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4第十屆廣州乞巧文化節在珠村舉行
“七夕天河 夢圓廣州”——2014乞巧文化惠民演出暨第十屆廣州乞巧文化節在珠村舉行
“七夕今宵看碧宵,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唐代詩人林杰描寫的乞巧盛況又在中國乞巧第一村——天河珠村上演。7月29日夜色初襲,珠村七夕文化廣場以月色擁抱“2014乞巧文化惠民演出暨第十屆廣州乞巧文化節”。啟動式當晚,大型音詩畫《乞巧。夢之韻》拉開宏大唯美的乞巧文化畫卷,還舉行當代女子成人禮、廣州乞巧賽藝會頒獎和天河十大“最美家庭”頒獎。
廣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甘新,廣東省文化廳副廳長陳杭,中國民俗學會榮譽會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烏丙安,天河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石奇珠,天河區委副書記、區長林道平,廣州市婦聯主席蘇佩,廣州市文聯主席喬平等省市區領導與省市有關部門領導、著名非遺專家學者和工藝大師、各兄弟區宣傳、文化部門領導、珠村村民等參加了第十屆廣州乞巧文化節啟動式。
十年磨一劍 乞巧民俗牌綻放新精彩
乞巧文化,世代相傳,生生不息。珠村人用勤勞和智慧演繹出具有厚重歷史、鮮明特色的乞巧文化,已經成為中國民俗文化一道絢麗的風景線。天河乞巧習俗成功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廣州乞巧文化節被評為“全省群眾性文化活動優秀品牌”。天河珠村乞巧文化已成為中國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中華文化大觀園中一道獨具魅力的風景。近年來,天河區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號召,著力傳承發揚乞巧文化,為嶺南文化增添新亮點,把乞巧文化打造成廣州世界文化名城的新名片。廣州乞巧文化節歷經十年的精心錘煉,已經成為廣州地區富有影響力的民俗文化品牌和民俗文化盛會。
2014.廣州乞巧文化節(第十屆)是乞巧民俗文化品牌的現實呈現,將繼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提升天河珠村“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文化品牌、增強廣州文化軟實力。本屆廣州乞巧文化節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天河區委、天河區人民政府主辦,于7月29日-8月3日隆重舉行。
天河區林道平區長表示活動以“七夕天河。夢圓廣州”為主題,圍繞“回歸、節儉、熱鬧、精彩”進行整合策劃,充分展現七夕民俗風情風貌,突出“文化惠民”。開展三場文化惠民演出,舉辦乞巧手工藝作品慈善義購,舉行七夕風情展芳華“2014廣州乞巧賽藝會,發布廣州乞巧文化節十周年理論成果書籍。組織”歡聚七夕“主題游園,設立”七夕展繽紛“乞巧集市,推出”七夕情“美食、購物酬賓活動,把文化節真正打造成全民歡慶的民俗文化盛宴。
據了解,“天河乞巧習俗”已于2010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珠吉街珠村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和“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廣州乞巧文化節被評為“廣東省群眾性文化活動優秀品牌。”大型音詩畫 啟動式乞巧文化畫卷宏大唯美
2014年廣州乞巧文化節的首場演出主題為《乞巧。夢之韻》,它將在傳承往屆經驗的基礎上融入新的視角,以更唯美、更貼近民眾心聲的形式,打造一場乞巧民俗文化的溫情盛典。
演出以《巧韻 夢圓珠村》《巧儀 祈福天下》《巧愿 厚德綿長》三個篇章呈現,展現四大亮點:一是整臺晚會以豐富的藝術語言,全面地展現乞巧民俗在珠村的歷史變遷和現代傳承、古典儀制與當代特色,多角度地呈現這一民俗節日強大的生命力和文化內涵;二是加入新興元素,使拜七娘儀式和當代女子成人禮等經典儀式“創新傳承”;三是在民俗文化表現中加入普通人的視角,以一家三代巧女情景表演的形式,敘述乞巧在質樸的女性身上代代相傳的光陰故事;四是牛郎織女七夕相逢,神話傳說唯美降臨來到人間,表達人們對愛情的至真夢想。
啟動式后,參會領導嘉賓還饒有興致地前往乞巧苑主題公園,參觀了游園活動。
乞巧賽藝會賽出新風貌
近年來,珠村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與珠三角保持越來越頻繁交流,珠村乞巧也迎來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組委會在珠三角地區選撥一批具有廣東民族民間特色、反映新時期、新思想、新觀念、新風貌的藝術作品參與2014廣州乞巧賽藝會,活動評選出賽藝會傳統供案金獎4名、傳統供案銀獎6名、傳承獎5名等15個集體獎項和金巧獎3名等3個個人獎項,共18個獎項。這些獲獎作品全面展示了十年來乞巧文化的發展歷程和乞巧工藝的創作成果。
在啟動式上,廣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伍第政,臺南市國際文化交流促進會理事長畢黎麗,廣州市政協學習文史委副主任黃淼章,著名文化學者、長沙民俗專家顧慶豐為賽藝會獲獎隊伍頒獎,希望在傳承人的推動和帶領下,讓更多人參與到保護和弘揚乞巧文化的大潮中來。
據悉,此次賽事由廣州市乞巧文化交流協會具體承辦,經過4個月的宣傳發動,共召集了臺灣臺南、廣州天河區、黃埔區,東莞、湛江、番禺等地區共15個隊伍參賽。此次大賽是乞巧民間工藝在廣州的第一次盛會,除了久負盛名的珠村、黃埔、東莞、番禺等傳統巧姐團隊,還涌現出男子乞巧團隊、殘疾人團隊、小學生團隊和職業學校團隊,呈現出傳統與現代、專業與民間、老年與少兒以及男性與女性兼備的新特點。
據了解,應澳門方的邀請,7月27日,廣州乞巧文化交流協會送出一百多件珠村及黃埔巧姐今年新創作的精品前往澳門參加2014亞太博覽會。借此平臺實現非遺文化節慶與世界遺產城市的文化交流。展會期間,現場播放乞巧文化宣傳片,巧姐們也傾情獻藝,與來賓互動,教授乞巧手藝。
天河十大最美家庭揭曉
今年3-7月,天河區婦聯在全區范圍內開展尋找“最美家庭”系列活動,最后評選出了10戶天河區“最美家庭”。這些來自各行各界的“最美家庭”,既有救死扶傷、孝老愛親的楷模,也有自強不息、創業奉獻的典范。(“平凡基石” 馬艷紅家庭、“雙警之家”梁業敬家庭、“民族團結”阿里根。依布拉音家庭、“孝老愛親”崔璨家庭、“相親相愛” 唐建蓉家庭、“綠色環保”蔣厚泉家庭、“熱心公益”梁自玉家庭、“翰墨書香”蔣述卓家庭、“體壇名將”冼東妹家庭、“救死扶傷”徐克成家庭)
在啟動式上,廣州市市婦聯主席蘇佩,天河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石奇珠為天河區“最美家庭”頒獎,希望“最美家庭”作為天河區文明家風的傳播者、社會文明風尚的帶動者,積極向社會詮釋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最美”,進一步發揮好示范表率作用,以先進事跡感染和帶動更多家庭參與“最美家庭”創建活動。
廣州乞巧文化節亮點紛呈
珠村主會場活動以傳統民俗活動、商貿旅游、互動體驗、便民服務為主線,創新活動形式,展現別樣乞巧風情。開幕式當天,珠村主會場隆重展示七夕民俗風情,擺七娘、拜七娘等傳統民俗活動引來大量游客欣賞;乞巧苑主題公園里還設有許多乞巧文化體驗活動,推出藝術家現場揮毫、漢式歌舞、茶藝武術、古箏古琴等漢服體驗、漢文化展示活動,還有投針驗巧、穿針斗巧、許愿樹許愿等民間傳統活動,吸引了不少慕名前來的游客前來領略乞巧的獨特魅力。
“七夕天河 夢圓廣州”——2014乞巧文化惠民演出暨第十屆廣州乞巧文化節一連六天,將有10余場活動與市民見面。本屆廣州乞巧文化節活動亮點如下:一是文化惠民,三場文藝演出進珠村。為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本次文化節將給市民帶來三場文化惠民演出。首場演出為7月29日晚的啟動演出,其余兩場分別在7月30日、7月31日下午在珠村七夕文化廣場舉行,內容包括精選的優秀群眾節目和我市專業藝術團體呈現的專業藝術表演。通過精彩、熱鬧、喜慶的演出,既為老百姓提供“精神食糧”,也為今年的廣州乞巧節活動營造歡樂和諧、溫馨舒暢、健康向上的文化節慶氛圍。
二是乞巧賽藝,七夕風情展芳華。“七夕風情展芳華——2014廣州乞巧賽藝會”活動將在珠三角地區選拔出一批具有廣東民族民間藝術特色、反映新時期、新思想、新觀念、新風貌的藝術作品到天河珠村集中展示,包括反映乞巧文化內涵和農耕文化特色的手工藝品,刺繡、雕刻、剪紙等傳統民間工藝品和將乞巧文化,民族特色與環保理念,新興工藝技術結合的創意工藝品等。通過賽藝會舉辦,能促進藝人們手工技巧的交流、展演,拓寬珠三角地區乞巧民間民俗活動制作的藝術視野,達到互相學習、增進友誼的目的,是對廣州乞巧節舉辦十年來乞巧工藝創作成果一次全面展示。
三是首次策劃開展手工藝作品慈善義購活動。充分利用廣州乞巧文化節影響力,引導社會關注弱勢群體、奉獻關愛之心,共同鑄就“愛心天河”、“幸福天河”,在節前廣泛發動轄內企業參與乞巧節慈善義購活動。以義購殘疾人工療站手工藝品等形式,搭建企業與殘疾人群體之間的愛心橋梁,推動殘疾人事業的發展、企業文化的建設和社會獻愛心氛圍的形成。
四是厚積薄發,發布廣州乞巧文化節十周年理論成果。在今年廣州乞巧節成功舉辦第十屆的特殊背景下,隆重推出兩大理論成果。一是已經出版《認知。傳承。融合:廣州乞巧文化論壇論文集》。以2013年廣州乞巧文化節期間舉辦的“認知、傳承、融合”高峰論壇所收集整理的海內外及港澳臺地區的專家學者的學術論文為基礎,出版該論文集,以增強對廣州乞巧的學術研究和理論參考,實現論壇成果的轉化。二是即將出版《中國乞巧 天河最美(2005-2014)》圖書。該圖書以天河珠村乞巧為重點,并附記載廣州黃埔橫沙、雙崗,番禺潭山、凌邊鄉村等十年乞巧情況,從搶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入手,將工藝、習俗、產品、制作過程、傳承方式、各路領軍人物的事跡一一用文字或照片等記錄、整理下來,展現廣州乞巧文化品牌近十年來取得的豐碩成果,是一本有史料價值、收藏價值、圖文并茂的精美作品。
五是結合商圈優勢,開展“七夕情”美食、購物酬賓活動。天河路商圈是中國最具規模的高端商貿聚集區之一,擁有正佳集團、天河城集團、太古匯、萬菱匯、廣州購書中心等大型商貿中心,集購物、休閑、餐飲、旅游、文化及都市時尚體驗于一體。今年廣州乞巧文化節將繼續利用天河路商圈商家齊聚的區位優勢,發揮乞巧文化傳統經典又不失現代浪漫情懷的內涵,開展“七夕情”美食、購物酬賓活動。
六是利用節慶品牌,扶持我區創新企業和諧發展。為擴大節慶影響力和覆蓋面,我區將充分發揮節慶品牌深入人心的巨大優勢,支持轄區創新企業開展以針對青少年群體為主的有關乞巧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動漫大賽(有相關啟動儀式及沙龍),創作乞巧一分鐘動漫短片,并依托公車、地鐵等載體的分眾傳媒上播出。一是利用活動來促使企業集結與整合有關動漫創意人才、企業、團隊、院校資源,以新理念、新模式、新技術、新形式產出的優秀動漫作品向廣大青年與少年群體宣揚博愛、奮發、創新的正面價值觀,傳承發展民俗文化傳統。二是通過活動,扶持企業之間搭建“文化+科技”復合產業鏈,推動我區文化創意產業健康發展。
七是博物館開館,打造乞巧文化傳承陣地。乞巧文化主題博物館,將于乞巧節啟動當天對外開放。在后續的精心打造下,它將成為融乞巧文化展示、交流,乞巧作品展覽、交易,乞巧工藝傳承、研發以及集乞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于一體的博物館。7月30日,將在博物館舉辦學者、工藝大師與草根乞巧藝人同場交流活動。
http://m.shddsc.com/【第十屆廣州乞巧文化節在珠村舉行】相關文章:
乞巧古詩08-05
《乞巧》的教學設計02-16
乞巧教學設計12-08
《乞巧》教學設計02-01
乞巧教學設計優秀12-08
乞巧節的來歷簡介03-04
2014第十屆金鷹節開幕式07-24
關于轉運珠帶來好運的說說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