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4屆北京農業嘉年華觀后感
2016茶業嘉年華是第四屆北京農業嘉年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北京農業嘉年華首次全新增加茶業館,該館以東方傳統文化的瑰寶——茶文化為主線,以茶史、名茶、茶具、茶藝、茶道、茶俗6個主題,結合茶樹種植、景觀搭建(茶馬古道、天壺、龍井問茶等)、文化展示、茶藝表演和豐富的互動體驗活動(美茶美景、陶壺DIY、果味茶香等),讓廣大游客在輕松、愉悅之中了解到歷史悠久、豐富多彩、極富內涵與樂趣的茶文化。
2016年第4屆北京農業嘉年華觀后感【1】
3月19日,第四屆北京農業嘉年華漢中主題日活動在京舉行。漢中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建軍出席并致辭,市委常委、副市長王隆慶,北京市農委委員左曉波,北京市農委、旅游委有關負責人出席活動,京漢兩地農業、旅游、經合等部門及農業龍頭企業、旅行社等200余人參加。
本次主題日活動以“漢江源頭水、醉美油菜花”為主題,活動期間,對漢中市的優質特色農產品進行了專場推介,進行了漢中油菜花海旅游文化節信息發布和旅游宣傳促銷,并組織京漢兩地企業舉行了現場簽約,還進行了極具漢中魅力的民歌演唱和茶藝表演,充分展示了漢中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漢中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建軍在講話中說,漢中市各級各部門要始終秉持“親、誠、惠、容”理念,持續深化京漢兩地以農業為重點的交流合作,努力把漢中建設成為首都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和供應源點城市,讓更多的首都群眾在飲用清潔漢江水的同時,吃上源自漢中的綠色有機食品;熱誠歡迎北京人民常到漢中走走看看,領略靈秀的自然風光,感受淳樸的民俗風情,在漢中這塊創業熱土上投資興業、共謀發展。
北京農業嘉年華活動作為全國性高規格的農業盛會,是引領休閑農業、智慧農業、創意農業發展的引擎,是展示優質農產品、推進企業合作交流的重要平臺。漢中市從擴大宣傳、推進優勢產品進入京津冀,學習創新、促進現代農業轉型升級,深化合作、推動兩地交流合作拓展新領域的戰略高度,精心進行了籌備組織。
本次活動現場,共簽訂合作協議14個,投資額達23億元,取得顯著成效,為漢中持續快速發展注入了新的強勁動力。此外,第四屆北京農業嘉年華活動期間,漢中市還組織涉農企業持續58天集中展示優質糧油、茶葉、香菇木耳、中藥材等特色農產品。
2016年第4屆北京農業嘉年華觀后感【2】
伴隨著第四屆北京農業嘉年華的開幕,樓宇農業館內人頭攢動,各具科技含量的農業景觀令游客目不暇接,尤其是地下停車場也能種菜的人工光植物工廠、植物“坐纜車曬太陽”的多層立體軌道栽培系統以及“種菜不用澆水,養魚不用換水”的魚菜共生等創意農業讓游客“腦洞大開”,驚喜連連。由中環易達公司設計和施工的樓宇農業館,已成為本屆農業嘉年華的最大亮點。
詮釋“樓宇農業”新概念
樓宇農業館以我們日常生活的城市為背景,講述了未來科技農業影響下的日常生活縮影。在北京一棟垂直農場的創業大廈里,創業者們開啟了美妙的一天:
早晨進入地下農場,人工光植物工廠、食用菌工廠的植物長勢喜人;二樓的魚菜共生系統,魚和蔬菜達到科學的協同共生;三樓的城市微耕,實現無土栽培、智能種菜;四樓的漂浮栽培能自動播種、自動定植、自動配液、機械化采收;在五樓的垂直農業控制中心,可以實現集中管控,監控大樓的植物生產狀況;創業者們在五樓的創業孵化器里談項目、聊創意;六樓的生態辦公區,創業者們在綠植掩映的環境下專心工作;七樓,家庭立柱栽培等新型家庭農業產品讓家變得更溫馨,而最新鮮的食材即摘即食;夜晚,在低段高糖密植番茄栽培的屋頂農場,創業者們舉行熱鬧的party。在這座創業大廈里,創業者們在此碰撞思維、奮斗青春、分享喜悅!
中環易達公司利用現有場館設施,分別模擬不同的樓宇空間,游客在游覽過程中,依次可以看到地下農場、魚菜共生系統、城市微耕、漂浮栽培、創業孵化器及中控室、生態辦公、家庭農業、屋頂農場等不同樓層的農業場景,以小見大地反映垂直農場中農業生產與生活完美結合的畫面,為人們揭示了未來農業發展的更多可能性。
此外,游客在樓宇農業館還可以通過掃碼進入由中環易達自主開發的互動體驗游戲,游客在享受游戲樂趣的同時,也能了解樓宇農業中的科技產品呈現的技術原理,使游客通過互聯網線上互動等形式更進一步加深樓宇農業的了解。
樓宇農業館徹底顛覆了游客基于傳統農業“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認知,為廣大游客呈現別樣的現代農業,感受樓宇農業帶來的革命性變化。樓宇農業是零能耗、零排放的未來城市農業最高水平的代表,它將農業與新能源、環境控制、物聯網等技術融為一體,這將會徹底改變未來的城市農業,以及全球獲得食品的方式。
作為現代農業和精準高效農業的探索者和實踐者,中環易達秉承“科技、智能、生態、健康”的理念,其設計、施工的樓宇農業館通過新穎、智能、綠色的農業科技成果展示,展現了現代城市農業的先鋒樣板。
呈現現代農業“炫”科技
游客在參觀過程中,樓宇農業的先進科技將一覽無遺,農業生產的過程將數字化、可視化、生活化地展現出來,讓人們切身體會科技農業的神奇魅力。
在樓宇農業館地下農場,游客們將會看到模擬地下停車場的通道兩側整齊地擺放著每組四層的栽培架,栽培架上一片綠油油的蔬菜正茁壯生長,細心的游客會注意到每一層架子頂層安裝了紅、藍色或白色的LED燈,下方則是無土栽培的營養液。這是人工光植物工廠技術,即使在沒有光照的地下車庫,應用此技術也可實現工廠化種菜。地下農場不占用耕地,產量還高,比如葉菜類,一年可收獲15到18茬。而地下農場為人們展現了這樣的前景:只要有一定的電力、適當的水資源,地下空間可以進行植物生產,尚未被廣泛利用的地下空間將成為城市食物自給的重要手段。
在參觀過程中,不少游客被一種炫酷的農業創新產品——移動式多層立體軌道栽培系統所吸引。通過縱向、多層的空間結構設計,植物沿著軌道自動旋轉,保證每株植物均可獲得均勻的光照,從而有效促進植物生長,大大提升蔬菜品質。同時,結合中環易達自主研發的供回液系統,每棵植株都可以通過電腦程序及觸摸屏控制器設定的參數自動定時、定點澆灌,定點采收,可節約一半以上的人工成本,同時種植效率是其他種植方式的3倍以上。移動式多層立體軌道栽培系統對推進“城市農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除此之外,城市微耕、漂浮栽培、立柱栽培、魚菜共生等多項先進農業技術也引來游客的關注和驚嘆,而這些技術都是中環易達向游客展示的本土技術創新研發與國外技術本土化的部分成果。
樓宇農業引領高效集約型農業的發展,可突破城市土地等資源緊缺的局限性,使城市農業的發展面臨更廣闊的空間。未來,在城市的任何空間和角落都可以實現蔬菜的生產!
中環易達領跑智慧農業
作為樓宇農業館的設計、施工單位,中環易達多年來在設施園藝領域進行了大量技術攻關與創新研究,引領著中國現代智慧農業的發展。
當前,科技創新對現代農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逐步增強。中環易達作為中國農科院下屬公司,是國內最早探索和從事植物工廠、無土栽培、立體水耕栽培、LED植物光源、家庭園藝等關鍵技術研究和創新的農業企業之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50多項,在引領中國農業技術創新與發展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其在工廠化農業技術的商業化應用方面領先全國,并推出了各種類型的植物工廠,如食用菌植物工廠、觀光型植物工廠、辦公型植物工廠等。
中環易達始終活躍在現代農業的前沿領域,一幅幅農業藍圖在她手里變成一道道農業美景,從而為我國城市農業勾勒出發展的新方向。2015年,由中環易達策劃、設計、施工一體化完成的中糧智慧農場項目,作為“中國第一個世界級都市農場”,是推進農業轉型升級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成功范例。
嘉年華樓宇農業館的參觀體驗,讓游客們切身感受到中國先進農業的發展成果,而中環易達公司在先鋒農業領域的持續創新與持續深耕,將會為中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添磚加瓦,讓人們對未來農業帶來的生產、生活轉變充滿了更多期待!
2016年第4屆北京農業嘉年華觀后感【3】
3月12日,第四屆北京農業嘉年華在昌平興壽草莓博覽園正式開幕。本屆活動由北京農業嘉年華組委會主辦,農業部、天津市農委、河北省農業廳作為支持單位參與。與前三屆相比,本屆活動新增“延壽生態觀光谷”板塊,重點突出“一帶一路”特色,注重國際交流合作,充分應用“互聯網+”等先進的農業科技,展示都市現代農業的發展成果。為強化區域合作,活動繼續以京津冀聯合辦會的形式開展。58天會期中,20項特色主題活動、200項互動體驗貫穿始終,為市民呈現一場全新的具有引領示范作用的都市現代農業盛會。
本屆農業嘉年華以“智慧農業,引領生活”為口號,以“自然、融合、參與、共享”為主題,以“惠民、興業、創品牌”為辦會目的,并堅持一二三產城鄉融合發展的理念,致力于將北京都市現代農業信息化成果、農業生產、生態、休閑、教育、示范等多功能呈現在市民面前。本屆活動設置了“三館兩園一帶一谷”七大板塊,“三館”即精品農業館、創意農業館、智慧農業館;“兩園”即主題狂歡樂園、農事體驗樂園;“一帶”即草莓休閑體驗帶;“一谷”即延壽生態觀光谷。活動匯集了610種農業優新特品種集中展示,應用120余項現金技術保障支持,網絡了1000多種優質農產品展銷,還安排20項特色主題活動和200項娛樂游藝和互動活動供市民體驗。
農業玩出新創意
10萬斤物料搭出百余創意景觀
絲路畫卷、微笑的茄子、洋蔥頭歷險記、約翰遜的番茄、姜山多椒、西柏坡、大境門、冬奧會……農業嘉年華開幕以后,逛館之余,想必很多市民都要和以上這些新鮮奇特的創意景觀合影留念,贊嘆農業竟能如此好玩、高端和精致。
要說創意多的地方,還當屬西區的創意農業館。在“絲路蔬語”館,“一步一景”最能形容市民的感受。這里不僅有“一帶一路”理念下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繁榮的展示,還有俏皮可愛的卡通形象,全部都是用豆類、椒類等農作物拼飾而成的創意景觀,形成了一道道故事性、趣味性、創意性極強的美麗風景。
開幕前夕,這些景觀都會被反復噴水、修剪、調整、維護,力求開幕之時達到最佳的觀賞效果。
據農業嘉年華規劃建設部部長劉正雄介紹,創意農業館共打造了100余個創意景觀,共應用各類果實100余種。以“絲路蔬語”館為例,姜是搭起大部分景觀的主要原料。“姜山多椒”取“江山多嬌”的諧音,用姜做背景,寓意祖國的大好河山,再用辣椒等其他作物點綴,與創意景觀搭配,具有極強的層次感和立體感。
景觀多,作物的`品種也很豐富,每走一處景觀,還可以學習辨認各類果蔬的品種,既拍了美圖,又漲了知識。
農業用上高科技
60余項先進技術實現創新農業
創意有創意的新奇,科技有科技的獨特,看完了創意,市民還可以感受下科技給農業帶來的改變。
植物和蔬菜為什么在魚缸里不用土就能生長?葉菜不需要陽光就能長勢旺盛?一塊薄薄的板子就能養活上面盛放的所有蔬菜?要想知道這其中奧秘,還需要多學學這些先進技術的原理。
在“樓宇農業”館內,筆者看到了很多生活中少見的設施,一塊又長又薄的塑料泡沫板上,每一個小圓洞上都種有一棵被海綿吸附著的菜苗,綠油油的,嬌小可人。走近一些,筆者發現菜苗下沒有土壤,只能聽見緩緩的流水聲。沒有土壤,只靠這些板子,菜苗們是如何長大的?
“掀開板子,下面有一層僅有0.5厘米厚的水流,將菜苗的根部泡在這些營養液中,就可以生長了。”場館技術負責人魏華農為筆者解開了心中的疑團,這被稱作“全自動葉菜漂浮設施”,其形成的微小傾斜度,用來促進水的流動,再輔助一個泵機,可使水循環流淌,“一棵菜從種到收,只需要400毫升的水量,這僅是傳統農業大水漫灌所需水量的十分之一。”
在“樓宇農業”館,諸如此類的技術還有很多,旋轉追光垂直栽培技術、潮汐式灌溉循環節水利用技術、空中栽培技術、海綿密植栽培技術以及高大上的“互聯網+”改變農業生產、供銷、包裝物流過程的技術,都等待著市民去一一挖掘。掌握了這些技術,無論是在家中、在辦公室,還是在樓宇內,市民都可以變身現代“新農人”。
農業激活新體驗
200個互動項目一次玩個夠
作為首都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北京農業嘉年華提供的科普教育、生產示范、特色農產品、農業景觀等都給市民留下了深刻印象。本屆農業嘉年華在前幾屆的基礎上,在場館設計中加入了更多體驗、科普、互動活動,設置了200個互動體驗項目,市民能更加近距離地感受到農業科技的魅力。
喜歡吃草莓、看草莓的市民可以來“絲路蔬語”館互動體驗區,體驗高大上的科技創新。“草莓繁忙的一天”3D眼鏡觀察體驗游戲、草莓保衛戰電磁槍射擊游戲、草莓的立體栽培虛擬駕車游戲等10余項互動體驗都可以在這里玩到。玩過這些免費的體驗,市民將會發現,其實一個小小的草莓,還能釋放很多的科技能量,很適合小朋友參與。
“盛世牡丹”館內好玩兒的互動體驗也有很多。面部牡丹彩繪、DIY干花書簽、DIY插花、DIY胭脂……件件都可以帶回家,作為送給自己或家人的禮物。
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云耕物語”館,生產經營數字化、生產條件標準化、生產人員專業化、供銷一體化和保鮮包裝一體化等互動體驗項目,從種子發芽、作物生長,到產品包裝、運輸銷售,整套環節都可以在市民的操作下完整呈現。
每個場館,都有和主題契合的互動體驗,館館有得玩兒,館館各不同,館館都能找到樂趣。
農業力推主題活動
20項特色主題周周有看點
農業嘉年華組委會特別籌劃了20項特色主題活動,有適合單身男女青年的相親派對,有展現聰明才智、需要腦洞大開的果蔬服裝創意展示,有展現青春活力、傳遞“自然 融合”理念的草莓女孩評選活動,也有發揮想象力、記錄“我與農業嘉年華”的相關作品征集活動,周周有看點,場場有亮點,處處有新意。
即日起,農業嘉年華草莓女孩評選活動既已啟動,凡身邊符合條件的女孩,均可報名參加,爭當“草莓女孩”。評選活動共分海選、面試、攝制、投票、展示、走秀六個階段,3月22日前為報名海選階段,身高在162厘米以上、16-30周歲、形象好、氣質佳的女孩均符合報名條件。最終選出的6名“草莓女孩”,可進入集中展示階段,她們將身穿特制的果蔬服裝,在嘉年華現場帶領游客游園,并在隨后的果蔬服裝創意展示大賽現場走秀,還有機會參與昌平區相關公益活動宣傳。
仍處在單身狀態的市民,可以參加相親活動。農業嘉年華期間,將由兩場詳情和一場“單身尋愛、情侶狂歡”派對舉行,每場都設置了形式多樣、豐富有趣的互動游戲環節。喜歡山野風光的市民,可以去看看延壽生態觀光谷,到千年古剎延壽寺領略那里的別樣風光,觀賞被稱為“鎮寺三寶”的延壽甘泉、盤龍松和碧玉佛。登上延壽寺登山步道,欣賞山野美景,再到黑山寨特色民俗村,品嘗農業美食。
【2016年第4屆北京農業嘉年華觀后感】相關文章:
北京冬奧觀后感02-28
校園嘉年華活動策劃書05-02
萬圣節人鬼嘉年華習俗10-17
北京冬奧會觀后感11篇03-17
《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觀后感05-16
農業專項調研報告02-03
農業保險條例02-19
2017農業補貼政策03-12
農業銀行幾點上班?農業銀行中午上班嗎07-05
農業專項的調研報告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