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最新《玄奘之路》觀后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觀后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于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于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后的基礎上發感想。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最新《玄奘之路》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記》和其弟子所著的《三藏法師傳》是本部紀錄片所依據的重要史實資料。看這部片子,更多是被歷史人物信仰驅使下的堅持所打動,不僅經受八百里大漠和雪山等險惡自然環境的考驗,而且要與不同民族、身份和信仰的人交流溝通取得支持。
《西游記》中的一些傳說與《大唐西域記》中的描述不謀而合,白馬馱經、經書落水的故事情節,石磐陀與孫悟空的人物形象。玄奘西游所行記錄不僅啟發了吳承恩,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影響了中外學術和歷史界,帶給后人巨大的精神感召。
玄奘沿古絲綢之路踏上西行求經的道路,他是“運用語言的大師,描繪歷史地理的能手”,是探險家,但他更重要的身份是文化使者,在“輸送財富”的絲綢之路上“傳播信仰”。古印度的歷史因玄奘的記錄得以重建,同時《大唐西域記》更加堅定了唐太宗重建絲綢之路新秩序的信念。
一個僧人不僅在弘揚佛學事業上起到承前啟后的巨大作用,而且對國家、對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起到如此深遠的影響。我們應該感謝《西游記》,是它讓我們有了與真實歷史人物接觸的沖動。
而同時,當看到英國考古學者斯坦因自稱是玄奘在天之靈,欺騙看守墩煌的王圓掠走莫高窟大量珍貴文物時,內心一陣悲涼。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和精神支柱。看今日中國之傳統文化,反而在臺灣、日本和韓國等地方得到了好的繼承,我們身邊好多傳統和手工技藝等在逐漸丟失,如果這是經濟社會轉型必經之痛的話,我們希望這種陣痛之后是傳統文化受尊崇。
傳承傳統文化需要一個個像玄奘一樣的堅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