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心動圖對老年肺動脈高壓患者右心功能影響論文
肺動脈高壓(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由各種原因如慢性栓塞、門靜脈高壓、血管病變等引起的肺動脈壓持續增高,一般臨床上分為特發性肺動脈高壓和繼發性肺動脈高壓。長期肺動脈高壓可使右心室擴張、肥厚,心肌的收縮和舒張功能減低,最終患者因右心衰竭而死亡[1]。而右心室因其獨特的解剖和形態學特點,長期以來使得其功能檢測相對困難。超聲心動圖作為心功能首要的無創檢查手段,通過對右心功能的定量檢測,對肺動脈高壓的病情評估、治療和預后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本文為探討超聲心動圖對老年肺動脈高壓患者右心功能評價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老年肺動脈高壓患者30例為觀察組,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齡55~83歲,平均(68.1±9.4)歲。診斷以患者肺動脈收縮壓和肺動脈平均壓超過30 mmHg和20 mmHg為標準[2],30例患者中特發性肺動脈高壓12例,家族性肺動脈高壓4例,相關因素所致肺動脈高壓9例(膠原血管病所致4例,門靜脈高壓所致2例,甲狀腺疾病所致3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5例。隨機選取30例體檢正常者作為對照組,所選對象排除其他心臟和肺部疾患,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齡54~72歲,平均(67.2±8.4)歲。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性別和年齡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采用邁瑞DC-7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探頭頻率設定為2~4 MHz。患者取左側臥位或平臥位,二維超聲心動圖測量兩組右心室前后徑(RVD)、右心房橫徑(RAD)和肺動脈主干內徑(MPAD);多普勒超聲檢測三尖瓣反流程度、測量反流速度及估測肺動脈收縮壓(PASP)。取心尖四腔切面,組織多普勒測量收縮期峰值運動速度(Sm)、舒張早期峰值速度(Em)和舒張晚期峰值速度(Am),記錄舒張期三尖瓣口,測三次取平均值。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二維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右心室前后徑(RVD)、右心房橫徑(RAD)和肺動脈主干內徑(MPAD),估測兩組患者的肺動脈收縮壓(PASP);組織多普勒檢查結果:右室Tei指數[4]。
1.4 統計學方法
本實驗的數據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檢驗標準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二維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對比
觀察組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主肺動脈增寬,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肺動脈收縮壓明顯升高,對照組的肺動脈收縮壓在正常范圍內,兩組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二維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對比(x±s)
2.2 組織多普勒檢查結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Sm、Em和Am顯著低于對照組,右心室Tei指數較正常對照組增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組織多普勒檢查結果對比(x±s)
2.3 病例討論
患者男,71歲,因胸痛、暈厥、呼吸急促5個月入院,專科診斷“慢性肺栓塞”,超聲心動圖見肺動脈高壓,檢查見封三圖1~5。
3 討論
目前臨床可用于評價右心功能的方法有放射性核素技術,CT、磁共振成像(MRI)及超聲心動圖等。超聲心動圖因其無創、經濟,便捷的優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主要的檢查手段,不僅傳統的超聲評價方法如多普勒血流頻譜技術、二維超聲心動圖等大有作為,一些新的超聲檢測右心功能的方法如多普勒組織顯像、三維超聲心動圖技術、聲學定量、彩色室壁運動技術、超聲造影技術等也逐漸應用于臨床,而隨著超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技術被聯合使用將成為可能,這將使右心功能的檢測更經濟、實用,也更便捷、準確,但由于右心系統結構復雜,其臨床診治仍存在不少難題。
右心室的解剖結構是不規則的,它的流出道相對獨立,肌小梁也較粗較直,游離壁較左室薄得多,且室間隔也凸向游離壁方向,所以,右室的順應性較左室大,因此當右心后負荷增大時,右心室會明顯擴張[5]。自Tei指數在1995年提出后,便被較多用于評價左心功能的檢測指標。評價心臟收縮、舒張功能的傳統指標為等容收縮期內壓力上升最大速度和等容舒張期內壓力下降最大速度,但該指標只有通過心導管檢查才能獲得,但超聲心動圖通過Tei指數即可評價心臟收縮、舒張功能的好壞。Tei指數即等容舒張時間(IRT)加上等容收縮時間(ICT)與射血時間(ET)的比值。近年來,Tei指數也漸漸從左心功能的評價中被應用到右心功能的評價,研究表明,Tei指數是獨立的預后指標,不受心率、年齡、心臟形態和前、后負荷的影響[6]。另有研究表明,肺動脈高壓患者Tei指數升高程度與肺動脈高壓程度呈正相關,表明右室功能隨著肺動脈壓的升高逐漸降低[7];而且研究還顯示Tei指數能反映肺動脈高壓患者的預后,肺動脈高壓患者的病死率隨Tei指數的.增加而上升,表明右室Tei指數是反映右心室功能和其預后的有效指標。而且肺動脈高壓患者心臟的收縮功能和舒張功能互相影響,其整體功能依靠Tei指數評價則更合理,更準確[8]。這是因為當心臟收縮功能不全時,等容收縮時間會相應延長,射血時間就會縮短,舒張功能不全時等容舒張時間會相應延長,射血時間也會縮短,因此無論心臟的收縮功能還是舒張功能出現了障礙,Tel指數均會增加,可見(ICT+IRT)/ET能反映心臟的整體功能[9]。但也有學者指出Tei指數這種特點限制了其臨床指導意義,因為臨床處理心臟收縮、舒張功能障礙的方法是不盡相同的,無法進一步判斷收縮或舒張功能不全究竟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尚有待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肺動脈高壓患者的右心室前后徑、右心房橫徑、肺動脈主干內徑和右心室Tei指數和對照組比較均顯著增大(P<0.05),顯示超聲心動圖評價肺動脈高壓患者的右心功能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但肺動脈高壓導致右心室功能不全是逐漸加重的過程,輕度肺動脈高壓可能不足以引起明顯的心肌功能損害,而隨著右心后負荷的增加,右室心肌細胞存在長期缺血、缺氧才會造成心功能損害,導致右室收縮、舒張功能下降[10-11]。本文所選對象均為老年肺動脈高壓的患者,其病程在8~20年之間,肺動脈高壓均經歷了一段漫長的發展歷程,大多數患者為重度肺動脈高壓患者,故其右心功能和健康對照組相比差異會很顯著,至于輕度和中度肺動脈高壓患者右心功能的超聲心動圖評價價值則還需要更深入的探討。
綜上所述,超聲心動圖評價老年肺動脈高壓患者的右心功能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更經濟、實用,也更便捷、準確。
[參考文獻]
[1] 項艱波,李強,顏紫寧,等. 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評估右心室功能:與MRI比較[J]. 放射學實踐,2013,28(4):409-412.
[2] 黃喜玉,吳棘,郭盛蘭,等. 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評價肺栓塞患者右心室形態及功能的研究[J]. 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3,15(5):292-294.
[3] 彭玲,魏蔚. 超聲心動圖在右心功能評價中的應用[J].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12,19(6):671-675.
[4] 董旭,朱文波,江愛芳. 超聲心動圖評價肺動脈高壓右心室功能研究[J]. 臨床肺科雜志,2012,17(11):2109-2110.
[5] 王海琴,楊小歡. 組織多普勒Tei指數在評價肺動脈高壓患者右心功能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醫藥科學,2012,2(14):93-94,139.
[6] 顏紫寧,芮逸飛,項艱波,等. 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與MRI、SPECT對比評估右心室收縮功能[J]. 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2,21(9): 767-770.
[7] 錢建芬,吳旸,林銀康,等. Tei指數對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動脈高壓患者的右心功能評價[J]. 心臟雜志,2012,24(4):453-455.
[8] 陳昆迪,莊磊. 超聲心動圖在評價肺動脈高壓患者右心系統結構及功能中的應用[J].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2,6(13):156-158.
[9] 劉莉,葉鵬. 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檢測肺動脈高壓患者右心室形態和功能重塑[J]. 中華高血壓雜志,2012,20(5):422.
. 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5):499.
[11] 鄧燕,郭盛蘭.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左房功能評價的臨床研究進展[J].內科,2012,7(4):3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