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讀后感的作文集錦七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后感的作文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后感的作文 篇1
初夏的日子,窗外蛙聲四起,讀著《廈門晚報》好友陳滿意寄來的新作,內心難免感慨萬千,與滿意相識已有好多年了,那個時候他還在《石獅日報》工作,碰巧我上班的地方離報社很近,經常在全國各大報刊雜志上看到他的文章,那種樸質無華的文風,那行走在鄉間生活的點滴記憶,都在他的字里行間呈現。可以說讀滿意的文章如同在讀精美的詩篇,那些富有詩意的標題,哲理的文字和情真意切的描述,讓我覺察到未曾謀面的皖北小村山山水水,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人們一個個栩栩如生立在我的眼前。
鄉愁與鄉戀是每一個在外漂泊游子的心聲,同樣在外漂泊多年的我,也走進滿意筆下的故鄉情結,他那種對鄉土的熱愛和念念不忘的故鄉記憶,總是在他的筆下不斷地展開。那些從“籬笆墻上溜走的歲月”就像飄蕩在“田埂上的浮云”被“風篩過的五月”一樣慢慢地走進“鄉村夏日”和“天高云閑故里秋”的“鄉村秋夜”,我想即便秋天里的“蘆葦是歷史的邊角料”也好,畢竟從“五月.麥地.鄉村”走過,向來“秋天,敬重一株莊稼的生命高度”在“大風吹雪盈空際”我好想聞聞那“跨進臘月門檻的年味兒”,更懷念“那年春節的麻雀餃子”說實在那物質貧乏的年代麻雀餃子味道真的太香,讓人食之難忘。
鄉村的四季在滿意的眼里處處都是美景,看看“草尖上的村莊”就知道“春來草暖泥土香”,六月的夏夜里“想起鄉間的吆喝聲”那一樹嘰嘰喳喳的“喜鵲是村莊的標點”在農家“一片小院鎖清秋”里看著 “粘貼在季節深處的冬”無處不是鄉音所在,鄉愁所思,真好想“找一本書來溫暖鄉村的這個冬季”。其實無論是“行走在麥梢上的記憶”還是“睡在故鄉的月光下”也好,故鄉的水是清甜的,故鄉的風是醉人的,特別是從“吹進村莊的風”里讓我體驗到作者裝在心靈深處稻花的香味和故鄉那種割不斷理還亂的鄉愁。
看看當今的鄉土散文家,能像滿意這樣將散文寫得如此出神入化、通俗耐讀,意境深遠,實為難得。翻開書頁里的白紙黑字,那紙是輕輕的,被風一吹,就能自動翻頁。而每一頁里面的文字,卻是深沉的。當回憶的樂章停留在鄉間的小道時,從“苦難的歷程”到“在村子上空散步的嗩吶”,我仿佛看到了皖北小“巷子里的男人”在追著“窮親戚”向“媒婆”詢問,不要忘了讓鄰*妹子們早點下嫁到這個幾乎要被世人“遺忘在鄉下的渡口”,有著像“鋦鍋胡”“麻四”等好男人在“落寞渡槽”默默等待妹子歸來,可別讓他們從春天的“泥暖草生”到“一春夢雨常飄瓦”等到夏天去“捉蟬”依然不見妹子來,難怪人們常說“人是行走的莊稼”,可惜等到“霜葉柿子紅”時依然只見沉重文字如同砂粒般落入眼簾后,便再也揮之不去了。真不知張藝謀的《歸來》畫面何時能在皖北小巷出現。
人世間最讓人難以割舍的是親情,無論你離家有多遠,家永遠是漂泊者的港灣,因為那里是親情所在,系著父母的厚愛,滿意的筆下母親可以說是那個年代母親的代表,從“母親不認識“母親”,以及“母親的豬年狗事”讓人明白母愛真摯無私,母愛不求回報。“母愛是看不透的溫暖”,從“給母親的過節費”到“娘穿雙布鞋進城”我們看到的是人間的甘甜有十分,做母親寧愿自己只嘗了三分;生活的苦澀有三分,做母親卻吃了十分;其實無論是母親還是“父親”,那無言的父愛在“父親的灶臺母親的愛”和“壺里酒淡父愛濃”一一呈現,那怕是要砍下“最后一棵梧桐樹“也要送孩子讀書,讓我明白了為什么人們常說父母的愛是人間最為永恒的話題,是一篇篇流傳千古的文章,是世界上最感人的風景線。
“又到槐花飄香時”那“鄉間椿發一樹情”、“風吹榆錢滿枝頭”的日子里,回想起“半床閑書伴枕眠”時,看著掛在“墻壁上的紡車”曾經是母親用勤勞的雙手給自己搖滿了幸福的童年,那停留在“鄉村磨房”沾滿母親的汗水,真的好想把那“留兩個柿子看樹”的柿子摘下來給母親品賞,是作者的念鄉惦母所在,直到現在作者依然忘不了“寒似雪冬暖如年”里父母就是用無言的愛,為兒女們支撐起一片愛的天空。是啊!閱讀人世間的父愛和母愛,讀出的是深沉,讀出的是寬厚,讀出的是滿眼淚花。
行走在“黃河故道”上,“故鄉的云”和“故鄉的小河”總是讓人倍感親切,在異鄉誰不思鄉念土,誰不懷念那逝去的童年,呆在“老屋”的屋檐下,“溜墻根嗮太陽”,凝望“匍匐在歲月腳下的老井”和“村口的石碾”,那些留在記憶深處的“鄉村散記”被一根長長的玻璃線把童年一顆顆散落在田野地里的記憶串起。最難忘的是鄉村里的年味,無論是“請財神”還是“記憶深處的元宵燈火”,總少不了“醬鹽豆飄香”,就連那“鍋餅”的香味直到現在仍在舌尖停留。
再次“觸手蒼涼的故鄉”,“奎湖春水”還在,卻不見當年“一條干凅的河”。“又聞鄉間布谷啼”的時候,恰逢“梧桐花”開,紫色的花朵如同滿樹的“桑葚紅艷艷”的,那紫紅的桑葚成了鄉下童年最美的天然食品。特別懷念在鄉野里和小伙伴們一起斗“蟋蟀”,過去在草叢間“把鵪鴣”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昔日的“土地.土人.土坷垃”早已沒了往日的繁華,隨著村民大量外出,田野早已荒涼,唯有父親的“鳳凰”傳奇和“寸草鍘三刀”的故事總是在記憶深處不斷延伸。通讀《喜鵲是村莊的標點》,讀出的不僅僅是充滿詩意筆調,讀出更是親情、鄉情和對農村生活的不了情。
讀后感的作文 篇2
我從小就愛看書,每天必看書。書給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快樂,在我孤單的時候它陪伴著我。黑夜,在我最孤單的時候也是它在默默伴隨著我,陪我度過一個又一個無眠之夜,所以我徹徹底底地成了書的忠實粉絲。每次出去的時候,都要帶回來幾本有趣的課外書,豈今為止,我家的書數量較多,在這么多的課外讀物當中,最令我難忘的一本書是陽光姐姐寫的《單翼天使不孤單》。書中敘述了一位名叫張小偉的優秀學生,他是一個失去單翼,性格內向的小男孩。他的內心是一口永遠沒有底的深井,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他的心底始終暗藏著悲傷,孤獨、憂傷的他時常想起自己死去的'父親。他盡力表現的很乖巧,確實想讓老師喜歡他,因為他要演飾自己揮之不去的悲傷,他渴望和睦,幸福。是班上新來的胡老師,讓他抹去、擦掉了自己的抑郁,變得開朗起來,讓他覺得即使不顯得那么乖巧,也能獲得別人的關心與愛護。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得知,自己的周圍有很多像自己一樣的“單翼天使”。他表面上很懂事、早熟,可這卻是他最虛偽最無奈的一面,漸漸的,張小偉知道,“單翼天使”只有互相“擁抱”才可以在天空中更好地飛翔。
讀了這本書,我深深地懂得了:不管自己是否是一位失去單翼的孩子,家和父母永遠是我們最好的港灣,永遠給我們數不盡的溫暖。不要因為自己是“單翼天使”,從而感到深深的自卑與傷感。因為在生活中,有許多人在默默地關心、支持著你;有人一直在做你心中的“太陽花”,給你希望與自信,讓你去追尋、實現理想;有人在向你伸出最溫暖的臂膀。等待著你的是美好的明天……正因如此,我們才更要展現自己最陽光、無瑕的一面,與周圍的伙伴更好地相處在一起。讓自己與他們緊緊擁抱在一起,更好地飛翔,去尋找屬于自己的一片快樂的藍天……
也許你失去了一段美好、珍貴的父愛或母愛,但上天總會送一段新的愛來作為補償還給你,請不要拒絕,因為這是你和你的家人,撫平傷口的一劑良藥。你們將永遠地幸福并快樂下去,試著讓自己接受另一只新的翅膀,或許剛開始將飛得不怎么好,但只要堅信自己能行,相信時間會讓一切永遠的美好下去......
真誠地祝愿大家永遠地幸福且快樂下去,與伙伴們在屬于自己的天穹中自由自在地翱翔 。直至飛向天空的最高點,讓別人看到現在的你是最優秀最美好的!
讀后感的作文 篇3
今天我正在收拾房間,忽然想起要找我的那本《格林童話》看看,于是就放下手中的活,開始尋找。結果找了大半天也沒找著,卻在無意中我找到一本書,書的名字叫《生命的驕傲》,我便把它打開看了看,誰知我看著看著就入迷了,漸漸的就忘了找我的《格林童話》。
書的大體內容是這樣的:小穎穎有個爸爸,他是一個盜竊團伙的主犯,穎穎得知爸爸被判了無期徒刑,就哭了一整天。穎穎的媽媽曾梅,也因為工廠停產而下崗。1999年初,更大的打擊接二連三的發生了,年僅32歲的曾梅被確診患尿毒癥。沒有錢換腎,就得每年僅五歲的穎穎敏感的意識到某種可怕,她撲到媽媽床前,把媽媽的臉轉過來,有小手捂著媽媽的眼睛,說:“媽媽,你不能死,你還有穎穎。穎穎會照顧你!穎穎也會賺錢幫你換腎的!”
從那天起,曾梅打消了自殺的念頭。她想:“能多陪女兒一天算一天。”而穎穎呢,她開始實踐自己的諾言——一個五歲女孩對媽媽的諾言。
小穎穎每天中午都去市場賣菜,晚上還去街頭上買花,有時買報紙,有的好心人用很多錢把她所有的報紙(花)買走。她就這樣幫媽媽一點一點賺錢。
20xx年2月的一天傍晚,硬撐了半個月沒做透折的曾梅出現心衰,穎穎立即扶媽媽乘車去常德市。在路上曾梅突然吐血、呼吸困難、大便失禁。司機連忙打了“120”丟下母女開車跑了。穎穎曾聽醫生說過,病人出現心衰時,有效的急救方法是保證氧氣供給病人。她迅速的檢了一塊硬紙板,拼命的朝著媽媽臉部扇風,媽媽才總算緩過一口起來。
誰知,120急救車到達并將曾梅臺上車后,要掉頭往漢壽縣城方向開。原來,打電話的司機撥的是漢壽縣城醫院的120急救中心!
穎穎求司機開往常德市醫院,司機偏不聽,穎穎就抱住司機的雙腿跪下:“媽媽會死的!叔叔,我知道你善良,救救我媽媽吧!”這時,圍觀的人群憤怒了,紛紛責怪司機,叫他停車。司機這才將她們母女送到常德市三醫院。那次,醫生說,如果再遲三分鐘,曾梅救沒救了。
穎穎沒有任何玩具。3月31日,她去給媽媽買藥,發現醫藥公司門口的地上有一個“圣都牌小兒健身片”的空紙盒,她就驚喜地檢了起來,心想:我終于有一個玩具了。原來她是看到盒子上的兩個彩色的卡通小人了。
穎穎從4歲起就沒有一件新衣服,只有一次她上學期期末考試得了第一名后學校特別獎勵她的。平常穿的都是好心人送的。好在她很會搭配:一件白色T恤衫套綠色背帶褲,頭上別著兩只檢來的發夾,竟叫人看不出她是苦命家的孩子。
醫院得知小穎穎家的經濟情況,并被小穎穎的孝心所感動,最后決定愿意免費為小穎穎媽媽換腎。小穎穎媽媽的病終于好了,從此她們母女倆過上了幸福快樂的日子。
通過讀這一篇文章,我懂得了什么是獨立。一個五歲的小女孩竟可以獨自為自己的母親賺錢換腎,并且還那么懂事,從來不奢望多余的東西。而我們整天拿著父母的錢財亂花,不懂得節約,更不懂得獨立生活。我聽說在美國,父母從小就鍛煉自己的孩子獨立生活,而且從來就不讓孩子亂花錢,所以他們的孩子很小就學會了獨立、節約。而我們中國的父母根本就不重視這一件事,很少有父母讓自己的孩子吃苦,都是從小就溺愛孩子,并且讓他們養成了奢侈、浪費的壞毛玻所以中國的大多數孩子都獨立的較晚,失去了培育獨立的最好時期。 三天做一次血液透折,每次都要花費300元。
讀后感的作文 篇4
故事講有個放牧羊孩子,他很無聊,總是沖著村里喊狼來了狼來了,快來救我呀,大人們拿著木棍和鋤頭往山上跑,上山去根本沒狼,孩子卻哈哈大笑,上當了上當了。
有一天狼真來了,大聲呼救,沒人來救他,羊被狼吃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騙人,要做個誠實懂事的好孩子。
讀后感的作文 篇5
里面最讓我喜歡的一篇故事叫《大腳鴨》,那個鴨子的腳非常大,大家都嘲笑它。
有一天,他去旱冰場看見了兩只小兔子在滑旱冰,滑的非常好,大家都不敢去滑,大腳鴨去滑了,一直摔倒,大家都笑得眼淚都出來了,可慢慢的沒人笑它了,它越滑越好,其他的動物們也開始滑了。讓我懂得了要大大方方的,不要害怕別人的嘲笑。
讀后感的作文 篇6
《挪威的森林》里,只有三個人知道尊重自己感覺的涵義。其中渡邊、綠子是天生就知道,而玲子則是在渡過痛苦的海洋后才到達彼岸。
渡邊、綠子是現世社會里兩顆絕無僅有的璀璨明珠。他們天生就懂得尊重自己感覺,不會因為內心感覺奇特、“骯臟”、自私而刻意壓抑它們,他們天生就有抗拒“非黑即白”的現世道德的力量。他們不會自己把自己看成怪人,別人把他們看成是怪人的時候,他們也不會認為自己是怪人。只有內心強大的人才會如此.
只是渡邊與綠子獲得尊重自己感覺的途徑不同。綠子尊重自己的方式仿佛是從外部世界獲得的,她融身于熙熙攘攘、熱熱鬧鬧的市井之間,看見一縷白煙,會與第二次見面的渡邊說那是高中校工在燃燒女生衛生巾;聽到第三次見面的渡邊夸自己的廚藝,會馬上回憶起當初為買鍋而擠掉買胸罩的錢;會在一大群朋友前,講鄰居阿姨打噴嚏把衛生巾打掉在地的趣事。不隱瞞自己的感覺,不用非此即彼的現世道德約束自己,是綠子與自我和解的方法,是綠子尊重自己的感覺的途徑,也是她深深吸引渡邊之處。她也有過掙扎,比如她一開始找的是個中規中矩的“好人”男朋友,不許她吸煙,不許她講黃色笑話,她自己可能也這樣約束過自己,比如在高中階段,但她發現此路不通時,就任自己尊重自己,不再橫加批判。她時時感到在現實社會中窒息,因此她總想在深夜的東京街頭爬樹——爬得高高的,脫離污穢的空氣,自由自在地吸口氣。
為何渡邊能夠尊重自己,我實在不知道,書里也沒交待,也許是天生吧。他天生淡定從容,現世規則控制不了他,他自己也不控制自己。在他那里,既也善也無惡,既無好也無壞,既無忠也無奸,他“既不辯護也不解釋”。他像海上一葉小船,既無帆也無升帆的欲望,只任海風海浪任意把他吹到任一個角落。他在哪兒都是他自己。“我覺得自己周身仿佛緊緊貼上了一層薄膜。由于薄膜的關系,我無法同外界相融無間,而同時他們的手也無從觸及我的皮膚。我本身固然軟弱無力,然而只要我處于這種狀態,他們在我面前也同樣無能為力。”抑郁中的渡邊最能反映出渡邊內心的真實狀況。
尊重自己的人才會真正尊重別人,因此,綠子說渡邊“或許你有一種讓人心里坦然的能力也未可知”。這句話極富魅力,任何人都想與“讓人心里坦然”的人相處。因此綠子能夠在渡邊面前如此輕松,如此放得開。但因為人們離自己內心太遠,往往會不看出誰是“讓人心里坦然”的人,只有極少數認清內心的人才能敏銳地覺察出來。也即因此,綠子與渡邊的相遇、相愛才顯得那么難能可貴。
我個人覺得,渡邊選擇綠子合情合理,只有綠子才是渡邊內心感覺的棲息之地,綠子是渡邊自我的實現之地。一開始,渡邊以為自己只會迷戀純而美的直子,但渡邊最后認清了自己的內心,對綠子說:“但見不到你后我才深深意識到——只因有你,我才得以好歹堅持到現在。而失去你之后,我實在孤獨得好苦。”
尊不尊重自己,事關生死。
尊重自己的感覺,真實地活在當下——在我看來,這幾乎是健康地在現世立足的唯一途徑。當然,如永澤那般的“強人”也許對此不屑一顧。
尊不尊重自己的感覺事關生命和輪回。《挪威的森林》里,人物可以分為兩類:死者和生者。村上春村讓不尊重自己感覺的人都選擇了自殺。可能村上認為,不尊重自己感覺——失去自我的人只有死路一條,或者說失去自我的人雖生猶死。“失去自我即是死”——村上也許這么認為。
從這個意義上講,玲子是起死回生;永澤只是清醒地棄生擇死;玲子的女學生根本就沒活過。而東京街頭的人群大多也是行尸走肉而已。
每當想到這里,我總是不寒而栗——滿大街都是行尸走肉哎;而學校、家長、社會也似乎只能容得下行尸走肉,并以培養行尸走肉為己任。在這個瘋狂的世界里,也許只有永澤能被容得下吧。
這樣想來,作者村上春樹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據說他大三時結婚,然后開起酒吧,26歲時終于大學畢業,32歲轉讓酒吧,專門寫作。每天6時起床跑步晚上10時就寢,與妻子平靜地生活、寫作——他既尊重自己的內心,又能以此養家糊口——他以尊重自我為途徑得以立足于現世社會。真是奇怪,居然有人以尊重自我的方式見容于賤踏別人自我為特征的社會。如果村上能做到這點,這說明,社會并不見得就一定容不下你的自我,關鍵是你能否堅持你的自我?能堅持多少?能堅持多久?你離你的內心有多遠?你能一直能活在你的內心里嗎?
這樣轉而一起,木月和直子真是被自己嚇死的——他們怎么就那么肯定社會容不下他們的自我,沒有才能的自卑讓他們以為自己在現實社會里活不下去。他們自己給自己下了死刑。
從某種意義上講,世界沒有客觀,只有主觀,因為只有自己才能讓客觀世界的存在有意義,除卻自己,世界再怎樣精彩怎么無聊都與你無關。
也因此更欣賞渡邊徹或者說村上春樹晃晃悠悠生活在大地上的態度。
另外,我還想說,交友、擇偶最好選擇那些尊重自己感覺的人,因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尊重他人。如果小朋友能夠選擇的話,最好選擇能尊重自己的父母,因為只有尊重自己的父母才能尊重自己的孩子。
讀后感的作文 篇7
一直以來,我都是個游走于生命的兩極之間的人。
不知道別人是否有生命的兩極,如果有,又是什么樣的兩極?在我,生命的一極是情緒,另一極是理智,我不斷地在這兩極之間游走。
情緒的一極變幻不定,有時很瑰麗,很神奇,有時則很蒼涼,很憂傷,甚至充滿死亡的氣息,永遠無法定格于某種景色。但不管是哪種景色,都籠罩著一層遐想的霧,都很誘人,所以我常常流連于情緒的一極。在那層遐想的霧中,我不斷地給自己創造出各種虛幻的境界,并把自己化作虛幻置于其中;有時,甚至為自己設想或美麗或悲慘的死亡,并把自己化作死亡置于其中。那層遐想的霧究竟從何升起?我至今沒能找到它的根源。我只能猜測:它或許來自生命最深處的人天隔離。也許正是這層霧,遮蔽了生命的本質。
理智的一極幾乎沒有四季的更替,似乎總是處于一個恒定的季節,于是也就永遠是同一種景色。在我,理智的一極非冬非夏,非春非秋,而是永遠處于夏秋之交——夏天的繁榮已經遠去,秋天的果實尚未成熟;不冷不熱的風把頭腦吹得很清醒,清醒得失眠;沒有夏季的雷雨,沒有深秋的風霜,但每一樣我都必須時刻提防,因為生命的四季不像自然的節令那樣有序更替,它會突然倒轉,也會驟然提前。
如果說情緒的一極屬于詩,至情至性,那么理智的一極則屬于哲學,淡漠、冷靜。在理智的一極沒有遐想的霧,只有現實的風,但它現實得如同霧一樣遮蔽了生命的本質。
處于情緒的一極時,我生活在一千個世界里,生命具有更多的自然色彩;處于理智的一極時,我生活在一個世界里,生命具有更多社會的特征。但即便處于理智的一極時,我也從不認為自己生活在真實里,我清楚地知道:一個理智的世界和一千個情緒的世界幾乎同樣虛幻,現實的風和遐想的霧也幾乎同樣虛幻。
然而,它們又畢竟是不同的兩極。它們的幻與真很分明又很不分明——情緒的一極幻得那么真,理智的一極真得那么幻。
在我生命的所有矛盾中,沒有任何一個如此尖銳。我知道,這是我生命的死結所在,而我將永遠無法解開這個死結。
所以,我的生命仍將在兩極之間不停地游走,在一個世界和一千個世界之間不停地穿梭,在遐想的霧和現實的風之間不停地往返。
因為,這是宿命。
【關于讀后感的作文集錦七篇】相關文章:
關于春節對聯的作文集錦七篇06-25
關于對對聯的作文集錦七篇02-26
關于春節的對聯作文集錦七篇10-02
關于電腦的介紹作文集錦七篇02-26
關于五一游玩的作文集錦七篇03-25
關于書籍作文集錦七篇02-26
關于春天的古詩作文集錦七篇03-09
關于古詩詞的作文集錦七篇02-28
關于春節貼對聯的作文集錦七篇02-28
關于對對聯的作文300字集錦七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