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電影《絕殺慕尼黑》有感范文
影片《絕殺慕尼黑》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一場在美蘇冷戰時期極具爭議的比賽。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男籃決賽,蘇聯籃球教練加蘭任臨危受命,力排眾議向世界宣布要戰勝勁敵美國隊,并帶領蘇聯隊克服重重困難最終站在決賽場上迎戰美國隊。
本片第一次將這場體育史上極具爭議的對決搬上大銀幕,將教練和隊員之間的情感、隊員和國家之間的情感展現得淋漓盡致,為這場戰斗注入了強有力的精神內核,更用不懈拼搏的斗志,震撼著每一位觀眾。
影片再現了1972年奧運會上前蘇聯和美國隊在決賽的舞臺上展開“廝殺”,影片中,冷戰中相互對峙的美國和蘇聯相遇在慕尼黑奧運會的男籃決賽中。決賽結束前三秒鐘,美國隊以一分優勢領先,已開始提前慶祝勝利;然而蘇聯隊頂住壓力,在教練率領下堅持戰斗到最后一秒,讓比賽結果發生逆轉……,蘇聯和美國這場曠世大戰更是讓人震撼不已,主創人員用了很大篇幅幾乎將正常比賽全部的細節搬進了電影院里,在離比賽只有最后三秒鐘的時刻,全場的影迷鴉雀無聲,大家和影片里的現場觀眾一起屏住了呼吸,幾乎已經忘記自己早已知曉了結局,所以劇透也根本完全不影響觀感。
雖然我們隊對蘇聯、俄羅斯的歷史知之甚少,但描述拼搏精神的故事總在內核上相通:每一個曾為印度摔跤手熱淚盈眶的人,每一個曾被中國女排深深打動的人,都會為同樣拼到最后三秒鐘的蘇聯男籃所感動。在最關鍵的“三秒對決”階段,觀眾們全神貫注,仿佛身在賽場見證這一場意義非凡的比賽,當蘇聯隊躍起扣球得分領先,影廳內也響起歡呼聲與掌聲,“不拋棄、不放棄、拼到最后三秒鐘”的頑強精神讓不少年輕觀眾流下熱淚。
看完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這世上,總有一種力量,能夠抵抗時光的沖刷,超越歲月的冷寂,昂立于逆境險灘,那就是“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正如郎平所說:“中國的女排精神與輸贏無關,不是說贏了就有女排精神,輸了就沒有。要看到這些隊員努力的過程。”
【電影《絕殺慕尼黑》有感】相關文章:
《絕殺慕尼黑》觀后感11-30
《絕殺慕尼黑》觀后感【優秀5篇】02-22
面試贏家的十大絕殺技02-18
畢業生面試的十大絕殺技02-11
看電影有感08-03
觀電影有感09-13
電影的說說02-26
電影經典情話11-27
電影的臺詞04-28
天堂電影院電影觀后感(通用19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