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端午節的風俗作文300字4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的風俗作文300字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1
全國最為相同的是吃粽子。關于端午節有許多說法,比如我的故鄉;在農歷五月初一這天要給家人帶兩色絲線,五月初五要換五色絲線。傳說;帶彩色絲線上帝可以保佑家人身體健康,驅走瘟災,萬事如意。
端午節這天,太陽還沒出來,一家人就要上山拔一些艾回來,用艾葉水洗臉,傳說這樣能驅蚊蟲。洗完臉后就開始吃粽子,粽子是用糯米,紅棗,紅豆包成的,特別好吃,吃上一個還想再吃一個。還有把蛋黃煮灰了的雞蛋。吃完飯太陽露出半個腦袋,一家人還要弄些柳條回來,再用彩色紙疊成葫蘆,插在大門上方。這樣就國泰民安了。傳說;這是人們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留下的風俗,雖然是個傳說但故鄉的人都非常相信。
媽媽說這些都是姥姥告訴她的。故鄉的端午節非常隆重。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2
今天是端午節,一大早,媽媽就把我們叫起來,我揉揉眼睛坐著發呆,媽媽拿出好多香包,給每個人身上戴,我帶的是粉色的粽子形的大香包。
我來講一下端午節的來歷。就是農歷的五月初五,是屈原跳江的那一天,因為屈原本是楚懷王的大臣,但是他給楚懷王說的好話楚懷王卻不聽,結果屈原就覺著自己沒有用,最后就跳江了,那個江名叫汨羅江。就這樣人們有一種習俗就是賽龍舟,因為村民認為屈原愛國就劃龍舟去追屈原,但是追不上了。還要吃綠豆糕,吃粽子,喝雄黃酒,給門上插艾葉這樣的習俗,還要帶五彩線,香包這樣的習俗。
今天早上,我和爸爸去買艾葉,沒有買上,太晚了,我們買了油糕。我們就到爺爺奶奶家去了,果真吃的粽子、綠豆糕、油糕、沒有雄黃酒所以沒有喝,還戴了彩線,特別開心。哈哈!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3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我的家鄉在河南南陽,家鄉有獨特的端午習俗,吃粽子、插艾葉、戴香包、喝雄黃酒,還有熱鬧的'龍舟比賽。
每到端午節,最有意思的是包粽子。媽媽會提前準備好粽葉和材料,我們自己動手包粽子,包粽子也不容易,看著媽媽熟練地包著粽子,我也想動手包一個,我拿了一個粽葉,放點米和紅棗,拿著繩子綁呀綁,費了好大勁才包好一個,雖然沒媽媽包的好看,但這是我自己的勞動成果,心里還是很高興。
每到端午節的早上,我會早早的起床,用媽媽提前準備的水洗洗臉,據說這水頭天晚上已被嫦娥下了藥,洗過臉后一年都不會得病。
餐桌上早已擺滿了熱氣騰騰的粽子、雞蛋、鴨蛋、大蒜等,我趕緊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
這就是家鄉的端午節,給我帶來了許多喜悅和歡樂,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300字 篇4
舊時劃龍舟要奪“龍標”
南昌自古就是水都,贛江、撫河水系發達,在舊時,每年的端午節當日,都要舉辦大型龍舟比賽。當日,萬人匯聚在南昌南郊的施家窯附近(現在象湖的位置),舉行聲勢浩大的龍舟奪標賽。施家窯附近地處贛江與撫河匯合處,河面遼闊,浩瀚無垠。岸上曠地高寬,可容萬余人俯覽全景。老南昌口中至今還有“到施家窯看龍船去”的口頭禪。
參賽的龍船是由附近各村組織,預先商定好各龍舟分別漆成不同的顏色,龍頭龍尾皆用木雕刻成,并涂上彩漆。比賽前,組織者會焚香祭江,各船也殺雄雞,將雞血灑在龍頭上。彩炮一響,龍舟齊發,鑼鼓喧天,劃手們奮臂飛漿,追波劈浪,起落一致,蔚為壯觀。岸上的觀眾齊聲吶喊助陣,群情起伏,熱鬧非凡。
舊時的龍舟賽不僅要比速度,還有一個項目就是奪鐵“龍標”。梅聯華說,比賽時,當各龍舟快到終點時,終點處的投標船會將系有紅繩的鐵“龍標”投入水中,各龍船上一名水性最好的人,在龍舟到達終點的同時跳入江中尋找
鐵“龍標”,最后,以龍舟的速度和取得鐵“龍標”的綜合成績,來決定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