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家鄉端午節風俗作文

時間:2024-06-20 18:06:55 端午節 我要投稿

家鄉端午節風俗作文(匯編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端午節風俗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端午節風俗作文(匯編15篇)

家鄉端午節風俗作文1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端午節是男女老少都喜歡的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我最喜歡的。因為端午我會回外婆家過,而外婆家在端午節有許多有趣的習俗活動。

  去年端午,外婆就教了我一門手藝——繡香包。首先外婆帶我了解香包:中國傳統的香包多用綢布制成,內裝雄黃、熏草、艾葉等香料,早在3000年前就出現了,可以驅蚊,據說改可以辟邪呢。

  簡單了解香包后,我們就開工了。首先剪一塊長方形布,在布的背面、離布邊0。7厘米處畫上線,畫的線就是需要縫的線跡。畫好后把布對折、攤開,在對折線處把掛繩斜著反著放,然后按照畫出的輪廓從掛繩處起針開始縫,縫一個L形結束,就變成了一個開口的小袋子。接著把布翻過來,塞入一點填充棉。拿到填充棉的我開始輕輕地捏,感覺白白的棉花像云朵一樣柔軟Q彈,簡直令人愛不釋手!捏了一會兒,我往袋子里面放入香味獨特的艾草(撮得小一點),再用填充棉填好,但是不要填太多,不然會變成一個快撐破衣服的“大胖子”。都塞完后,現在就得到了一個正方形的艾草包,只需要用手捏住正方形沒有縫合口的兩條平行邊,把沒縫的布往里翻從里開始縫,縫好收尾就行了。嘿嘿,一個自制香包就完成啦!我高興得合不攏嘴,捧在手心左看右看。

  第一次縫香包不怎么好看,所以我決定再縫一個。經過我的精心制作,一個精致的香包又完成啦!外婆沒有想到我可以進步這么快,好好地表揚了一下我,夸得我心里美滋滋的`。在外婆的鼓舞下,只用了一個下午,我又縫了三個,各個都是獨一無二的美。這么多香包送給誰呢?正巧,媽媽下班回來看到美麗的香包,也夸了夸我,跟我說:“不如把這些香包分別送給弟弟妹妹吧!”“好啊!”一想到弟弟妹妹的書包上可以掛著我繡的香包,我都給高興“壞”了!

  外婆家的端午節除了縫香包,還有許多其它活動,比如編織五彩鴨蛋簍子、帶五彩繩、包粽子……希望下一個端午節,可以繼續到外婆家體驗這些有趣的習俗。

家鄉端午節風俗作文2

  端午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是一個熱鬧的節日,也是一個家人團聚的節日。在這一天里,人們都要包粽子、掛艾草、扎香囊、煮雞蛋,還要綁五彩繩,通過這些傳統習俗來避災祈福、慶祝節日,同時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傳統風俗項目多種多樣,但我最喜歡的要數包粽子了,因為這是一種特定節日才能品嘗到的甜美食品。

  端午節當天,奶奶都會來到我們家里,親手為我們包粽子,這可是奶奶的拿手絕活,只見奶奶習慣的坐在板凳上,拿起一片早已浸泡好的粽子葉,雙手一交叉就將粽葉兜成一個圓錐形的小兜兜,先放一些已經浸泡的十分飽滿、白滑的江米墊底,然后放入花生仁、大棗,再用江米將其覆蓋,直到裝滿粽葉的小兜,手法絕妙的.奶奶一下就把它裹成了一個“立體三角形”,再迅速用馬蓮繩將這個“立體三角形”捆綁個結實,就這樣一個小粽子就包好了。

  看著奶奶微笑的臉龐和嫻熟的動作,我也迫不及待地想一試身手。于是,在奶奶的指導下,我拿起一片粽子葉,有模有樣學著奶奶的動作包了起來,兜小兜、放江米、埋大棗、扎馬蓮一板一眼,可結果還是不太理想,那粽子被我包的七扭八歪,完全看不出是“立體三角形”但那畢竟是我的親手杰作,心里還是很高興的。

  奶奶身手利落已經包好了全部的粽子,把它們放在一個大鍋里蒸了起來。粽子需要好長時間才能蒸好,所以閑不下來的我就去幫爸爸掛艾草,爸爸個子高,負責把一束艾草懸掛到家門的上角,而我負責給爸爸遞送著工具,在我們的通力配合下,艾草很快就掛好了,看著綠綠的艾葉,希望我的家人們都能夠健健康康。

  “粽子出鍋啦!”一直在忙碌的奶奶喊道,還在門外的我早已經聞到了粽子飄出來的香味,口中也早已生津,不住的咽著口水。熱氣騰騰的粽子被擺放在媽媽已經準備好的一桌飯菜中央,勞苦功高的奶奶被請入上座。對了,好像還缺少了點什么,賽龍舟啊!打開電視,精彩激烈龍舟比賽正如火如荼,吃著香甜的粽子,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開心幸福。

  這就是我喜歡的端午節,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傳統節日,它給了我們帶來許多快樂和溫暖親情,我愛端午節!

家鄉端午節風俗作文3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可我最喜歡端午節了!

  端午節這天可是要吃粽子的。端午節的前一天,我們準備好了包粽子的材料:糯米浸泡2至3小時,粽葉清洗剪去梗,用開水煮五到八分鐘,粽子的餡料可豐富了,有芝麻、花生配豬肉的;有紅豆黑豆配豬肉的;也有栗子配豬肉的.....我最喜歡栗子味的,所以每一次我都叫媽媽買很多很多的栗子。

  開始包粽子了,媽媽邊示范邊解說:先取兩片粽葉一頭一尾的反方向重疊,放入一小碗米,用手指在米中間輕輕劃一字,放入1到2勺餡料,再放入一小碗米,蓋住餡料,然后把外端粽葉往里折疊,并向后折去。包好一端,再以同樣的手法包好另一端。在我們家是用竹繩綁粽子的,把竹繩的一頭插到粽葉里,再繞著粽子繞兩圈,繩子不能過緊或過松,以輕扯不移動即可。

  聽媽媽說的可輕巧了,可一到我操作時,不是米在跟我作對,就是粽葉在打架……我把這些餡料弄得滿地都是,最后,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成一個像樣的粽子。看著包好的粽子,我疑惑地問媽媽:"為什么端午節非要包粽子吃呢?"媽媽說:"包粽子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他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富國強兵,極力主張聯齊抗秦,但他意見不但不被國君采納,反而被罷了官,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歷5月5日這天,屈原投江自殺。屈原投江后,楚國人民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粽子),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就這樣,年復一年,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今天,這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征,在人們心中占據著一定的位置!

  除此之外,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早上,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插上艾草或香茅,以此驅邪祛病。

  隨著歷史車輪的滾動,端午節帶著人們美好的愿望,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

家鄉端午節風俗作文4

  粽子,是在端午節一定要吃的食物。據傳,在端午節那一天,我國古代著名詩人屈原投江自殺。人民為了不讓江底的鮫魚啃噬屈原的尸體,紛紛往江中投放粽子。

  在家鄉,包粽子這個風俗在端午節時尤為盛行,可以說是家家都在吃的食品。它用糯米制成,三角形、長方形都有,中間加入蜜棗,也有加肉餡的,最后用粽葉包起來。

  兒時的端午節,在家鄉溫馨的祖宅里,最難忘的是一家人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奶奶會教全家人包粽子。她先用水把粽葉洗干凈,然后把糯米一勺一勺放進粽葉里鋪平,再放入一顆蜜棗,接著放入糯米直到把蜜棗給蓋住,最后把粽子裹起來用草或者繩子扎緊。

  我們也跟著一起包,小手上、衣服上,還有地上到處都是撒掉的糯米。因為力氣不夠跟經驗不足,包出來的粽子有的像三角形,有的尖尖的,有的扁扁的,還有的都露餡了!我們看著那些包得不好看的粽子笑,奶奶看著我們笑。這包進去的,是我們的笑聲,是我們美好的回憶;這包進去的是甜餡,是甜甜的心,也是大人們對我們的'關懷和對我們的耐心。

  粽子一個個被放進了水里,過了一會,這一個個翠綠色的粽子就漂浮在沸騰的水花里了,老遠就聞到了粽子的香味,真叫人饞!我們這些小孩子迫不及待的去嘗了一口,哇好燙好燙,把舌頭都燙壞了,果然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啊!

  我的家鄉的風俗啊!我們自己包的粽子,凝聚了一種無法割舍的情懷……

家鄉端午節風俗作文5

  端午,在我的家鄉是沒有什么很特別的風俗的,也是那幾樣,吃粽子,插艾草,和家里人坐在一起吃吃飯罷了。唯一一個讓我覺得有些特別的是,在端午那天每個孩子手上都要帶上五色的繩子——五色縷。

  五色縷,說的通俗些,就是用五種色彩明艷的絲線編成的繩子。在端午那天系在手腕上,有著避免災禍的意思。這都是老一輩然傳下來的,深究也不知到底是從那一輩傳下來的了,仿佛是自盤古開天辟地時就有了的。

  而且這五色縷還有一個講究,就是摘下的時候一定要在雨天,還一定要在有活水的地方。那時的我不明白其中的含義也就不甚在意。

  直到有一次,那繩子的質量實在是太差,花花綠綠的顏色都印在了手腕上,就像一個會活動的調色盤。洗來洗去的讓我就的分外的煩,干脆就找了個沒人的時候,解了下來,扔在了垃圾箱里。

  就在我以為平安無事,可以解除警報的時候,它敗露了——我的外婆發現了。她將我拉到客廳里狠狠教訓了一頓,那神態仿佛是我犯下了什么十惡不赦、不可饒恕的罪過。瞬間,一種“都是我的錯”的'感覺油然而生。最后,外婆又編了一條五色縷小心翼翼的給我戴在了手腕上。并一再囑咐,一定要等到下雨天再解下來,平時是萬萬不能解下的!

  后來我才知道,在下雨天將五色縷在下雨天解下扔到活水河里,有帶一身的病痛和災難帶走的含義。繩子順流而下,災難也會隨波而逝,在今后的一年里就會過的幸福安康。

  現在,我和外婆不住在一起了,每逢端午時,媽媽也會挑五條顏色鮮亮的繩子編成五色縷,只是她早已不記得當年的編法,只是隨便撮一撮,應應景,在過節時討個好兆頭罷了。

家鄉端午節風俗作文6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故鄉的節日,風俗也許是不同的,但大家的熱情還是相同的。

  在我的家鄉阜陽那兒,端午節包粽子是非常有名的風俗。在端午節的前兩天要把糯米、粽葉和各種小料買好,糯米和粽葉泡好。端午節那天,就可以自己包粽子吃了。

  我家喜歡自己包粽子。在故鄉,一次多包點兒粽子是常事,可以和鄰居分享。包粽子時要小心,一不留神,粽葉可能就弄破了。包粽子這個活兒,媽媽幾十秒便能包一個,我卻要等媽媽包三四個之后才能包一個怪模怪樣的。故鄉阜陽習慣吃甜粽子,但是鴨蛋黃餡兒的`也沒少包,因為端午節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來臨。古時候,五月被稱為“毒月”,“惡月”,于是民間流傳著“要吃咸蛋粽,才把寒意送”的諺語。對于阜陽來說,端午節不僅要吃粽子,還要吃油角子和糖糕,這兩種美味和粽子,咸鴨蛋一樣必不可少。

  阜陽還有個鮮為人知的習俗——串蒜繩兒。所謂串蒜繩,就是大媽們提前準備一些圓蒜頭,再到鄰居家找一些做衣服剩下的花布,和著面糊兒,把花布粘在蒜頭上,做成桃子,再用彩繩兒掛在小孩的脖子上。串蒜線兒要一直戴著,等端午節第一場雨下后,再把繩子取下來,扔到遠處的雨水洼里,寓意著所有的不好都隨水漂走,事事如意。

  當然,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掛艾草,插艾蒿,涂雄黃,蒸蒜瓣……

  好久沒有在故鄉過端午節了,真想……

家鄉端午節風俗作文7

  記憶中,端午節是最令人愉悅的節日。它沒有春節“爆竹聲中一歲除”的喧囂,沒有清明“路上行人斷魂”的悲涼;也沒有中秋“月有陰晴圓缺”的悵然。

  端午未至,但街角的粽子鋪早已開張,粽香縈繞,我不禁憶起了曾經的端陽……

  外婆家,一個木盆,盆中盛清水,水中是碧綠的粽葉,粽葉新鮮,顏色嫩綠誘人,嫩得能掐出水來。每當我看到木盆中碧綠的粽葉,心中便是一陣清涼和滿足。

  外婆麻利地取兩片粽葉又在一起,卷成一個漏斗狀,放入糯米、蜜棗、卷好,用繩子系好。很快,一個個青翠可愛的粽子便從外婆手中完成,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外婆包粽子時,我便坐在一旁,偷偷拿一顆蜜棗丟進嘴里,甜蜜在舌間綻開。外婆總會嗔怪我:“看你個饞蟲,蜜棗都要給你吃光咯!”我依舊往嘴中送蜜棗,我擋不住這甜蜜的滋味。

  我最愛的是煮粽子,雖然很慢,但煮好后就可以聽吃粽子了,我看著粽子靜靜躺在水中,水在翻滾,氤氳的熱氣從灶臺向上爬,粽香溢出,鉆進我的鼻子中,和著糯米清香。粽葉悄悄變黃,粽香起來越濃。

  好一會兒,粽子才煮熟,從水中撈出一顆粽子,剛剛剝開,粽香四溢,嘗一口糯米,軟而糯,還夾雜粽香。煮熟后蜜棗融糯米中,粽子清香甜蜜。濃濃的棗汁與清香的糯米再和著粽葉的香氣,記憶中端午的味道總是忘不掉的'。

  我大塊朵頤,外婆剛坐在一旁一臉滿足地看著我。滿屋粽香四溢,熱氣縈繞。我看著鍋中熱氣騰騰的粽子,恨不得一口氣全部吃進肚中。鍋中的水已微微泛綠,充斥著端午的味道。向窗外望去,家家的艾葉迎風起舞。家家的煙囪熱氣氤氳,是否都已品嘗到了可口的粽子?

  多年已過,外婆身體欠佳,端午也不再包粽子了。我吃著買回來的粽子,仔細品味,卻怎么也不如外婆親手包的粽子好聽懂。似乎粽葉沒有那新鮮,蜜棗沒有那么新鮮,蜜棗沒有那么甜,糯米沒有那么軟,粽香也沒有那么濃了。

  端午將至,我看見粽子鋪前排滿了長隊,他們看鍋中的粽子,卻沒有了那種期待的目光。

  粽香縈繞,熱氣氤氳,卻少了家和親情的味道。曾幾何時,我還能在端陽吃上外婆親手包的粽子?

  又是一年端陽至,真正的粽香只悄悄地藏在我的記憶深處……

家鄉端午節風俗作文8

  在家鄉的端午節中,有很多習俗,在離開家鄉的這些年里,不經意的深深回憶起來,總覺得有種塵封的感覺!掐指一算,有近10年沒有過個正宗的家鄉的端午節了!

  在家鄉,端午節的前個晚上,各家都要備一盆水,水里面泡上艾葉,然后放在外面,在端午節的早上,全家洗臉的水,都要從這一盆水里面取,人多的家庭可要節省著用了,免得有人沒的水洗臉,家鄉端午節風俗作文。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要早早把小孩子叫起來,到外面的池塘,河里,或者湖邊去洗澡,據說這樣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為什么各家要用這樣的水洗臉?小孩子要到外面去洗澡呢?據說,在端午節的前晚,月宮里的嫦娥,會讓搗了一年藥的玉兔,把藥撒向人間,讓人們洗去疾病和苦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這里面還要插上一個小插曲就是,在月宮上面,我們總是可以看到有一棵桂花樹,樹下有個貌似人形的玉兔總是跪著作搗藥的動作,所以在小時候,晚上鬧人了,老人們總會哄小孩子說,走走走,到外面看玉兔搗藥去,小孩子們總是記得,月宮里的玉兔搗了一年的藥,終于在5、4日的晚上悄悄的撒向了人間,所以,小孩子們在5、5的.早上,總是爭著去外面洗澡,覺得用玉兔撒了藥的水來洗澡是件神圣的事情,而沒有去外面洗澡的,只有用放在屋外面的水來洗一下臉了!當然,去外面洗澡的孩子,要身體好才行,以免感冒,因為在記憶里,5、5那天的早上,還是很冷的,也聽在外面洗了澡的哥哥回來說,洗完,好冷。所以,我和弟弟只有在家用艾葉泡過的水洗臉,那樣的水,泡了一夜艾葉后,顏色會變的綠綠的,還伴著一股艾葉特有的香味!用這樣的水洗完了臉,心里總是有種安全感,在想:在這一年里,我又是健康的了!

  其次,在5、5日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雞蛋和剛刨下來的新鮮的蒜!雞蛋和蒜在鍋里煮時,水里面也要放上艾葉!經過放了艾葉的水一煮,雞蛋和蒜都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煞是好看!更是有一股艾葉特有的味道!艾葉同時也是一味中藥,具體治什么病,偶就不知道了!在吃早飯時,這些雞蛋、蒜和粽子,都要擺上飯桌了,同時在飯桌上,還要擺一樣,那就是酒壺,而酒壺里面的酒,和以往喝的酒要有一點不同了。有什么不同呢?那就是在酒里面,加了一味雄黃!酒也被泡成了雄黃的顏色,喝了這樣的雄黃酒,也是為了避邪!有小孩子的人家,還要把喝盛的雄黃酒,擦在小孩子的耳朵上面,所以,吃過飯出去玩耍時,可以看到到處都是耳朵被抹了雄黃的小孩子,這不能不說也是一種特色吧!如果細看的話,還會發現這些小孩子的身上,都會戴了一個香囊,手、腳、脖子、手指頭都會纏了五色線的,這樣的香囊里面裝的香料同樣也是艾葉。五色線,顧名思義,就是用五種顏色的繡花線拈成的,這樣的說法是為了避免蛇蟲來咬,因為蛇的顏色就象五色線。戴幾天后,把它取下來扔掉,就會變成了蛇,如果戴了幾天還不扔掉,會變成了蛇來咬人的!

  在端午節這天早上,各家還要把艾葉插在門的兩天,有點象清明節時插柳枝一樣,這樣的說法也是為了驅病避邪。走在村子里,裊繞的炊煙中,伴著縷縷的艾葉的清香,和著露珠的清新氣息,給這樣一個早晨增添了濃濃的特有的節日氣氛.

  許多年過去了,每當這天,總是能隔著時空聞到記憶里遠遠的家鄉,在這天早晨漂來的濃濃的艾香!也總是在這天的早上,想起那盆綠綠的艾葉水小心翼翼的神圣的輕拂在臉上的絲絲涼意,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那胸前佩戴著的秀美的各種各樣的香囊!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耳朵上引以驕傲的紅紅的雄黃酒香,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吃著飄有艾香的雞蛋直到把肚皮撐的鼓鼓的還要在兜里揣一個去上學!也總是在這一天,想起媽媽編的美麗的五色線與小朋友們比誰的漂亮時彼此羨慕的眼光!也總是在這一天,深深的,想起我的家門,想起我的父母!想起在家的幸福時光!

  今天正值端午節,祝所有的好朋友們節日快樂!祝家鄉的父母家人節日快樂!祝同我一樣遠在他鄉的哥嫂節日快樂!

家鄉端午節風俗作文9

  端午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我家鄉有吃粽子。割艾草。小孩子要佩戴香囊和五色絲線的風俗。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今年的端午剛剛過去。我是在奶奶家過的端午,那天早上天剛剛亮,奶奶就起床了說是趁著太陽沒露頭去割艾草,這時候割的艾草能治病,驅邪。我也立刻爬了起來和奶奶一起去我們拿著鐮刀走在路上,快到地方的時候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香味撲鼻而來,奶奶說這就是艾草發出的味道,把個下的艾草放在房子里可以驅蚊,驅蟲,我想艾草的作用可真多呀!

  回到家里,媽媽把準備好的'香草和五色線分別系在我和弟弟的脖子和手上,說是可以驅邪和保平安。

  吃粽子是端午的特色,今年奶奶沒包粽子,我們就買了許多,有蜜棗的、葡萄干的、有牛肉的等多種味道。我喜歡吃蜜棗的,撥開薄薄的葉子,粘著白糖咬上一口軟軟的、甜甜的真好吃呀!

家鄉端午節風俗作文10

  “五月五,是端午”。在我的記憶里,端午節,是從婆婆端出那盤香氣撲鼻的粽子開始的。

  端午節的準備,往往從一個星期以前就開始了:婆婆每次出門買菜,都不忘看看哪里有好的粽葉、糯米以及紅豆、肉之類,提前挑選到最滿意的食材,做好充足的準備。端午節的前一天,還要淘糯米、泡糯米、腌肉、靜置,一應準備,半點馬虎不得。

  去年端午那天,正好周末,在家里閑得無聊的我突然有了一個絕妙的想法——去婆婆家學包粽子。

  “你要學?怕是要把粽子做成了糯米稀飯了喲!”婆婆聽說我要來學包粽子,立馬開始打趣我。

  “怎么會呢?不有婆婆你在旁邊指導嘛。”

  “那行,婆婆教你包。”婆婆笑著刮了一下我的鼻子,就開始手把手地教我包起了粽子。

  “其實這個包粽子啊,說簡單也很簡單:把粽葉卷成一個漏斗的形狀,往里面加上七分滿的糯米…”婆婆邊說邊做,把粽葉想裹紙筒那樣卷成了漏斗,裝上了米,再把粽葉折下來,纏上線。這兩步切記要捏緊了,不然會散架…,一個小角就出來了。把粽葉沿線折下來,另外三個角也出來了。最后纏上線,粽子完成。

  看著婆婆三下兩下就包好了一個粽子,我也迫不及待地上手操練了:“這個好簡單哦,我學會了!你看……”說著就照著婆婆的樣子把粽葉卷成漏斗狀,往里面裝上了米。正當我準備開始下一步的時候婆婆把我叫住了:“哎哎,莫忙,你看你的粽子下面有洞的嘛。”

  “哦?好像是這樣,那婆婆你說啷個辦嘛。”

  婆婆看了看我包的`粽子,悄悄地給我說了一個小訣竅:先把粽葉往里折了一點,再卷成漏斗的形狀,。照著婆婆給的小竅門,我把粽子拆散了重來:嘿,還真沒有洞洞了!我怎么沒想到呢?

  繼續往下:壓粽葉,纏線……雖然順利包好了,但這包的是個什么玩意兒啊?不規則的奇形怪狀,甚至粽葉都破了。算了,再來!我就不信我包不出來。

  反反復復,嘀嘀咕咕,吵吵鬧鬧,好不容易花了小半個小時,才包好了我第一個勉強像樣的粽子,我不禁深深地感嘆起這小粽子的制作艱難:古人是把祭祀看得有多重要?這祭品的置辦這么費工夫!反正我是沒這個技術了,那就負責吃好了。

  粽子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伸出了我的手拿了一個剛出鍋的粽子,品嘗到第一口端午節的味道。

家鄉端午節風俗作文11

  一年當中有許多節日,如:元宵節、中秋節、春節……而我最喜歡的節日則是熱鬧美麗的元宵節,為什么魅美麗呢?因為燈美啊!為什么熱鬧呢?因為賞燈的人多啊!

  以前聽奶奶講關于元宵節放花燈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鳥迷路在人間,被不知情的獵人射死了。天帝震怒,決定火燒人間。但天地的女兒不忍心看無辜的人類受到牽連,就把這件事偷偷地告訴了人們。人們就在十四、十五、十六這三天,家家門口掛上紅燈籠,放鞭炮,讓天帝以為人間已經被燒了。后來,元宵節放花燈這個習俗就流傳至今。

  當黑色的墨水浸染了天空,大街上便掛起了圖案各異,五顏六色的花燈。大街上人頭攢動,人們肩挨著肩,腳擠著腳,放眼望去,盡是無邊無際的人流。這場面,當真是熱鬧非凡。

  在琳瑯滿目,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的花燈中,我最喜歡的是蓮燈,它與其它掛在街上的'燈籠不同,它是放在河里,漂浮在河面上的。那蓮燈有內外兩層,外一層花瓣飽滿,向外傾斜綻放;而內一層則小巧粉嫩。還有的人更有創意,在河邊放桃花燈,桃花燈蕊,抽著縷縷金絲花蕊。偶有一陣微風拂過,清新嬌媚之中,又有幾分憨態可掬。

  黑色的夜幕中有郎朗繁星,而這一條河中,又有著千萬顆隨波逐流,奔騰似的“繁星”。單是一朵蓮燈便美麗無雙,千萬朵一齊綻放,那又豈是語言能夠贊嘆的?

  這時,我又忽然覺得天邊隱隱有光透出來,抬頭一看才發覺,這并非我的錯覺,是天邊長明燈的光芒。長明燈耀眼,似乎連地上的道路都給照亮了。我不禁暗想:天上漂浮的燈,真的好美,好有趣啊!美麗的東西存在于世上,僅這一點就值得感謝了。浮燈在夜空中流動,浩浩蕩蕩,散發著耀眼的光芒,照徹了長夜。連天空中繁星的光芒在它面前都大驚失色。燈在空中流動飛舞,如夢似幻,照徹了長夜,照徹了人們回家的路。愿那些有理想的人們,借助天邊燈光,無所畏懼,一路前行!

  元宵節的燈會就這樣結束了,而我卻依舊沉浸在那熱鬧非凡的燈會中,無法自拔……

家鄉端午節風俗作文12

  除了春節,我喜歡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因為粽子是我最愛的食物之一。

  聽說別的地方端午節都有賽龍舟的,可我的家鄉卻沒有。也許是有的'只是我沒見過罷了。不過吃粽子還是有的。

  一大早起來,就見外婆在準備食材,媽媽在洗粽葉。我過去幫媽媽洗粽葉,我邊洗邊問媽媽:“媽媽,粽葉用的是那種葉子呢?”

  "有的是用箬葉,還有的是用葦葉。”媽媽回答

  “哦!”雖然我嘴上說“哦”,但是不知道箬葉和葦葉是哪種葉子

  說著說著粽葉就洗好了同時,外婆也把食材準備好了。食材有糯米、紅豆、香姑、肉等等。所有準備本工作都完成了

  接下來就是包粽子了。首先把粽卷成一個有蓋子的三角體,放入食材,不要多也不要少,蓋上蓋子,最后再裹一層粽葉,用繩子捆著,蒸一蒸,接著就是等待了。

  午飯時間,粽子蒸好了,我顧不上燙,挑了一個最大的粽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一個吃完再來一個,百吃不膩,要不是吃得肚子像個皮球,我還要接著吃。

  這一天的食物幾乎是粽子,因為粽子想既可當主食,又可當甜點,這就是我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吃粽子。

家鄉端午節風俗作文13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叫“五月節”。每逢過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都要吃上香噴噴的粽子,還能觀看激動人心的龍舟賽。聽聞有的地方還會有掛艾草的習俗呢!據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

  每年的端午節,我們全家一起包粽子。奶奶先拿出粽葉,并將粽葉卷成漏斗狀,再往里面放糯米,咸蛋黃,五花肉,最后用繩子將其綁緊就大功告成啦!我也寫著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粽葉,卷成一個漏斗形,把材料放入后便蓋上粽葉,用繩子圈了幾圈打了一個結。我開心地提起粽子想跟奶奶分享我的杰作,但是不一會的功夫,粽子里的料紛紛跑出來了,看著自己包的粽子散了,我好傷心。這時一旁的媽媽摸著我的頭說:“沒關系的,第一次包,難免會有失誤,可能是沒綁緊呢,我們要從中總結經驗,不要放棄,慢慢來。”在媽媽的鼓勵下,我終于包出了一個完好無損的粽子,我露出了喜悅的.笑容,奶奶也滿意地笑了。這時廚房里傳來的爸爸的聲音,爸爸說:“看來,以后包粽子有小幫手啦!哈哈!”我們開心地笑了起來,似乎整個屋子都充滿了歡樂。

  我喜歡端午節,我每年都盼望著端午節的到來,這樣我不僅可以和家人們一起開開心心地包粽子,還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

家鄉端午節風俗作文14

  吃“蜘蛛蛋”?沒聽說過吧?這是來自浙江端午節的一個風俗。

  據說這個奇怪的風俗源于清朝,但是現已基本消失。吃蜘蛛蛋寓意著孩子不長痱子,還具有百毒不侵,百邪莫近的寓意,因為古時候蜘蛛是“五毒”之一,算是以毒攻毒吧。

  端午節早晨,奶奶便來叫我下樓,邊走邊說著:“今天是端午,你要吃蜘蛛蛋的。因為古代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卻遭人反對。他遭終去職,被流放到了沅湘流域。在秦軍攻破楚國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終究不忍舍棄祖國,寫下絕筆之作后,抱頭投羅漢江身死,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他之日。快下來和奶奶一起烤吧!”

  來到樓下,大人們已經開始動手了。臺板上有一堆雞蛋,和一堆用瓶子罩牢的蜘蛛,在爬來爬去,想要逃離。我不禁嚇了一跳,眼睛瞪得如同的一般大:“啊!”奶奶卻很鎮定:“別怕。”直見奶奶拿起一個雞蛋,用牙簽扎了一個小洞遮上,就可以拿到碳火上烤了。但在炭火上發出滋滋的響聲,呀!蜘蛛吐出絲來了!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一個米黃的雞蛋上有一大塊白沫似的東西,但這卻是我們孩子的噩夢啊。

  雞蛋烤好了,奶奶拿著一個熱乎乎的雞蛋朝我走了過來,嘴里念叨著:“快點吃冷了就不好吃了,這個一定要吃的`,不然會長痱子的。”在奶奶最強烈逼迫下,我看著這蜘蛛的尸體硬生生地吃了下去。吃完臉上的五官頓時扭在了一起:“也太難吃了吧!”

  蜘蛛蛋當真是不好吃啊!可不知怎么的,最近幾年的端午不吃蜘蛛蛋了,可這痱子還真是沒長過呀。

家鄉端午節風俗作文15

  我的家鄉在華藏寺,每年過端午節,爸爸媽媽都要提前準備過節的東西。爸爸到河邊摘來柳條,和我一起將楊柳插在門上,楊柳輕輕擺動,在我們進出是掠過頭頂,爸爸說“柳葉像劍,能辟邪驅鬼”。媽媽到農貿市場精心挑選糯米、大棗、還有粽葉,他將粽子包成三菱形狀,放在鍋里煮上十幾分鐘,香噴噴的粽子就端上桌子,爸爸媽媽爺爺和我,邊吃邊說夸獎媽媽的手藝好。這時爺爺會用手指沾一點熏黃酒,擦在我的.額頭和耳朵上,他說“小孩擦一點熏黃酒,蚊蟲不來找你”。

  最高興得要算和姐姐搓花繩,姐姐把紅的、黃的、紫的線繩搓成五顏六色花繩,再穿上金色的小鈴鐺,戴在我的手上,腳上,走起路來發出悅耳的鈴聲,我高興得摟住姐姐的脖子,親她的臉,表示謝謝。

  “端午節,戴花繩,擦黃酒,吃粽子。”這是多么令人開心的一個節日啊!

【家鄉端午節風俗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端午節風俗作文11-07

家鄉的風俗作文端午節06-14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12-22

家鄉風俗端午節作文11-03

家鄉端午節的風俗作文11-20

家鄉的端午節風俗作文11-11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11-17

端午節家鄉的風俗作文11-04

家鄉的端午節風俗作文05-31

家鄉端午節風俗作文06-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班玛县| 婺源县| 白河县| 宜昌市| 雅江县| 宁化县| 罗定市| 墨脱县| 师宗县| 丰台区| 长宁县| 台中县| 昌平区| 长子县| 成安县| 玛纳斯县| 平山县| 涞源县| 大城县| 清河县| 环江| 永吉县| 大同县| 长顺县| 桑植县| 洪泽县| 齐齐哈尔市| 南丹县| 永修县| 高碑店市| 宁强县| 广汉市| 大田县| 苗栗县| 昌邑市| 鄂托克前旗| 老河口市| 武平县| 吉木乃县| 南澳县| 景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