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廣西三月三放假安排表格
三月三古稱上巳(sì)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那么2017廣西三月三放假安排表是怎么樣的呢?下面CNrencai小編收集整理的2017廣西三月三放假安排表格,歡迎閱讀參考!!
2017廣西三月三放假安排表
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人民政府各組成部門、各直屬機構:
根據自治區第十二屆人民政府第98號政府令精神,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現將2017年“壯族三月三”和清明節放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壯族三月三”期間,本自治區內全體公民放假2天,即3月30日、31日(農歷三月初三、初四)放假。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7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國辦發明電〔2016〕17號)精神,清明節放假時間為4月2日至4日,4月1日(星期六)上班。為營造我區“壯族三月三”良好節日氣氛,本自治區內4月1日(星期六)放假調休,4月8日(星期六)上班,即“壯族三月三”和清明節放假時間為3月30日至4月4日。
二、各地各部門要按照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打造“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旅游文化消費品牌的工作部署,組織引導開展好今年“壯族三月三”節日的相關活動,把“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打造成一個集民族文化、群眾體育、風情旅游、特色消費于一體的旅游文化消費品牌。
三、節假日期間,各地各部門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衛等工作,遇有重大突發性事件,要按規定及時報告并妥善處置,確保人民群眾祥和平安度過節日假期。
三月三簡介
歌圩節是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歷三月初三。歌圩節三月初三,每逢歌圩節,壯族人都要舉行盛大的“歌圩”活動,在這一天,男女青年要對歌終日,所以又稱為“歌節”。
柳州是壯族人民具有傳奇色彩的歌手劉三姐的故鄉,這里的壯族人民無論男女老幼都是能歌善舞的好手。歌圩那天,大伯、大嫂們提著事先準備好的五色飯和彩蛋,青年男女們則都打扮得很漂亮,姑娘們還要帶著繡球,涌向歌圩地點,魚峰山下是一個主要的歌圩。
歌圩的高潮是擂臺賽,歌臺設在山腳下的幾棵大榕樹下,歌手們相繼上臺獻藝。有老歌手,也有初登歌臺的新秀;人們歌唱著新生活,歌唱著甜蜜的愛。
歌圩節又叫“三月三”、“歌婆節”,是壯族傳統歌節。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歌擇配為主要內容;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唱生產歌、季節歌、盤歌和歷史歌。除農歷三月初三,春節、四月初八、中元、中秋以及婚嫁、小孩滿月、喬遷等時節都可形成歌圩。甚至趕圩路上歌逢對手時,也可形成臨時歌圩。
其起源程序有多種傳說,一說劉三姐發明山歌,眾人爭相傳唱,逐漸衍成歌圩;一說為娛神,除災驅疫;一說為記念一對堅貞情侶。
三月三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1、漢族
三月三,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后,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后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日。
漢族,有吃地(薺)菜花煮雞蛋的習俗。當天民間有流杯、流卵、流棗、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飯以及歌會等活動。漢族過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陸續發展為河畔嬉戲、男女相會、插柳賞花等民俗活動。
2、壯族
農歷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盛大的節日,相傳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三月三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壯族多于三月三來掃墓,通常在三月三時蒸五色糯米飯。
歌圩一般以唱山歌開場,展示能歌善舞的人文風情,千人共跳竹竿舞,每個方塊都很有壯鄉特色,人們捧著五色糯米飯,抱著壯鄉的美酒,扛起勞作的鋤頭,精致的簸箕也被舉在手中。
3、侗族
侗家傳說,古時侗家的原始屬地總是以桐樹開花時為插秧節。但有一年桐樹沒有開花,結果誤了農時,只好逃荒到報京一帶,為了吸取過去的教訓,每到三月初三人們便吹蘆笙唱歌,走訪親友,并相互提醒該忙農事侗族,多于節日舉行搶花炮、斗牛、斗馬、對歌、踩堂等活動,亦稱“花炮節”。
清晨,姑娘們到菜園采來半籃蔬菜,洗凈,穿戴打扮好聚在莫嘎樹下,等在那里的小伙子們伺機向意中人討籃,得到者便與姑娘約定還籃日期,屆時回贈水果與布料。從前有對青年男女相愛,而女方媽媽將她許給一富商,定于三月初四出嫁。初三這天,相愛的這對情侶在莫嘎樹下,悲憤欲絕,跳潭殉情。為紀念他倆,每年三月三,當地青年便來到這里吹笙對歌,掙脫了包辦婚姻的枷鎖。
4、苗族
“三月三”又稱“挑蔥節”,是從苗族古老的男女青年戀愛節日演化而來,據傳每到三月三這天,男男女女以挖野蔥為名匯集在一起在山坡上相親相愛,邊挖野蔥邊說話邊唱苗歌,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這一天苗族姑娘穿著盛裝,來到一個固定的地方展示她們的美麗。小伙子們也等著這一天,他們有機會認識很多姑娘,和她們對歌,如果相互喜歡的話,馬上就可以拉回家去。所以歌會散了之后就可以看到很多男男女女拉拉扯扯的。
5、瑤族
“三月三”又名“干巴節”即每年的“三月三”之前,瑤族男人都提前一個星期到老林守獵、捕殺野獸、下河撈魚摸蝦,并且烤成干巴帶回家里。婦女們上山采摘小靛葉等天然染料,煮水后染成紅、黃、藍、紫四種顏色的糯米飯用于敬獻盤古,年復一年,一直傳到今天。
瑤族,也以三月三為歌節,除唱序歌、茶歌、散歌外,還唱訴苦歌和謝仙歌,但很少唱情歌。吃喝少不了酒呀、茶呀之類的。
三月三是哪個民族的節日?除了以上的民族外,還有一些少數民族也過三月三,不妨來看看。
6、布依族
貴陽市烏當區新堡鄉一帶布依族將“三月三”又叫“祭地蠶”。這一帶的布依族為了保護農作物,爭取獲得豐收,于每年三月初三這天,都用炒包谷花作供品,三五成群地至附近山坡祭祀“天神、地蠶”,祈求天神保佑,不叫地蠶咬死田地里的禾苗,讓五谷豐登。祭畢,人們沿田邊土坎邊走邊唱山歌,并把包谷花撒向田土中。
北部壩王河一帶,因氣溫較低,此時楓葉尚小,未能著色,以三月十三日為“楓葉節”。節日這天,人們到山野踏青游春,兒童們摘嫩楓葉做成圓球拋打,婦女們則摘幾匹嫩楓葉插在頭髻上。此外,家家把糯米染成五顏六色,做花糯米飯吃。青年們到山坡上吹木葉、唱山歌。如遇上稱心如意的對手,晚上便相邀到布依村寨,通宵達旦地對歌。臨別時,主人家用芭蕉葉包著花糯米飯和雞腿肉分送歌手,作為節日的禮物。
7、畬族
以三月三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烏米飯。傳在畬族民眾中,三月三是可以與春節相提并論的重大節日。此日,家家宰殺牲口,祭祀祖先。許多人家往往選擇這一天舉辦婚禮。節日里吃烏米飯。夜幕降臨時,則舉行篝火會,競相對歌。
相傳在唐代,畬族英雄雷萬興率領各族人民起義,在一次戰斗中被困在山上。由于沒有糧草,起義軍眼看就要全軍覆沒,他們靠吃一種叫“烏稔子”的野果充饑,堅持了幾個月,在次年的“三月三”沖出包圍,反敗為勝。為了紀念這些畬族英雄,以后每年三月初三,畬族人就吃“烏米飯”作為紀念。“三月三”前后是春耕,所以吃“烏米飯”也有禱祝豐年之意。
8、黎族
三月三,是黎族傳統的郊游節。相傳洪水時期,天妃和觀音兄妹,飄泊在五指山區,幸免于難。為了傳宗接代,妹妹臉刺花紋,使兄認不出來,配成夫妻,生兒育女,刀耕火種,使五指山富饒起來。此后,每年三月三,黎族青年便帶上竹筒香飯,手打花傘,來到五指山上,迎接春天。
每逢“三月三”,各村寨的黎族同胞聚會于曠野上,挑著山蘭米酒,帶上竹筒飯,舉行打粉槍、射箭比賽以及中老年黎族男女吟歌對唱、跳竹竿舞等特色濃郁的民俗民風活動。屆時,還可以看到青年男女成雙成對進行“山戀”這一獨特的戀愛方式。
9、土家族
土家族的三月三,則是土家族的情人節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為媒,以踩腳定親。
土族傳統節日雞蛋會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歷三月三日或三月初八日、三月十八日,因地而異。屆時,在寺廟里舉行獻牲酬祭,請法師誦經跳酬神舞,以禳災祛禍,保五谷豐登,人畜兩旺。與會群眾還隨身攜帶許多熟雞蛋,一是自食,二是相互敲擊作戲。
【2017廣西三月三放假安排表格】相關文章:
廣西三月三清明節放假安排 201702-16
2017廣西清明節放假安排02-17
2017年廣西三月三清明節怎么放假02-14
廣西2017年三月三清明節怎么放假02-14
2017年廣西清明節放假安排02-22
學校2017國慶放假安排調休02-21
清明節放假安排 2017調休02-18
2017國慶節放假安排調休10-12
2017年國慶節日放假安排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