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圣誕節主題廣播稿
【廣播稿1】
甲:用耳朵延伸視線,用耳朵聆聽世界的絢麗色彩。大家好,又到了每周二的七色光電視臺時間,我是xxx
乙:大家好,我是xxx.
甲:馬上就到一年一度的圣誕節了,大家都在準備過節,做圣誕樹,唱著鈴兒響叮當,期盼著圣誕老人真的能從煙囪中下來偷偷在床頭的襪子里塞上圣誕禮物。那今天就讓我們來一同提前分享即將到來的——christmas day圣誕節。
乙:我喜歡這純潔的冬,白雪飛舞,讓圣誕安寧、歡樂、幸福。
甲:我仰望這翠綠的樹,絢麗溫馨,讓圣誕充滿祥和愛意。
乙:白色的雪,綠色的樹,襯著紅杉皓須的慈愛老人,駕著轆轆車報送平安。
甲:在經過了一段長長的冷寂后,圣誕節又回到我們身邊,也許她最珍貴的就是讓人們擺脫寒冬,重歸溫馨的記憶。
乙:現在,就讓我們與大家一同分享,世界是如何過圣誕節的。
甲:圣誕裝飾,圣誕老人。在圣誕節,帶給我們濃濃圣誕節氣氛的就是圣誕節的裝飾了。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圣誕色,圣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圣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有圣誕花和圣誕蠟燭。綠色的是圣誕樹,它是圣誕節的主要裝飾品,用砍伐來的杉、柏一類呈塔形的常青樹裝飾而成。上面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和紙花,還點燃著圣誕蠟燭。
乙: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誕老人,他是圣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圣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只襪子,等候圣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后把禮物放在襪子內。在西方,扮演圣誕老人也是一種習俗。在我們的記憶中,圣誕節總是少不了這位白胡子的老人,他總是帶給人們對于圣誕節的無限期待。
甲:圣誕老人的傳說在數千年前就已出現。故事情節大多被淡忘,然而圣誕老人卻永駐人們精神世界。每年圣誕節,圣誕老人騎在馴鹿上,圣童手持圣誕樹降臨人間,隨著世事變遷,作家和藝術家開始把圣誕老人描述成我們今日熟悉的著紅裝,留白胡子的形象。同時不同的國度和文化對圣誕老人也有了不同的解釋。
乙:那下面就讓我們通過圣誕老人來了解下世界各地的圣誕節。在德國,傳說圣誕老人扮成圣童把堅果和蘋果放在孩子們鞋里。他乘雙輪馬車四處漫游,觀察人們的行為,尤其是小孩,如果表現好,將會得到蘋果、堅果、糖等諸多獎品。壞孩子則得一鞭子。家長們靈機一動紛紛采用此傳說來鼓勵孩子們聽話。
甲:其實現在圣誕老人已經成為圣誕節最受喜愛的象征和傳統。他趕著馴鹿,拉著裝滿玩具和禮物的雪橇挨家挨戶給每個孩子送禮物的快樂老精靈的形象已深深地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乙:沒錯。在羅馬,圣誕節最早是從公元336年開始舉行的。古代羅馬人敬太陽為神,而陽歷12月24日是“冬至”日,就是太陽照射最短的一天,那么12月 25日就成了“太陽的生日”。當時送給羅馬人禮物的不是圣誕老人,而是太陽神。當羅馬政府扶植基督教后,太陽神變成了穿黃色衣服的短胡須圣誕老人了。如果你在羅馬看到“傳說中的圣誕超人”,請不要見怪。
甲:在美國和加拿大,圣誕老人的習俗基本上是相同的。北美防空聯合司令部在每年都會跟蹤圣誕老人在全球的行程,這引起了眾多媒體的關注和報道。美國政府還大力出動美國的一些著名歌手到偏僻的鄉村扮演圣誕老人的角色,讓所有美國人都能感受圣誕節的溫暖。
乙:圣誕節環、圣誕樹、圣誕賀卡……這些充盈圣誕色彩的物品一直在點綴著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圣誕佳節。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童話故事里,在床邊掛一雙圣誕襪,臨睡前悄悄地許下一個愿望,一覺醒來,圣誕襪里多了一份愛心的禮物呢!在西方的一些小國家,圣誕襪越臭,圣誕老人給的禮物才會越有價值。
甲:在土耳其,圣誕老人則是個與眾不同的角色。圣誕節扮演圣誕老人的人則是個公眾的“出氣包”,人們可以對他扔番茄、扔襪子甚至還可以欺負圣誕老人。仁慈的圣誕老人的口號就是“神,會原諒你的!”,只有人們欺負圣誕老人才能從他手上拿到禮物。
乙:啊?那圣誕老人豈不是很可憐?
甲:更為可憐的是,圣誕節的晚上,對圣誕老人折磨得最有新意、最特別的公民還會被授予“年度獎項”,獲得豐厚的一整套家具。不過,下一年的圣誕老人將由此人擔任。
乙:了解了圣誕老人后,讓我們來談談圣誕節習俗。其實在不同的地區,人們慶祝圣誕節的習俗也不同。在瑞典,傳統上公司會在圣誕節前一星期邀請員工參加一個圣誕午餐。圣誕節在瑞典任何一個地方其實都是享受美食時節,圣誕節盛宴上的重點還是以烘烤火腿為主,但是哪一天享用它,在不同的地方卻也不同。不過在瑞典有一個約定俗成的慣例,那就是圣誕前夜這一天也就是12月24日下午3點準時收看迪士尼的特別節目。
甲:收看迪士尼節目?這倒是很有趣啊。想象一下,在平安夜,大家圍坐在烤爐旁一起觀看《米老鼠和唐老鴨》是怎樣的情景。
乙:然后還吃著瑞士糖。的確,我想這應該就是其他國家所模仿不來的圣誕習俗了。
甲:恩。那在捷克,人們主要是在12月24日慶祝圣誕節,這天晚上大家會相互贈送禮物.根據傳統,禮物是由"小耶穌"帶來的.為了使節日更豐富有趣,很多古老的圣誕傳統保存了下來.人們被告戒在正式的晚宴準備好前,不能吃任何東西,為了能最后吃到閃閃發亮的烤豬.禮物呢,則被安置在圣誕樹下,人們將會在晚餐后開啟自己的禮物.
乙:我想在晚餐前美食的誘惑和在用餐時對開啟禮物的期待應該也可以算是圣誕節的亮點了。在波蘭,就有一種很浪漫的圣誕習俗。在圣誕夜人們講一同等待黎明的到來,在第一顆星星出現時,人們將交換禮物,然后開始享受美食。
甲:的確很浪漫,有點像偶像劇的情節了。在英國,圣誕拉炮是一種慶祝圣誕節不可或缺的形式,而圣誕童話鬧劇更是風行于年輕的家庭中。另外,自從西元 1947年開始每年挪威首都奧斯陸都會贈送一棵云杉樹給英國人民作為表示英國于二戰支援挪威的感謝之意。這棵樹立于倫敦的特拉法加廣場(即鴿子廣場)而且是全英國最知名的圣誕樹, 象征著英國和挪威人民之間的友誼。
乙:最后讓我們來聊聊圣誕節美食吧。正像中國人過春節吃年飯一樣,西方人過圣誕節也很注重全家人圍坐在圣誕樹下,共進節日美餐。
甲:在傳統的圣誕餐桌上,烤火雞是不可缺少的菜式。在一些亞洲國家,或許每年只有圣誕節這一天才吃火雞,以慶祝佳節;但在歐美,尤其是美洲大陸,火雞卻是很普通的一種肉食,而且在感恩節和圣誕節這兩個大日子里,火雞更是傳統的食品。據說在一六二零年的圣誕節,大批來自英國的移民抵達美洲大陸的樸里茅斯山。當時,那兒物產貧乏,只有遍布山野的火雞,于是他們便捉火雞,作為過節的主菜。因此圣誕大餐里,除了火腿、甘薯、蔬菜、葡萄干布丁、水果餅、雞尾酒之外,當然少不了火雞這位“仁兄”了!
乙:吃火雞的歷史已經有近四百年了。這個象征豐收團圓的感恩大餐原本并非指晚餐。而應該在中午吃。由于感恩節是每年11月第四周的星期四。已經非常接近圣誕節這個一年中的大節日。而圣誕節正是感恩耶穌降臨的日子。因此,象征感恩的火雞大餐便延伸到了圣誕節。每當圣誕節的到來,人們總會想到香噴噴的火雞。
甲:除了火雞,還有紅莓苔子果醬、甜山芋、玉蜀黍、 南瓜餅、沙拉自己烘烤的面包及各種蔬菜和水果等。這些東西都是圣誕節的傳統食品。圣誕節的聚餐是甜美的,每個人都愿意在飯桌旁多呆一會兒,他們一邊吃一邊愉快地回憶往事,直到最后一根蠟燭燃盡,他們才離開那可愛的餐桌。
乙:說了這么多,我都快要垂涎三尺了 ,尤其是那美味的火雞啊。
甲:哈哈享受完了美食,讓我們來談談關于圣誕節的藝術。一個節日往往能帶動藝術的發展。
乙:是的。比如圣誕節激發了許多虛構的圣誕故事。圣誕故事試圖用現在的神話故事的形式表現圣誕節精神。內容通常是觸動心靈的關于圣誕奇跡的故事。他們中的一些已經變得非常有名并且已經變為大眾文化的一部分,這些故事已經被作為圣誕傳統流傳至今。
甲:不僅如此。圣誕期間上映的新片是不僅是每年電影工業票房的保證,圣誕也是各大電影公司和著名導演群雄逐鹿的黃金時節。這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柴可夫斯基創作的胡桃夾子芭蕾舞劇。故事敘述的是一位年輕俄國女孩在圣誕夜進入夢境后發現圣誕飾品都有了生命的故事,類似的還有查爾斯?狄更斯所著的《小氣財神》。《小氣財神》講述的是一個關于吝嗇鬼的故事。主人公拒絕圣誕節所代表的發善心和同情他人的精神ì直到他遇見了圣誕精靈。通過這些故事,作者基本把英語國家的圣誕節慶祝狀況描述了出來,同時故事也反對了圣誕節期間的商業氣息。
乙:如果說狄更斯描述了英語國家的圣誕景象,那么thomas nast就提供了現代英語國家圣誕老人的基本形象。nast的19世紀的圖畫給出了圣誕老人的相貌,描繪了圣誕老人胖乎乎聲音宏亮的形象和圣誕前夜乘著雪橇來到屋頂的情形。另外,也有一些描述圣誕節的小詩誕生。
甲:雖然圣誕節的符號象征已經通過電視電影廣泛傳播,但在一些堅持傳統的國家仍舊保持原樣,圣誕老人及其故事也各國有別。一些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的圣誕節故事并非如狄更斯描述的那樣輕松愉快。
乙:是的,那我想大家都知道的就如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了。不像那些美好的圣誕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最終以悲劇結尾。
甲:確實如此。那我們說的這些圣誕藝術,其實是反映了圣誕節對文化和商業發展的帶動。我們已不難發現,圣誕節對我們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大了。
乙:接下去,讓我們進入英語風采演講環節,有請五(2)班的同學為大家帶來的表演。
甲: 又到了節目的尾聲。讓我們一起與大家分享了即將到來的圣誕節。那究竟什么是圣誕快樂呢?
乙:是幸福的期待,是開心的笑容,是圣誕卡中的祝福,是挺我們的節目。
甲:這就是我們提前送上的圣誕禮物,祝大家圣誕快樂!,感謝大家的收聽,咱們下期再見
【廣播稿2】
陽光燦爛的日子,我們分享你的快樂,細雨綿綿的時候,我們傾聽著你的心聲,在成長的日子里,我們相伴每一天。 今日的精彩,明日的記憶,將聲音釋放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用我的筆,記錄時間的脈搏,用我的聲音和你一起感悟青春的快樂,傾聽我們的每日播音,關注我們的節目,您是我們永遠的動力,“校園之聲校園 廣播站”是您永遠的朋友。 感激聲波, 連接你我。 大家好,這里是紅領巾校園廣播站, 我是播音員牛亞欣 , 本次節目的主要內容有:天氣預報、文學時空,校園點歌臺。
同學們,你們知道圣誕節嗎?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喜歡過圣誕節.圣誕文化越來越濃郁!對于圣誕節的來歷,你又知道多少呢?在這,我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不知道的話好好聽,豐富自己的知識積累哦! 12月25日的圣誕節是慶祝基督教創始人耶穌基督生日的日子,是西方國家最大、人們最喜愛的節日。據《圣經》記載,上帝決定讓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投生人間,找個母親,然后就在人間生活,以便人們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學習熱愛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熱愛。“圣誕節”的意思是“慶祝基督”,慶祝瑪麗婭生下耶穌的時刻。開始教會并無圣誕節,約在耶穌升天后百余年內才有。據說:第一個圣誕節是在公元138年,由羅馬主教圣克里門倡議舉行。而教會史載第一個圣誕節則在公元336年。由于圣經未明記耶穌生于何時,故各地圣誕節日期各異。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羅馬教廷定12月25日為圣誕節。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會領袖在伯利恒聚會,進一步予以確定,從此世界大多數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為圣誕節。十九世紀,圣誕卡的流行、圣誕老人的出現,圣誕節也開始流行起來了。由于圣經記載耶穌生于夜間,故傳統稱12月24日夜為“圣誕夜”或“平安夜
下面進入《生活小竅門》欄目。今天我們教大家一招與健康有關的: 冬季一定要關注鼻子健康! 冬季是感冒的高發季節,為了預防傷風感冒時打噴嚏、鼻癢等癥狀,可以經常按摩鼻部。方法是用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在有熱感時,用手拇指外側沿鼻梁、鼻翼兩側上下按摩30次左右,接著,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15~20次(迎香穴在鼻唇溝中,鼻翼外側緣旁0.5厘米)。手法由輕到重,但不要損傷皮膚。在早晨起床前,晚間睡覺前各按摩一次,其他空閑時間也可進行。此法可疏通經絡,增強局部氣血流通,大大加強鼻的耐寒能力,可有效預防感冒和鼻病,也能治療傷風,鼻塞不通
同學們時間過的真快,又到了和大家說再見的時間了。最后祝同學們開心快樂每一天,再見。
【12.25圣誕節主題廣播稿】相關文章:
圣誕節廣播稿04-05
文明主題廣播稿03-28
放飛夢想主題廣播稿12-28
新生開學主題廣播稿12-16
商場圣誕節廣播稿12-18
教師節主題廣播稿05-03
中秋節主題廣播稿09-19
護士節主題廣播稿08-16
運動會主題廣播稿01-12
世界環境日主題廣播稿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