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有感(精選8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后感吧。觀后感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觀《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觀《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有感 篇1
昨日看完了這部得奧斯卡獎的影片,心中唏噓不已。一是感慨于主人公命運的多舛,二又感慨于這部片子不勵志,卻又沾了那么一點邊。
影片內容在此不加贅述。我只想說,一個生長于貧民窟里的孩子參加了檔電視節目,然后靠運氣得了2000萬盧比,最終帶著女友遠走高飛的故事算勵志嗎?很顯然,不算。這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多大的指導意義。靠選秀、中彩票發家致富、改變命運的人寥寥無幾。現實中比他慘的人多了去了。就和《布魯克林》一樣,你說你在美國遭了多大罪,其實你在美國已經夠舒坦了。一般的商業片,根本不會表現現實中最慘的人的經歷。一是因為沒有戲劇性,二是因為不符合“主旋律”,人們通常都不愿意面對血淋淋的現實。連勵志都算不上,更別談英雄色彩了。充其量,馬利克只能是自己的英雄。
但是,既然能得奧斯卡獎,就一定有一些它自己的長處。我認為這部片子主要想表現的是男女主人公的愛情和人性的復雜面。不過,愛情似乎又不是很強烈,因為雖然馬利克是為了拉提卡才去參加電視節目的,但是一開始拉提卡還是不愿意和馬利克私奔——因為沒有經濟基礎。盡管靠什么都能生活,但是已經習慣了錦衣玉食的拉提卡還是不能接受辛苦的生活。反而是在得知馬利克很有可能成為富翁的時候,拉提卡才去找他。不禁讓我想起“日久生情就是權衡利弊”這句話。這跟《泰坦尼克》里那驚世駭俗的愛情根本沒法比。所以,最讓我拍案叫絕的是影片表現出來的人性的復雜面。而相比內向懦弱的馬利克,他的哥哥薩利姆更顯出了人性的偉大和復雜。
第一類細節:薩利姆是一個好人。
1、在他們逃出村莊,在一個管子里度過雨夜時,馬利克想讓拉提卡進來,薩利姆不讓。但稍后馬利克以為薩利姆睡著了,便讓拉提卡進到管子里過夜。其實,薩利姆一直沒有睡著。
2、薩利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殺死了最后一個對弟弟有威脅的人——薩利姆的老板,然后被爪牙們亂槍射死。
第二類細節:薩利姆是一個壞人。他偷取弟弟的簽名照然后賣掉、他為了擺脫馬曼的追捕扔下了拉提卡、他兇神惡煞般地對待小伙伴、他殺死馬曼并追隨馬曼的敵人、他為了前途逼著弟弟離開???但是,這一切都是為影片的結尾作鋪墊。又仿佛在告訴人們:每個硬幣都有兩面、每個人都不只有純粹的善和惡。
第三類細節:薩利姆是一個悲情角色。他的本性并不壞,只不過被殘酷的生活扭曲了他的心理。和弟弟重新見面之際,弟弟重重地打了他一拳,說道:“我永遠不會原諒你。”薩利姆只是低聲說了句:“我知道。”他是愛弟弟的,因為那是他唯一的親人,但他只能被自己所愛的人憎恨。在知道自己不久于世之際,他用鈔票填滿浴缸,然后躺在浴缸里——到死也不愿做一個窮鬼!物質的極端匱乏導致了他對物質的極端渴望。
由亞尼?卡普扮演的主持人則是一個現實生活中成功人士的典型,他邪惡、虛偽、勢利。表面上尊敬馬利克,實則冷嘲熱諷,還故意給馬利克錯誤答案。幸好馬利克涉世已深,沒有上他的當。他將馬利克誣告進警察局,使馬利克遭受酷刑折磨???最后馬利克贏得獎金的那一刻,我想主持人心里其實在流淚吧!從這里我想起了劉強東在《開講啦》里的言辭:“我覺得這是一種很錯誤的價值觀。像我的父親,一輩子當農民,但沒有偷、沒有搶,我覺得他也很成功。”當時我差點破口大罵,讓你上這個節目是讓你教我們怎么獲得現實的成功的,你卻如此虛偽!如果我在《開講啦》現場的話,我當即就會問他一個問題:“你說一個農民也可以很成功,那我想問您,您覺得像天天姐這樣的女性會不會嫁給這樣一個成功的農民?”偽善,鋪滿了成功人士的表面,使其閃閃發光,卻不知其內心腐爛無比。
另外,那檔電視節目的水平,說實在的,實在不高。和《一站到底》相比,它的難度低很多,獎金卻高很多。看來不只是美國人民,印度人民的積累量也遠遠趕不上中國人民。以那種難度,鄙人雖不才,也能拿幾十萬回來。
綜吾上文,我認為《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不符合勵志片的要素。但是,其對人性的深刻思索仍然可讓人深受啟發。另外,雖然中國的現狀讓人鬧心,但是和印度、巴西的貧民窟人民比起來的話,我們確實生活地相當幸福。所以,這部片子還可以給我們一個啟發:不要艷羨遠方的美景,珍惜當下、珍惜今天。有了今天,遠方有可能到達;沒抓住今天,遠方永遠只能是幻想。
觀《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有感 篇2
今天趁著國慶休息,下午把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這部影片看完了,看完之后很受到沖擊,所以寫下一段觀后感。
可能許多看完電影的人說,這是一部講述貧民窟少年賈馬爾愛情的電影,但我并不這么認為。原因是,愛情在這部電影里只是起到了兩個作用,一個是貫穿整個故事的結構線索,正是依靠賈馬爾對拉提卡的相思之情來結構故事,才把一個個支離破碎的流水賬似故事片段串成了一個藝術整體。愛情更是主人公賈馬爾永不放棄,最終選擇參加誰想成為百萬富翁節目的動機,它把故事推向了前進。二是作為一個沒有受過什么正規教育、甚至不認得幾個字的貧窮青年,賈馬爾對愛情的執著,就代表著他對生命的執著,而愛情,在這里是一切美好的代名詞,是主人公對自己所有人生理想的寄托。之所以這么說,并非臆想出的結果,我們可以反觀整部電影的人物構成,我們可以說賈馬爾是怎樣怎樣的性格,他哥哥薩利姆如何如何的人物,可考慮到拉提卡時,我們卻沒有什么特定的印象,她的人物性格并不鮮明,只能模糊地說,她善良,美麗,深愛著賈馬爾,其他的一切比較細微的特別之處,我們似乎并不能說出來。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編劇在塑造這個人物形象的時候,就沒有投入濃墨重彩,這就導致了拉提卡這個全片的女主人公雖然出場次數很多,可是并不是影片的重心所在,以至于她的形象比較單薄,只是個美好意象而已,不是非常立體的人物。
但說到賈馬爾的哥哥薩利姆,他在整部影片中的出場雖然與拉提卡比起來并沒有很大的優勢,可他性格的鮮明性和在影片中起到的藝術作用遠遠超過了拉提卡,甚至他的圓形性格與影片中的一號主人公賈馬爾的扁性性格相比也要有分量的多。所以我認為,這部影片的隱含的線索和中心,實際上是兩個從貧民窟里走出來的親兄弟,為了生存,有了不同的人生選擇,所以才導致了他們最后不同的結局。
大哥薩利姆從小機靈聰敏,一心想出人頭地,成為百萬富翁,弟弟賈馬爾心地善良,除了對生活的執著和熱愛,其他一無所求,兄弟兩人有著截然相反的追求,但卻驚人地得到了相反的結果,不想成為百萬富翁的弟弟最終通過機緣巧合成了真正的百萬富翁,而哥哥卻躺在金錢的泡沫里,永遠閉上了眼睛。難怪導演在電影的一開頭,就用哥哥在浴缸里撒錢這個應該發生在影片最后的鏡頭,刻意地放到了前面來表現哥哥的人生目標。紛紛揚揚的紙幣是哥哥命運的絕好象征。
主人公賈馬爾對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被影片渲染得感人至深。他在任何情況下都從不放棄對心中圣潔化身的拉提卡的追求,無論是金錢的誘惑,還是生命受到威脅,都沒有窒滅他的所求。在看到自己心愛的人被哥哥拋棄時,一向尊重哥哥的他怒不可遏。他參加百萬富翁的節目,不是為了成為百萬富翁,而是為了尋找拉提卡。他的性格是那樣單純,他的心靈是那樣干凈,這簡直就是作者富有詩意的創造,寄托著作者對美好人性的無限渴望和對世俗對人性美的沖擊的深深憂慮。銀幕上這樣一個簡單、率直又可愛的個性贏得了許多觀眾的垂青,他時常說的一句Its our 。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觀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有感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觀《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有感 篇3
這是一部有意義的電影。我兩年前看過。現在當我回首往事時,我仍然能理解一些新事物。我們在社會中無法經歷的困難和折磨在電影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達。我也會擔心JAMA。到處都是刺激。
賈馬從小就住在貧民窟,和母親住在一起。從孩提時代起,我就不可避免地受到比我年長的人的欺負。畢竟,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里,每個人都會在不經意間做這種事情,以滿足自己的自私。作為一個孩子,賈瑪有一個可憐的外表和大眼睛,這很容易讓我們注意到賈瑪在電影中的重要性。這部電影圍繞著他長大后參加“百萬富翁”計劃展開。在最后一個問題中,他以作弊為由被警方逮捕,然后講述并回憶了他拍攝的一部電影。
賈馬小時候就看到了宗教與宗教之間的沖突,冷血無情的信徒奪走了他母親的生命。一個只有五六歲的孩子只有一個家庭成員,一個比他大不了多少的粗野的兄弟,這真是令人震驚。后來,他在不知不覺中被別人綁架,幾乎失明。這種現象使人類的行為有好有壞。他的小女友拉提卡無法逃脫,所以她被迫留下來跳舞,為壞人賺錢。
當JAMA的哥哥Mike長大后,他成了一個不分青紅皂白的匪徒,但我認為更好的場景是,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和他的哥哥去救Latika,Mike射殺了壞領導。這讓人覺得孩子到處都可以拿著槍。我們可以想象這個社會是多么混亂。一個粗心的人可能會摔倒在那里,沒有人會知道。
這部電影用貧民窟最真實的場景來反映。除了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外,它不僅是一部好電影,而且讓我們意識到當今社會的不足。我們是否應該考慮一下,并采取行動改變這一切的原因?
最后,憑借這四分之一的運氣和所謂的命運,杰瑪贏得了獎賞,同時也獲得了一種良好的感覺。這個社會可能真的存在這種不切實際的情況,但在這方面是沒有經驗的。這是一個警告,我們應該改變各種社會狀況。
很多事情都不是“命中注定”的,往往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所謂“命中注定”是一種內心的缺陷,一種自我無法默認實現的信念。只要從心中抹去,就沒有命運。我們應該相信自己,思考我們所做的一切。
觀《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有感 篇4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已經出來很久了,只是一直沒有閑情觀看,這部奧斯卡獲獎影片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能獲得高票房與超贊口碑!
每個國家或多或少都存在著貧民窟這樣的地方。那里人們的生活環境有著許多普通人不曾了解的側面,特別是那些所謂的上流社會中的富人們。這部戲帶給觀眾很大的視覺沖擊與心靈震動,該片非常直觀的反應了貧民窟的.生活及小人物為生存所經歷的成長軌跡。
印度是一個有著古老且神秘的國度,歷經歲月變遷,那些種姓與貧富的差距還是遺留到今,姓氏不高貴的子孫是低下的,以前通婚,工作都會因此受限制,雖然在21世紀的今天,人們的認識在進步,但情況任未根本改變。貧富差距尤為嚴重。
主人公們的幼年時光是本片最引人注目,發人深思的段落,為了活下去,他們在城市間流浪過著被人驅趕的生活,逆境中的成長練就了他們生存的本領,也使他們過早的看到社會的現實及繁華背后的殘酷。
本片惟一使我感受到生機與動容的場景,便是主人公為了看到偶像,不惜跳進糞池,手里還高舉著偶像的照片,在空曠的堆著垃圾的石坡上金燦的陽光照在滿身糞便的杰瑪身上,他歡快地向包圍偶像的人群奔去,那是讓觀眾揚起溫暖與笑容的畫面,折射出不論生活存在著怎樣的困苦,人們精神中任就充滿著希望與憧憬!
親情、友情、愛是生命里永恒的旋律。
歷經時間,兩個相依為命的兄弟最終走向不同的人生。
《百萬富翁》一檔讓人瘋狂的欄目,貧窮與富有在一夜之間改變,杰瑪最終以自己的智慧贏取了財富,找到了愛人。而舍利姆卻用生命救贖自己的靈魂,那份親情血濃于水永不分割。
親情、友情、愛!
執著、信念、沉淪!
生活、現實、殘酷!
智慧、貧窮、富有!
這一切構筑了人生!
觀《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有感 篇5
看電影一直是我重要的娛樂方式之一,因為電影可以讓我花較少的時間欣賞濃縮的文藝作品。近日看了《貧民窟的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 之后,被丹尼·博伊爾導演深深折服,把一個老掉牙的完美童話故事拍成讓人深思的電影,確實需要極深的功力,稍微有點理性的人都知道,現實中印度貧民窟孩子的人生軌跡幾乎很難改變,出身和貧窮使他們不能獲得良好教育,很難逃出社會底層的圈子,更別說能成為百萬富翁了。但是作為一名英國人的博伊爾,卻能如此深刻地表現印度貧民的現實與夢想,成為奧斯卡和金球獎等大贏家也算實至名歸了。印度,留給大多數人的印象通常是“臟亂差”,但是《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卻能使你發現“真善美”,當然,前提是你必須深層次地去理解它。
與其說該片的成功是在經濟寒冬下帶給人們樂觀與希望,不如說是一部鼓勵“草根”奔向成功的勵志影片,非常值得沒有多少社會經驗的畢業生,以及抱怨社會、心中沒有希望的人觀看。
影片的取景地印度孟買本身就是一個故事豐富的地方,接近萬人口的孟買有印度電影產量最高的寶萊塢,有身價千萬的超級巨星,有在跨國巨頭上班的管理精英,也有亞洲最大的貧民窟,現實與夢想、財富與貧窮、貴族與草莽融合成這個擁擠的城市,正如博伊爾所說的,孟買每天都在變化,每天都有故事發生。但是,片中男一號賈馬爾(dev patel等飾)最終成為百萬富翁并抱得美人歸,真的只是命中注定嗎?實際上,賈馬爾的成功并不是運氣這么簡單。
愛是一切動力之源
假如不是為了深愛著的拉提卡能在電視上看到自己,賈馬爾根本就不會去參加那個類似于《開心辭典》的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如果不是一直念念不忘拉提卡,他也根本不會再回到孟買。從賈馬爾把流浪的孩童拉提卡召入兄弟陣營,成為第三個“火槍手”開始,賈馬爾就沒有放棄過對拉提卡的愛,這種堅持使得哥哥薩利姆最終覺醒放走拉提卡,成全了弟弟的幸福,至此,哥哥對弟弟無私的愛得以最大化展現。
當拉提卡問到賈馬爾如果兩人成為亡命鴛鴦,要靠什么生活的時候,賈馬爾幾乎不假思索就回答:愛!在現實中,愛也是我們一切行動的源泉,為了家人、為了對愛的追求,我們不辭勞苦忙忙碌碌,愛是支撐我們生存、奮斗的信念,如果心中無愛,也許賈馬爾只能在電信公司繼續他茶水生的工作。
電影的結局很美很童話,但是對于所有觀眾來說,一定要明白掩藏在你心里深處,那個你愿意為之奮斗的原因。現實生活有著和影片一樣充滿驚險、困難、波折的過程,但不一定有美好的結局,但只要心中有愛,過程同樣美麗。
觀《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有感 篇6
雅各布斯在《美國電影的興起》中提出:“電影有三個方面的屬性:一是商品,二是工藝,三是社會力量。”好萊塢的影片大都很好的遵循了第一條屬性,但要成為一部經典,則既要給觀眾視覺上的刺激,又要讓觀眾心靈得到震撼,《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則很好的將電影的這三方面屬性結合在一起,讓我們在享受感官愉悅的同時,心靈得到撫慰,靈魂得到洗禮。《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一部最富娛樂性的出色作品”今日美國如此報道。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放映之后,《紐約時報》驚嘆,“100分還未足以顯示這部電影的過人之處… 它是我最近看過最富娛樂性的出色作品”。截止到2009年5月21日,《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全球票房已經達到了3.1億美元,這其中包括了1.7億北美以外的海外票房。影片在中國舉辦了隆重的首映之后,上映當周即創下2000萬人民幣的票房佳績。在韓國,影片票房首周位居第二,但在中國首映式之后的第二周,它立刻占據了韓國票房排行榜榜首。商品屬性是電影首先要考慮的問題,這就需要電影本身具有娛樂大眾的功能,可以說好萊塢的經典影片無不在吸引觀眾方面有自己的過人之處。《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在商業上巨大成功的元素我認為可以歸納為三個反方面:好萊塢造夢傳統的延續,經典愛情主題,大團圓的浪漫結局。
一、好萊塢造夢傳統的延續
電影又被稱為“銀色夢幻”,它可以制造逼真于現實卻又遠比現實完美的心理幻覺。《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之所以動人,在于它既拍出了真正的黑暗與殘酷,但是在這樣的殘酷和黑暗中,主人公一直都沒有放棄理想和純真,最終他不僅贏得了百萬大獎,還抱的美人歸。這個世界上,幾乎人人都有成為百萬富翁的夢想,這和每個小女孩都有個灰姑娘的夢想,差不多是與生俱來、順理成章的。畢竟,巨大財富所擁有的青蛙變王子的神奇魔力總是能夠讓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的。以善于實現人類各種奇怪夢想著稱的電影,從《一日貴婦》到《百萬英鎊》,從《奪寶奇兵》到《國家寶藏》,窮小子變成闊老板最后還抱得美人歸的故事被翻來覆去講了成千上萬,可觀眾們依然不厭其煩,照樣看的津津有味。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大概就是雖然我們都擁有偉大的富翁夢想,但卻極少有人可以實現。我很喜歡杰瑪贏得了大獎之后,全印度的觀眾都為之慶祝歡騰的那個場面,杰瑪最后贏得的只是金錢嗎?當然不是。在這樣一個充滿了黑暗與殘酷的不公的社會里,杰瑪就是他們心底里的一個童話,一個夢想的寄托,這也是很多賣座的娛樂片的共同特點。
二、經典愛情主題
浪漫的愛情故事,男女主人公雖然好事多磨,但終成眷屬,這一直以來都是好萊塢電影引人入勝的法寶。雖然很多人說,影片的愛情主題比較的牽強,但我認為,這一直都是故事的主線。杰瑪參加這個答題節目的初衷,就是為了找到心愛的人,這也是他一直努力堅持答完最后一道題的原因。童年時期的杰瑪,對愛的執著,就令人感動。小小的人物,大大的眼睛里,散發出了與年齡極不相稱的思念與憂傷。越來越遠的卡提拉……,一旦有了一點點的機會和希望,杰瑪就會熱切和執著的去尋找。他的愛,無論時間和環境怎樣的改變,雖然沒有什么豪言壯舉,驚世駭俗,但他一直都在堅持和努力。杰瑪和拉提卡在歷經了各自的坎坷之后終于擁抱在一起,他們對待愛情的持之以恒的態度和精神,讓我們不得不感動和欣慰,尤其是杰瑪。正如《華爾街日報》所評,“這是一個令人激動的愛情夢幻曲,一個關于至死不渝的愛戀故事。”
三、大團圓的浪漫結局
作為一部完美的商業電影,不但要有曲折的故事,能觸動觀眾內心的情節,同時又能告訴人們一些道理,和發人深省的思考,大團圓的浪漫結局,是觀眾最樂意看到的,也是最期待的。善惡終有果,人們總是喜歡皆大歡喜,宣揚真善美,結尾處的歌舞表演,也恰到好處地表現了人們對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祝愿,可以說《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很好的抓住了觀眾的心理。
觀《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有感 篇7
看完這部電影,由心的發出一句感嘆:“WOW”!
很特別的電影,特別的、特別的印度。電影不是來自“寶萊塢”,而是出自《猜火車》的導演丹尼·博伊爾之手。
選擇這部電影的理由很膚淺,因為影片介紹中加注了“在第33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該片奪得最高獎‘人民選擇獎’;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英國獨立電影、最佳導演以及最佳新人獎;20__美國國家影評協會最佳影片、最佳新人和最佳改編劇本獎”等諸多獎項。
雖然對這些獎項了解并不深入,但是在印象中都是一些很講究的電影節,離美國奧斯卡的銅臭味比較遠。選擇這些電影節的獲獎作品觀賞,或許會找到不少藝術含量高很多的影片。
看完整部電影后,感覺還是不錯的。我想用一種東西來形容它,想了許久,覺得黑咖啡是對它最為貼切的表達。有苦澀,卻苦澀得浪漫;有情調,卻情調得灰暗。不管用怎樣的眼光看,電影的上上下下都充滿了夢想與現實的沖撞。
觀《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有感 篇8
我之所以會看這部印度電影,是因為有個朋友暑假要去印度,所以她在下載觀看。我因為好奇也就跟著下載了。在百度搜了一下,驚訝地發現這部電影在整個頒獎季獲得105個提名,并拿下79個大獎,真可謂頒獎季的"百萬富翁"。所以我更迫不及待地看了。看 完后不得不說,這真的是一部難得讓人拍手稱快的好片子,情節跌宕曲折、酣暢淋漓。
這部電影的故事線索很簡單--男主角杰瑪在機緣巧合之下參加了問答節目《誰想成為百萬富翁》。他過五關斬六將,只要他正確回答最后一道問題,令人垂涎的2000萬盧比將歸他所有。萬眾矚目的答案即將揭曉的時候,警方卻以他涉嫌作弊詐騙為由將他帶走了。舉報者和警察的懷疑倒也不是空穴來風:杰瑪,這個貧民窟里的18歲窮光蛋,他從未受過良好教育,只是一個給人斟茶倒水的侍者,怎么會答對一連串令專家學者也一籌莫展的冷僻問題?嚴刑逼供下,杰瑪講出自己能答對每一道題的原因,一道道題目牽扯出他的人生故事--從童年到成人,從貧民窟到演播室。
首先讓我印象深刻的情節是童年的杰瑪為了得到偶像阿米達·巴徹的簽名,不惜跳到糞坑中--童年的杰瑪就表現出如此勇敢執著的精神。盡管貧民窟里沒有優越舒適的生活環境,但是惡劣的條件和骯臟的環境掩蓋不住孩子們清澈的眼睛和天真的笑臉。正所謂"人之初,性本善",此時這些孩子是自由善良純潔可愛的。
在貧民窟,那些無家可歸的孩子的幼小身影與碩大的垃圾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眾所周知,小孩子是很好騙的,給點好處他們就會跟你走。當杰瑪,沙利姆,拉提卡三個火槍手被那個戴墨鏡的家伙收容時,我就有隱隱的不好的感覺。后來才知道這是個控制孩子乞討的犯罪團伙!他們不惜把健全的孩子毀成殘疾來獲得更多的同情和乞討金,但是那些不知情的孩子還一直練習歌唱,因為他們以為這樣能賺到更多的錢。多可悲!幸運的是最終沙利姆和杰瑪逃跑成功,自己拯救了自己。但是這是杰瑪第一次同拉提卡失散也是他們兩兄弟開始走向不同人生路的開始。
童年時期的杰瑪生活下的印度陰暗而骯臟。那些暴打、火燒異教徒的場景讓我感到恐懼,而我也相信這些是真實存在的,只是在以前肯定有。真心慶幸我生活在和平的國度。而杰瑪兄弟在火車上販賣東西,再跑去泰姬陵當導游偷鞋的情景讓我打從心底敬佩他們的謀生方式和勇氣。
很欣賞杰瑪這個主角,因為他善良堅強理智,一直都不向命運屈服,以堅持和不放棄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坎坷和不幸。讓我真正欣慰的是歷經重重磨難、兜兜轉轉后,他終于和拉提卡在車站相見。從孩童相遇到成年相愛,這份幸福來得太不容易,這樣的結局讓我著實高興--有情人終成眷屬。
電影最后一句:"It’s our destiny.(這是我們的命運。)"--這一句讓我感觸很深。我覺得我們存在的世界有存在命運一說,就像杰瑪的人生一樣,命中注定出生在貧民窟,命中注定要失去母親,命中注定會遇到拉提卡,命中注定會成為百萬富翁。太多的命中注定構成了年輕的杰瑪18年的人生軌跡。我們的人生何嘗不是這樣?只是沒有這么戲劇性罷了。大家都說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是誰又能確定命運真的是由自己掌控的呢?我相信命運,我相信冥冥中自有安排。但我們只能做的就是努力地去改變命運,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觀《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有感】相關文章: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后感01-06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后感30012-25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后感80012-25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后感英文12-25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優秀觀后感04-15
讀《貧民窟》有感04-02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后感2000字12-25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后感800字12-25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后感3000字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