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觀看電影大火種觀后感范文
《大火種》再現了1926年冬中國首版《共產黨宣言》如火種般在中共黨員和人民群眾之間傳遞的感人故事。青年知識分子劉雨心帶著由陳望道翻譯的中國首版《共產黨宣言》來到廣饒,向群眾宣講《共產黨宣言》的真義。大王鎮的百姓為了保護《共產黨 宣言》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但革命的種子也終于在這片土地生根發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
【篇一】
7月1日,建黨95周年之際,黨委組織黨員觀看了《大火種》。時隔一個禮拜,至今,里面的感人畫面歷歷在目,里面的精神品質讓我難以忘懷。
電影根據1926年發生在山東省廣饒縣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舊中國的一個小縣城,中共黨員和人民群眾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用生命保護中國首版《共產黨宣言》,并使其如火種般傳播開來的感人故事。
《大火種》沒有轟轟烈烈的歷史性事件,也沒有世人皆知的歷史人物,它只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平凡故事,它全面而深刻地反應了中國共產主義在齊魯大地生根發芽的偉大歷程,謳歌了廣饒兒女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正是這些看似平凡的故事,表現了歷史進步的必然要求,表現了人民群眾追求真理的滿腔熱血。
故事首先描寫了舊中國農村的落后面貌,揭示了地主的丑陋面孔,老百姓在地主階級的剝削下,食不果腹,衣不遮體。路在何方?當時的先進知識分子一直在苦苦摸索,直到有一天《共產主義宣言》代表了馬克思主義的到來,中國的發展道路明朗清晰起來。
于是,青年知識分子劉雨心,為了完成未婚夫未竟的心愿,她只身一人,懵懵懂懂中帶著一本《共產黨宣言》,不遠萬里來到山東農村,從零做起,向農民群眾宣講《共產黨宣言》的真義。被惡勢力發現后,勇于抗爭,不屈不撓,犧牲生命也不猶豫半分。我敬佩她為共產主義獻身的精神,我也敬佩她敢于和世俗做斗爭的意志。當世人都因為遵循世俗,而拖著一雙小腳走路都艱難,甚至無法下地的時候,她卻堅決反對纏足,甚至離家出走。再次回來時,她那雙走起路來毫不費力讓人艷羨的大腳,證明了她是值得的。
男主角劉忠良,他是擁有一技之長的木匠,靠技術吃飯,不受地主階級的剝削。但是作為共產黨員的他,有著一顆赤子之心。看到《共產黨宣言》之后,他的使命感就更強了,把農民群眾吃飽飯過上好生活作為自己為之畢生奮斗的目標,帶領農民百姓和舊中國惡勢力做斗爭。直至最后,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這片土地播下革命的種子。
通過這個故事,我看到了舊中國千千萬萬的共產黨員和農民百姓追求真理的滿腔熱血,他們從在地主階級的剝削下,茍延殘喘,到團結一致和他們作斗爭,為保護《共產黨宣言》、為中國共產主義事業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最終,革命的種子得以在神州大地生根發芽。
通過這個故事,讓我對革命先輩更添崇敬,同時對當下的生活也更知感恩。
【篇二】
影片《大火種》講述了上世紀二十年代山東廣饒地區中共黨員和人民群眾為了保護中國首版《共產黨宣言》不惜獻出自己的寶貴生命,并使其如火種般傳播開來的感人故事。
臨近七一,公司總部組織黨員同志集體觀看了電影《大火種》,觀后讓人無限感慨!感慨于水深火熱的過去,感慨于美好生活的現在,感慨于要不斷追求更高目標的未來。 影片真實再現了1926年發生在廣饒縣大王鎮的一個故事。一名青年知識分子劉雨心帶著由陳望道翻譯的首版《共產黨宣言》來到廣饒,向群眾宣講《共產黨宣言》的真義。在當時的境況下,勞苦大眾把“能吃上饃饃、能吃上餃子”就定義為實現共產主義。如此樸實簡單的愿望,在我們這一代人看來是如此的容易滿足,但背后卻又隱藏著深深的悲劇色彩,讓人心隱隱作痛。
然而,他們就是在這樣一個悲苦的年代堅持著這樣樸實的信念與剝削階級斗爭著,即便被殘酷鎮壓和血腥屠殺,他們仍然堅定不移,不管是不識字的農村婦女還是不韻世事的小女孩......他們心里始終都有一種堅定的信念! 影片中有一段在青島海邊的畫面,一架飛機從天而過,那是2015年的某一天,同樣是在這個海邊,1927年,革命者魯真被殘忍的殺害!強烈的今昔對比為我們展開了一幅鮮活、悲壯的生命畫卷。 如今的我們生活在物質豐富、精神文明的新時代,自由的選擇著自己喜歡的工作。看過影片之后,深深的感覺到這種生活的來之不易,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黨員我們要不斷發揚老一輩革命家堅強不屈、矢志不渝的優良傳統。在工作中,立足崗位,時刻懷揣一顆敬畏之心,眼到、手到、心到,看清每一組數據,做好每一件產品,想好每一件事情。兢兢業業,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真正做到在哪里都是一面鮮紅的旗幟。不僅要為實現自身的價值,也為實現公司的美好愿景而努力奮斗。
如今的我們,飽含著對美好未來生活的向往,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著光和熱。這一切得益于老一輩革命家艱苦卓絕的斗爭,得益于公司的廣闊發展平臺。一天忙完,常常靜下來問自己:今天的事情都做了沒有?都做好了沒有?是不是還有做的更好空間?不為超越別人,只為超越自己以求更好的前行。 面對未來,踏上“十三五”新的征程,我們有責任,更有義務把老一輩革命家開創的共產主義事業接下來、傳下去,為實現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篇三】
狂風,烈日,險峻的高加索山上,普羅米修斯被鐵鏈束縛在峭壁,頭頂盤旋著鷲鷹,起伏的'胸口上釘著一顆金剛石釘,而他堅定地面對苦難,從來不在宙斯面前喪失勇氣。
西風,殘陽,枯黃的蘆葦蕩中,共產黨人劉忠良被豎直地捆綁在柱子上,一根粗大的鋼釬釘穿胸膛,行刑的鐵錘敲打鋼釬,聽到的沒有恐懼,只有不屈的斗志。
電影《大火種》震撼心靈的一幕,竟像極了古希臘神話中盜火種造福人類的普羅米修斯受難的場景。不同的是,普羅米修斯是不朽的神,而劉忠良是血肉之軀的共產黨人;普羅米修斯保護的是溫暖人身的物質火種,而劉忠良守護的是照亮人心的信仰大火種;普羅米修斯只有一個,而劉忠良這樣的共產黨人有千千萬萬。
蘆葦蕩之于高加索,“泥漢”(長工)黨員劉忠良之于普羅米修斯,這樣的類比似乎對比過于強烈,甚至有些格格不入,但這樣的碰撞貫穿于觀影始終,卻不讓人覺察有半點突兀。讓碰撞化為激蕩的正是影片的主題--信仰。
信仰的傳播需要種子和土壤,故事設定的魯北村莊,并不是馬克思主義容易扎根的土壤。黃沙,枯樹,泥坯房。白色恐怖時期,這里被束縛的不僅僅是婦女的小腳,還有人們反抗壓迫的意志,這里貧瘠的不僅僅是鹽堿土地,還有人們的文化知識。貧乏、饑餓、荒涼,黑暗是這里的主色調。
從“濟南府”歸來的共產黨員涉險帶回的《共產黨宣言》,為村民們在黑暗中燃起一點亮光,但環境險惡,如果白色恐怖的邪風吹滅火種,一切重歸黑暗。在先進與落后,光明與黑暗的碰撞中,共產黨人以堅定的信念在村民中傳播信仰的種子,從“炕頭學習會”到“棗木棒子”宣傳戲,人們的目光逐漸從向“馬大胡子”要饃饃變為共產主義向往。“種子扎根需要土壤,能成為土壤,好!”烈士的鮮血化為信仰成長的土壤,火種終于燎原,帶領人們走向了光明。
《大火種》是一場關于信仰與堅持的洗禮,無論是高加索山,還是蘆葦蕩,都需要“普羅米修斯”般的信念。95年后的今天,無論角色、崗位,每一名黨員都是共產主義火炬的接力者。火種,代表著光明與溫暖,是全人類的福祉;信仰,是方向與力量,是成就一切事業的基石。“有夢就有藍天,相信就能看見”,作為公司一名普通黨員,我將懷著堅定的信念,立足本職,腳踏實地,融入、成長、貢獻,與全體天府新區電網人一起,送出光明,傳播溫暖!
【黨員觀看電影大火種觀后感】相關文章:
觀看大火種觀后感08-02
觀看紀錄片《火種》觀后感06-13
黨員觀看榜樣觀后感01-19
黨員觀看電影《楊善洲》有感06-18
觀看“九一八”電影觀后感01-12
觀看電影《推拿》的觀后感01-12
觀看電影焦裕祿的觀后感03-13
觀看電影奪冠觀后感06-26
黨員觀看鄭義門觀后感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