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善行成為習慣》閱讀練習及答案
2月14日,《光明日報》頭條刊載了黃岡武穴籍的90后大學生劉普林“幫媽媽掃大街”的故事,故事中的一幅幅生動畫面記錄著劉普林行善之舉:不怕臟、不怕累、不怕丟面子,堅持利用休息時間幫媽媽掃大街;為了省錢,每天在學校撿破爛,用換來的錢給同學買西瓜吃;為了能幫助外地貧困生,把自己得到的補助讓給他人;為給生病的同學捐款,每天只吃幾個饅頭;為了愛,去獻血;為了幫助他人,受苦受累都愿意。
從劉普林的故事中里我們可以讀出一種精神,一種境界,一種覺悟,就是無論何時何地、身處何境,都要行善不止。孔子說“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孟子認為“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從善,是一種竭忠盡孝、寬厚包容的.心理素養,是一種求真務實、尚善愛美的價值品質,是一種謙遜和藹、播恩施惠的生活態度。要求我們存善心、養善念、行善事、做善人,真誠待人,謙和處世,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事,誠心誠意善待每一個人。我們必須用忠心孝情感恩父母、用關懷奉獻感激鄉鄰、用忠心赤誠回報祖國。
行善貴在堅持。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生活中,有的人因善小而不屑為,有的人因善要常為而不能為,有的人因善要付出而不愿為。殊不知,行善就在身邊,貴在堅持。對人常保持微笑,是善行;原諒別人的無心之過,是善行;發一條給人力量的短信,也是善行。(選自2012.2.20《湖北日報》,作者:張友君,有改動)?
25.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普林的善行之舉很平常,只是不怕臟、不怕累、不怕丟面子,利用休息時間幫媽媽掃大街。
B.無論何時何地、身處何境,都要行善不止,正是劉普林事跡體現出的一種精神境界和覺悟。
C.存善心、養善念、行善事、做善人,真誠待人,謙和處世,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事,誠心誠意善待每一個人,是對從善的要求。
D.生活中,我們對人常保持微笑,原諒別人的無心之過,發一條給人力量的短信,都是一種善行。
26.劉普林同學的“善行”給你哪些啟示或感想?請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寫兩句話。
善行,如黑夜中的一盞明燈,能夠照亮人們渴望文明、積極向善的心靈;
(五)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27-31題。(12分,30題4分每小題2分,其他每題2分)
【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嗚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日:“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選自韓愈《馬說》)
【乙】村陌有犬為人所棄者張元見之即收而養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為?”將欲更棄之。元對曰:“有生之數,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殺,自然之理。今為人所棄而死,非其道也。若見而不收養,無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許焉。明年,犬隨叔父夜行。煎墨≤瞳曼致受支怨攙童受妻堡。犬亟奔至家,汪汪之聲不已。張元怪之,隨犬出門,見叔父幾死。速延醫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視犬如親。(選自《北史?孝行傳?張元》)
2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C)
A.①雖有千里之能②張元怪之,隨犬出門
B.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今為人所棄而死,非其道也
C.①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②若見而不收養,無仁心也
D.①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②若見而不收養 ()
28.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用法與“犬隨叔父夜行”中“夜”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
A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B.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C.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9.用“/”給下面文句斷句,要求根據語意劃出兩處。
村陌有犬為人所棄者張元見之即收而養之。
答案:村陌有犬為人所棄者/張元見之/即收而養之。
3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文句。
①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②叔父為蛇所嚙,仆地不得行。
答案:.①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
②叔父被蛇咬了,趴在地上走不了。
31.和諧社會,人類要了解動物,更要和動物友好相處。甲文采用①的寫法,以千里馬不遇伯樂比喻賢才難遇明主;乙文則主要表達了②的主旨
答案:托物寓意(或托物言志)關愛動物,善有善報
【《讓善行成為習慣》閱讀練習及答案】相關文章:
《菊》閱讀練習及答案03-28
《整容》閱讀練習及答案03-26
《往事》閱讀練習及答案02-20
讓你成為好員工的習慣04-09
《春生》閱讀練習及答案03-29
《道德動物》閱讀練習及答案03-26
《張藝謀列傳》閱讀練習及答案03-18
《滑稽列傳》閱讀練習及答案03-09
《老山界》閱讀練習及答案03-07
《回望錢學森》閱讀練習及答案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