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訓練在中學體育課中的應用探究論文
當前, 青少年面臨著繁重的學業壓力和巨大的升學壓力, 盡管體育教育領域進行了深入的變革, 學生的營養狀況也獲得了明顯改善, 但是青少年的體質狀況反而處于下滑的趨勢。因此, 學校體育教學工作應徹底貫徹健康第一的新課標理念, 以促進青少年身心均衡發展作為根本指針。“功能性訓練”作為一種新興的身體訓練模式, 與學校體育教學具有高度的目標一致性。以“功能性訓練”作為中學體育教學的延伸手段, 實現二者的緊密結合, 必將在推動中學生身心素質的均衡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選取“功能性訓練”發展較快的上海市作為考查范圍, 對中學體育教學引入“功能性訓練”的可行性進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有關傳統體育、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社會學、運動健身學等相關理論書籍、體育學術期刊, 并在中國期刊網查閱“中學體育”“功能性訓練”“傳統體育”關鍵詞的學術論文和文獻資料, 為本文研究奠定相應的理論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
作為本研究重要的實踐環節, 于2017年7~8月發放調查問卷, 其中向有關體育教師發放70份問卷, 回收61份有效問卷;向學生家長發放250份問卷, 回收240份有效問卷;向有關專家領導發放40份問卷, 回收35份有效問卷;向中學生發放700份問卷, 回收655份有效問卷。
1.2.3 數理統計法采用SPSS 19.0數據分析軟件對所采集的調查數據開展統計學分析。
2“功能性訓練”的基本內涵
“功能性訓練”是最近幾年在國際健身領域逐漸流行起來的現代體能訓練方法, 從訓練理念、訓練器材、訓練方法上都體現了時代性和先進性。這項來自于歐美的體能訓練方法最初被用到病人的康復性訓練中, 由于其發展迅速, 國內外尚沒有形成一致的認識。本文認為“功能性訓練”是在傳統體能訓練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融合了振動訓練、懸吊訓練、核心訓練等現代訓練內容的綜合性訓練方法, 它強調從不同的維度和平面對全身關節進行訓練, 進而提升綜合身體素質。
按照訓練層次劃分, “功能性訓練”包含3個層次內容:圍繞人體靈敏性、柔韌性和穩定性等基礎身體素質訓練內內容展開的基礎“功能性訓練” (FMS) ;圍繞速度、力量、跳躍、耐力等運動技能展開的一般“功能性訓練” (FSS) ;圍繞提升專項運動體能展開的專項體能訓練 (SSS) .“功能性訓練”并不是為了將我們訓練得粗大強壯, 而是為了有效提升我們身體的運動能力, 進而完成具有一定難度的動作, 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發揮這些動作的健身健心功效。
3 中學體育教學引入“功能性訓練”的教學價值分析
3.1 智慧教學, 夯實學生的體育學習基礎
中學體育是調劑學生枯燥文化學習生活的主要途徑, 在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和積極的品格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功能性訓練”作為新興體育訓練方式, 具有傳統體育教學形式不具備的諸多優點, 它在保證技能習效果的前提下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 如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 培養學生直面困難、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一定的組織能力。也就是說, “功能性訓練”通過其更具智慧的教學理念和模式能夠迅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能夠更好地契合各學段的體育教學目標。“功能性訓練”不僅注重訓練內容的多樣性、訓練環節的縝密性, 也強調訓練效果的針對性, 需要體育教師真正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 制定科學的身體素質訓練方案, 如柔韌素質訓練方案、力量素質訓練方案, “功能性訓練”都能做到有的放矢, 真正實現智慧教學。
3.2 功能引導, 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效果
盡管學校體育教育并不是培養專業運動員為根本目的, 也不需要學生掌握高超的專業運動技能, 但是運用“功能性訓練”能夠引領中學體育智慧教學的改革浪潮, 其科學理念和訓練方法突破了傳統體育教學方法的限制, 通過運用其專項化技術動作和運動模式的教學方法, 為學生更加高效、規范地習得技術動作奠定了基礎。中學生掌握體育項目運動技巧都需要一定的身體素質基礎, 如乒乓球、羽毛球、排球、健美操等對速度、力量、柔韌性等身體素質都有一定要求。運用基礎“功能性訓練”既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也能確保學生技術動作習得的規范性, 從而有效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率。其次, 運用一般“功能性訓練”能夠快速提高學生力量、跳躍、耐力、速度等運動素質, 確保學生能夠參加大部分的中學體育項目。最后, 運用專項“功能性訓練”對學生每個體育項目的運動技能進行專項鞏固和提高, 極大地提高了動作規范化程度, 使得“功能性訓練”能夠很好地融入到體育教學體系中。
4 中學體育教學引入“功能性訓練”的可行性分析
4.1“功能性訓練”在我國城市的`發展現狀
上海是我國最大也是開放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對新興事物的興起總是抱有歡迎的態度。“功能性訓練”作為一種新興的體育健身方式, 已經逐步進入到中學校園并形成了一定的推廣基礎。調查表明, “功能性訓練”在上海形成了一定的群眾基礎, 尤其是在年輕人群體中,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并參與到這項新興運動健身方式。如表1所示, 各類人群中超過半數以上的都接觸過“功能性訓練”, 其中, 教師出于職業原因, 是“功能性訓練”的最大關注者, 參與比例達到了86.9%, 領導參與比例達到了57.7%, 家長參與比例達到了62.5%, 學生參與比例達到了61.5%.可以看出, “功能性訓練”作為一種新興的運動健身方式, 在不同的人群中都有較好程度的普及, 這為其成功進入中學體育教育體系奠定了基礎。
4.2 中學生對“功能性訓練”的接納情況
學生是體育課程的參與主體, 他們對“功能性訓練”的認知和參與熱情直接決定了這項新型訓練方法的開發價值。或者說, 只有正確認識學生對“功能性訓練”的接納情況, 才能做出正確的教學定位。調查顯示, 明確表示非常喜歡“功能性訓練”學生占比達到了43.5%, 明確表示不喜歡“功能性訓練”的學生占比僅為15.7%, 也就是說, 84.3%的中學生對“功能性訓練”這種新興的訓練方式表現出了興趣。這從側面反映出當前中學體育的現有教學體系難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運動興趣, 學生非常渴望新的教訓體系能夠推動體育教學方式的變革。
4.3 中學體育教師對“功能性訓練”的認可情況
中學生對“功能性訓練”表現出了比較濃厚的興趣, 期待體育課程能夠注入新鮮活力, 以打破傳統體育課堂乏味、枯燥的教學模式。對于教師而言, 對待“功能性訓練”這種新興的體育訓練模式應該是持歡迎態度的, 因其既能提升自身的業務能力, 同時能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表2顯示, 大部分教師對“功能性訓練”在體育課堂的開發應用持歡迎態度, 認為其不僅能夠有效調動學生體育學習興趣, 也有利于進一步發揮體育教學價值, 對促進學生身心均衡發展會起到重要作用, 非常希望看到此項新興訓練方法成為校園體育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表1 不同人群參與“功能性訓練”狀況分析
表2 體育教師對“功能性訓練”的認可情況分析
5 結語
“功能性訓練”作為一種新興的體育訓練模式, 在中學體育課堂上具有非常光明的應用前景。無論是體育教師, 還是學生, 都對“功能性訓練”在體育教學中的創新應用抱有較大的期待。“功能性訓練”憑借其先進的理念、多樣的訓練方法、針對性的訓練手段, 使得體育教學工作更具智慧, 更加高效, 從長遠來看, 其必將大力推動學校體育教學變革。
參考文獻
[1]王濤。中學體育教學中引入拓展訓練的必要性分析和可行性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 2017 (18) .
[2]嚴春香。推陳出新:談“功能性訓練”在中學體育教學當中的應用有效性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 2016 (32) .
[3]劉亞平。功能動作訓練體系在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網球發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 2014.
【功能性訓練在中學體育課中的應用探究論文】相關文章:
合作寫作在應用文教學中的策略運用論文09-18
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策略分析論文08-11
案例教學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1-02
組織行為學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策略分析論文08-11
企業SWOT分析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10-11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應用探究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