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海歸創業轉向二三線城市 機遇挑戰并存
“這是已經包裝好等待發貨的產品,車載EPS轉向器。”在杭州下沙高新技術開發區,經營一家汽車零部件公司的海歸王朝久說。
在日本本田汽車總部工作18年后,王朝久被中國蓬勃發展的汽車工業和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前景吸引,回到國內創業。
王朝久的企業并沒有落戶北京、上海或者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他把創業地點選在杭州,因為“政府提供了很大支持,地區民營經濟發達,人力成本又比一線城市低”。
由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3)》預測,未來5年內,中國將迎來回國人數比出國人數多的歷史拐點,而海歸創業的地點逐漸轉向內地以及中小型城市。
據了解,為吸引海外留學人員歸來創業,很多二三線城市都出臺了相關政策支持,例如浙江的全球引才521計劃、溫州市580海外精英引進計劃、江蘇的“雙創引才”、大連的“海創周”、武漢的“黃鶴英才”計劃等。
盡管地方政府求賢若渴,但海歸回國創業仍面臨高端人才招聘難,商業環境、政策環境有待改善等問題。
“懂互聯網技術、金融證券、廣告傳媒各方面的人才很稀缺。”浙江傳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立者、在華爾街工作過8年的李迪說,作為一家以大數據為核心的科技公司,招聘難讓他很頭疼。
李迪表示,公司技術涉及的核心是計算廣告學,這是一門新興學科,目前國內主要是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為此,公司成立了計算廣告學研究院,與浙江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傳媒大學進行合作。”
王朝久也表示,電動汽車行業是未來汽車業的發展趨勢,但是國內掌握核心技術的人員很少。“人才只能靠招進來后自己培養。”
除了人才招募外,商業環境不同也是海創人員必須面臨的問題。中國社科院社科文獻出版社發布的《中國海歸創業發展報告2012》調查顯示,社會文化障礙是海歸回國的最大顧慮,其次是政策制度和家庭生活障礙。
畢業于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的呂夏軍在家鄉浙江紹興創立了天夏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在他看來,雖然在紹興創業沒有在北上廣強大的競爭壓力,但公司依然難以與大型企業競爭,業務拓展亟待加強。
李迪談到了國內外企業文化的不同。在美國的經歷讓他很注重人才,講究誠信、直接、高效的溝通,而中國文化較為含蓄,企業機構運轉也相對低效。
“出現對市場環境不適應的情況是正常的,需要企業自身積極調整改變。”王朝久說,創業本就艱辛,有成功也有失敗。“如果是貪圖享受,我就不會回國創業了。”
李迪表示,二三線城市有很多偉大的企業,它們非常接地氣,實實在在地為提高當地經濟水平做出了貢獻,這正是他歸國創業的理想。
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輝耀認為,中國海歸人才回歸的大潮正在到來,相關政策重心也應逐漸從招才引智轉移到優化環境上來。“海歸創業地點逐漸轉向內地以及中小型城市成為趨勢,總體來講,機遇與挑戰并存。”
http://m.shddsc.com/【海歸創業轉向二三線城市 機遇挑戰并存】相關文章:
"海歸派"創業利與弊09-25
創業者如何挖掘創業機遇09-26
歡迎海歸回鄉創業宣傳口號12-01
海歸開模玩店的創業故事09-26
取消報關員考試帶來的挑戰和機遇04-29
80后海歸開培訓學校實現創業夢09-25
北京海歸創業的優惠政策解讀201709-25
挑戰杯創業計劃書11-12
挑戰杯的創業計劃書11-17
“挑戰杯”創業計劃書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