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過年的風俗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也是最隆重的一個節日,其實除了中國還有很多國家也過春節哦。下面一起看看外國過年的風俗吧~
在我國,新年是喜慶的,充滿歡樂祥和的氣氛。但是,有些國家的新年卻很另類。如秘魯,居然以大打出手來迎接新年的到來。在庫斯科市,新年都會舉行“打架比賽”。無論男女老少,都可以上場和對手比拼一番。選手之間并沒有深仇大恨,甚至彼此都不認識,打架只是為了將一年中積攢的怒氣發泄出來。因此,雖然是拳腳相加的場合,現場卻播放喜慶的音樂。
印度的新年更是獨特,被人稱為“痛哭新年”、“禁食新年”。在有的地區,新年家家戶戶哭聲不斷,人人臉上涕淚橫流,表達人們對歲月易逝、人生苦短的慨嘆。而有些地區的人們則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年。新年早上,人們提著小燈,拿著紅粉包,出門向老人和親友拜年,互相將紅粉涂在對方的額上,表示吉祥如意,抬頭見喜。
德國人一向比較嚴謹,然而他們的新年習俗卻很有趣。當新年鐘聲響起前,很多人會爬到椅子上,待鐘聲響起后,又立刻跳下來跑到椅子背后,以示甩去災禍。在德國農村還流傳著新年爬樹的風俗,據說爬得越高運氣就越好,每年爬得最高的人會被譽為“新年英雄”。此外,他們還會在錢夾里放幾片魚鱗,預示財源滾滾。
許多國家都有新年向別人拜年、祝福的習慣。但是,在比利時,人們在新年清早要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給牲畜拜年,他們會走到牛、羊、豬以及自己的寵物貓狗身邊,煞有介事地向它們問候:“新年快樂!”
在西班牙,當除夕夜12點的鐘聲剛開始敲第一聲,人們便爭著吃葡萄,如果能按鐘聲吃下12顆,便象征著新年的每個月都平安如意。每顆葡萄都有不同的含意,如喻示求平安、和睦、避難、祛病等。
意大利人認為,新年前夜響聲連天可以驅邪,所以當晚人們不僅不停地燃放煙花爆竹,還打碎家里的東西,小到碗碟,大到缸壇,再把碎片拋到街上。而且,家家戶戶都要在屋子里燃一爐旺火,整整一天不能熄滅,否則會招來厄運。
巴西的新年也讓人忍俊不禁。當新年鐘聲敲響后,他們就高舉火把,蜂擁登山,爭先恐后地尋找象征幸福的金樺果,這個活動被稱為“尋福”。在鄉村地區,新年期間還有一個獨特的風俗,即人們在元旦見面時,會互相使勁地揪住對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還有許多國家有著詼諧有趣的新年習俗,這些別出心裁、獨具特色的習俗為新年增添了喜慶色彩,也體現了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祝福和祈愿。
韓國
韓國春節的傳統風俗有很多,有歲妝、歲畫、福笊籬、趕夜光鬼等等傳說。至今流傳下來的習俗有祖先祭拜、歲拜、德談、“擲木四”和跳板等習俗。中國人春節都要吃年糕,韓國人春節也有專門講究吃的食品,統稱為“歲餐”,流傳至今最具代表性的.春節料理是“米糕片湯”。
越南
越南人把春節視為辭舊迎新的日子,一般從農歷12月中旬開始辦年貨準備過年,而歷來越南春節最不可少的大概要數鮮花、年粽、春聯、爆竹了。越南人過春節也有貼春聯習慣。以前春聯用漢字書寫,文字拼音化以后,現在大部分春聯改用拼音文字,每個拼音字是一個方塊,自成風格。
新加坡
農歷春節即將來臨,在華裔人口占近80%的新加坡,無疑是一年中最重要、氣氛最濃厚的節日。圣誕節一過,大街小巷和商業區就換上了中國傳統的春節盛裝,大大小小的紅燈籠高高掛起,年畫也貼了出來,一片喜氣洋洋。牛車水各個中國傳統式的店鋪里買年貨的人絡繹不絕,大街小巷更是播放著傳統的新年歌曲。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過春節習俗與中國大致相同,由于當地華人多來自福建,受閩南文化影響,人們過春節一定要買鳳梨(菠蘿),閩南語“鳳梨”與“旺來”諧音,鳳梨就成了春節的吉祥水果。節日期間人們相互拜年時,喜歡帶一些橘子,進門送給主人,橘與“吉”諧音,象征大吉大利。
日本
春節是日本以前最盛大的節日,每家用松柏裝飾房屋,除夕晚上全家人圍著火爐守歲。午夜時寺院響起108聲鐘聲,第二天互相拜年。在日本,新年時有一種叫“福袋”的商品。所謂福袋,就是裝著商品的不透明的袋子。福袋有很多種,化妝品、服裝、生活雜物、電器,總之能裝進袋子里的都行。
【外國過年的風俗】相關文章:
過年的風俗散文04-12
過年的傳統風俗03-12
浙江過年的風俗03-11
回族的過年風俗01-26
古代過年的風俗03-11
關于過年的風俗03-11
各地過年的風俗03-11
北方過年的風俗03-10
東北的過年風俗03-10
湖北的過年風俗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