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24節氣時間
2017年的24節氣時間分別是什么時候?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提供的相關內容,快來隨小編看看吧。
2017年的24節氣時間
立春 02月03日 23:34:01 雨水 02月18日 19:31:16 驚蟄 03月05日 17:32:40
春分 03月20日 18:28:35 清明 04月04日 22:17:16 谷雨 04月20日 05:26:58
立夏 05月05日 15:30:59 小滿 05月21日 04:30:53 芒種 06月05日 19:36:33
夏至 06月21日 12:24:06 小暑 07月07日 05:50:38 大暑 07月22日 23:15:18
立秋 08月07日 15:39:58 處暑 08月23日 06:20:09 白露 09月07日 18:38:34
秋分 09月23日 04:01:44 寒露 10月08日 10:22:05 霜降 10月23日 13:26:36
立冬 11月07日 13:37:45 小雪 11月22日 11:04:34 大雪 12月07日 06:32:35
冬至 12月22日 00:27:53 小寒 01月05日 11:55:42 大寒 01月20日 05:23:33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 這些書幫你認識“老祖宗智慧”
前不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一屆常會上,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此前,昆曲、古琴、京劇、書法、珠算等30個“非遺”項目率先進入了世界級非遺名錄,二十四節氣是中國第31個列入該名錄的項目。消息一出,就引爆了社交媒體,不少網友微博留言:“老祖宗的智慧,不服不行。”
“二十四節氣”每一個名稱都優美動人,含蓄之中帶著美好的寓意,隨著中國歷法的'外傳,二十四節氣流傳到世界各地。今天就讓我們結合著與“二十四節氣”有關的出版物,幫您解讀“老祖宗智慧”。
關于時間的文化二十四節氣不僅僅有關養身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兩個節氣之間相間隔的時間約半個月左右。它們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的獨特創造,主要表明季節更替、降水強度、溫度變化、作物收成情況,因此它是對四季變化規律的總結,是關于時間的文化,是中華文明智慧和科技的結晶,幾千年來對推動農牧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在當今時代,“二十四節氣”是否還有存在的價值?
答案是肯定的。由老樹配插圖、中國最美圖書設計師王志弘操刀設計的《時間之書:余世存說二十四節氣》中表示,節氣既為農業服務,就是為人服務,節氣之人文意義,就在于體現了形而上的時光、廣義的生命。因此節氣與養生保健也有很大關系,更與我們對生命、自然、宇宙的認知有關——比如很多人身體不調,上火發炎,臉上長痘等,都是喪失時間感的結果;再比如一個人從國外回來,時差需要調整,他的生活狀態才能恢復。所以說,我們現代人仍離不開這種時間文化,作者余世存希望每個人都能夠調整確定好自己的時間和規律。畫筆下、鏡頭下、詩歌下二十四節氣有詩情有味道
另一個作家和藝術家合作的“二十四節氣”圖書還有中信出版社的《二十四:節氣書畫》,由作家沈勝衣和插畫家冷冰川搭檔,全書現代設計感十足,用黑白線條描繪節氣風物。一者以畫,一者以文,各自探求歷史與生命深處的精神面目,分頭刻寫似水年華消逝時光,傳達出對傳統文化的思考與心境。
時光是流動不止的,留住美好的時光是我們每個人的心愿。青年攝影師林帝浣的《時光映畫——鏡頭中的二十四節氣》一書,則是通過攝影,呈現給讀者一個不一樣的視覺“節氣歌”:從“立春”的料峭到“夏至”的蟬鳴,從“秋分”的收獲到“大寒”的霜雪,從這些鏡頭下的瞬間讓讀者再次回味一年中的季節變換。
此外,《富士山歌歷》一書又是另一種風格,此書從設計上將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和日本工藝美術配搭,用傳統右翻頁的閱讀習慣設計,圖畫也是從右邊的視角切入,用詩歌重述古老節氣的微妙變化,文字豎排,長短不一的句子自由垂落,以現代風格傳承古典、體味生命,給讀者帶來唯美古典的獨特心理感受。
【2017年的24節氣時間】相關文章:
24節氣養生之立春02-19
24節氣冬至是什么意思12-05
24節氣寒露應該吃什么水果04-16
關于節氣的對聯02-20
寒露節氣的習俗09-28
大寒節氣05-29
秋分節氣的習俗09-28
大寒節氣的習俗變化01-09
簡單的感人愛情語錄24條05-26
關于春天雨水節氣的古詩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