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班主任,可以做的這么有滋味》有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班主任,可以做的這么有滋味》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大多數班主任都對教育工作發出此種感嘆,一眼望到頭的工作環境,時常讓人眼里多是愁苦和勞累,哪有風景可言。讀完本書后,頓感豁然開朗,為避免班主任因工作量大且內容重復產生的職業倦怠感,我們作為教育者應該培育起一顆靈動而又有創造力的心,將“熟悉的地方”點化成“美麗的風景”。
一、“合則興,分則衰”,提升家校合作能力。
本書第一輯為“在細微處用心”,主要從與科任教師合作的藝術、與家長合作的藝術、獎勵學生的藝術、懲戒學生的藝術、與學生對話的藝術幾方面結合實際教學案例傳遞問題解決之法,其中讓我感觸頗深、獲益頗多的則是“贏得家長,與家長的合作藝術”這一篇章。
在與家長的溝通中,因教學任務繁重,我未能在平日與班級中每位同學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聯系,常等到孩子出現問題才意識到與家長溝通的必要性,導致家校合作存在一定的短板。鄭老師在本書提到“最好的時機不在事后,而在平時,班主任要以關心孩子的態度同家長保持經常性的接觸,同時表現出一種與家長平等交流的真誠愿望,并有意識地組合彼此的教育要求,如此細水長流,常作不息”。我對此話深表認同,我們作為班主任唯有對學生有一個更加全面、真實的了解,才能與家長共同發現學生的不良苗頭,以便盡早將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
除此之外,從本書中我還學習了班主任如何在家校合作中發揮更大的價值,即“樂做橋梁,從中斡旋”,盡最大的努力協調家長與學生的親子關系,幫助家長提升對孩子的影響力,從而間接為家庭教育助力:可利用母親節父親節等節日創造親子互動的機會、主動協調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問題矛盾緩解緊張的親子關系、搭建活動平臺提升家長形象等,如此可以從單一重復的教學管理工作中跳脫出來,尋找作為班主任更大的價值,使平凡無奇的教育生活也變得生動有趣,無形中也會讓家長和學生更積極、投入。
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讓學生受益一生。
本書第二輯為“不走尋常路”,鄭老師主要從“布置一份值得用一生去完成的作業”“換一種方式定班規”“落到實處的家長會”“開辟黑板的其他用途”等多方面傳授了別出心裁的班級管理方法,其中值得我深思的部分則是“布置一份值得用一生去完成的作業”。
當前中學生作業的布置多停留于智育的考察,著力于提高學習成績,忽視了其他方面的素質培育,待學生畢業后則再無作業一說。深想我這幾年來在教學中所布置的課后作業,的確多為學業任務,唯有學習鄭老師“布置一份值得用一生去完成的作業”,才能使學生受益終身。怎樣的作業才能具有這樣的“生長”力量呢?第一,教育學生做一名讀者。讀有厚重感的書,培養學生養成讀書習慣,甚至是一種生活方式,使之成為生活不可割裂的一部分,能滋養精神上的萬千氣象;看有質地的電影,去從電影中經歷不同人生,從電影人物、電影情節中感受對生命行為的反思,引導學生在觀影后學習寫影評甚至嘗試為經典影片配音,都是極有意義的事情。第二,教育學生做一名行者。在假期開啟一段旅行,記錄當下的故事,感受各地人文、風景;在周末采摘水果、放風箏、看日出,讓學生學會在廣大的天地和大自然里去尋找美的蹤跡和人生的意義。第三,教育學生做一名創造者。為學生創設情景,引導學生想象30年后自己,想象未來的事業發展、家庭生活,想象未來會如何對待他人、對待社會以及如何被社會對待,通過預演未來人生,為自己插上隱形的翅膀。第四,教育學生做一名實踐者。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公益活動,去感受幫助他人、發揮能量的意義,提升自我認同感;培養一個健康的興趣愛好,興趣愛好是一個人生活質量高低的最重要的參數,在興趣愛好的陪伴下,哪怕只身一人,也如同擁有全世界,以此豐富精神世界,不斷提升自我滿足感。通過在假期、在周末布置上述作業,根據內容和時間給學生在班會課、班級群提供交流心得和收獲的平臺,在碰撞中汲取他人經驗和智慧,持續豐富自己,這將是于學生一生有益的“人生作業”。除此之外,在平凡的教學生涯中,能布置好一份這樣的作業,能在學生的一生之中留下印跡,才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價值和意義。
讀完本書,不僅學習到作者鄭老師通過此書傳遞的教學問題解決之法,更是深刻感受到其背后所蘊含的教育理念。今后,我會更用心地關注教育日常,從中去見證學生和自身的共同成長;我會更潛心地閱讀和學習,在汲取光和熱后去照亮自己、照亮身后人。“風景一直都在,要換一種心態、換一種方式,去感受、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