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是什么節日
圓周率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一般用希臘字母π表示。可能是因為定義簡單以及在數學公式中隨處可見,π在流行文化中的出現頻率及地位遠遠高于其他數學常數。以下是小編整理的3月14日是什么節日的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3月14日:國際圓周率日的起源
國際圓周率日可以追溯至1988年3月14日,舊金山科學博物館的物理學家Larry Shaw,他組織博物館的員工和參與者圍繞博物館紀念碑做3又1/7圈(22/7,π的近似值之一)的圓周運動,并一起吃水果派。之后,舊金山科學博物館繼承了這個傳統,在每年的這一天都舉辦慶祝活動。
2009年,美國眾議院正式通過一項無約束力決議,將每年的3月14日設定為“圓周率日”。決議認為,“鑒于數學和自然科學是教育當中有趣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學習有關π的知識是一教孩子幾何、吸引他們學習自然科學和數學的迷人方式……π約等于3.14,因此3月14日是紀念圓周率日最合適的日子。”
3月14日:國際圓周率日怎么過
背誦圓周率“π”
因為圓周率“π”是無理數,很多人通過背誦“π”小數點后面的數字來表現記憶力。
吃派
“π”與“派”同音,于是在3月14日的圓周率日到來時,不少人會吃派來度過。據說這一傳統是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引領下流行開的,該校數學和理工系的年輕人,往往在3月14日組團吃派(Pie)。
美國的必勝客門店,也有的在當天掛出普林斯頓的教授約翰(音譯,Emeritus.John.H.Conway)出的數學題,解答出來的幸運獲獎者可免費獲贈店家提供的比薩3.14年。
以“π”為主題的其它活動
在圓周率日,也有人會欣賞以“π”為主題的音樂,如圓周率之歌;閱讀“π”相關歷史,學習有關“π”的數學知識;還有一些人會觀看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等。
祖沖之與圓周率的故事
祖沖之是南朝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是世界上把圓周率算到第七位的`第一人,所以圓周率又被稱為“祖率”。他在數學和天文學上的貢獻,對后世的發展有著很深遠的影響。
祖沖之生于429年,卒于500年,是中國南北朝時期有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其祖父乃是祖昌,主管土木工程;其父祖朔,學識淵博,受人尊重。所以祖沖之有一個很好的成長環境,來自家庭的熏陶和自己的努力,使他很早就有了博學的美譽。
祖沖之能在科學上取得巨大的成就,這和他執著、勤奮的研究態度有著莫大的關系。他搜集了大量的資料,上至遠古,下至他生活的年代,他全部都進行考察,而且他絕不會把自己的思維局限在古人的認識中。這也是他能在科學上走得比別人更遠的原因之一。
后來,孝武帝聽聞祖沖之的名聲,任命他到總明觀任職。當時,總明觀是最權威的科研機構,在總明觀任教,讓他能夠接觸到更多、更豐富的資料,也讓他擁有了進行研究與開拓的資本與條件。
其后數年,祖沖之雖然繼續擔任朝廷命官,生活并不安定,但他從沒放棄過對科學的研究。公元462年,祖沖之在天文學上的嘔心瀝血之作——新歷法《大明歷》終于完成。
祖沖之晚年的時候,由于政局變化,祖沖之的研究方向也隨之發生的改變,從對數學、天文學的研究轉變為對文學和社會學的研究。這種改變是由生存環境和社會現實所決定的。
祖沖之從小就對古書一竅不通,卻極愛數學,富有實踐精神。幼時,私塾的先生告訴祖沖之,“圓周是直徑的3倍”。祖沖之對此產生了疑問,第二天就跑去村頭測量車輪,量來量去都與這個結論不符。此后多年,這個疑問一直困擾著他。
后來,祖沖之受到劉徽的“割圓術”的啟發,沿著他的方法繼續研究下去,以期求得更加精準的結果,而為了防止出現差錯,他的每一步都會計算兩遍。經過無數遍的演算,最終得出了圓周率在3 . 1415926和3 . 1415927之間的結論。
祖沖之是將圓周率精確到第七位的第一人,與歐洲相比,早了1000多年。所以,圓周率又被稱為“祖率”,是對祖沖之這一偉大成就的紀念。
【3月14日是什么節日】相關文章:
618是什么節日01-27
520是什么節日01-25
古爾邦節是什么節日01-17
寒衣節是什么節日10-04
龍頭節是什么節日03-09
印度節日diwali是什么06-12
元夕是什么節日01-16
正月十七是什么節日01-13
618的節日是什么06-08
臘月十七是什么節日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