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笨》觀后感(匯編15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體會呢?需要寫一篇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孩不笨》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孩不笨》觀后感1
<小孩不笨2>這部電影的名字聽著就激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剛剛接觸這部電影時,我就想著:這肯定是講述一個孩子上學的經歷。正想著發生了什么事,電影就慢慢拉開了帷幕。我看著這部既帶有搞笑部分,有懷有感人部分的電影,有時兩眼放光,忍不住捧腹大笑;有時兩眼撲閃撲閃的,有幾顆晶瑩的東西在眼眶里直打轉。其中有一個鏡頭我至今都難以忘懷:因為父母太嚴厲,動不動就對兒子大喊大叫,而且不關心兒子的成長,所以兒子就整天與混混搭在一齊,學會了抽煙、喝酒、偷東西……但做父母的竟然什么都不明白。
從而兒子慢慢地發展到了下手搶東西!他不管男女老少,都搶!一次,搶東西后,兒子明白錯了,便回去歸還。但周圍的人看不下去了,立刻報了警。
兒子的父母趕了過來,本想打他,但警察正踏著步子朝這邊走來。父親為了能讓兒子安全回家,給兒子一個悔過的機會,他一把搶過金項鏈,求受害人謊稱是父親所為。受害人不肯,說是要給孩子一點兒教訓。父親見狀,緊緊握住受害人的手,當著眾人的面“撲通”一聲跪了下來。這時,那個屢教不改的兒子早已淚流滿面,嘴里只喊著一個字:“爸,爸!……”
哎,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哪!其實,你的父母越打你,越罵你,就說明他們心里越有你。我記得有句老話:“打是親,罵是愛。”要是哪天父母對你不聞也不問,那么說明他們心里再也沒有你這個孩子。
總有一天,你會比被父母打罵更痛苦、更難受、更想發泄!所以,如果你的父母很愛你,就必須要感謝他們給你帶來的溫暖、給你的幫忙!同時,我從“父親下跪”的情景看出,父母真的很愛很愛你。每次打罵完你,可能都會自我默默地悲哀一次。因為打在你身,罵在你身,而都痛在父母心!因此,我們要更珍惜這段父母情,常常說一句“我愛你們,親愛的爸爸媽媽!”這可能會使他們十分欣慰,讓他們去發現我們自我的閃光點,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存在,從而更加的愛護我們、關懷我們!
同時,我又想起了一個小故事:孩子的腳扭傷了,父親只是冷淡地問了一句:“你怎樣樣了?”然后就很絕情地說:“沒事的話,自我站起來走!快!”孩子既驚訝又滿懷悲哀地望著父親遠去。正當絕望時,父親在拐角處卻突然回過頭來善意地看了孩子一眼……
看來,父母對我們的嚴厲、絕情都只是表面現象,讓我們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體味父母內在的真正的良苦用心!
《小孩不笨》觀后感2
電影《小孩不笨》的一句臺詞說得非常好,即”資源放錯了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對了地方就是資源“。如果說,尊重、理解幼兒需要教師有較高的素養的話,寬容幼兒則需要勇氣和更大的投入。教師要允許幼兒認識反復的過程,需要我們有更大的耐性。
寬容,不是放縱,更不是溺愛,它有著豐富的內涵。寬容,是理解的繼續,也是理解最真實、最具體的體現。寬容應該有多種形式,各種形式的確定必須根據”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原則。寬容,還應為幼兒排除不良因素的干擾,創造條件,讓幼兒”跳一跳“就可以達到的努力目標;同時要因勢利導,用愛心感染幼兒,尊重、理解、寬容有機地結合,提高與孩子交流的深度、廣度和質量,也使老師的愛心放大了更多倍。
望著那一張張天真可愛的臉,一切的煩惱與憂愁剎那間消退,生活的詩畫便在眼前飛揚,使心田燦爛,溫馨。”我覺得幼兒園教師是一個純真和美好的職業。有人形容幼兒教師永遠都是顯得那么年輕和充滿朝氣。這種形容不無道理。當你面對幼兒那雙清澈無比充滿童真的眼睛時,當你聆聽著幼兒銀鈴般的笑聲時,每個人都仿佛又重新回到了童年時光。這讓我更加喜歡這個職業,讓我覺得這份職業如此純真美好,我無悔選擇了這樣的職業。在與幼兒一起相處的日子,多一份愛心,少一點虛榮;多一份理解、幫助,少一點指責、批評;多一份寬容、耐心,少一點責難、懲罰!這樣,讓教師的職業道路更加美好。
“愛”是教育永恒的主題,我們知道了怎樣更好地去愛我們的孩子,怎樣讓我們的孩子在更好的環境下健康的成長。作為一名骨干教師,我們要以扎實的作風潛心實踐,堅持不懈;要以自覺的精神對待學習,不必急功近利,心浮氣躁;要以務實的心態思考問題,力求兼收并蓄,博采眾長;要以獨特的眼光大膽創新,做到不拘一格,匠心獨運;要保持積極而健康的心理品質,逐步形成巧借外力的綜合素養,讓自己的工作、生活與學習始終處于一種研究的狀態,讓自己的生命處于不斷探索與追求的過程之中。
《小孩不笨》觀后感3
我哭了,當看到《小孩不笨》這部電影中,那位得血癌的媽媽和他孩子的對話時,我的眼淚忍不住地流了下來。
我笑了,當看到這部影片中的搞笑情節時,我和同學們又忍不住地哈哈大笑。
看了這部影片,我想到了很多很多,小孩子其實都不笨的,只要你努力,沒有什么不可以做到。還有,我們要象影片中的那幾個孩子一樣,學習他們的機智勇敢,萬一遇到了壞人,要想辦法和他們巧妙的周旋。
影片中的三個孩子,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那個因為成績不好而想跳樓的孩子。在他心目中,學習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啊,他其實是多么希望能夠取得好成績啊!我也想到了自己,我的成績也不是很好,有時候粗心馬虎,我以后也要端正學習態度,爭取能得到個好成績。
同學們,其實我們都不笨,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小孩不笨》觀后感4
今天晚上老師給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小孩不笨2》。第一次看,回憶起自己的經歷,有一種觸動心靈的震撼。更讓我感動的是,連年紀最小的孫思成同學竟然都流淚了,證明了這部電影真的是展現出了一個孩子內心的想法(當然也包括我)。有些父母總是認為自己的小孩不夠好,總是想著用物質金錢去討好、打發他們,自己卻整天忙著工作賺錢,卻不知道孩子最需要的不是金錢和物質,而是父母陪伴的時間和理解(我也是這種感受)。每一個小孩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只要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多給他們一些真誠的贊美和鼓勵,少一些挑剔和指責,(當然也不要過度溺愛,最好的是平等的交流溝通)多尊重他們的感受,他們一定會把最美的自己展現出來的。
附:今天沈老師講了寫作其實很簡單,就是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于是借此機會寫了一段觀后感。這就是我作為一個正在讀大學的姐姐,也算剛剛經過了14、15歲考驗,看完這部電影后的真實感受,真的很感動,希望與各位家長朋友分享。建議各位家長朋友可以抽空看看這部電影,應該對教育自己的小孩子也會有所啟發和幫助。
《小孩不笨》觀后感5
在電影當中我看到了為工作忙碌忽略了孩子的父母,我還看到了一個希望可以做好父親但不會去表達的家長,他們都是愛著自己的孩子的,但是不會去表達,所以他們的愛顯得有一點笨拙,有一點強勢。
可是他們都在努力地希望做到自己認為的最好,雖然說方式可能不太對,但是他們的愛是沒有錯的,只是不太會表達。
每個家長都是由于受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的影響,才成為現在這個樣子的。“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復印件”,昨天晚上聽到了這句話,覺得特別特別的貼切,特別特別的形象。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子的人,我們就首先去成為這樣的人我還看到了作為老師,對于孩子的重要性。雖然說現在的老師跟過去私塾的老師不太一樣,私塾的老師一個人負責孩子所有的學習,真的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感覺。現在的老師不會是把一個孩子從小培養到大,孩子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學科會遇到很多的老師。這樣比較的話,現在的老師比私塾的老師對于孩子的教育影響責任似乎要輕一些但是其實一個好老師對于孩子的影響是終身的,孩子不會忘記一個好老師對他的影響,做一名老師要教育孩子的不僅僅是這一學科的知識,更是如何去做人。
教書育人,更重要的是育人的工作。我們會忘記哪個老師在那堂課上交給了我們什么樣的知識,但我們很難忘記這個老師人格魅力為人處世的方式,我覺得這才最重要的。
在學校我經常遇到這樣的家長,會說,“老師,我實在是管不了了,請你一定要多管管他。”就像電影里面的那位家長說的,這真的是我經常會遇到的情況但其實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長的作用確實比學校的作用要大。有一個公式5+2=0,如果沒有好的家庭教育,5天的`學校教育與2天的家庭教育加起來等于沒有效果。
所以家長與學校要多多溝通,攜手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前進,才能夠共同為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生活成長環境
但是我們在這種體制下,沒有辦法,成績不夠高就有可能會被淘汰,我們目前只能去遵守這種規則。只是孩子們壓力已經挺大了,我們作為家長,作為老師就多關注一下孩子的內心,聽一聽他們的想法,跟他們真誠的溝通
《小孩不笨》觀后感6
昨天是我去作文班的日子,老師給我們看了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小孩不笨2》,這部電影講述了兩個家庭。
第一個家庭里有八歲的杰利,還有他十五歲的哥哥學謙,父親是一家公司經理,母親是一家雜志社編輯。本來這個富有而且有知識的家庭教育,真讓人看得感到悲傷。
其中發生在這個家的一件事是:一家人在吃飯的時候,學謙的手機響了,可是媽媽不讓學謙接電話,而且對他說:“吃飯的時候不準接電話,那樣不健康!”可是就在這時,爸爸、媽媽、奶奶、女傭的手機都響了起來,結果都是很無聊的電話,父母卻接的很開心,根本忘記了對孩子說過的話,就這樣一次本可一家人在一起吃飯,被不守原則的父母把飯局散了,父母沒有以身作則,兩孩子只有沉默無語。
第二個家庭有:成才十五歲,父親腿瘸,曾經是社會流氓,但我卻認為父親非常愛他,他只不過是不善于表達,不會和孩子溝通,每次不會表揚和贊揚孩子優點,阻止孩子特長,只會用暴力的方法來教訓孩子,就這樣成才傷了的心越來越遠。看完電影以后我很疑惑,為什么他們只看我的缺點!為什么他們不去了解我們?……我要呼吁全社會理解孩子,多看他的優點,我希望天下父母能改變下自己的言行舉止。
《小孩不笨》觀后感7
在《小孩不笨2》中,有三位同學他們在學校不是精英班的學生,而是被認為是不會讀書的寄生蟲。在老師的眼中,他們都是一個個的“爛蘋果。”老師對他們失望,家長對他們失望,在一片失望中,他們一度放棄自己,走入了歧途,最后由于他們心中的那份善良又把他們從邊緣拉了回來。如果學校不把他們拒之門外,不在學生面前當眾羞辱他們,他們會變成這樣的嗎?學謙的媽媽喊道:“我人孩子有錯,我會回家鞭打他,不希望你們在學校鞭打他。”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到了體會到教育的另一方面。
一位老師說,我們需要一把鑰匙,而這把鑰匙就是“多看學生的優點,小看學生的缺點。”如果把一個爛蘋果丟掉,那么什么都沒有了,多可惜啊!但是,如果只是把爛的部分切掉,這個蘋果還是一個好蘋果。老師們,請你們在學生的面前“多稱贊別人,多看別人的優點。”吧!那么每一個學生都會有美好的未來。
當孩子踏入青春的叛逆期,眾多的父母都認為孩子很壞不聽話,很難與孩子溝通。其實真的很壞嗎?真的完全無法和孩子溝通嗎?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叛逆期。如果在這個時候,老師們沒給予這些學生適當的教導,心目中卻認定他們是朽木不可雕,那么,社會將來就會多了一個“敗類”。其實,只要大人們和孩子有著健康的溝通方式,多賞識他們,包容他們,在孩子面前隆下身份,做他們的知心朋友,你們將不難發現,孩子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壞的。
劇中,TOM和JERRY是新加坡一般中等家庭中的孩子。他們的父母都忙著工作,與他們之間缺少了溝通,以為只要在物質上能滿足他們就夠了,卻不知道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愛和他們的賞識。另一方面,劇中成才的父親對著兒子也存在著溝通的問題。成才的父親出身卑微,由于他小時候也曾經誤入歧途,所以不想兒子也踏上自己的后塵,對成才卻寄于厚望,希望他能好好讀書,希望他將來能作出一翻貢獻。可是成才的成績偏偏強差人意,令他的父親極為心痛。成才的父親認為對成才拳打腳踢就是最好的管教兒子方法,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卻讓成才對父親更加抗拒,行為更加叛逆。
“天底下沒有教不好的小孩,只有不會教的父母!”要記住,不管孩子現在屬于哪個成長的階段,即使是個“爛蘋果”,也千萬別放棄他們。只有跟他們多溝通,多關心他們,那么他們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小孩不笨》觀后感8
這天午時我們觀看了教育電影《小孩不笨》。電影講述了兩個新加坡家庭,因為缺少溝通,讓孩子的心靈走向了墮落,他們不懂得如何表達他們對孩子的愛,以忙為借口不跟孩子交流。甚至認為拳打腳踢是管教的最好方法,卻不明白心和心的交流是最好的溝通方式,是傳遞愛的橋梁。
在這個家庭,杰瑞的成績都拿甲等卻很少得到父母的表揚,湯姆作文不錯,但總是受到媽媽的譴責……,自我把爸爸的電腦修好了,卻被誤認為是搗蛋鬼。回顧自我成長歷程,雖然也曾遇見過很嚴厲的教師,可是起碼家庭的氛圍是和諧寬松的,爸爸媽媽很少因為學習批評我,即使犯了錯誤,也會詢問原因,因勢利導,以寬容的心態接納我的錯誤,給我改正的機會。此刻的領導從業務和生活上都很關心我們青年教師,我們的工作但凡有一點點的提高,領導都會看在眼里,提出表揚,我們的工作有時也會有缺陷,可是她總是肯定優點,提出改善的方案。在骨干教師培訓班,我也有同樣的體會,鄒教師,尚教師,徐教師,盧教師,所有的指導教師都是那么的親和,沒有高高在上的感覺。我們的每一次活動幾乎都得到指導教師的贊賞和鼓勵。我想不論是做一名幼兒教師,還是做一位母親,不論年齡大小,人總是想得到別人認可、欣賞和贊揚的,孩子更是如此。教師的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句贊賞的語言,一個鼓勵的擁抱都是對孩子最好的獎賞。很多人認為中國人不善于表達愛,更多的時候即使表達也很含蓄,可是我覺得在我的身邊,這種現象在一點一點的改變,我身邊的同事,朋友,包括我自我對待孩子不像從前的家長那樣“吝嗇”。我們會擁抱孩子,用
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不吝惜溢美之詞。我覺得教師是傳道受業解惑者,是孩子心靈的培養者,是孩子的知心朋友。
我們在孩子的心靈播下的每一顆種子都會生根發芽,所以,要好好的呵護她們,千萬不能主觀隨意的否定她們,批評指責更會傷害這些幼苗。用包容的心態,賞識的語言,發展的眼光看待這些幼苗,未來,如果有一天他們長大成材,她們會感恩,以同樣的心態對待別人。
《小孩不笨》觀后感9
今天下午我看了《小孩不笨》這部電影,這部電影主要講了,湯姆和杰瑞的家庭就有如新加坡一般中等階級家庭,父母都忙著工作賺錢,缺少了溝通,以為只要在物質上滿足他們就足夠了,卻不知道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愛和賞識。另一方面,湯姆的同學成才也和他的父親同樣有著溝通的問題。出身卑微的成才父,由于自己曾經誤入歧途,所以不想成才步上自己的后塵,對成才寄于厚望,希望他能有出息,好好讀書,可是成才的成績偏偏差強人意,令他極為心痛。他是個沒學識的粗人,以為對成才拳打腳踢就是最好的管教方法,結果讓成才對父親更加抗拒。家長們只知道不停的教育孩子,從來都沒想過孩子有沒有聽進去。家長從來不表揚,孩子,而是每一句話都刺痛了孩子的心。()就像電影中有一位老師說的一樣只要你愿意走進孩子的心里,你就要找到孩子心靈大門的鑰匙。
這部片子很值得我們去看,這部片子讓我懂得了,要用心去了解孩子,不能光顧著給孩子講道理,要多多的鼓勵他,這樣小孩才有信心做的更好,就不會走上歪路而小孩也要理解家長,他們都是為我們好“恨鐵不成鋼”啊!所以,家長和小孩要學會溝通,這樣,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小孩不笨》觀后感10
認真觀看《小孩不笨2》后,我的心境久未平靜。比較影片中家長,我不禁捫心自問,作為家長,我稱職嗎?合格嗎?下頭就影片中涉及的問題,談幾點觀點和看法:
一、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贊美。影片中成才的爸爸就是一個不會贊美孩子的典型,以致他在學習鄰居第一次對孩子說出“我愛你”三個字時,我們看到了孩子異樣的表情。都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一點不錯。當你對孩子給予贊美時,他必須在心里想:下次我必須要做的更好!
二、做孩子的朋友,架起一條相互理解溝通的橋梁。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也毫無保留,因為我是站在朋友的角度去傾聽他的內心。我經常鼓勵孩子和我聊天,聊聊他的喜怒哀樂,幫他指點迷津,教他解決問題。這樣敞開心扉地暢所欲言,孩子自然不會將我拒之他的心門之外。
三、尊重孩子的特長和愛好。此刻的孩子大都有報的興趣班、特長班,我認為在報班之前家長必須要聽聽孩子的心聲,尊從他們的意愿,盡量不走彎路,避免事與愿違。
成才的爸爸在生命的最終一刻說:“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僅有不會教的父母”。是的,我們每個人都在學著怎樣去做一名合格的家長,記住:家長是一種職責,一種使命,千萬別把當家長作為一種特權。
《小孩不笨》觀后感11
小孩不笨?會嗎,要說小孩笨,可沒好果子吃,再者說,每個人都有童年,難道每個人都笨了好幾年?
《小孩不笨2》雖以此命名,卻是圍繞著兩個家庭的轉變呈現了感人至深也發人深思的一部影片,既搞笑又精彩。
據說此片導演是在聽完賞識教育的課程后,靈感頓時涌現,拍下了這樣好的影片。自然,中間融貫了賞識教育的理念,主線也環繞家庭教育展開。
話說有一戶家庭,一家五口,爸媽是典型的上班族,不過薪水倒是挺高,等價的,他們早出晚歸,無暇真正地教育孩子,陪孩子。家中有倆小孩,一個念初中,一個上小學。大的沾染惡習,小的鬧劇連連。就像片中,小主人公被同學惡作劇,與一位女生親嘴,睡在了一起。第二天,惡作劇的一群小孩告訴他女生懷孕了,小主人公涉世未深,信以為真,擔驚受怕。一次偶然的機會,聽說吃一種水果會墮胎,便買了六七袋逼著女生吃下,結果,女生吃壞了肚子,去看醫生。小主人公還問醫生:“孩子怎么樣了?”真實叫人笑破肚子。
照理來說,這么天真的孩子自然乖巧。可他竟會偷錢,為什么?原來,他過幾個星期要演出,希望父母來觀看。結果留便條給父母,多次交涉都以失敗告終。于是決定用五百元買爸爸的一小時……
終于傾盡能力湊到了五百元,含有偷來的,卻因為哥哥闖下了大禍借給了哥哥。
一系列家庭教育的疏忽釀下的禍。終于在后來,父母意識到了嚴重的現態,媽媽辭了職來管教孩子,但步入深淵的兒子無力自拔。真正感化他的是他為了湊錢偷了一位老婆婆的項鏈,被群眾追打。父親通過可視電話發現后,毅然放棄升遷的機會和10%的股份,去救兒子。父親與老婆婆好說歹說,最后跪了下去,打動了老婆婆,也讓兒子改邪歸正。最后獲得圓滿結局。
我的感想有許多,有一點是我認為這種家庭狀況,孩子與其顧自興嘆,不如拼搏努力一番好,為此向父母軟磨硬泡也好呀!
其他的,還是父母的教育了,再忙不能忘了孩子,教好孩子才是最寶貴的財富。炒任何一支股票都不如孩子這支股有潛力,這支股你肯炒,就永遠是黑馬!
《小孩不笨》觀后感12
在《小孩不笨》的結局里,學謙的媽媽辭去了總編的職位,理由是要回家管教孩子,因為她意識到,她要時間去了解孩子,從中摸索出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我們從一出生就是個人,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一個大寫的人,而不是一臺只會為成績而學習考試的機器,童年時期的孩子是充滿活力與想象力的,父母應當按孩子的興趣,由孩子自由發展,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和思想,讓孩子擁有享受歡樂人生的權利。
然而,那里所說的“自由”發展,是“相對自由”,并不是父母能夠縱任孩子一切習慣發展,甚至是壞習慣也不加管教,如果一切任由孩子順從孩子,那只是溺愛孩子,如果說狼爸虎媽教是一個極端,則這種溺愛式的教育則是另一個極端。李天一被判了10年則是溺愛教育的惡果。
所以,父母應當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尊重孩子的個性,在管教的同時,給孩子必須的自由發展空間,父母應當做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引導人,而不是壓迫孩子發展的壓迫者,努力讓孩子歡樂成長。
《小孩不笨》觀后感13
《小孩不笨》這是一部新加坡的教育片,講述的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家庭,他們對孩子的教育觀念。特別是故事中的成才他出生在一個地位卑微的單親家庭,父由于自己的原因很想孩子能夠出人頭地,可是成才的成績卻不如人意,令父親傷心欲絕。于是父親老是用對孩子拳打腳踢,造成了孩子的叛逆心理。
其實現在仍有一大部分家長存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給孩子們帶來很大的壓力。但我們想想,什么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我們有沒有尊重他們呢?那么怎么樣跟孩子交流,怎么樣走進孩子心靈深處 ?使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我們的日常教學活動中和生活中應該多給孩子一點空間,應該多與孩子溝通交流,了解孩子在想什么?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還要建立真正的親子關系,讓孩子信任你,把你當成他的朋友,這樣他才會有話想和你說,敢和你說,愿意和你說。
人從一出生就要經歷三個逆反期,在愛這個時候,父母們通常會覺得孩子不聽話,難與孩子們溝通。其實,只要我們老師、家長和孩子有健康的溝通方式,多賞識他們,包容他們,給予他們肯定,以平等的身份與他們做朋友,將不難發現,其實孩子們都不笨,都很可愛,都有各自的優點。
《小孩不笨》觀后感14
《小孩不笨》這部電影的名字聽著就激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剛剛接觸這部電影時,我就想著:這肯定是講述一個孩子上學的經歷。正想著發生了什么事,電影就慢慢拉開了帷幕。
我看著這部既帶有搞笑部分,有懷有感人部分的電影,有時兩眼放光,忍不住捧腹大笑;有時兩眼撲閃撲閃的,有幾顆晶瑩的東西在眼眶里直打轉。其中有一個鏡頭我至今都難以忘懷:因為父母太嚴厲,動不動就對兒子大喊大叫,而且不關心兒子的成長,所以兒子就整天與混混搭在一起,學會了抽煙、喝酒、偷東西……但做父母的竟然什么都不知道。從而兒子慢慢地發展到了下手搶東西!他不管男女老少,都搶!一次,搶東西后,兒子知道錯了,便回去歸還。但周圍的人看不下去了,立刻報了警。兒子的父母趕了過來,本想打他,但警察正踏著步子朝這邊走來。父親為了能讓兒子安全回家,給兒子一個悔過的機會,他一把搶過金項鏈,求受害人謊稱是父親所為。受害人不肯,說是要給孩子一點兒教訓。父親見狀,緊緊握住受害人的手,當著眾人的面“撲通”一聲跪了下來。這時,
那個屢教不改的兒子早已淚流滿面,嘴里只喊著一個字:“爸,爸!……”哎,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哪!其實,你的父母越打你,越罵你,就說明他們心里越有你。我記得有句老話:“打是親,罵是愛。”要是哪天父母對你不聞也不問,那么說明他們心里再也沒有你這個孩子。總有一天,你會比被父母打罵更痛苦、更難受、更想發泄!所以,如果你的父母很愛你,就一定要感謝他們給你帶來的溫暖、給你的幫助!同時,我從“父親下跪”的情景看出,父母真的很愛很愛你。每次打罵完你,可能都會自己默默地傷心一次。因為打在你身,罵在你身,而都痛在父母心!因此,我們要更珍惜這段父母情,常常說一句“我愛你們,親愛的爸爸媽媽!”這可能會使他們十分欣慰,讓他們去發現我們自己的閃光點,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存在,從而更加的愛護我們、關懷我們!同時,我又想起了一個小故事:孩子的腳扭傷了,父親只是冷淡地問了一句:“你怎么樣了?”然后就很絕情地說:“沒事的話,自己站起來走!快!”孩子既驚訝又滿懷傷心地望著父親遠去。正當絕望時,父親在拐角處卻突然回過頭來善意地看了孩子一眼……看來,父母對我們的嚴厲、絕情都只是表面現象,讓我們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體味父母內在的真正的良苦用心!
《小孩不笨》觀后感15
這天觀看了新加坡電視劇《小孩不笨》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和啟迪,從中似乎悟到了答案。
劇中故事情節選取了現實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學生在家從父母那里看到的是冷戰和漠不關心,得到的是埋怨和責罵,甚至是暴打;在學校理解的嚴格校規校紀的約束,一次次考試失敗的打擊,承受的是考試失敗后老師無情的諷刺和挖苦。在社會上受到的是一些不健康現象的侵襲,品嘗的是對社會的朦朧、無知和無奈;家長懷有一顆恨鐵不成鋼的憤怒的心,體驗的是為了生計而奔波勞累的苦和孩子學習不長進的真切的恨,由衷的發出了”我說什么語言,你才能聽地懂啊!“;教師應對的是調皮搗蛋、桀驁不遜的學生,雖然是磨破嘴皮的說教,卻最終不見效,用自我的百般辛苦換來的是學生的不理解和超出常理的反抗;校長抱有一顆善良的心和完美的愿望,雖是在勤勤懇懇的誨人不倦卻不得不用無情的制度來懲罰自我喜愛的學生。整個社會都亂了,教育者成了不近人情的魔鬼,受教育者是不可理喻的叛逆,本該和睦相親的家人卻反目成了仇敵。這些不可理解的現象是怎樣遭成的呢,怨誰呢,怎樣解決呢?
電視劇在展示了當前社會的不正常現象后,也揭示了它構成的原因,并給出了解決的方法。社會自有正道,人間總有真情。孩子需要理解和呵護,學生需要尊重和鼓勵。在任何時候社會的真、善、美總是多于假、惡、丑,真理總能驅除謊謬。人在自身善良本性的召喚下,總能撥開迷霧見太陽。在經歷了不少風風雨雨、坎坎坷坷之后,用血的代價換來了答案:充滿真情的語言,孩子才能聽地懂。人們最后認識到了人間大道。父母應敢于對孩子大聲的說出你的愛;教師應真誠的應對學生,嚴格要求的同時要用真情去呵護學生。教育的真諦在于尊重。
我們要拋開自卑的情緒,在被他人看不起時,我們應當將其看作動力,趕超他人,再來,從新塑造自我的形象。在被鄙視時,我們得自我看得起自我,從自我身上找到個性之處,來發展自我。如果我們堅信自我能進步,并常持續自信,那么,自卑的情緒就不會深刻的侵擾我們。
不管是家長,還是小孩,都要信任自我和自我的家人,家長不該一味地強迫孩子,讓孩子的童年蒙上陰影,不該自以為是地對待孩子,不該不以為然地忽視孩子的興趣和特長,將孩子陪養成“死書呆”。作為孩子,我們要體諒父母,做事情要盡自我的所能。我們大家要處理好家庭關系,親子關系,事業問題和學業問題等。
【《小孩不笨》觀后感(匯編15篇)】相關文章:
小孩不笨的觀后感02-21
電影《小孩不笨》觀后感02-20
教育電影《小孩不笨》觀后感02-09
《小孩不笨2》觀后感8篇04-19
小孩不笨電影觀后感8篇03-07
教育電影《小孩不笨》觀后感6篇02-09
《留守小孩》觀后感04-19
《憤怒的小孩》觀后感04-28
形容小孩的成語09-04
小孩戶口遷移手續流程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