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錢學森》觀后感范文500字(通用7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電影《錢學森》的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電影《錢學森》觀后感 篇1
錢學森,我國當代杰出科學家,兩彈一星元勛,曾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終身教授,其身價被美國稱為“一個錢學森,能頂海、陸、空軍隊五個師”。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放棄在美國的優厚待遇,毅然踏上回歸祖國的道路呢?帶著種種疑問我開了觀影之旅。
電影中講述在錢學森決定回國的時候,加州理工大學杜布里奇校長就不解地問他:“從一個發達國家回到農耕社會,你回去能做什么呢?”錢學森微微一笑,說:“回到我的祖國,我做什么都行。”當時新中國非常缺乏人才和科學技術,錢學森回國后,在艱苦的條件下帶領著科研人員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成功研制出東風系列導彈。為中國的導彈事業奠定了基礎。
在整部影片中我看到的是錢學森胸懷祖國,有著強烈的愛國主義和滿滿的“愛國、奉獻”的精神。收獲的是慢慢的感動,不禁反思,在以后工作中我該怎么做呢?首先:勇于承擔責任,有強烈的工作責任感、端正的工作態度,具有愛崗敬業精神,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培養良好的職業素質,認真的對待自己的工作,做到全力以赴。其次是用樂觀、積極的心態,開心、快樂的心情開展工作。積極進取的人認為工作既是一種謀生的手段,更是一個施展自己才能、考驗自己智慧的舞臺,在工作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再次:不斷向目標努力,決不懈怠,永不滿足,每當達到一個高度就向更高境界努力,永爭第一。最后:以自己的行動為公司的發展做出貢獻。
電影《錢學森》觀后感 篇2
近日,為了更好的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了學習優秀黨員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更是為了緬懷這位享譽海內外為中國軍事、航天事業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西壩河第三小學黨支部組織本校全體黨員、積極分子觀看了電影《錢學森》。
科學家錢學森是我國的導彈之父,他發明制造了很多導彈,而且為中國的兩彈一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你大概不知道,錢學森3歲的時候以可背誦百首唐詩宋詞了,鄰居都說錢家出了神童,5歲時他以可以讀水滸傳了,還有一次他在測試中得了100分,但是他卻發現了一個不起眼的小錯誤,他立刻舉手,向老師指出自己的錯誤,并要求扣分,老師感動了,主動收藏了他的卷子,這份卷子在老師那里一放就是40年。他這種認真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新中國成立后,錢學森想回到祖國來,但是美國設置了重重障礙,回國的時間長達5年,他是靠著信心和聰明才智回來的。
回到祖國后,他投入到武器制造中,領導陳賡大將問他;中國人能否搞成導彈,錢學森回答;為什么不能搞,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頭嗎,陳賡說;太好了,錢學森帶領大家克服重重困難,由于錢學森的回國效力,中國導彈發射至少向前推進了20年。
“少年強,則國強。”我們作為祖國的花朵,肩上擔負著民族未來的希望。我們一定要學習錢學森爺爺愛國、勇于奉獻自己的精神,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為中華民族之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成為棟梁之才!
他的嚴謹的學習態度,愛國的思想,克服困難的信心是我學習的榜樣。
電影《錢學森》觀后感 篇3
中國的歷史上有許多偉人,他們甘愿奉獻自己,為了祖國,他們可以犧牲一切,都在所不辭。而錢學森這位偉人,正如他們一樣,為了中國的發展耗盡了一生的心力。這次,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電影《錢學森》,我深深地被他感動了。
影片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錢學森在上海與蔣英結為夫妻,共同來到了美國。一次偶然的事件,使他知道了祖國的危難,這讓他回國的決心更加堅定。可是,由于美國政府的百般阻撓,錢學森被迫留在了美國,期間他忍辱負重,等待時機,還發表了一些文章。終于在總理的幫助下,錢學森回到了魂牽夢縈的祖國,開始了自己的事業。隨著一次次試驗的成功,影片進入了高潮。這時,一次失敗的實驗如同錘子般重重地敲擊在了錢學森和隊員的心上,但錢學森很快振作起來,他安慰隊員說,這次失敗只是短暫性的,他們應該得到一個教訓,應該讓錯誤在地面消失,今天發射失敗落下來了,明天再把它射上去!這樣的事件在他的工作中多如牛毛,可他就是不放棄。
錢學森是一個偉人,他所做的事情也是偉大的,他為國家奉獻自己,付出一切。他所做的我們都會銘記在心,并學著他的樣子,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為祖國付出。
錢學森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欽佩的。他不顧美國政府的阻撓,執意要回國,這是出于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在無數次的失敗面前,他沒有低頭卻步,而是拿著不屈不撓之盾和堅持不懈之劍勇敢地將它打敗。正是因為他擁有如此堅定的信念,才取得了別人不可取代的成就。
錢學森是好樣的,他向世界證明:中國人沒有什么是比外國人差的!
電影《錢學森》觀后感 篇4
錢學森是我國杰出科學人物,兩彈一星元勛。對于這樣一位大師級的科學家,我們對他該懷有多大的敬意呢!他說:“我一定要讓中國人擁有自己的原子彈和導彈,哪怕它的存在帶來質疑和爭論!”他說:“不就是天上掉下來個東西么,今天掉下來,明天我們把它給射上去!”他說:“回到我的祖國,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種蘋果。”他說:“不要服我,要服科學!”!
21世紀的今天,我們中的很多人對于錢學森這位為新中國的科學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大師并不熟悉。拍攝《錢學森》這部影片,讓更多人了解他,了解建國初那段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局勢,了解今天的世界,珍惜今天的和平局面很有意義。
但是《錢學森》影片和錢學森其人對我們的啟示不僅僅如此。首先我們應該應該意識到,在當時的國際環境和國內背景下,擁有導彈等高端武器對于中國國家意義重大。只有用于導彈、原子彈、氫彈等高端武器,我們才能在美蘇冷戰中維護自身獨立,維護國家安全。這不僅是當時的中國所面臨的困境,也是所有在美蘇爭霸中飽受戰爭威脅的歐洲和亞非拉國家的共同心聲。
其次,我們應該知道,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擁有發達先進的科學技術重大意義。早從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人類意識到科學的重大社會價值,科學和技術開始緊密結合。二戰中的德國,二戰后的美國、日本法國等國家爭相發展自己的高科技,先后加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行列。電子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原子能技術和航空航天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層出不窮,時至今日依然方興未艾。今天的國際競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科技的競爭。
電影《錢學森》觀后感 篇5
前幾天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一部電影《錢學森》,這部電影演繹了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爺爺傳奇的'一生。
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學院出身的教授錢學森,在美國擁有優越的研究環境和資源,但他卻心系祖國,歸心似箭,一心想用自己的畢生所學為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而意識到錢學森巨大價值的美國政府對其歸國設置了重重障礙,甚至以間諜罪逮捕錢學森。最終,中國政府以放歸11名美軍戰俘為條件,迎回了錢學森。
錢學森回到祖國時,中國還是一窮二白,但他堅定地說:“不就是掉下來嗎?今天掉下來,明天再射上去,我一定要讓中國有自己的導彈”。終于,第一枚原子彈終于試驗成功,接著,錢學森又帶領科研人員克服天氣、地理等困難,完成了兩彈對接,在羅布泊靶場成功試射新中國第一枚導彈。大家都說他一個人可以抵五個師,可是錢學森卻說“不要服我,要服科學”。
2009年10月31日,錢學森同志逝世于北京,享年98歲。
通過這部電影,我認識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為了祖國,不計個人得失;為了導彈事業,嘔心瀝血;為了科學,窮其一生。他是一位偉大的,值得尊敬、令人欽佩的人。我要以錢學森爺爺為榜樣,好好學習,長大以后也成為像他一樣的人。
電影《錢學森》觀后感 篇6
假期里,我觀看了一部紅色影片為《錢學森》的電影。
錢學森,一個響亮的名字;一個令全中國人民驕傲的名字;一個讓全世界震撼的名字;更是一個讓我永遠忘不了的名字。
錢學森先生是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世界著名的火箭專家。浙江杭州人,生于上海,由于刻苦學習和驚人的天賦,留學美國很快就擁有了巨大的成就。
1949年,新中國剛剛成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錢學森聽到這個消息后,激起了他強烈的歸國愿望,錢先生與他的妻子蔣英決定回來報效祖國。1950年8月,正當錢學森一家準備回國時,美國政府竟以莫須有的扣留他們,長達五年,整整五年,在美國軟禁的生活,并沒有磨掉錢學森和蔣英夫婦要返回祖國的堅強意志。在這段灰暗的日子里,錢學森一邊做研究,寫書,一邊想辦法回國。在這期間,他寫出了經典的《工程控制論》。無論美國的條件有多好,無論美國的政府怎樣勸誘他們,他們都毫不搖動。最后在中國政府的努力下,錢學森終于回到了祖國。
他回國后,為我國的科技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制造出了中國第一枚導彈和原子彈,還做了兩彈結合,他培養出了大量可及尖端人才,讓中國科技迅猛發展,他常常工作到深夜,只住在一間破房子里。錢學森在中國的條件和在美國的條件沒法比,但他因為心中始終牽掛著祖國!在他身上,我明白了什么是以國為重……
通過觀看《錢學森》這部紅色影片,錢學森這個名字,我會永遠記住在心里,因為他那樣熱愛祖國,我也要向他學習!
電影《錢學森》觀后感 篇7
魯迅說,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錢學森羈留美國五年,沖破重重阻礙,最終回國,主持了“”研制,為中國奠定了軍事大國地位。他是中國真正的脊梁,他參與主持研制的“兩彈一星”至今都是我們對付外國列強的打狗棍,沒有他的這些成果,到現在中國也直不起腰來,也沒有真正的底氣,他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杰出代表,一代科學巨匠,是真正的人民科學家。
2007年錢學森當選“感動中國”人物時,頒獎詞說“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后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他的經典一問,他對國家尖端國防技術發展所做的基礎工作,都值得我們后人認真學習和思考。
他說,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是有國界的。但現在的中國為什么培養不出杰出的人才?為什么有那么多優秀人才有去無回?讓人想起了魯迅關于天才與土壤的論述,呢?論條件,而那時條件那么差,科學家卻能專心科研,現在條件那么好,卻留不住人才呢?魯迅說:不但產生天才難,單是有培養天才的泥土也難。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還切近;否則,縱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為沒有泥土,不能發達,要像一碟子綠豆芽。
【電影《錢學森》觀后感范文500字(通用7篇)】相關文章:
《錢學森》觀后感02-03
錢學森傳記電影仰望星空10-05
電影《1921》觀后感通用7篇03-20
愛國電影觀后感(通用15篇)03-18
1921電影觀后感(通用7篇)03-16
電影《1921》觀后感(通用7篇)03-15
電影《奪冠》觀后感通用13篇03-13
電影《八佰》觀后感通用12篇03-13
電影1921觀后感通用12篇03-03
電影《1921》觀后感通用5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