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元宵節宣傳廣告語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也稱“上元節”,2016年元宵節到來了,小編與大家分享2016元宵節宣傳廣告語,一起來看看吧!
1、弘揚中華文明;構建和諧社會
2、挖掘xx文化底蘊;打造中國xx之鄉
3、三千年古城新姿美;五百步長街謎花紅
4、相約xx射虎;體驗古城民俗
5、承載年節傳統;唱響燈謎品牌
6、龍獅躍、猜燈謎、鬧元宵
7、弘揚民族傳統文化
8、正月十五花燈俏 豐富群眾精神生活 鑼鼓喧天鬧元宵
9、祝全鎮人民新年好,萬事順,合家歡,年運旺
10、紅紅火火過大年 龍獅歡騰鬧元宵
11、賀新年 鬧元宵 樹新風 促和諧
12、把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奮斗目標!
13、以我文明新貌,共慶新春佳節,喜迎世博盛會
14、文明的城市、歡慶的佳節,美好的生活
15、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 面從嚴治黨
16、挖掘民間習俗文化,提升示范城鎮品味
17、賞花燈,營造佳節氛圍;猜謎語,體驗鄉風民情
18、國事興,謎事興;繼傳統,促發展
19、以文化為內涵,提升城市品位;以燈謎為載體,豐富節日生活
【擴展閱讀】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中國古俗中,上元節(元宵節)﹑中元節(盂蘭盆節)﹑下元節(水官節)合稱三元。元宵節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2008年6月14日,北京市懷柔區、密云縣,山西省柳林縣,河北省蔚縣,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泉州市、晉江市、仙游縣、連城縣,甘肅省永昌縣,青海省樂都縣申報的元宵節(斂巧飯習俗、九曲黃河陣燈俗、柳林盤子會、蔚縣拜燈山習俗、馬尾-馬祖元宵節俗、泉州鬧元宵習俗、閩臺東石燈俗、楓亭元宵游燈習俗、 閩西客家元宵節慶、永昌縣卍字燈俗、九曲黃河燈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類別:民俗;編號:Ⅹ-71)。
2014年12月3日,北京市門頭溝區,河北省灤平縣,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浙江省寧海縣,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陜西省彬縣申報的元宵節(千軍臺莊戶幡會、掄花、河上龍燈勝會、前童元宵行會、淄博花燈會、彬縣燈山會)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節期節俗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燈節,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朝代沿革
唐朝,在國力空前強大的唐朝,元宵賞燈十分興盛,無論是京城或是鄉鎮,處處張掛彩燈,人們還制作巨大的燈輪、燈樹、燈柱等,滿城的火樹銀花, 十分繁華熱鬧
宋朝,宋代元宵除了“婦女出游街巷,自夜達旦,男女混淆”的狂歡外,還有官員派發利是、君王與百姓同賞元宵;甚至有恐怖色彩,刑獄機構會利用燈飾、圖像演繹獄戶故事或陳列獄具等。元宵節在宋代發展成最熱鬧的世俗狂歡節, 燈節更加豐富多彩,元宵賞燈持續五天,燈的'樣式繁復多樣,逛燈市更是一件十分賞心悅目的事情。詩人辛棄疾寫道:“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說的就是宋朝燈節花燈無數,煙花如星雨。那時還興起了猜燈謎,即將各種燈謎寫在紙條上,貼在花燈上,猜中的人還能得到小小的獎勵。這種娛樂益智的活動受到人們喜愛,廣為流傳。
到了元代大部分假期都被取消,元朝統治者認為生命在于運動,工作就是休息,全年假期只有16天。
明朝的燈節持續的時間更長,自正月初八到十七整整十天,以顯示歌舞升平。
清朝,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元宵節清朝則只有三天,但是燈火璀璨,燈也更加精致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
【2016元宵節宣傳廣告語】相關文章:
學校宣傳廣告語08-25
童裝宣傳廣告語02-27
牛排宣傳廣告語02-22
女裝宣傳廣告語02-20
家具宣傳廣告語05-24
宣傳玩具廣告語02-03
涂料宣傳廣告語02-06
喇叭宣傳廣告語11-29
模特道具宣傳廣告語02-27
茶飲料宣傳廣告語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