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部編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3《古詩詞三首》說課稿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詩?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部編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3《古詩詞三首》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本堂課共設為五大環節。
第一大環節為激趣質疑,提煉詩眼。通過讀詩題,解詩題,而產生質疑:“醉”在這里僅僅是喝醉酒的意思嗎?激發起學生探究課文的興趣,從而順利進入初讀課文的環節。
初讀古詩這一環節主要解決的任務是“蘇軾看到了哪些景物讓他如此沉醉呢?”帶領學生逐詞逐句的推敲,并邊推敲邊朗讀,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詞句中,為了深化主題,還可以設計一個環節:什么樣的云?什么樣的雨?什么樣的風?將詩人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再讀古詩,回歸整體。用一個質疑、猜想引領、貫穿教學:大家猜猜,這場雨下了多長時間?你是從哪些詞中看出來的?這個問題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以點帶面,提綱挈領,讓學生從文字的表面進入到文章的內心,領悟蘇軾語言的精妙。
重讀古詩,緊扣“醉”字,設問:假如蘇軾是一名畫家,他該會用怎樣的色彩來描繪這場西湖的夏雨呢?把詩歌的場景轉化為真實的畫面,在學生頭腦中真實再現,相信這首詩歌會在學生頭腦中深深植根。
最后一個環節為總結拓展。以蘇軾的另一首詩《飲湖上初晴后雨》總結全文,再次齊聲背誦全詩,完成教學目標,拓展為閱讀,搜集《望湖樓醉書》另四首和西湖有關的詩,讓學生積累語言。
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緊扣“雨”和“醉”二字,突出體現雨之大、之急、之美,點詩眼“醉也”。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師:唐詩宋詞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華,千百年來,廣為傳誦。相信你們也積累了不少,老師來考考大家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愿意接受老師的挑戰嗎?
生:學生會異口同聲“愿意”。
師:留連戲蝶時時舞——,幾處早鶯爭暖樹——,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水護田將綠繞——(學生回答下半句)
師:孩子們你們知道的古詩詞還真不少,今天老師又給你們帶來了一首《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二)讀通詞
1、學生自讀詞。
(1)誰來讀讀題目?從這首詞的題目中,你有什么發現?
介紹黃沙嶺及作者:黃沙,地名,就是黃沙嶺,在江西省上饒縣西面,那兒風景優美,農田水利條件好。本文作者,南宋最卓越的愛國詞人辛棄疾,曾遭貶職,那兒多年閑居,對那一帶非常熟悉。
(2)簡介詩人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著名愛國詞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這首《西江月》選自《稼軒長短句》,是作者罷官回鄉時所作。
(3)交流討論:說說詞中描寫了那些事物?
2、學生帶著情感再齊讀詞。
(三)讀懂詞
1、品讀上闋
出示: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1)自讀自悟,走到辛棄疾的身邊去,做他的同行者,調動起你所有的感覺器官,欣賞這美麗的夜景。
(2)交流:
A:看到的:明月、別枝、驚鵲、鳴蟬、稻子
B:聞到的:稻花香體會豐收的景象。
C:聽到的:蟬鳴、鵲啼、蛙聲、說豐年
D: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靜謐。
(3)你的腦海里呈現出怎樣的一幅畫面?
(4)多媒體煽情:媒體展示夏日夜景。
(5)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詞人的心情怎樣?(興奮、愉悅、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
2、品讀下闋
出示: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1)學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2)學生交流畫面,相機指導朗讀。
(3)提出質疑:詞人疾步向前走,想找個避雨的地方,過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邊,詞人為什么找不到了呢?
引導想象:
(1)道路非常的彎曲、林木茂盛;
(2)更是因為詞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說豐人,聽取哇聲一片”的愉悅心境之中。
(3)體會詞人可能因為天黑、心急、樹茂而沒發現,而后來路轉溪橋后忽然看見的喜出望外之情。)
(四)讀透詞
1、齊讀詞
一邊讀一邊想象詞中所描繪的景象,做到詞圖合一,身臨其境。
2、感悟作者的情感。
3、背誦詞。
(五)拓展訓練
1、選詞中的一句話,用畫筆畫出來。
2、積累其他田園詩或辛棄疾的其它詞
(六)板書設計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景:以動襯靜(迷人)熱愛大自然
情:說豐年(喜悅)關心農民生活
【部編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3《古詩詞》說課稿】相關文章: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1-25
部編版小學必備古詩詞07-01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作文(通用15篇)09-09
六年級語文上冊古詩詞(精選30首)08-23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作文600字(通用100篇)11-14
新部編版二年級語文必背古詩詞整理06-15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作文(精選75篇)10-18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作文(通用35篇)09-17
九年級語文古詩詞復習說課稿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