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風云2》觀后感范文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再關注武俠類小說和影視作品了。我直觀認為,那些毫無情節的打打殺殺很沒意思。看過之后,如觀流云,沒有絲毫的東西值得回味。
意外的機會陪朋友走進了奧斯卡影院,觀看的電影是《風云2》。正值午休時間,對此類影片我又不大感興趣。影片一開始放映,我就禁不住打起了哈欠。若不是考慮朋友,我一定會打起盹來。沒過多久,我竟然被這種奇特的表現方式給吸引了,慢慢竟看了進去。看過之后,還總想說點什么。
想說的第一句話是:電視、電腦代替不了電影。很多年前,在電視還沒有普及的時候,有人曾經預言說:隨著電視走進家庭,總有一天電影院會被迫關閉。此后,電腦再流行,類似的說法再次出現。電影院危機,的的確確如期出現了。今天看到排隊買票的長龍,“滿場”、“滿場”閃爍的霓虹燈,讓我欣喜地看到了電影院門前的再次繁榮。我說的“代替不了”,是坐在影院看電影,和坐在家里看電視那根本不是一回事兒。象《風云2》這樣的影片,故事已經人人明白。要想感受它的真正魅力,只有坐在影院里。我的瞌睡被驚擾,正是那如炸雷一般的音響效果和畫面的視覺沖擊力。這種身臨其境,如夢如幻的感覺,在電視、電腦前怎么可能感受得到。況且,電影院永遠是青年和情侶們青睞的場所。
第二句話:教育不是電影承擔的唯一使命。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慢慢形成了一個觀念:判斷一部電影或者文學作品的好壞,就是看它的思想內涵。或者說對人們有沒有教育啟示的作用。情色的、陰暗的,盡管是揭露性的,由于青少年缺乏鑒賞力,被人們從心理上排斥。至于武打的,則一直處在中性層面而大行其道。因此,我一直認為,武打是屬于青少年的。觀看了《風云2》,我想到了《西游記》。輕松簡單的《西游記》,之所以久演不衰,常看常新,老少皆宜,正是它的娛樂性。難道看過一部片子,讓人難以釋懷。不是罵罵咧咧,就是擔驚受怕就算好片子嗎?于是忽然悟到:人們是不需要經常被“教育”的'。特別是在當今,更多的是需要娛樂和減壓。電影作為一種文化產品,要獲得收益,就會迎合不同人的需求。娛樂性、觀賞性就是電影的另一種追求。
第三句話:武俠類作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現實類作品來源于生活,與生活密切相關。看作品,總感到距自己很近。要么是自己經歷過的,要么是身邊人經歷過的。作品的思想性顯而易見,啟迪作用躍然面前。武俠類作品則很難捉摸,因而被稱為懸疑或者玄異。思考武俠作品產生的方式,我們不得不承認它是一種發明創造,是作者憑空想象的結果。如果要比的話,現實類作品是對現實生活固有東西的“發現”和總結,而武俠作品則是一種文化“發明”和創造。這種創造是作者立足現實,從歷史的可能,從人性的高度,幻化出的浪漫和理想。
第四句話:《風云2》用出神入化的手段,達到了驚心動魄的效果。《風云2》像日本動漫。所不同的是,日本動漫一個畫面需要很多的畫外音去補充。《風云2》從頭到尾,沒有幾句臺詞,只是不停的對打。《風云2》又不同于一般的武打片。一般的武打片,真人真打,從花拳繡腿,到眼花繚亂。有時候,也會打得很過癮。《風云2》則用真人和特技相結合,特別是動漫效果,把人的內心活動,進行了集中表達。有一場戲是風和云的對峙。兩個真人面對面只是做了個造型,而在他們中間由動漫構成的對打場面則活龍活現,把他們的內心世界表現得酣暢淋漓。在表現武打的動作時,也時常使用煙霧、絲線等,表現“打”的力感。尤其是極佳的音響效果,更是入“石”三分的把“打”的力度,鐫刻在了觀眾的心坎上。讓人感到打得過癮,打得解恨,打得浪漫。
如果想乘物以游心,就慢慢閱讀小說。如果想忙里偷閑的尋開心,不妨走進電影院。
【電影《風云2》觀后感范文】相關文章:
電影峰爆觀后感2篇02-26
綠皮書電影觀后感2篇02-20
澳門風云2經典臺詞10-30
電影觸不可及觀后感2篇04-06
1921電影觀后感02-22
《1921》電影觀后感02-21
電影《1921》觀后感02-17
電影超越觀后感03-20
電影搜索觀后感03-19
電影觀后感【熱】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