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故事
企業文化故事(1):
一個共產黨員的故事
碳素廠煅燒車間 吳向華
我講的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的身邊,我親眼目睹了一個共產黨員經受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考驗,他們忍受著常人無法忍受的灼熱,投入熱媒站搶修中,避免了一起重大事故的發生。
10月18日那天晚上,秋日夕陽的最后一抹余輝退讓給了鋁城大地的燈火,勞累了一天的鋁城工人合家團聚,沒有人知道這祥和的氣氛中隱藏著危險,7點3分,碳素廠煅燒車間調溫丁班班長王建新正在生產現場巡視,突然整個廠房一片漆黑,他心里咯噔一下:“不好,停電了!”共產黨員的敏感告訴他熱媒站擔負著全廠的生產供熱任務,停電可能造成儲油罐熱媒油噴濺,著火,進而影響全廠的正常供熱,使生產陷入全部癱瘓狀態,危險迫在眉睫,在這危急關頭,他挺身而出,帶領全班人員配合熱媒站值班人員一起迅速啟動熱媒系統緊急預案,并毅然承擔了切斷通往熱媒站的煅燒爐煙道3個熱源點的任務。
在漆黑的廠房里,王建新和他的工友們借助應急燈微弱的燈光,艱難的爬到30米高的煅燒爐爐頂,用手動葫蘆將1噸多重的煙道閘板,緩緩的吊落在爐子煙道供熱口,1#、5#煅燒爐順利將通往熱媒站的供熱渠道封死,還沒等王建新松口氣,4號煅燒爐又穿來救援信號,原來,這一組人員在吊落閘板時速度過快,加之廠房內伸手不見五指,閘板卡在煙道口中,落不下去,時間就是生命,刻不容緩!王建新二話不說拿起撬杠沖向煙道口,工友們也跟上來了。一時間,熊熊爐火炙烤著他們,鞋底冒出了哧哧白煙,他們顧不得了,手套磨破了,手指流著血,汗水浸透了大家的工作服,就這樣,他們僅用了15分鐘就將通往熱媒站的煅燒爐煙道3個熱源點切斷,打開了煅燒爐旁通煙道,將熱能轉移到煙囪排出,15分鐘后,危險源被徹底控制,停電帶來的損失也降低到了最低,此時,王建新他們才有時間喘了一口氣。
企業文化故事(2):
高溫爐前煅燒人
碳素廠企業文化科 李慶
在分公司碳素廠有一個與石油焦打交道的車間,156名員工年復一日地在輻射高溫近百攝氏度的煅燒爐前工作,雖然又臟又累,揮汗如雨,但提起剛剛獲得的“中央企業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時,員工們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9月15日,國家人事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了“中央企業先進集體”名單,碳素廠煅燒車間名列榜首。成為整個中鋁公司唯一一家車間級獲此殊榮的單位。
碳素廠是一個年產11萬噸碳素制品,出口創匯達2000多萬美元的碳素制品龍頭企業。而煅燒車間是碳素廠整個生產流程的首道工序 ,它擔負著主要原料煅后焦的生產和碳素廠生產、生活用熱的供給任務。
近年來,隨著碳素廠生產出口產品的范圍不斷擴大,煅燒車間作為原料管理的源頭,是出口產品微量元素控制的最關鍵的環節。煅燒車間通過科學組織生產,圓滿地完成了廠部下達的產量任務,質量指標中煅后焦合格率平均達到99.74%,微量元素控制也全部滿足出口合同要求,創造了煅燒車間質量控制的歷史最高水平。
煅燒爐是煅燒車間的主要生產設備,針對煅燒爐生產工藝的實際狀況,車間研制開發出煅燒爐溫度及壓力監控監測統計分析處理程序。建成由可編程序控制器及計算機組成的集爐溫和負壓參數采集分析記錄、監控為一體的多功能爐溫監控系統。并利用FIX和GPP組態編程技術使應用界面簡潔明快,數據采集速度快,操作更簡單。 煅燒車間注重科技創新的同時,鼓勵員工小改小革,號召全體員工積極為企業發展出主意,想辦法,獻計獻策,今年車間員工累計提合理化建議398項,采納16項,實施55項,年創效益百萬元以上。
在推行標準化管理的工作中,煅燒車間建立了管理靠制度、工作按程序、操作按標準,人人盡責,事事規范的科學管理體系。車間成立了專門的標準化工作領導小組,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在去年的標準化車間驗收中,車間被廠部推薦為分公司首批達標車間,并順利的通過了分公司驗收。另外, 車間積極開展職業安全健康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工作,全面提高員工的安全素質和操作技能,使員工在生產、經營活動中能自覺防范安全健康風險,有效地提高車間安全環保管理水平和綜合管理平臺。
近年來,煅燒車間連續被分公司授予“設備管理先進集體”、“缺陷管理先進集體”、“安全環保管理先進車間”、“標準化車間” 等榮譽稱號,并獲得了“五一勞動獎狀”。
企業文化故事(3):
文明號奏出一曲嘹亮的歌
碳素廠企業文化科 李慶
河南分公司碳素廠焙燒一車間調溫工序,現有員工29人,青工占87%,他們是該廠生產預焙碳陽極的關鍵崗位。就是這個工序,幾年來兢兢業業始終以爭創國家級青年文明號為目標,在深入開展青工崗位創新創效、爭當青年崗位能手活動中實施的“運用優選法、增加經濟效益”項目被中國有色總公司授予現代化管理成果二等獎;“運用目標管理法提高碳陽極的產量”項目被鄭州市授予現代化管理成果二等獎;《焙燒爐新設備與新工藝開發》被授予河南省“星火計劃”三等獎、《焙燒爐自動化燃燒新技術開發》被授予河南省冶金建材行業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技進步二等獎。1996年至2003年連續7年被授予河南省“省級青年文明號”榮譽稱號。2004年5月被中央企業團工委授予“中央企業青年文明號”。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焙燒調溫工序青年文明號在創新中加快發展,在創新中提升效益,努力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打鐵還得自身硬。工序員工緊緊圍繞生產進行技術創新,從2001年將碳陽極焙燒工藝由216小時曲線改進為192小時曲線,到下半年改進為180小時曲線又到2002年大膽創新使用的168小時焙燒曲線,通過縮短碳陽極焙燒曲線時間,提高產能7%,兩年內技術創新邁出了三大步,使產品質量、產量有了一個大的飛躍。在2003年,又對現有的168小時曲線進行了優化,使中鋁河南分公司碳素廠成為國內獨家掌握此項技術的生產廠家,數字說明一切。2003年1至12月份,焙燒一車間兩臺焙燒爐臺時產能分別比2002年同期提高11.7%、40.2%、和14.9%;產品質量電解塊平均合格率96.82%、國內塊平均合格率98.45%、美國塊、俄羅斯塊、@iran@塊、澳大利亞塊等出口產品平均合格率97.78%,分別較2002年同期平均提高0.22%、0.97%、10.4%、10.4%,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噸產碳陽極重油消耗95.7公斤,比2002年同期降低5.86公斤,年創經濟效益62.27萬元, 2003年完成碳陽極總量11萬噸,其中出口碳陽極62363噸,創匯2100多萬美元;相繼有多種規格的預焙碳陽極打入美國、俄羅斯、印度、土耳其等國市場,碳陽極出口量居國內同行業之首。
這樣的速度和高效益是從哪里來的?奧秘是:一是以主題活動為載體,全面深化“號”“手”活動;二是工序青工積極投身崗位創新創效實踐,憑著過硬的產品質量,搶占國內外市場。該工序以“學技術、求上進、多奉獻、創一流”為活動主題,以“強化成本意識,確保安全生產,實現三檔指標,爭創一流業績”為主題的班組達標勞動競賽,圍繞生產經營目標,緊貼生產重點、難點和薄弱環節開展勞動競賽,積極鼓勵員工操作創新、指標創新、目標創新,把提高生產質量、降低成本作為勞動競賽的主攻方向。面對繁重的生產任務,調溫工序克服困難,積極推行管理制度創新,目標創新,科技創新,工序在青工中開展“青年安全監督崗”、“創建青工無泄漏示范崗”、設備管理“四達標”擂臺賽以及“導師帶徒”、“崗位練兵”和“技術比武”、“五小”科技創新活動,服務于生產建設主戰場,使“青年文明號”和“青年崗位能手”活動日漸成為廣大團員青年展現風采、服務生產的窗口和舞臺。在“青年文明號”活動中,該工序開展了以奪“五小”活動智慧杯、“雙增雙節貢獻杯”、“優質服務文明杯”為主要內容的青工科技創新創效活動。去年3月份,該工序有計劃、有步驟地對1#、2#爐個別損壞、變形嚴重的火道墻組織力量,在不影響正常生產的情況下進行搶修。共搶修火道墻89條,回收舊磚70噸左右,為廠部節約資金37.5萬余元。去年該工序積極參與公司、廠部缺陷管理工程工作,調溫工序共查處缺陷53條,工序組織員工開展合理化建議活動,去年工序員工共提合理化建設39條,已實施12條,其中《爐出爐時整爐出爐減少出爐制品氧化》和《焙燒爐燃燒系統供油方式的改進》分別創經濟效益20.675萬元和32萬元。
梅花香自苦寒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隨著工序創新意識、誠信意識、成本意識、質量意識和團隊意識的增強,帶動了員工的整體素質的提高。工序有50%的員工通過培訓考試取得了調溫工高級工資格證書。去年5月份,該工序在管理制度上大膽進行創新,建立、啟動“調溫主副調競爭上崗機制”,即每個班組設主副、副調各四名,對主調實行競爭上崗,每月獎金分配拉大40%,形成了“主調有壓力,副調有信心”的良好競爭氛圍。極大地調動了工序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使一批青年員工在各自的崗位上脫穎而出,挑起了生產重任。該工序在輪班之間展開了“質量在我心中,效益在我手中”的勞動競賽,效果顯著。同時在各班之間開展了“誰英雄、誰好漢,勞動競賽比比看”為主題的勞動競賽,在生產中不斷加大技術攻關和技術創新力度,對生坯裝爐采取混裝新方法,每爐可增產量5.887噸,月增產達441.53噸。僅此一項,每年即可創造經濟效益一百多萬元,與此同時,為了確保“達三檔、創一流”勞動競賽的深入開展,全面提高調溫工序員工業務素質和實際操作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中級工技術素質、培養一流員工隊伍,推動企業技術進步為目的,使一批優秀技工脫穎而出,去年12月初,廠部對該工序29名員工進行了一年一度的理論和實操考試,結果全體員工均以優異成績通過。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青年是企業的希望。如今的調溫工序青年員工在實現產品“國內稱王、國際稱優”的榮譽聲中,以更加朝氣逢勃的青春力量,昂首闊步,去創造企業更加美好的明天。
企業文化故事(4):
一個兵頭將尾的故事
碳素廠企業文化科 李慶
現年43歲的河南分公司碳素廠員工范幸福,工作了25年,當班長就當了10年。就在這小小的兵頭將尾的位置上,范幸福孜孜求索,寫下了動人的篇章。他先后歷任碳素廠焙燒一車間裝出爐班班長、值班長、填充料班班長、工序長。1998年榮獲河南省冶金建材系統勞動模范,并曾多次獲公司雙文明職工、先進生產者、標兵和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2003年度被中鋁公司授予優秀共產黨員光榮稱號。
1978年10月,剛剛高中畢業的范幸福,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向往來到了碳素廠。在分配工種時,他選擇了最艱苦的裝出爐崗位。17年來,他在這個高溫、臟、累、險的環境里默默無聞、任勞任怨地工作著,因而員工們都親切地稱他“老黃牛”。1994年他光榮地入了黨,領導考慮到他在裝出爐崗位上工作時間長了,又是個班長,想給他調個相對好點的工種,他總是婉言謝絕:“臟點、累點、苦點的活總要有個干,我干這活順手了,等下次機會再說吧。”就這樣把幾次機會毫不猶豫地讓給了別人。他還有個犟脾氣就是:別人不愿干的他愿意干。
1996年10月他從裝出爐班班長的位置上調到填充料班任班長。剛到填充料班,望著占全車間70%以上的設備,范幸福深知沒有一個良好的設備運轉狀態,就不會有正常的生產運行,由于碳素廠是一個1958年建廠的老企業,設備陳舊,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填充料供應日趨緊張,只好讓設備超負荷運轉。有的設備帶病作業,三天兩頭出問題,這真讓他犯愁。因其開始不懂機械,對設備性能琢磨不透,只能“望機興嘆”。他堅信沒有做不好的事。于是從去填充料班的那天起,他就立志把填充料所有的設備馴服。他發揚螞蟻啃骨頭的精神,一邊鉆研機械原理,一邊虛心向有經驗的同志學習請教,對填充料幾十臺設備的性能和維護保養方法逐臺進行摸索,經過幾個月的潛心鉆研,對所有設備的分布和“脾氣”都了如指掌,還時常為他們切脈診斷,對癥下藥。
震動篩是填充料班組保證供應合格料篩料的重要設備之一,下層篩網由于工作量大,易磨易破。篩網一破,裝爐用料就含有大料,直接影響到碳陽極的質量,處理起來工時長,又影響到裝爐進度,經常出現因篩網更換焊補而影響產品質量和裝爐進度的現象。為減輕職工的勞動強度,提高設備運轉率,為生產提供更多的合格填充料,他決心對篩網裝置系統進行改造。他一邊查閱有關資料,一邊向有關工程技術人員請教,當改造方案確定后付諸實施時,個別有“經驗”的同志抱著傳統觀念不放,極力反對,潑冷水,說他瞎折騰,他不顧別人的譏諷,認準是科學的東西就認真去干。有的同志不配合,他就自己找來焊工,一趟、二趟、七趟、八趟上樓下樓將所需材料找齊,對有關設備改造焊接。改造后的篩網及附件及試車一次成功,換篩網時間由原來的2—3小時縮短到40分鐘,篩網使用壽命由原來的一個多月,提高到3個多月,膠管使用壽命延長3倍,填充料合格率達95%以上,大大減輕了職工勞動強度,提高了設備運轉率。
改造震動篩網的成功極大地增強他徹底改變填充料臟亂差面貌的信心。過去的填充料,設備表層粉塵積厚、皮帶漏料嚴重,一開車,粉塵彌漫,能見度低,隔兩天就要清理一次,三個人不停地清理皮帶要花費3—4個小時,嚴懲侵襲著職工的身體健康。他認為保持設備的清潔,僅靠投入大量的人力去清掃,只是不得已而為之,想改善勞動環境,減少粉塵對人體的危害必須標本兼治,關鍵在治本,這個本就是泄漏點,于是他帶領全班同志利用停機和節假日時間對每臺設備管網動靜密封點進行普查,逐個進行治理,對粉塵進行堵源截流,減少粉塵泄漏率,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這個班組已達到無泄漏標準,告別了臟亂差環境面貌有了較大的改觀。在無泄漏工廠創建驗收中,范幸福所在的填充料班曾受到原中國長城鋁業公司有關領導的高度贊揚:“我公司主要污染源能達到無泄漏真是個奇跡!”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范幸福的領導下,填充料這個班實現了兩大轉變,人的精神面貌變了,過去人心散、紀律差、不團結、不干活,現在是人心齊,組員團結友愛,有活大家爭著干;設備環境面貌變了,過去因為它臟,粉塵污染嚴重,沒個敢去,現在窗明幾凈,設備見本色,去學習取經的多了。
http://m.shddsc.com/【企業文化故事】相關文章:
工商銀行企業文化故事分享07-18
工商銀行的企業文化故事分享02-09
關于企業文化理念小故事13個12-28
什么是企業文化?如何建立企業文化?07-20
企業文化誓詞07-18
企業文化口號08-17
比亞迪企業文化07-20
什么是企業文化?05-30
海爾的企業文化07-18
企業文化培訓心得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