思維方式,從創新管理、技術革新入手,向傳統宣戰,在改善生態環境工作中,走在全社會的前列。
環境治理論文6
關鍵詞:環境工程,大氣污染,治理
0前言
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始終伴隨著大氣污染問題,對我國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20xx年我國多次爆發大規模的霧霾天氣,特別是12月份,全國有17個省市區受影響,七分之一的國土被霧霾籠罩。大規模的大氣污染問題,給我國的環保工程敲響了警鐘,如何改變我國大氣污染的現狀,如何推動我國環保工程的健康發展,是我們每一個環保人艱巨的使命。
1我國的大氣污染
1.1大氣污染的危害
大氣污染,是指空氣中的有害物質達到了一定程度,對生態自然造成嚴重破壞的現象。污染成分包括CO、CO2、SO2、萜烯類碳氫化合物、硫酸鹽、亞硫酸鹽等,主要的污染物包括粉塵、煙液滴、霧、降塵、飄塵、懸浮物等,污染源包括風砂、生活燃煤、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等,會對自然造成嚴重的傷害。首先是對人身體的傷害,受污染的空氣進入到人體,會引發呼吸類疾病,引發慢性中毒或癌變。其次是對地球生物的危害,大氣污染會帶來極端惡劣天氣,如酸雨災害,污染植被和水源,造成動植物死亡。最后是造成臭氧空洞,臭氧在大氣中的減少,會增強紫外線的強度,紫外線會殺傷細胞,很容易引發皮膚癌。
1.2我國大氣污染現狀
我國的大氣污染主要來源于兩方面,分別是工業大氣污染和生活大氣污染。在城市當中,大中型的工業園區是污染的聚集地,如化工廠、鋼鐵廠、制藥廠等,向空氣中排放大量的有毒物質。生活大氣污染包括我們平常開車拍排放的尾氣,做飯時產生的油煙,冬季供暖時大量的燃煤,這些都是重要的污染源。目前,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種情況,由于大城市對大氣污染的嚴格控制,大氣污染正在向中小城市發展,特別是在城鎮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小城市的汽車數量、工廠數量和房地產開發都在猛烈增長,這給我國的環境工程建設帶來了嚴峻的考驗。
2環境工程中的大氣污染的治理方案
2.1政府管理部門要提高認識
當前,大氣污染治理是我國發展的重中之重,各級政府管理部門一定要有充分的認識和準備,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加強對污染源的控制和管理。要協調好經濟發展和環境工程之間的關系,不要因為經濟發展而犧牲環保工程,而是應該讓環境保護來促進經濟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要明確各部門職責,實行領導負責制,對不能完成任務的管理者加以處罰,使環保事業能夠真正的深入人心。另外,應當賦予環保部門實權,保障治理方案能夠切實落實。
2.2加大對污染企業的管理
首先,要對管轄區域的企業廢氣情況進行細致的摸排,對廢氣處理設備的使用情況進行登記,對廢氣排放不達標的企業進行嚴厲的處罰或者直接關閉,保障環境工程的順利推進。其次,要合理使用能源。對于一些燒煤炭的企業,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用清潔能源替代,如天然氣、石油液化氣、煤氣等,有效控制污染氣體的排放。然后,對于冬季供暖的煤炭使用,鍋爐供暖所產生的'廢氣,應在處理后再排放,將大氣污染物質的排放量盡量降到最低程度。最后,應優化產業結構,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改進傳統的生產模式,積極創新,使我國的環保事業再上一個新臺階。
2.3加強汽車尾氣治理
據公安部交管局的統計顯示,截至20xx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9億輛。可想而知,每天有多少汽車尾氣排放到我們呼吸的空氣當中,減少和控制汽車尾氣的排放量刻不容緩。一方面要對城市內的所有進行科學、嚴格、規范的檢測,一旦發現超標車輛,給予嚴格的處罰。另一方面要加強機動車燃料管理工作,加大對燃油公司的監察力度,使其生產出的每一輛車都能達到國家的相關標準,從根源上減少尾氣的排放。
2.4加強綠化造林工作
環境工程一方面要對污染源進行嚴格的管控,另一方面要加強大氣污染的預防,只有兩方面同時做好,環境工程才能健康快速發展。要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利用樹木來降低風速、沉墜灰塵和吸附粉塵,同時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并釋放氧氣,以此來凈化空氣。要加強城市綠化建設,工業區與居民區要有一定的空間距離,也要建立起大量綠化帶,減少空氣污染對居民所造成的傷害。
3結論
當前,我國面臨著嚴峻的大氣污染問題,如果不加強環境工程的實施力度,將會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政府要提高管理力度,企業要加強社會責任心,個人要提升自身的環保意識,通這三個方面的共同努力,提高我們的空氣質量,使我們都能生活在一片干凈湛藍的天空之下。
參考文獻
[1]韓明霞,過孝民,張衍桌.城市大氣污染的人力資本損失研究[J].中國環境科學,20xx(04).
[2]周媛,邢德山,谷建功,等.對環境工程中大氣污染處理的探討[J].江西建材,20xx(02).
[3]羅書廣.關于環境工程中大氣污染處理的探討[J].環境與生活,20xx(11).
環境治理論文7
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我國政府在治理污染、環境保護方面己經做了大量工作,但我國環境狀況繼續惡化的趨勢卻并未能從根本上得以扭轉。因此,探尋我國經濟發展進程中環境惡化的深層次原因,提出相應的環境改進策略,是促進經濟、社會、環境資源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與內在要求。
1制度約束是環境資源問題產生的根源
環境治理與經濟發展總是在特定的制度框架下進行。由于環境資源的公共屬性和“外部效應”,市場機制無法在環境資源保護方面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即所謂“市場失靈”,從而為政府干預即通過制度創設和供給降低交易費用提供了理論依據。對于市場機制不能有效提供良好環境這一公共物品,政府應承擔義不容辭的責任;對于由負外部效應引起的環境污染、資源耗損等,由政府運用法律、經濟手段加以矯正,以控制經濟運行軌跡趨于正常狀態,同時也為市場機制功能的有效發揮提供良好的平臺。因此,要實現環境資源與經濟發展共生必須具備明晰的環境資源產權制度、健全的市場交易制度、公開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有效地基本控制制度。然而,我國在上述制度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缺陷或不足。
1.1環境資源產權制度虛設
我國憲法規定,資源屬于國家所有,但在經濟管理體制中卻沒有明確指出誰代表國家統一行使所有權,這樣的產權設置致使所有權的責權利無人監督落實,所有權事實上已被使用權所替代,由此不可避免地造成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和嚴重浪費,環境污染也因此得不到有效控制;同時由于環境資源產權不明確,還使環境資源難以進行有效的管理,因為當各方面利益發生沖突時,所有權往往從屬于經濟管理和行政職能,產權所有者利益不能實現,難以調動積極性,造成資源的浪費與破壞。所以,要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環境資源管理體制,使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滿足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必須建立與市場經濟和環境資源可持續利用相適應的產權制度。
1.2環境資源市場交易制度不健全
在環境資源保護中,市場機制的作用通過正確反映環境資源稀缺程度的價格機制和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消除環境資源利用方式的不合理和企業內部效率低下引起的社會成本問題。市場機制上述作用的有效性以市場完善、產權明晰為前提,以交易收益大于交易成本為原則。但事實上,我國不僅環境資源產權不明晰,而且市場交易制度不完善。首先,許多環境資源(如大氣資源)不存在市場,這些資源的價格為零,無償使用這些資源己成為一種社會習慣。資源無價,使得資源耗竭速度和稀缺程度也就不能用價格信號準確地反映出來,政府難以用經濟手段加強對資源的管理和保護,助長了資源開發的無責任化傾向,資源日益稀缺也就成為必然結果。其次,有些資源(如水資源)雖然存在市場,但價格偏低,只反映了勞動成本,資源成本在開發總成本中往往被忽略,國家作為資源所有者的正常積累被削弱,使資源與開發者利益不是一種相容的關系,從而強化了經濟主體的個人利益,助長了短期行為。最后,有些資源(如能源)市場存在壟斷。由于規模經濟、法律政治因素導致的進入障礙、高信息成本等原因,使一些資源產業的市場形成壟斷,壟斷定價不是按邊際成本制定價格,因此帕累托最優條件遭到破壞,不可能實現資源有效配置。
1.3環境信息披露制度透明度低
由于環境資源領域也存在著不確定性,各種經濟行為主體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完全的,就可能出現一些經濟主體擁有其他經濟主體所不擁有的信息的情況,即信息不對稱。這樣,在現實中污染者就可以利用人們環保知識的匱乏排放污染物或轉嫁污染,并且出于各種原因特別是效益方面的考慮封鎖污染信息。另外,地方政府出于對當地政治、經濟影響的考慮采取弱化的態度,導致對環境信息掌握和披露的局限性以及對污染現象發現的事后性和解決的滯后性。
1.4基本控制制度的監控不力
在許可證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企業環保考核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環境監測和環境統計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1)排污收費制度雖然在控制污染和籌集環保資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從排污收費政策的效應來看,存在著以下突出問題:首先,收費制度不能保證收入來源的穩定性、可靠性。環保收入的主要來源——排污費屬于預算外資金,沒有納入預算內統一管理。在我國預算外資金管理體制不健全的情況下,時常發生擠占、挪用、拖欠、積壓排污費的現象。其次,由于收費面不全,收費標準偏低,致使企業寧愿交排污費也不愿治理污染。最后,污染治理資金使用效益低下。現行政策規定排污費只能用于工業污染的末端治理,不能用于清潔生產和集中控制設施,治標不治本,從而影響排污費資金的投資效果。
(2)缺乏企業環保考核制度。長期以來,GDP是衡量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GDP數值越大,綜合國力越強,人民生活水平就越高。因此,對高質量生活水平的追求就表現為對GDP增長速度的片面追求。但這一原理是建立在環境資源無限的前提條件之下,而未考慮把環境污染帶來的負影響作為成本之一計算到GDP中去,這種收入與成本的不對稱核算方式必將導致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在現實中,人們逐漸發現生活質量并不是與GDP增長同步提高的,其原因在于惡劣環境、生態失衡減少了社會福利。
(3)環境主體在環護方面的有限理性。從本質上看,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源在于人類的經濟活動。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受自然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以無償使用等傳統觀念左右,采取各種手段無節制地開發自然,造成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出現了許多不可逆轉的環境變異。又因為環境是公共物品,經濟主體只愿享受環保所帶來的社會福利,卻不愿為治理污染付出任何代價,甚至形成了“治理環境污染是政府的行為”的觀點和習慣。在這些思想的影響之下,包括法人和自然人在內的環境主體不管在決策還是行為方面,都將環境保護排除在經濟、社會發展之外,長此以往,經濟發展與環境發展的不和諧便形成了。所以,環境問題是經濟發展直接或間接的后果,環境問題的治理和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們的省悟和良知。因此,進一步加強環境文化教育,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己成為當務之急。
2制度創新是實現環境資源與經濟共生的必然選擇
要真正實現環境與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促使外部成本內在化,就必須以改變現有制度的缺陷或不足為切入點。目前,我國各項改革己經進入突破性進展的階段,應當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努力進行有利于環境保護的制度創新。
2.1產權制度創新
按照責權利相統一原則,改造傳統產權制度,進行產權制度的創新。
(1)環境資源產權制度創新。其實質是明確產權主體并使其利益得到實現,即保證國家的資源所有權在經濟上得以實現。要加強環境資源有效性評估,完善環境資源產權的交易轉讓市場,建立健全環境資源市場化機制。具體來說,包括資源核算制度、資源產權管理制度、資源有償使用和有償轉讓制度、資源補償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創新。
(2)企業產權制度創新。其實質是強化財產內在約束,按照權利和責任義務對等原則來構造產權主體。企業是經濟運行的基本單位,只有使企業真正成為獨立的產權主體、投資主體和法人實體,企業才可能真正獨立承擔投資風險,承擔環境損失費用,實現外部成本內部化。這樣,企業才能在市場競爭壓力和利潤最大化目標動力下重視環境問題,把環境損失納入成本核算,促進技術創新大幅度提高環境資源要素效率,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改變。
2.2建全市場交易制度
(1)逐步完善和培育環境資源市場,為環境資源的合理開發和配置創造條件。市場通過引進規范、有序的競爭機制和健全、高效的價格機制保證了資源配置的高效率性,從而有助于環境資源資產化,以及共享資源的產權轉化。
(2)建立有效的價格機制,控制環境污染。取消不合理的財政補貼,建立以市場為基礎的'資源價格機制,使環境資源價格反映真實的全部社會成本。環境成本內化能夠有效地調整能源產業結構,刺激企業改進技術,達標排放污染物,有助于消除不利于環境保護的因素。目前急需對環境資源的自然價格進行合理的評估,為實現環境資源的有償使用和資產化管理提供基礎條件,實現環境資源的有效配置。
2.3完善環境信息公告制度
為了彌補環境信息不對稱引起的市場失靈,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應建立起環境信息公告制度、環境聽證會制度并及時向公眾提供各種環境信息,讓公眾在知情的情況下,積極參與環境保護活動,監督企業排污情況,促進企業改革生產工藝,積極防治污染,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
2.4基本制度創新
在繼續貫徹執行“三同時”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環境監測制度的基礎上,當前急需進行以下幾方面制度創新:
(1)建立規范、高效的排污收費制度。在沒有征收環境保護稅之前,改革現行的排污收費制度,提高收費標準,收費標準要等于或略高于污染治理費用,變超標收費制度為達標收費制;超標排污加倍收費并予以處罰。同時,各級財政應加強對排污收費制度的管理,改變環保收費機構坐收坐支的財政狀況,實行收支兩條線,列入各級財政預算綜合管理,并保證財政資金的有效使用,避免所收取的環保資金無效使用或挪作他用。與此相應,按照“誰受益、誰付費”的原則,在可實施情況下,各環境主體應有償使用或購買環境公共物品或服務設施。
(2)構建完整的環境稅制體系,矯正負外部效應。首先,將排污費改為環境保護稅,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設計稅收制度。其次,完善資源稅。擴大資源稅的征收范圍,將森林、草原、淡水、海洋等資源納入征收范圍,把各類資源性收費并入資源稅。鑒于土地也是一種資源,應將與土地相關的一些稅種如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土地增值稅并入資源稅中。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只要是采伐、墾荒、興建工程、生活設施建設用地等,都應根據土地的地理位置、開發用途、使用期限等征收資源稅。再次,運用稅收支出,誘導社會資金投入環保,促進環境產業的發展。最后,應將“可持續發展”貫徹于中國21世紀稅制改革。其他對資源、環境有直接或間接影響的稅種,均應通過稅收減免的方式有效保護綠色產業的建立與發展,鼓勵企業引進環保技術進行清潔生產、消費者進行綠色消費。
(3)實施許可證制度,對環境資源實行資產化管理。環境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帶來了巨額的收益、財富,因此不管是國有還是非國有的環境資源均屬于資產,均應作為資產來管理。在實行資源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基礎上,應對環境資源實行有償開發利用、有償使用制度。目前我國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實行許可證制度,它包括開采或使用許可證和排污許可證。對于前者,必須根據環境資源的再生性和不可再生性確定其開采或使用的最高限額和利用方式,而且從環境資源的經濟特性看,這些限額必須是可以轉讓的,以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對于后者,環境監測部門制定排污總量上限,按此上限發放排污許可證,許可證可以在市場上交易。排污許可證側重于總量控制,美國等國的實踐證明排污權交易制度是一種有效的經濟手段。它以最小的社會成本,實現了環境的目標管理。同時,環境資源管理部門應該有效地代表國家行使管理國有資源資產的權利,有權對環境資源的經營者征收環境保護稅和資源稅,以體現資源的價值和實現資源所有者的經濟效益。
2.5重視環境文化創新
環境問題實質上是由人類的思維、決策和行為造成的,所以,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獲得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必須強化人們的環保意識、加大輿論宣傳,進行環境文化制度的創新。只有全面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我們對自然環境的認識和把握上升到一個新的境界,才能夠客觀地評價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可能造成的各種影響,并能自覺承擔自己對環境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從而有利于把保護環境由強制行為變為自覺行動,這是環境質量得以長久維持的內在因素。
參考文獻
1盧現祥.新制度經濟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xx
2R·科斯,A·阿爾欽,D·諾斯.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竇玉珍,馬燕.環境法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xx
4蔡守秋.論當代環境資源法中的經濟手段[J].法學評論,20xx(6)
5武振.構建中國的環境稅收體系[J].財政與稅務,20xx(1)
6沈君,孫卓華.生態環境問題的制度分析[J].商業研究,20xx(15)
7陳書全.基于制度分析的環境問題及其治理[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科版),20xx(3)
環境治理論文8
一、城市污水處理現狀及問題
雖然我國眼下已有很多的城市污水處理廠,但還有很多問題存在于日常的城市污水處理工作中,筆者現將此類問題進行簡單分類歸納,總結如下:
1技術手段落后
保證污水設施正常運轉以及城市污水處理效率的關鍵就是污水處理的技術。雖然我國一直沿用歐美國家的污水處理措施與路線,消化和吸收了許多國外先進的處理技術,使原本一窮二白的污水處理有了長足的發展,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是存在著不小的差距:污水處理廠也有著機械自動化程度低、消耗大以及效率低下等問題,這些都從根本上影響了城市污水處理的效率。
2污水處理廠的分布集中,再生水利用率低
城市再生水的回收利用難度大因為污水處理廠的集中集中分布。老城區的排水系統大部分采用的都是合流制系統,為了有效治理城市污水,需要將這些合流制排水系統改造為分流制系統,或者建立一個污水截流系統;但是這對于后續再生水管線的布置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已經布滿各種管線的道路很難有再生水管線的立足之地;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的重要方法就是對污水處理后的再生水重復利用,提高再生水的利用率在降低污水的排放量的同時可以緩解市政排水管道以及水環境惡化的情況。目前我國大部分處理廠采用的是將處理水直接排放的二級處理模式,導致了大量再生水的浪費,如何提高再生水的利用率將是我們要研究的主要課題。
3污水處理廠資金短缺,管理水平低下
政府撥款支撐著污水處理廠的生產運行與規劃發展,但隨著城市污水處理量的繼續增加以及政府撥款的不斷降低,傳統的污水處理發展模式已經不適應污水處理廠的發展,而且政府面臨的巨大的財政風險也使得城市污水處理事業面臨瓶頸期;污水處理廠的工作人員大部分不能適應城市污水處理技術的復雜性,導致大多數已經建立好的城市污水處理廠不能夠進行正常工作,城市污水處理工作遭到嚴重的影響;同時從國外進口的污水處理設備在經過幾年的運行之后,都出現不同程度的磨損、老化現象。但因為資金短缺以及缺少相應的技術人員,機械設備的維護與更新出現斷層,進而影響污水處理廠的污水處理效率。
二、城市污水處理的改善措施
1采用新的污水處理工藝及提高污水再生效率
城市污水處理效率直接與污水處理工藝掛鉤,污水處理工藝越先進,污水的處理效率越高,但是城市污水處理工藝主體采用的都是具有降低有機負荷以及能量消耗、運行費用較低的活性泥污染法。但是我們仍然需要對一些資源消耗低、資金耗費少、環境親和力較強的.處理工藝;城市污水再生效率的提高不僅可以節約淡水資源,還能進一步促進污水處理行業的技術發展。
2污水處理廠的合理布局及加大投入
針對城市污水處理要進行統籌規劃與合理布局,同時合理規劃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地址與方案,以便促使城市污水處理工作的順利進行;目前,制約我國的城市污水的處理的重要因素是技術落后和缺乏資金。為了更有效地治理城市的污水,在借鑒和汲取國外發達國家城市污水處理的成果及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我國城市的實際情況,加大對資金、人才、科技的投入力度,建立一個專業的研究機構,提高城市污水處理的技術水平,同時加快城市污水處理技術的推廣,積極研制、開發符合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的技術以及處理設備,以達到提高處理污水的效率和水循環使用的能力的目的。
3提高管理及設備保養水平
對污水操作人員進行職業素質培訓,提高污水處理工作人員的素質,進而提高污水處理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城市污水處理設備的使用率;我國大部分污水處理設備是從國外進口,由于長時間的運轉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磨損,而管理維修人員就一定要重視設備的維護,定期清潔保養,更要不斷豐富提高自己的技術知識,以便在設備出現小問題時及時發現維修避免其擴大化。注重設備的更新例如可采用重慶楚天環保工程有限公司研制的光觸媒;波觸媒;雙觸媒污水凈化設備。而通過使用新型設備能使水污染處理更完善而且處理后的效果優于國標,達到中水回用。
三、環境保護與城市發展相協調
城市發展規劃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包括城市所處的地理位置、風俗文化、城市本身的特點等,進行合理布局。城市環境為所有準備工作的基礎,城市環境不僅包括自然與地理環境、人文風俗、氣象水文等,還應該考慮城市的經濟水平等數據;境的規劃勘測包括的數據有大氣、水文、噪音等檢測數據以及城市歷來的污染物來源數量等,這些都構成了城市環境規劃的基礎。城市的規劃發展,是整體與局部協調統一的關系,是科學發展的重要體現。要區域化節點化,從宏觀的角度去把握整個城市,用辯證的思維來思考城市的發展未來。要做到城市的發展與環境的協調統一。
從廣義建筑學的角度看城市環境的組成因子,環境是人類生活的基本因素。但是,在城市化快速推進的今天,制約城市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就是環境問題,環境保護成為當下的研究重點,環境學也成了社會的顯學。環境矛盾最為尖銳的地方就是人類中最為集中的城市,所以作為城市發展指導的城市規劃必須考慮環境的保護,城市規劃中的環境保護問題研究是基于城市規劃和環境學這兩門交叉學科的新研究方向,是尋求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以及構建和諧環境的新途徑。城市化發展對資源的過度消耗引發了一系列城市問題:諸如城市的交通擁擠、空氣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的處理等。在當代的城市化進程中,世界各國的規劃工作者已普遍認識到考慮環境保護的重要因素就是以形態環境為基本對象的城市規劃,只有在城市規劃上考慮環境問題,才可以從根本上防止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并有利于環境的逐步改善。城市的污水處理、城市的環境規劃、城市的環境保護這些問題總結起來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環境的保護是一個長期重要的問題
結語
實提高城市污水處理建設和運營效率的關鍵是機制創新和制度建設,在充分認識城市污水設施建設是長期性、綜合性和艱巨性的,同時在尊重科學,遵守基本建設程序的基礎上,促使城市污水處理工藝朝著低耗高效、方便管理的方向發展,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是擺在所有同行面前的一個難題,相關的部門要能夠從科學發展觀出發,采用新技術進行全面改進探索,方能提高我們的城市生活質量,同時為城市帶來更多的清新和綠色。
環境治理論文9
我國地大物博,礦產資源也非常豐富,在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過程中,為了能夠滿足社會的需要對工業原料的攝取和開發力度也進一步得到提升,礦產資源的開發給人類帶來了非常大的實惠,與此同時也加重了環境方面的負擔,為了能夠進行協調性的發展,減少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的現象,就要對被污染的水資源以及土地資源進行重新的規劃和整治。本文對此項工作的具體措施進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夠對和諧社會的構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1 礦產開發對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
1.1對土地資源的破壞
礦產資源的開發對于土地資源會產生一定的破壞性現象,尤其是礦產的開采,一般是以地表的坍塌以及矸石山壓占為主要途徑,在礦產的露天開采過程中很多都是按照直接性的挖損以及外排土場為方式,按照筆者的調查了解到,我國正在自燃的矸石山體大約有200多個,在自燃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對人體和環境有害的物氣體,這些氣體中主要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還有氮氯化合物等等不僅對土地會產生污染,而且還會阻礙土地上植物的生長,對人類的健康產生危害。由于礦山企業在開采的過程中可能造成酸性廢水的產生,還會有洗煤廠所產生的廢水等等在,這些排放到外界就會讓周圍土地或者農田受到諸多的污染,在地下開采的地面上也會產生更多的坍塌事故,造成廢石的堆積現象,也占用了較多的土地資源。
1.2對水資源的破壞
水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對于水體的污染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上,一方面是主要是在煤炭的開采過程中,會有多方面的人為疏干排水工作,也會使用機器進行煤體內部含水層的自然疏干,讓地下水的面積也會出現下降的.現象。礦區的供水出現減少,甚至出現枯竭的現象,地表嚴重干涸,很多植被因為缺少水分的滋潤而被破壞,讓生態環境和自然農業產量都下降,更為嚴重的還會引起地表的土壤沙化現象。除此之外,因為開采造成非常嚴重的地表水污染現象,礦井當中含有的煤粉以及鹽粉等等懸浮物,極大的影響了可持續發展的進程[1]。
2 礦山生態環境保護的恢復和治理
2.1對現有環境的保護
治理需要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為了能夠對現有生產礦山進行監督和管理,做好監測性的工作就需要礦山產生的廢渣、礦石還有廢石等等進行環境的影響性評估,盡量減少因為大氣的懸浮物造成的污染現象。嚴格的監督相關煤礦企業在廢水、廢液還有廢氣的排放方面需要達到國家的相關標準。如果是露天的開采就需要極大的進行剝離開采制度的使用,強化對一些危險性次生地質災害的防范以及治理工作,如果出現了一些巷道,就需要做好回填工作,已經發生的次生地質災害也需要做好更加全面的治理,這樣做能夠更好的對地下的水資源進行保護[2]。
2.2礦山土地的復墾以及生態建設
首先,土地的復墾技術。這項技術需要在礦區進行土地復墾的研究,因地制宜,并且按照復墾的基本條件制定出不同的方案,復墾的植被應該具有兩個方面的特點,一方面是經濟效益要高,另一方面是生態效益也要突出。土地的復墾能夠對采空地區的環境進行治理,例如,地面的沉陷以及排土場還有閉坑露天的采伐,這些對于礦山當地環境的改善都有極大的促進性作用,還能夠更好的恢復土地的完整性,強化對土地復墾工作的研究,讓土地的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也能夠讓礦區的環境得到更為全面性的恢復,保持土地的良性可持續發展[3]。其次,對露天煤礦的復墾方式研究。在露天的煤礦復墾背景下需要對不同的土地使用情況進行分析,一種是農業資源的類型,例如,撫順的西露礦,阜新海州礦等等。我國很多大型的露天煤礦都是處于東北地區或者是西北地區,這些地區的年均降水量不是非常大,但是也會有較多的蒸發,有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極大的阻礙了生態的發展。這些地區復墾的方向基本是使用有利形勢的建設用地進行水產養殖以及糧食作物的種植等等,林業用地以及娛樂場所用地也可以建設,形成一個生態工程的多種利用形式。生態在重建的過程中需要秉承一定的原則,主要是對生態環境破壞的地帶進行恢復,不能出現類似的煤礦開發活動[4]。
2.3礦山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治理
堅持讓礦產資源的開發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并重的原則,堅持防治結合的策略,并且完善礦山環境保護體系,讓管理體系能夠更加有效的監督,制定環境影響和評價報告的制度。開展礦山生態的環境保護以及評價性工作,要有重點的區域還有地區,強化礦區的有效性規劃以及管理,讓地質災害的評估更加有效和依法的進行。做好礦山的環境檢測以及地質災害的預防工作,避免在保護和治理的過程中再出現其他的災害,對于災害及時的預防,一旦發生分析性質,做好治理措施。礦山土地的復墾力度也需要強化,讓耕地和建設用地保持平衡,大力開展造地復田的活動,讓礦區的走向綜合性治理的方向上,強化對廢水廢氣的治理措施,嚴禁有毒的物質被排放到空氣當中,強化廢水中資源的有效使用[5]。
3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規劃治理若干重要問題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在上述措施之下還需要實施更為清潔性的生產策略,不斷的降低污染的發生,尤其是對生產設計進行改進,能源和原材料的產出更加清潔,使用現代化的技術設備,進行綜合性的治理,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的存在,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也能夠避免出現生產和服務的脫節現象。
參考文獻:
[1]趙文廷.礦山對生態環境的“黑洞與白洞”效應假說[J].四川地質學報,20xx,14(3):325~327.
[2]王楷.礦山安全生產與生態環境發展問題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xx,25(18):164.
[3]李海東,沈渭壽,卞正富等.西部礦產資源開發的生態環境損害與監管[J].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xx,32(3):345~350.
[4]張源釗.礦山生態環境恢復及治理法律制度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xx,14(6):177,178.
[5]易好華.礦山生態環境恢復的對策探討[J].農業與技術,20xx,33(7):21.
環境治理論文10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環境污染也越來越嚴重,環境污染的問題也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本文主要從重金屬污染治理的方面來分析房錢的環境保護管理,并提出相應的優化措施,希望能夠減少來自于重金屬的污染,提升我國環境的質量。
關鍵詞:重金屬污染;環境保護;措施;優化
隨著當前我國環境污染的程度逐漸加大,人們逐漸意識到環境污染的嚴重危害,提出和建立了許多的環境保護管理措施。針對重金屬的污染治理也提出了相應的環境保護管理措施,但是這些污染治理的措施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著較多的問題,使得重金屬污染治理的效果不是十分的明顯。
一、我國重金屬污染治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當前我國在重金屬污染治理方面存在著較多的問題,使得重金屬污染對環境帶來較大的危害,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一)環境保護的制度不夠完善
我國在環境保護的制度上面不是十分的完善,使得環境保護的工作開展起來較為困難。首先,我國缺乏統一的環境保護機構。當前在面對重金屬污染帶來的環境問題使,通常都是有多個中心機構進行多元化治理,這種治理的方式使得各部門在面對環境保護出現的問題時各自推諉,不能夠真正承擔起其中的責任,及時有效的開展環境治理方案。其次,地方行政部門在環境保護管理工作方面不足。地方行政部門沒能夠對環境保護工作引起重視,不能夠及時有效的開展環境保護工作,而且缺乏相應的環境保護技術指導,在開展環境保護的工作中存在著較大的盲目性。第三,環境保護在城鄉之間的差距較大。我國當前在環境保護上的投入主要針對的是城市,在農村和鄉鎮上面投入幾乎可以忽略。但是重金屬污染主要就是在農村的耕地上面,使得重金屬污染不能夠得到有效的防治。
(二)環境保護法治建設的不完善
在當前的環境保護之中,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建設始終不能夠跟上實際環境保護的需要。對其進行分析,主要原因可能因為以下幾點:第一,我國在環境保護管理體制的立法上面存在著問題,在我國當前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之中,并沒有一個系統的環境保護法律體系。第二,各環境保護部門在立法制度上存在著不平衡的問題。第三,關于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不是十分的具體,在面對一些具體問題的時候,其中存在著較多的漏洞。
(三)環境保護管理體制缺乏創新
在我國當前的環境保護管理體制之中表現出缺乏創新的問題,在整個體制之中,只有中央在部分會議的召開上會針對環境保護管理作出一定的創新,其余地方政府通常都處于一種按部就班的轉態,很少會對環境保護管理工作進行創新。實質上造成這種現象的出現也與我國的制度有著很大的關系,逐級落實執行的制度雖然能夠讓上面的政策更好的執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地方執行部門的創新。尤其是在當前的環境保護管理工作之中,缺乏對于重金屬污染的危害意識,相關的治理工作缺乏實際的意義,這更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四)環境保護工作缺乏群眾的參與
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和實施與身邊的人民群眾有著很大的關聯性,在環境保護部門的領導之下,群眾積極的支持和相應,能夠讓環境保護工作開展起來更加的順利。但是在我國當前的環境保護工作中,基本上是政府部門在獨自的開展,人民群眾很少參與到其中,這也使得環境保護工作開展的效率十分低下,在面對重金屬污染治理的時候感覺到力不從心。
二、基于重金屬污染治理的環境保護管理措施優化分析
在針對當前施行的重金屬污染治理的環境保護管理措施時,主要從政府、群眾、企業三個角度分析具體的優化措施。
(一)從政府角度進行優化
首先政府應當在規劃體系上面做出優化,重金屬污染的防治工作關系到我國的民生問題,因此在防治規劃設計上面應當做出科學的規劃,找出當前重金屬污染嚴重的區域,然后對這些區域進行分批次、分步驟的治理。其次,政府應當對當前的監督機制進行優化。重金屬污染主要來源于一些生產加工型企業,因此相關監督部門應當找出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然后對這些企業的排放進行嚴格的監督,同時加強企業污染治理的宣傳工作,從源頭上消除重金屬帶來的環境污染。第三,對相關的`法律法規做出優化。對于當前法律法規之中在重金屬污染治理上面存在的漏洞,應當逐漸的去完善,嚴厲懲處那些排污十分嚴重的工廠,促使他們加強排污治理工作。第四,加強同其它國家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從整體上看我國在重金屬污染治理方面的技術仍舊不是十分的成熟,在管理方面也有著許多的缺陷,因此應當加強學習國外的一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二)從群眾的角度進行優化
重金屬污染的治理工作與人民群眾的生活有著非常大的聯系,在環境保護管理工作中單純依靠政府管理部門來進行治理是行不通的,必須發動人民群眾積極的參與到其中,通過群眾來進行優化管理的工作。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方面來進行實施。第一,建立完善的群眾監督機制。對于重金屬污染的根源監督工作上面,可以利用當前的互聯網信息技術建立起專門的投訴方式,群眾可以通過這些方式檢舉重金屬排放超標的企業,既是對自身權益的有效保證,又能夠起到良好的監管效果。第二,建立信息公開機制,在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上,一定要秉承信息公開原則。
(三)從企業的角度進行優化
在當前的重金屬污染之中企業是最為主要的來源,許多的生產加工企業為了追求自身的經濟利益,往往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為環境帶來嚴重的負擔。首先,應當對現有的企業進行分析,其中什么類型的企業有可能會造成重金屬污染,縮小塞查的范圍,然后對這些企業進行實際調查,對其中污染極為嚴重的企業進行嚴厲的懲處,如果仍舊未有改善,可以勒令其關閉。其次,加強宣傳引導工作。當前許多的生產加工企業對于環境污染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只在乎自身的經濟效益,對于這類型的企業除加強監督管理之外,還應當加強宣傳和引導的工作,讓企業管理人員轉變自身的思想,對排污進行有效的治理。第三,提供技術服務工作。我國當前的企業在面對排污治理的時候技術不是十分的成熟,缺乏有效的治理方法,此時政府部門應當給予他們一些技術上的支持和服務,使得污染治理得到有效的改善。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當前的環境保護管理中,重金屬污染的治理工作應當引起較高的重視,加強其危害性的宣傳,只有人們都意識到重金屬污染對環境帶來的危害,才會對之引起足夠的重視,同時政府、企業以及群眾都應當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防治工作之中,實現重金屬污染的有效防治管理。
參考文獻
[1]徐洪霞. 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礦區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措施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xx.
[2]譚赟. 基于重金屬污染治理的環境保護管理措施優化[D].蘭州大學,20xx.
[3]李冠杰. 重金屬污染條件下基層環境監管體制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xx.
[4]羅玲. 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防治中的地方政府責任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xx.
[5]劉白林. 白銀黃灌區農田土壤重金屬空間分布及其污染風險評價[D].蘭州大學,20xx.
[6]李鵬. 縣域尺度耕地土壤重金屬的時空變異特征及污染源識別研究[D].浙江大學,20xx.
環境治理論文11
一、鋼鐵企業治理環境的必要性
近年來,我國鋼鐵產量與日俱增,產能明顯過剩,鋼鐵企業冶煉工藝先進與落后并存,一些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落后鋼鐵企業,已嚴重制約了鋼鐵行業環境治理的進程。作為國有大型鋼鐵企業,邯鋼實行“恪守環境法規,堅持持續改進,貫徹污染預防,實現清潔生產,創建綠色邯鋼”的環保方針,堅持資源高效利用,加強環保技術的推廣應用,深入推進公司環境績效管理,強化環保設施管理和重點環境因素控制,不斷提高環保體系運行質量。
二、邯鋼環境治理的應對策略
1.貫徹學習法律法規是環境治理的執行利器
新《環境保護法》是我國現行法律中最嚴格的一部專業領域行政法,其多項規定將對鋼鐵企業帶來較大的影響,并進而可能對企業的生產形成制約。第一,鋼鐵企業為了使生產行為中污染物的排放符合環保法規,可能會主動減少產量;第二,由于新的法案對污染企業的罰款是“上不封頂”,顯示出國家對于污染的懲罰力度進一步加大,而很多鋼鐵企業為了避免罰款,預計將主動加大環保投入。但是在鋼鐵行業近來經營形勢一直不見好轉的情況下,一些環保成本高于生產效益的企業,可能會迫于壓力而主動退出市場。這均將有助于化解鋼鐵行業的過剩產能,緩解市場供應壓力。此外,《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對鋼鐵企業既提供了有效指導,又對企業是一種約束。
2.成立環境保護小組,落實領導責任
公司成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公司環境保護工作,傳達國家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政策、法令、指示精神,監督檢查集團公司對國家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及標準的執行情況,介紹、推廣同類型企業單位環境保護管理的'先進經驗和方法。結合公司規定的各單位職責,各單位環保管理按照“一崗雙責、黨政同責、實行單位和責任人雙罰”的管理原則,廠部長、黨委書記對本單位環境保護工作負主要領導責任,分管環保的副廠部長負主管領導責任,生產或設備副廠部長對分管工作的環保工作負直接領導責任。
3.增強全員環保意識,層層分解指標
邯鋼圍繞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兩型企業目標,每年編制下達年度生產經營計劃時,列入環保指標,要求必須達到省、市政府部門和集團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二級單位圍繞公司目標細化分解減排指標,從設備、技術、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治理,結合本單位實際,細化制訂環保工作內容,制訂完善應急預案和責任體系,不斷提升環保意識和環保責任。職能部室定期監測環境質量現狀,跟蹤環保指標,對二級單位給予考核。全公司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保證年度目標完成。
環境治理論文12
【摘要】由于經濟的迅猛增長,新建項目數量也在日益增多,該類項目完成后都要接受環境保護驗收以及監測。可是事實上,在驗收監測的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以及難題,這主要表現在技術以及環境管理方面。驗收監測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了環保行政主管部門在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審批時的客觀與公正,也影響了對企業自身環境管理能力的評價和持續改進。
【關鍵詞】環境治理工程;驗收監測;問題;對策
引言
對于環境問題來說,直接影響著我國經濟建設與長遠的發展,且對于環境監測技術來說,可以實現對環境進行全面的檢測。因此,在實際中就要認識到環境監測技術的重要性,堅持從實際出發來解決好存在的問題,完善環境監測體系,同時還要做好規劃與研究工作,提高監測技術的向與質量,完善環境監測的能力,提高防治環境污染工作的效果。
1建設項目環保設施建設、運行及管理情況檢查
1.1環保施工監理不到位
從20xx年環保工程監理工作作為污染源和環境管理的一個環節已在全國漸漸發展壯大。目前國家鼓勵各地區根據各自特點開展不同形式的環保工程監理的工作,來充分、完整地反映在工作建設過程和試運行期間環保隱蔽工程及非隱蔽建設情況,作為工程竣工環保驗收的依據之一。在工程建設中,環保工程監理往往被與工程監理混淆,而且有的項目在環保驗收時將工程監理的內容當做環保監理來上報,對環保工程內容建設監理蜻蜓點水,說不清,道不明,報告中存在依據不足,支持性的文字、影像資料缺乏,不能全面反映環保工程建設和試運行期間的情況。這些問題的存在:①目前該市場還不成熟,環保監理工作國家尚未出臺統一的管理要求;②建設單位重視不夠;③有些管理部門要求不嚴。要想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①從國家層面要有一個對環境工程監理的規范性的指導意見或技術規定;②增加環保監察部門編制,使其對建設項目的建設和試運行期有足夠的人員開展監督檢查,這樣可以規范環境工程監理市場和加強該市場的管理;③對于環境工作監理不到位的監理單位,環保主管部門采取定期考核的形式,加強管理。
1.2硬件條件水平上的不足
對于硬件條件來說,是保證環境監測技術實現快速發展與創新的重要內容。但是就現階段來說,我國的環境監測技術在硬件上卻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也就難以滿足工作的需求。①進行環境監測實驗的實驗室環境條件相對較差,這樣也就不能及時的找出環境中存在的質量問題。且對于一些實驗室來說,也難以滿足資質認定評審準則中的相關要求,從而也就降低了環境監測技術作用的發展。②在技術設備的配置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對于一些長期使用的設備來說,由于維護與管理工作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這樣也就難以提高了故障發生的概率。且對于監測設備來說,零部件更新速度慢,技術效果不足難以找出質量問題,從而造成了經濟上的損失。
2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存在問題的對策
2.1強化管理與監督
環保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加強對環境影響評價質量的監督管理,評估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所提出的各種治理和環保要求是否行之有效和可行,建設單位在環保設施的設計階段就要向環境管理部門提供設計方案、治理工藝原理,環境管理部門組織人員評估,施工階段建設單位要定期向環境管理部門書面報告環保設施的建設進展情況,環境管理部門定期檢查,逐一落實環評中提出的污染物防治措施。
2.2增大采樣的間隔時間
在事先與建設單位進行溝通,準備電源、操作平臺、開監測口和安全措施時告知企業具體的監測時間。驗收監測期間在采樣頻次不變的情況下,增大采樣的間隔時間,以真正獲得建設項目的治污設施在不同的參數條件下監測數據是否能穩定達標。
2.3對建設項目環保批文的修改和補充
對新建、擴建、改建項目已建部分未達到批文建設規模的,或原有部分不再生產的,應由環保管理部門重新審核和核定排污總量,在原有批文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和補充,并行文以作為驗收監測的依據之一。
2.4加強驗收監測期間的深度調查
驗收監測時應對企業當日的生產用電量、用水量、當日生產記錄、原輔材料的消耗量、產品量、設備的運行狀況進行深度的調查,以掌握驗收監測期間生產負荷的實際狀況,調查試生產三個月期間的生產天數、用電量、用水量、生產記錄、原輔材料的消耗量、產品量以評價全年的排污總量是否會超了控制要求。對周邊環境狀況進行監測,調查周邊環境質量哪些方面發生了變化。發放公眾調查表,讓公眾參與到項目驗收監測的評價中來。
2.5做好環境保護的宣傳工作
環境污染與破壞與人們的環保意識較為薄弱密切相關,這也是影響環境工程管理質量的主要因素。因此,為了提高環境工程管理質量,保護環境免受污染,管理部門需要做好環境保護的宣傳工作,加大對環境保護工作的.經濟投資。例如管理部門可以借助電視、網絡和報紙等媒介宣傳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讓社會民眾認識到環境保護和舒適生活緊密相連,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社會民眾的環保意識;管理部門可以舉辦環境保護知識講座和環境保護宣傳周活動,向社會民眾講解生活中環境保護的措施,讓社會命中了解環境保護的知識,從而提高社會民眾進行環境保護的技能;加大對城市園林、公共綠地和綠色長廊等方面的建設,這樣既可以凈化城市空氣,降低環境中的污染,又可以為社會民眾創造綠色環境,提高其對環境保護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2.6整合環境工程管理的資源
雖然很多企業從事環境工程,但是環境工程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并且企業的管理與發展水平卻很有限,其原因為市場準入的門檻較低,使得環境工程管理企業的水平參差不齊。因此,管理部門需要整合環境工程管理的各種資源,施提高企業綜合實力。管理部門可以采取如下措施:①將市場準入的門檻提高,并加強對環境工程企業的監管,完善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實現環境工程管理工作的系統化與規范化;②開放市場,將環境工程推向市場,選擇有資質、有實力的企業進行環境工程的建設,以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環境工程管理工作的發展;③管理部門可以配合地方政府制定優惠措施,吸引外資和民間資本參與環境工程的建設工作,這樣既可以保障環境工程有充足資金進行建設發展,又可以提高環境工程建設質量與效率。
3結束語
在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工作中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和存在的問題較多,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工作任重而道遠,因此要結合工作實際及目前環保治理和監測技術水平,本著客觀、公正的工作態度,在驗收監測中為環境管理把好關,以監測為手段認真分析和真實反映環保設施建設、運行及管理情況,反映設施運行效率、污染物達標排放情況及其對環境影響情況,反映存在并需整改的問題,以期達到驗收監測為驗收審批和環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曉琳,王廣帥.淺析環境工程管理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J].四川水泥,20xx,01:47.
[2]劉冠鳳.聊城市地表水環境問題及對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xx.
[3]貝育瑜.廣東博信達公司環境工程項目精細化管理體系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xx.
環境治理論文13
摘 要
農村人居環境治理作為農村公共事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重視。從 20xx 年起提出要大力改革農村環境和鄉村建設問題,20xx 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實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 5 年專項行動。緊接著在 20xx 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然而目前全國普遍現狀是在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之后成果難以鞏固,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出現不可持續性,導致了財政負擔重、村民自治難以實現、城鎮化進程緩慢等問題。這些問題的核心癥結在于政府在人居環境治理中的角色定位以及治理過程中的“集體行動的困境”沒有得到充分的關注。本案例介紹丹棱縣從 20xx 年 1 月開始通過試點運行,前后經過近 6 年的時間,不斷改進環境治理方式,逐步形成了政府、村民和垃圾保潔承包人“三級管理”“三方監督”的丹棱模式。論文從農村人居環境可持續治理的視角,對重在日常運行,對治理的可持續性要求更高的生活垃圾治理的丹棱案例進行分析。在多次實地調研的基礎上,探討在合理科學的'制度設計、長效多元的資金籌集以及專業化的技術指導的基礎之上,形成可持續治理的基礎條件,通過信任機制、激勵機制、監督機制的運行,為多元治理主體提供了內在的向心力、驅動力和約束力,保證環境治理的自我調適與可持續發展。外在治理條件與內在運行機制的存在,為參與主體提供了環境治理的動力驅動體系,從而實現政府、市場、社會多元參與治理主體的有效整合與長遠發展,開創農村人居環境可持續治理的新模式。
關鍵詞:可持續 、人居環境、 合作治理 、市場運作 .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public affairs in rural areas,the governance of humansettlements has caugh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 recentyears.Since 20xx,the government has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rural environment andreform the rural construction.The “first document”, sighed by the Central in 20xx,proposed the action of the rural habitat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the Construction ofBeautiful Village and the five-year action plan of household waste management in ruralareas.In the 20xx central first document, it proposed that we should deepen thegovernance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and livablevillage.But the status quo is the difficulty to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 by theprevious efforts in China.The non-sustainable effect leads to the great financialpressures on the government,the difficulty to realize self-administration in villages,theslow process of urbanization,etc.The crux of the problem is that insufficient attentionhas been paid to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dilemma of collective actions in thegovernance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s.The government of the Dangling Countyconstantly improved their governance pattern of the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in January20xx on a pilot.Through about 6 years,they have formed the three-class managementand the tripartite supervision by the government,the villagers and the contractors ofwaste management.In the view of the the sustainable governance of the rural humansettlements , the case pays more attention on the daily operations and household wastemanagement which ask for more sustainability in the paper.
Taking the Danglingpattern as the case with extensive field research,on the basis of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design of political system,long-acting and diversified fund raising and specializedtechnical guidance,they have fulfilled the condition of sustainable governance.By trustmechanism,incentive mechanism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 as the inner centripetalforce,driving force and constraining force of the diversified governing subject,they haverealized self-adjust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Providing power system for thegoverning subject by the external conditions and inner mechanism,they have realized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overnment,the market and the society, created anew model of sustainable governance of the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Key words: sustainable, human settlements, cooperative governance, market operation.
環境治理論文14
[摘要]文章以青山水庫工程為實例,對工程建設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簡單的分析,著重介紹了青山水庫采取的生態環境治理措施,使其周邊的生態環境破壞得到有效地控制,以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關鍵詞]水庫;環境治理;保護措施
1工程概況
遼寧省葫蘆島市青山水庫工程由青山水庫工程及輸水工程組成。青山水庫壩址位于葫蘆島市綏中縣北頭道河子村上游,壩址以上控制面積1650km2,占六股河流域的54%。青山水庫工程包括主壩、副壩、溢洪道和輸水洞;青山水庫輸水工程線路總長為71.032km。水庫總庫容6.67億m3,為大(2)型水庫,Ⅱ等工程,最大輸水能力為21.05萬t/d。水庫設計洪水標準為50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5000年一遇。工程的主要任務是以向葫蘆島市市區供水、防洪為主,兼顧改善流域下游農業供水條件以及生態環境等綜合利用。青山水庫解決葫蘆島市城市工業與生活用水不足問題,同時提高六股河中下游地區的防洪標準,改善了六股河流域下游枯水期及葫蘆島市的生態環境。
2工程建設對周邊地區的環境影響
2.1對受水區的水質及水資源的影響
本工程運行后,將關閉遼寧渤海造船廠的稻池鄉老水源,年減少地下水取水量292萬m3;關閉高塔沿海平原區自來水公司的11眼井,年減少地下水取水量為296萬m3,并關閉部分城區自備水源井,減緩并能夠逐步改善海水入侵危害。本工程將促進葫蘆島市范圍內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使流域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促進水資源的高效利用,有力地支持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2對下游河流水文情勢的影響
青山水庫樞紐位于六股河中游,調水水量占壩址處多年平均徑流量的23%。然而,青山水庫壩址處多年平均徑流量僅占流域總徑流量的48%,壩址下游區間匯入水量達到了2.78億m3,距壩址約10km處的支流黑水河多年平均匯入水量可達0.91億m3,同時青山水庫為多年調節,在枯水期仍可以保證多年平均流量的10%下泄。因此,從水量上看,調水將使得河流上游回水河段和下游河段水位流量發生變化,下游河段的水位會降低,水量將減少,但工程對河流水文情勢的影響是局部的,主要體現在枯水期。
2.3對項目建設區域景觀的影響
由于林地多分布在坡地,水庫淹沒的主要類型為農田。水庫蓄水后林地的景觀優勢度仍最高。同時水庫蓄水增加了水域面積,水生態系統具有更高的生產力,因此,在工程正常運行后,區域景觀仍具有較高的干擾阻抗能力和恢復能力。
2.4對六股河魚類的影響
由于六股河沒有珍稀、瀕危種類以及洄游性魚類,大壩的阻隔作用不會對魚類產生影響。水庫蓄水后,動水生境轉化為靜水生境,庫區內適應靜水環境的魚類種類和數量將會有所增加。由于淹沒區上游還有上百公里的河段,壩址下游有黑水河和王寶河兩條較大的支流,河道內適應動水環境的魚類仍可以找到適合的棲息地,因此本工程對魚類的影響較小。綜上所述,水庫的建設對項目建設區域的'原生沙質海岸帶及生物多樣性自然保護區的影響相對輕微,但對六股河部分河段水環境、水生態、河口生態與水庫淹沒區和移民安置區環境產生一定不利影響,庫區八家子河流域等礦區污染存在供水安全隱患。因此,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環境治理措施,以確保青山水庫的水質安全和周邊生態環境不受影響。
3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措施
3.1青山水庫水質保護措施
(1)為了確保青山水庫的六股河優質水源不受污染,市政府已劃定了青山水庫水源地保護區,在保護區范圍內禁止排放對水質造成污染的廢水。(2)按照《青山水庫工程上游八家子礦區污染風險控制方案》要求,在水庫初期蓄水前,現已完成八家子鉛鋅礦尾礦庫大壩防滲加固、截洪導流和污染治理廢水回用工程,重點企業治理與關閉工程,受污染土壤和河道底泥清理工程以及礦區生態恢復治理工程。對六股河河源建昌雹神廟錳礦采取停產整頓治理措施,以達到廢水零排放。(3)為了確保青山水庫上游易受礦區重金屬污染的八家子河河水入庫,根據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關于遼寧省葫蘆島市青山水庫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環審[20xx]572號)的文件要求,需要在八家子河中游修建八家子河丁家溝攔河導流工程,將八家河河水引到其下游綏中二臺子河內。該環保工程包括導流壩和導流隧洞及部分附屬工程。截至目前,八家子河丁家溝攔河導流工程已施工近半,其工程總投資約3.20億元,預計20xx年底完工。
3.2青山水庫生態下泄流量保護措施
為確保水庫下泄不低于0.79m3/s的生態流量,保證下游河道水環境、河道景觀用水和生態用水量的要求,水庫建立了生態流量在線監測系統,確保水庫在初期蓄水和運行期的不同來水保證率條件下,從56m蓄水至輸水洞底板高程62.7m期間的生態下泄流量的排放隨時有監控記錄備查。
3.3青山水庫魚類保護措施
為了對項目建設區域魚類進行保護,在青山水庫管理區內投資建設了魚類資源增殖放流站,開展鰱魚、鳙魚、香魚和黃顙魚等魚類野生親本捕撈、運輸、馴養和人工繁殖放流。該工程投資879.74萬元,預計20xx年6月完工。
3.4青山水庫移民安置區環境保護措施
青山水庫工程移民涉及興城市、綏中縣、建昌縣三個縣(市),移民總人口17349人,故移民安置的環保問題尤為重要。移民安置工作由以各縣(市)為主負責,青山水庫管理局為輔配合完成。目前,三期移民安置區已全部建完,除第三期移民要在20xx年11月末遷入外,其余已全部入住。安置區和集鎮的水土流失防治、水環境保護和垃圾處置等問題已全部解決。興城市大部分移民已入住興城市臨海產業園區附近的集中安置樓內,靠在周邊企業打工、打漁、經商也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3.5庫區及其周邊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
(1)為了加強庫區周邊生態環境治理,青山水庫在庫區、庫區上游周邊、移民后靠安置點開展了水土保持生態治理工程。在20xx年春,水庫周邊栽植了大蒙古櫟、大五角楓、銀杏、云杉、西府海棠等樹木、花灌木、花卉共計64種植物,還有經濟林、景觀樹及蘋果、梨、棗等果樹,綠化總面積64hm2。同時,在庫區上游周邊的興城市三道溝區、建昌縣八家子區和綏中寬邦區三個區域建設水保林、經濟林、護路林、修建排水溝和作業路等。在移民后靠安置點建漿砌石擋墻、漿砌石排水溝及綠化工程等。(2)為了避免在庫區周邊有放牧、打漁、采砂等違禁行為的發生,保護水庫周邊的生態環境不受破壞,下一步要在整個庫區周邊預埋混凝土樁1500個,用鐵絲圍欄3000m將整個庫區圍禁起來,以防止外來人員及牲畜的入侵,便于生態環境的保護。
4結語
總之,為了確保葫蘆島市的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的青山水庫工程的生態環境不受污染,青山水庫管理局已經對其庫區及其周邊進行了切實有效的生態環境治理及保護,使水源地及周邊區域的環境污染得到了有效地控制。這樣既加強了流域治理,改善了水生態環境,又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使葫蘆島市的招商引資吸引力不斷加大,為城市的“筑巢引鳳”及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作者:王桂娟 王桂秋 徐飛 單位:遼寧省葫蘆島市青山水庫工程建設管理局 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水利局 遼寧省葫蘆島市水利局
環境治理論文15
摘要: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來,國家對于水環境與河道治理工作高度重視。怎樣采取適當措施來整治河道污染問題,是目前階段環境保護工作的重大問題。基于此,先列出河道污染與水環境中面臨的問題,再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意見建議和治理措施,以期促進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河道治理;水環境保護;措施
水是生命之源,農業的命脈,工業的血液,人們的生產生活都離不開水資源。隨著當今社會環保理念的廣泛深入,人們更加重視對水資源的愛護。
1河道治理與水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
1.1控污工作開展相對較為困難
工業發展初期,工廠難免會排放污水,這些污水一旦匯入河道,就會污染水資源,給水環境帶來巨大的威脅。盡管甘肅省的水環境整治工作正在有序開展中,但是河道治理工作開展時間相對較晚,治理方法單一,再加上污染程度不同地區存在,所以甘肅省的水環境和河道治理工作成效不明顯。因此,面對水環境和河道污染問題,如果要想實現真正徹底的有效治理,達到環境保護的目標,則需要采取多種合理有效的方式對水環境加強治理。
1.2生態護岸技術有待提高
我國在河道水環境治理方面,治理觀念比較滯后,與新時代建設的要求并不相符合,而傳統的陳舊的河道治理措施,則牽制著新型技術的發展,在河道治理的生態護岸方面,技術還比較欠缺。制約生態護岸技術轉型升級的因素主要有兩個。其一,傳統觀念的束縛。在河道設計方面,缺乏長遠性與有效性。在實際工程操作中,滯后的護岸技術應用效果并不顯著,但是新型的生態護岸技術應用范圍卻比較小。其二,生態護岸技術在應用時,需要有專家對其進行評審,通過實踐來增長經驗,彌補不足,不僅要確保生態護岸技術的安全性,而且還要使其具有良好的水環境保護效果。
2河道治理與水環境保護的措施
2.1進行科學的規劃和設計
在水環境保護方面,首先就是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與規劃。甘肅省水環境和河道治理工程比較大,所以應當從實際出發,結合河道治理的教訓與經驗,制定科學合理的河道治理方案。把水環境保護與河道治理放在同等地位,這樣有助于轉變傳統落后的.治理理念,將生態環保的科學理念與河道治理規劃設計相結合,從而實現環境、安全與資源的統一。
2.2落實監管措施,加大執法力度
一是推行網格化管理。將區劃分為不同的網格單元,同時使網格內需要重點排污的企業落實到人的方面,初步形成由點到人、由橫到邊、由縱到底和由面到縣的監管格局。二是嚴把環保審批關。要重視對源頭的治理過程,對不符合環保要求或產業政策的項目都不予審批,從而引導企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三是加大督察督辦力度。以中央環保督察組督察整改為契機,加大對水污染治理的督察督辦力度,針對查辦過程中的問題,下達督辦通知,責令其限期進行整改。四是加大環保宣傳力度。積極借助新聞媒體、網絡等傳媒方式進行環保宣傳,擴大宣傳面,增強環保宣傳效果[1]。
2.3生態護岸,截污控污
在生態護岸的實施過程當中,必須不斷地積累工作經驗,吸取教訓,根據所制定的生態護岸規劃方案,認真負責地落實多項技術要求。相關部門更需要推動新型生態護岸技術的應用,以期達到良好的預期效果。在河道截污控源治理方面,務必進行充分的科學調查研究。當前,河道污染治理刻不容緩,主要內容是進行工業與生活點源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的治理,其中工業污染的影響最大。所以,務必根據達標方案的分析,對各種污染源進行控污與截污的處理,還可以通過采取污水與雨水分流排放的方式,避免污水流入河道。除此以外,政府務必加大污水管理力度,對當前部分嚴重污染的企業加強管理,引導工業部門的節能減排工作。建立專業的垃圾處理廠,實現對生活垃圾中固體污染物的資源再利用。
2.4加強河道清淤工作
對河道的管理務必從多個角度出發,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科學的處理措施,加強對河道污染物的清理,從而盡可能地降低工農業污染程度,水資源管理部門更應將方案落實到人、到單位,層層傳導壓力,提高管理水平,認真履行崗位職責,以達到水環境與河道綜合治理的目標。
2.5加大宣傳保護力度
對于水環境保護與河道整治,人民群眾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甘肅省的不同河流都流經多個鄉鎮,因此河道保護與沿線居民有密切的關系,所以,加大環保宣傳力度十分關鍵。水環境保護和河道治理工作,并非一日之功,所以務必要提高人民群眾投身環保的積極性,促使其加入水環境保護的行列,使每個人都能為水環境與河道治理做出自己的貢獻。相關管理部門也要積極進行水環境保護與河道治理方面的知識培訓,將其推廣到人民群眾中去,從而提高人民的環保意識,使水環境保護與河道治理工作得以落實,進而改善河道水環境。
3結語
水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對河道進行整治,對水環境進行保護,具有重要意義。加強水環境與河道治理工作,有利于排洪泄洪,更有利于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水源。水污染問題伴隨著經濟發展而出現,所以這就要求人們采取科學合理的治理措施,加強對水環境的保護,制定科學合理的方案規劃,運用新型生態治理技術,加大對環境保護與河道治理的宣傳力度,從而增強水環境保護與河道治理的效果。
【環境治理論文】相關文章:
環境治理論文11-08
環境治理論文05-31
環境治理論文15篇11-24
環境治理論文(15篇)11-24
環境治理論文(合集15篇)11-26
環境治理論文(集錦15篇)11-25
環境治理論文常用(15篇)05-31
環境治理調研報告12-22
構建中國社區環境治理法制的進路探討論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