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篇岡仁波齊的觀后感
觀看岡仁波齊電影觀后感大家寫好了嗎?下面是CN人才網為大家整理的看了篇岡仁波齊的觀后感,歡迎參考~
篇一:看了篇岡仁波齊的觀后感
張楊導演新作《岡仁波齊》已于近日在全國公映,這部長117分鐘的電影,只講了一個簡單到樸實的故事——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同村10個普通的藏族人和一個孕婦一起從家出發,翻山越嶺2500公里去神山岡仁波齊朝圣,此行歷經生、歷經死、歷經震撼的西藏四季風光,歷經災難、變故、內心的拷問、成長與蛻變,看似平靜至極,實則波瀾壯闊。上映首日,就有人說這是一部“今天不看,明天就看不到”的電影,可它卻在包括《變形金剛5》、《異形:契約》、《新木乃伊》、《神奇女俠》等眾多好萊塢大片前后夾擊下野蠻生長,突出重圍。
三日票房破600萬 七日票房破2000萬 上座率持續高
6月20日,《岡仁波齊》在上映首日以1.6%的排片量開畫,彼時多部好萊塢大片正在熱映,占據了超過60%的排片,《岡仁波齊》卻以21%的超高上座率高居榜首,并于上映第三日(6月22日)票房突破六百萬。6月23日,面臨《變形金剛5》上映的巨大排片壓力,《岡仁波齊》排片量銳減至0.9%, 但依然沒有阻擋觀眾的觀影熱情,平均上坐率高達26%。在隨后周末兩天,《岡仁波齊》排片分別升至1.2%和1.9%,上座率更飆升達到43.8%及41.4%。
與低排片率伴隨的是影片超高的上座率及口碑,來自大眾和影院對影片的支持聲越來越多,終于在觀眾和影院的共同努力下,《岡仁波齊》在上映第七天(6月26日)排片達到3%以上,票房突破2000萬。
與此同時,在微信等社交媒體上《岡仁波齊》的討論熱度也在不斷增加,數據顯示,自6月20日影片上映以來,微信指數已突破350萬次,甚至超過正在上映的《異形:契約》。
這樣一部在眾人眼中只屬于小眾的影片,自公映以來日均排片不到2%,但是憑借一路飆升的上座率和口碑逐漸逆襲。行業人士一致認為這是近年來的罕見案例,尤其對于一部看起來不討好的藝術電影來說。
對于一部商業片來講,千萬票房不值一提,但是對于往往會被市場冷落的藝術電影,這樣的成績,讓大家看到了國內電影市場的轉變,變得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能夠給觀眾帶來更豐富的選擇。這些成績也讓大眾看到,我們的市場一直在低估自己的觀眾,藝術電影的觀眾遠非小眾。
篇二:看了篇岡仁波齊的觀后感
這一條朝圣路,他們走了一年。
遇上許多狀況。
有時,要頂風冒雪在霧茫茫中向前;有時,會途徑一大片爛漫的`油菜花田;有時,會在鮮花盛開的河畔跳起鍋莊;有時,頭頂上山體滑坡滾落的石塊,會分分鐘要命;有時,車會壞在路旁;有時,人會受傷生病;有時,肚子里的孩子突然要出生;有時,會被追尾撞得稀巴爛;有時,路旁有人會招呼你們喝茶;有時,要送給其他朝圣者糌粑;有時旅費用盡,要暫時打零工賺錢;有時,老人時辰到了就去世……
他們走走停停。
因為知道自己終將要去向哪里,所以,心安理得面對發生的一切。
接受。面對。理解。放下。
然后,歇息片刻,繼續上路。
這一路,像極了人的一生。
它是一個隱喻。電影的英文名字,paths of the soul,意為靈魂的千條萬條道路。
這一路,你要把喜怒哀樂遍嘗,要把生老病死流轉。
跳舞有時,悲慟有時。
什么都會來,什么都會過去,什么都會回來。
電影最打動我的,是他們的“平常心”。好像,生活里發生什么,都是正常的。
孕婦想跟著一起去朝圣,好啊好啊。殘疾的少年想去,好啊好啊。醉醺醺的屠夫想去,好啊好啊。
接受下來就是了。
他們不抗拒“麻煩”,不拒絕“波折”,不害怕“無常”。
發生什么,就面對就好了。
他們,沒在怕的。
春天,山上的雪水融化,漫過了路面。
站在水汪汪的路上,他們彼此詢問——怎么辦,要不要磕過去?
答案是,要。
于是,眾人歡快地脫掉身上的皮革圍裙,脫掉厚重的外套,笑嘻嘻地在撲向水里。
水花四濺,每一個人都像孩子玩水一樣歡暢。他們都在笑。
那個畫面,真好看。
來什么,接什么。
篇三:看了篇岡仁波齊的觀后感
對于任何一部電影,若能獲得黃金場次的排片無疑能對票房起到較大幫助,但黃金場次往往集中在華麗的商業片或海外進口片,這也使得部分業內人士選擇通過公開信等方式向影院方面為藝術電影尋求更多市場空間。其中,新影聯總經理賀文近日在北京新影聯影業官方微信上面向各影院經理發布一封公開信,向對方推薦國產電影《岡仁波齊》,并希望影院經理能給該片更多場次。
賀文在文章中表示,“我很清楚各位處于一線的經理們,面臨何等嚴峻的市場壓力和經營挑戰。正因如此,我更希望各位朋友能夠拿出些空間給像《岡仁波齊》這樣的優秀國產電影,拿出些時間和黃金場次給像張揚導演這樣有才華的年輕導演們。因為他們是中國電影的未來,而沒有我們的支持,這些‘希望之光’將可能被埋沒。”
《岡仁波齊》于6月20日正式在全國上映,據貓眼專業版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23日15時,該片上映四天累計綜合票房為725萬元,累計分賬票房為668萬元。公開資料顯示,電影《岡仁波齊》講述了11個藏族素人在馬年出發去朝圣,在2500公里的一步一叩中抵達神山岡仁波齊的故事。該片導演張揚曾執導《飛越老人院》、《落葉歸根》等影片,此次的《岡仁波齊》被張揚定義為一部用紀錄片手法拍攝的劇情片,并通過約30人組成的拍攝團隊,在高原歷時一年全程跟拍一隊毫無表演經驗的藏族素人演員。
與華麗的商業片相比,《岡仁波齊》顯然更加樸素,也難以獲得較好的排片。數據顯示,6月20日-22日《岡仁波齊》的排片占比則分別為1.6%、2%和2.3%,此外據6月23日的實時數據顯示,該片的排片占比為0.9%,與當日首映的《變形金剛5:最后的騎士》排片占比達70.4%相比,不足后者的1/70。
但同時能發現,《岡仁波齊》在網絡平臺上的評分相對較高,在豆瓣電影、貓眼電影、娛票兒,該片分別為7.7分、9.3分和9.0分。且《岡仁波齊》在正式上映前曾參加過多次電影節展,其中2015年《岡仁波齊》在加拿大多倫多電影節入圍“當代世界電影”單元,同年該片還獲得2015年中國電影導演年度評委會特別表彰獎,此后陸續在韓國釜山、荷蘭鹿特丹、瑞典哥德堡、瑞士日內瓦等多個海外國際電影節進行展映,2016年該片在英國奇切斯特電影節上獲得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
針對藝術電影排片少、難以被影院和院線重視,同時不少觀眾反映無處可看藝術電影的情況,近兩年已有不少業內人士呼吁市場給予藝術電影更多空間,且在去年10月,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也正式啟動,并在一個月后公布了首批100家藝術影廳名單,保證每家影院每周10個黃金場次放映,幫助藝術電影對接觀眾。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認為,除了聯盟等方面提供的支持,藝術電影也需完善自身,比如國內現階段仍缺乏藝術電影專業的營銷推廣人員,難以做到精準投放。此外有從業者認為,走進院線并非藝術電影對接觀眾的惟一路徑,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及人們使用互聯網的便捷性、付費意愿的提升,網絡端也能成為藝術電影尋找市場空間的渠道,逐步培養藝術電影的觀眾和市場。
【看了篇岡仁波齊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岡仁波齊》的觀后感07-13
《岡仁波齊》觀后感精選04-09
《岡仁波齊》觀后感01-31
《岡仁波齊》觀后感201707-07
岡仁波齊電影觀后感07-07
《岡仁波齊》觀后感6篇07-21
《岡仁波齊》觀后感(6篇)11-24
觀看岡仁波齊電影觀后感07-07
2017岡仁波齊電影觀后感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