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面對發展和競爭,護士的角色功能不斷擴大,在服務過程產生了多種困惑;感到職業的價值受貶值;由于不良工作環境和不規律生活方式的影響加重了護士心理負擔。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新形勢下護士心理壓力作一分析。
從醫學背景上分析:醫藥衛生事業迅猛發展,醫學分科越來越細;高、精、尖技術脫穎而出;護理專業本身發展緩慢尚未形成體系;和病人實行面對面服務,尤其是危重病人診斷復雜,涉及到多個專業的醫療問題,給護士在工作中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護士在校學習知識局限,護理縱向知識結構設計不合理,心理學、社會學和法律知識又缺乏,對潛在的問題和一些可能引發的護理糾紛認識不足,當發生醫療糾紛時,病人只會抓住護士的一些細小問題加以發揮,而護士又舉證不能。
從護士角色轉化上分析:護士職責、范圍、任務的變化,促使了傳統的護理向現代護理過渡,過去以生活護理和執行醫囑為主的護理方式,現在要轉變成為醫生的合作者,護理上要與患者主動配合并共同參與;原來對新入院病人只注重其所患疾病,而現在實行的是人性關懷,關注的是病人,是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護士除完成各種護理技術操作外,還擔負著心理、社會治療任務;以往只重視疾病的治療,而現在一切要從以預防為主的需要出發,同時還要進行健康教育和疾病宣教;范圍上不光是住院病人,還要致力于保健人類健康并擴大到社會,對社會人群開展保健服務和健康咨詢。
從護理工作所處困境上分析:部分衛生行政機構沒有專門負責護理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因此對護理工作重視程度不夠,不能解決目前護理工作的困惑;高級護理職稱比例遠不能滿足護理人員的需要,自我價值實現受到影響;從護理管理者的知識層面看還存有距離,素質和能力與現代護理的發展要求不相適應,護士的積極性很難得到發揮,有的被壓抑著;加之護士大部分是中專學歷,工作后自我提高和繼續教育的機會極少,現代護理要求服務已提到新的高度,要用科學的護理方法為病人解決護理問題,增加了護士工作難度,服務越好,用心越高,臨床實際工作中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對疾病護理問題診斷、對護理措施的落實預期結果困惑很大。
護士心理壓力過大,可直接導致護士精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社會適應能力下降。而職業心態也是影響護士身心健康的決定因素。為使護士工作健康穩步發展,護士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行為,穩定的工作情緒和良好的心理狀態;不斷提高護士工作的滿意度,使其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提高自控力這是很重要的;同樣理解、關心、支持護士,創造一個寬松的工作環境,對緩解護士的心理壓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管理者應掌握每個護士的職業需求。近年來研究證明,壓力可以直接引起身心疾患。
按照應激理論和壓力原理,在不穩定的外環境中維持其內環境平衡是護理管理者的目標。作為護理管理者,要用科學的管理方法,讓其認識到“工作就是處于壓力下”,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以此來調動人的積極因素,根據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不同職業經歷、不同個性和特長從人的需要層次出發,設法滿足各層次人員的不同需求。如從個性特長上,有的個性外向,喜歡和人打交道,有的個性內向但工作條理性很強,有的文字功底好富有內涵,有的技術拔尖想成技術尖子,極個別護士存有“順其自然”的想法,管理者要在護士的成就動機、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等愛好上下功夫,把每個人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因人而異地給予合理工作安排,適當地滿足其要求,使其在崗位上有自我實現的滿足。
其次要充分調動護士的適應能力。正如以席里對適應的描述的那樣,“適應最大的能力就是使任何復雜的生活都變為可能”。管理者要掌握壓力適應以及應付壓力的內在平衡知識,運用這些知識幫助護理對象控制壓力反應的強度,減輕各種反應加諸于護士身上的負擔,如工作負荷過重、夜班睡眠不足、知識因素、護士的教育,從感情上接近護士,激發護士的集體榮譽感、事業成就感,促使其樹立崇高的人生價值觀,以減輕護士的不平衡心理狀態,并注重個性的培養和提高對事物的觀察能力,糾正過激的認知方式。應用激勵原理,引入激勵機制,實行形象管理、友善管理,從護理工作的本身來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使護士對護理工作產生好感。
另外,掌握應對每個護士的技巧也是非常必要的。我國調查顯示,緊張忙碌、應激源高的職業環境,是護士心身疾病高發原因之一。護理管理者除找出護士的壓力所在外,還要認真制定緩和壓力的對策,以滿足護士的需求,在人際關系、工作條件、資金及人的生活地位方面給予充分考慮。如按照人崗匹配原則、制定特殊的崗位人才政策,尤其是在工作環境特殊、工作條件艱苦的情況下,要給予護士優惠條件和寬松政策。如在精神科工作的所謂“挨打費”、在傳染科工作的所謂營養費、外科和其它臨床一線科室的“勞動強度費”,還有夜班補助費等等;或者制定一些到非臨床科室的一些優惠條件,推行一線留人的對策,為護士“爭實惠、辦實事”,以精神和物質兩方面的補償來調動護士的積極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