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圣誕節-2016圣誕節微信文章
圣誕節是西方的節日,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提供的圣誕節微信文章,快來隨小編看看吧!
圣誕節微信文章一
圣誕節是為了紀念耶穌的誕生?[對]
耶穌的母親瑪利亞與大衛家族的約瑟訂婚,卻奇跡般地由圣靈的能力懷孕。神派遣使者加伯列在夢中曉諭約瑟,叫他不要因為馬利亞未婚懷孕而不要她,反而要與她成親。
當馬利亞快要臨盆的時候,羅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恒務必申報戶籍。約瑟和馬利亞只好遵命。他們到達伯利恒時,天色已昏,無奈兩人未能找到旅館住宿,只有一個馬棚可以暫住。就在這時,耶穌要出生了。于是馬利亞唯有在馬槽上,生下耶穌。后人為紀念耶穌的誕生,便定他出生的日子為圣誕節,年年望彌撒,紀念耶穌的出世。
裝飾圣誕樹是一個源遠流長的風俗?[錯]
裝飾圣誕樹的風俗其實起源于德國,真正在世界范圍內流行要晚至19-20世紀,跟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圣誕節相比,實在算不上是源遠流長。
德國人習俗在12月24日,即亞當和夏娃節,在家里布置一株樅樹的習(伊甸園之樹),將薄餅干掛在上面,象征圣餅(基督徒贖罪的標記)。此外,室內還設有圣誕塔,是一木質的三角形結構,上有許多小架格放置基督雕像,塔身飾以常青樹枝葉、蠟燭和一顆星。到16世紀,圣誕塔和伊甸園樹合并為圣誕樹。
圣誕節送平安果是國際慣例?[錯]
嘛,這個其實是中國人的發明,平安夜-蘋果-平安果,很好理解是不是?不過這難保不是哪個賣蘋果的商家首先想出來的主意。不過既然德國人發明的圣誕樹也只有200多年的流行歷史,沒準咱們中國人發明的平安果有朝一日也能風靡世界呢~
圣誕節微信文章二
哪些國家會過圣誕節?
南美洲
在天主教盛行的南美洲,圣誕節的慶祝活動充滿著宗教主題。在這些國家,世俗的風俗和互贈禮物是歐洲和美洲土著人傳統的混合體,并且正越來越多的受到了美國文化的影響。
在哥倫比亞,贈送禮物的傳統中有一個為孩子們帶來禮物的`小基督,在智利成了"viejo pasquero"(圣誕老人,在巴西有被稱為"papai noel",他們都與圣誕老人有很大的聯系,可以說也是圣誕老人延伸的形象產物。在像秘魯這樣有著大量南美原住民后裔的地區,耶穌形象會使用歷史悠久的技法手工雕刻。在墨西哥,鄉村居民一起參與一場圍繞耶穌基督誕生的故事表演也是常見的。
北美洲及中美洲
除了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出現法國式的圣誕老人pere noel之外,在美國和加拿大,圣誕老人的習俗基本上是相同的。在墨西哥,posada是諸多非宗教式的圣誕節慶祝活動中的最亮點。在9天中,一群群城鎮市民挨家挨戶地走訪,象征著剛出生的耶穌的拜訪者。
亞洲
在臺灣,名義上,圣誕節不是假日,前任"總統"陳水扁在2005年11月25日贈勛梵蒂岡前任外交部長陶然樞機主教后,表示希望臺灣"與世界同步",圣誕節也放假一天。當時引起部分臺灣輿論認為陳水扁是刻意以"圣誕節放假"來鞏固梵蒂岡邦交。
香港受前宗主國英國影響,12月25日圣誕節及12月26日節禮日均屬公眾假期。澳門同樣受前宗主國葡萄牙影響,圣誕節是官方假日,和香港不同之處,是12月24日平安夜和12月25日圣誕節都是假日,12月26日節禮日卻非假日。
北歐
在北歐,過圣誕節的國家有瑞典、挪威等。在瑞典,傳統上公司會在圣誕節前一星期邀請員工參加一個圣誕午餐(julbord或jullunch。挪威的圣誕大餐會在12月24日舉行,挪威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特定的食物做為圣誕晚餐,然后"julenissen"(jule是圣誕的意思,nissen是挪威傳說中的精靈會帶禮物給表現好的小朋友。經過安靜的與家人團聚的12月25日,節禮日后會有另一場大型慶祝,兒童們會在此時在鄰居中挨家挨戶接受款待。
南歐
希臘的圣誕船裝飾意大利人的圣誕節柔合了現代傳統及羅馬祖先遺留下、慶祝natale(譯者注:圣誕節的意大利文的習俗。在希臘,縱然樹木是要進口的,但船是圣誕的傳統像征。
西歐
為了慶祝圣誕節所裝飾的房子(英國西南部在英國,圣誕拉炮(christmas cracker是一種慶祝圣誕節不可或缺的形式,而圣誕童話鬧劇(pantomime更是風行于年輕的家庭中。節日nine lessons and carols在劍橋是一個很流行的宗教活動。德國與荷蘭也有慶祝圣誕節的傳統。
東歐
在東歐,斯拉夫有個"森林爺爺"(ded moroz,被當地人認為并非是圣尼古拉斯的延伸形象,而是圣誕老人。
從1991年蘇聯解體后開始,圣誕節日祝在俄羅斯重新復蘇。圣誕夜的"神圣晚餐"包含12道菜肴,每一道都是為了紀念耶穌的門徒。
在波蘭,圣誕夜是齋戒的第一天,然后,在第一顆星星出現,交換禮物之后人們便開始享受。而接下來的日子通常是用來拜訪朋友的。
中歐
在捷克、波蘭和斯洛伐克等國家,都有過圣誕節的習俗。
在捷克,人們主要是在12月24日或圣誕夜慶祝圣誕節,這天晚上大家會相互贈送禮物,圣誕夜里不能吃任何東西,禮物被安置在圣誕樹下,人們將會在晚餐后開啟自己的禮物.
在波蘭,圣誕夜是宴會的第一天.宴會是從圣誕夜第一顆星星出現時開始的,然后大家開始互贈禮物.在第二天人們會走訪親戚朋友們.
在斯洛伐克,圣誕節是一個大型的家庭,食物,宗教慶典.
拓展:
圣誕節(Christmas或Cristo Messa ),譯名為“基督彌撒”。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每年12月25日,是基督徒慶祝耶穌基督誕生的慶祝日,在圣誕節,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會先在12月24日的耶誕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舉行子夜彌撒,而一些基督教會則會舉行報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慶祝圣誕節;而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東正教的圣誕節慶祝則在每年的1月7日。因為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因而又名耶誕節。這一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會都舉行特別的禮拜儀式。圣誕節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亞洲的香港、澳門、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圣誕節,這個被認為是西方“洋節”的節日,開始在中國“入鄉隨俗”。 中國式圣誕節,形態各異的圣誕樹,身著紅色圣誕服飾、留“白胡子”的店員,“圣誕快樂”句句問候。西餐廳特出的“溫馨”、“浪漫”等主題,更加是贏得年輕情侶的追捧。 “中國式”圣誕節是一個令人著迷的中國矛盾:圣誕節在中國已成為一個非常受歡迎的節日,相關的生意非常紅火,但中國并不是一個宗教國家。圣誕節傳統在中國還很年輕,但是與中國數百年來吸收和改造的許多外國風俗一樣,中國的圣誕節也越來越具有中國特色。對于外來者來說,這些中國特色有時令人著迷,有時令人困惑。如在平安夜,一種叫“平安果”的禮物,在人們的手中悄然傳遞著。平安夜送“平安果”這個習俗,只有在中國才有。
過圣誕節的傳統在中國興起的時間仍相當短,但正如中國幾個世紀以來已經吸收并為其所用的許多外國習俗一樣,圣誕節已形成中國特色。第一,人們對待圣誕節的方式更像是過圣帕特里克節或情人節。也就是說,它是一個讓人感到心情愉快的日子。人們紛紛外出與朋友聚會,而不是像西方人一樣與家人共度時光。慶祝圣誕節的典型方式包括看電影、唱卡拉OK或者購物。圣誕前夜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購物時段。年輕的情侶或夫妻一直把它視為一個浪漫的日子。滑雪場和游樂園是很受歡迎的度假場所。 中國的基督徒若想過西式的圣誕節,將會受到約束,盡管政府允許更加商業化的圣誕節自20世紀90年代起開始逐漸變得欣欣向榮。無論是否有意為之,它都使西式的圣誕節黯然失色,淡化了這個節日的宗教內涵。從某種意義上說,圣誕節在中國變得越流行,其具有的基督教特性就越少。
【2016圣誕節-2016圣誕節微信文章】相關文章:
圣誕節微信溫馨賀詞02-22
2016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02-01
2016年辭職信模板03-27
2016必備求職信模板02-19
2016應聘美工個人求職信05-24
2016會計專業求職信05-09
英語專業求職信201605-08
2016英文求職信范例02-20
2016經典英文求職信模板02-20
2016關于工作推薦信模板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