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幼小銜接調查報告

時間:2023-01-12 14:42:00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關于幼兒園幼小銜接調查報告

  篇一:幼兒園幼小銜接調查反饋分析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關于幼兒園幼小銜接調查報告

  幼小銜接工作是一項長期以來倍受幼教工作者關注但一直沒能很好解決的問題。在此之前我們始終把幼小銜接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做,積極開展幼兒入學前的準備工作,幼兒一旦升入大班,無論是在教學要求、內容、方法還是作息時間常規方面都主動向小學靠攏。而小學也是在積極的尋求一種兩者相互結合的交融點。但由于雙方很少達成共識,就具體問題制定科學合理的計劃,所以還是形成了銜接工作的不統一性。事實證明,學校、家庭、幼兒園三方準備才是解決幼小銜接問題的有效途徑。

  九月,大班幼兒即將邁進小學的校門,成為一年級的小學生。如何在兒童從學前期向學齡期發展的過渡時期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為幼兒入小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幫助家長更新、端正、樹立好正確的幼小銜接觀念,與小學和諧接軌,是幼小銜接工作成功的首要保證。

  二、調查對象和調查方法:

  (一)調查對象:為了進一步加強幼兒園與小學教育的銜接,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入小學適應性教育,幼兒園于開學初向大班170位家長發放了幼小銜接問卷調查表。

  (二)調查方法:就家長對“幼小銜接工作的需求;家庭幼小銜接的做法;幼兒園幼小銜接的熱點問題”三個方面六大項內容進行了調查。包括三大項多項選擇題兩道訪談題。所有問卷都由孩子的父母填寫,因此他們的信息填寫更為真實可靠。選擇題的選項有羅列了各種可能的選項也有供家長自行根據實際情況填寫的空間,這樣就考慮了所有家長的需求。主觀題的設置給家長提供了說話的空間,也給幼兒園老師帶來了更貼近事實的信息和最想了解的內容。本次調查問卷回表率100%,體現出家長對孩子幼小銜接工作的高度重視。以下是對家長問卷中所提問題的數據統計:

  1、孩子即將進入小學,令您感到困擾或擔心的事情是什么?

  (83.7%)能否及時完成作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73%)能否遵守課堂紀律專心聽講。

  (60%)能否大膽發言。

  (57%)能否習慣老師的教學風格。

  (55%)學習是否跟得上。

  (41.2%)能否會與新朋友友好相處。

  (3.75%)其他。

  2、就幼小銜接來說,您認為幼兒園教學應包括哪些內容?

  (92.5%)良好的學習興趣培養。

  (75%)傾聽、理解、運用的訓練。

  (71.2%)基本加減法(20以內)。

  (67.5%)常用漢字的認讀和書寫。

  (67.5%)拼音符號的拼讀活動。

  (65%)數字認讀和書寫活動。

  (50%)英語口語的基本句型和字母發音。

  3、就幼小銜接來說,您認為幼兒園教育應培養幼兒哪些生活適應能力?

  (87.5%)會大膽的表現自己。

  (85%)會主動表達自己的需求。

  (85%)會整理、準備自己的物品。

  (80%)有主動結交朋友的能力。

  (71.25%)熱愛勞動。

  (60%)會根據天氣變化自己增減衣物。

  (6%)其他。

  4、在心理及社會適應方面,您認為幼兒園教育應培養幼兒哪些方面?

  (88.7%)自信心。

  (83.75%)懂得怎樣與老師和同學相處與溝通。

  (80%)有一定的受挫能力。

  (78.75%)自我保護意識。

  (75%)集體觀念。

  (53.75%)自主性。

  (45%)行為意識。

  5、您會為孩子的幼小銜接做哪些準備?

  在這個問題中,多數家長填寫了如:參觀小學,給孩子講述小學的生活,調整作息時間,在社會上報識字班、速算班等。

  6、希望幼兒園為孩子的幼小銜接做哪些準備?

  家長填寫的內容比較統一:

  (1)、學習習慣與方法的培養。

  (2)、熟悉小學各項活動與生活。

  (3)、基礎知識的學習。

  三、現狀與分析:

  從以上數據中不難看出,我們最大的收獲就是發現隨著時代的變遷,家長的教育觀和兒童觀也在不斷更新和變化,關注問題的角度較傳統認識而言更加全面科學。他們從原來的重知識技能輕能力習慣,轉變為重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培養孩子愛學、樂學的興趣。

  從調查問卷的反饋情況來看:家長也在重視幼小銜接這個熱點焦點問題,他們也希望和幼兒園老師合作交流,共同商討幼小銜接的最優方案,幼兒進入小學,最讓老師和家長困惑和難解決的問題是自制力差,不會傾聽他人講話,學習主動性不強;對于是否要提前學習拼音、識字這個問題,大部分家長認為可以學習一些拼讀和簡單識字,以“少寫多認多聽”為原則,還要注意發音的正確,更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四、反思與體會

  孩子從幼兒園走到小學,幼兒期的自由、活潑、散漫的自發學習環境轉換為分科學習、有專業、受紀律支配的學習環境,環境的陌生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煩躁不安,使孩子情緒易受波動。我們是不是應該降低期望值,允許孩子出錯。其實孩子上小學了,還是孩子,所以,當孩子的行為表面看來有點破壞性時,我們是不是不急于批評或制止,而是應耐心地觀察和傾聽,真誠地詢問和了解,使孩子心理上有安全感,增強孩子適應生活和學習的能力。

  引導家長用正確的觀念教育孩子——與我們同步。經常召開家園交流會,聽取家長意見,向家長傳達幼兒園教育新理念,家庭教養信息。請小學老師對幼兒園家長開辦“家長學校”,幫助家長更進一步了解小學生活學習狀況,制定幼兒家庭作息時間表。請已畢業家長返回幼兒園,從幼兒自信心的培養、自理能力培養、尊重孩子、創設良好學習環境等方面談自己教育孩子的成功經驗,用現身說法的經驗交流,營造家長間的互動。培養幼兒做自己能做的事觀念的轉變使家長注重幼兒做事能力的培養,孩子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家長就大膽讓孩子去做。如:幼兒自制“圖表式”功課表準備好第二天應帶的學具,自己洗腳、洗襪子,按時入睡;每天早晨,孩子自己起床、疊被、盥洗,按時到園。一些較簡單的家務勞動如掃地、擦桌子、倒垃圾、購買生活小用品等都由孩子承擔起來等等。

  為了更好地銜接,除了家長的指導外,幼兒園的教師和小學教師還要相互深入了解雙方教育的任務和特點,尤其是雙方教育對象的心理發展水平和特點,經常組織幼兒園教師到小學聽課,邀請小學老師來幼兒園參觀,現場指導、聽課等,了解小學對學生的要求及小學的一些情況,定時或不定時的召開小學教師和幼兒園教師的交流會,并能制定出詳實、具體、有效的可行性計劃,多方位準備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五、從各方面切實做好幼兒的入學準備工作

  從觀摩小學課堂,和與小學老師的直接對話來看,重點培養幼兒的獨立性、課堂常規、學習習慣和興趣、生活自理能力是當務之及的事,讓幼兒在自理能力、時間概念、任務意識、責任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減少初上小學時手忙腳亂的現象,逐漸學會管理自己,才會有進入小學后有條不紊的生活。

  針對本次問卷和許多小學老師提出的小學語文識字量增多,幼兒閱讀能力較弱的問題,我覺得在幼兒園可以針對幼兒的特點培養幼兒前閱讀的能力,培養幼兒在生活中識字的興趣以及閱讀的興趣,并遵循“多認少寫”的原則,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要做好幼小銜接工作,需要幼兒園、小學老師、家長達成教育的共識,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在下階段我們將根據我們調查反饋的情況討論制定各項內容研究的方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的有效銜接工作一定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篇二:關于我國幼小銜接的文獻綜述

  一、概念界定

  銜接:銜接是指兩個鄰近教育階段之間在教育工作上的相互銜接,它們應該在教育目的、任務、內容、方法、組織形式等方面互相銜接。 幼小銜接:幼小銜接是依照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協助兒童順利地從幼兒園

  階段過渡到小學階段。幼小銜接是兒童身心發展的客觀需要,是由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決定的,它主要包括外在學習環境的銜接和兒童內部精神的銜接。幼兒園和小學有不同的教學風格和不同的文化,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2]

  二、幼小銜接的現狀

  錢玲玲在《宏觀視角下的幼小銜接工作淺述》中提出幼小銜接一般并不作為幼兒教育的顯性內容存在于幼兒園的工作中,而且,一部分幼兒園僅是為了應付教育主管部門提出的要求,因此幼小銜接工作有一定的被動性,不顧教學規律忽視幼兒成長特點,認為幼小銜接僅僅是幼兒園單方行為。[3]除此之外,王芳在《基于有效雙向互動談幼小銜接教育》中談到,幼小銜接思想有共識,行動有偏差;知識內容銜接上缺乏系統性;銜接策略上不夠務實;缺少系統的銜接操作方案。

  三、幼小銜接存在問題

  1) 幼小銜接小學化現象嚴重

  當前,我國幼兒園教育中普遍存在小學化傾向,這嚴重違背了幼兒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對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欒萍萍在《幼小銜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中指出,幼小銜接工作存在小學化問題,過度強調智育。趙旭曼認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教育內容上,片面強調科學性知識的學習;教學組織形式上,嚴重出現去游戲的現象;教育評測上,偏重技能和知識。[4]劉東在《對幼小銜接教育的再思考》中指出幼小銜接教育問題的表現存在盲目超前化,追求形式。張宏在《幼小銜接中的問題與策略》中提到幼小銜接中小學化現象嚴重。

  2) 幼小銜接的單向性

  欒萍萍、黃俏樂、劉東、錢玲玲等都認為幼小銜接工作中存在單向性問題,即在不少地

  區,幼兒園積極的開展幼兒的入學準備工作,主動向小學靠攏,在教育要求、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盡量接近小學,但小學很少考慮初入學兒童的特點,不能主動與幼兒園對接,形成銜接上的一邊倒。汪薇在《基于幼兒心理發展的幼小銜接問題探究》中提到幼兒園單向銜接與家長小學缺乏溝通。

  3) 幼小銜接片面化和表面化

  《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教育的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

  [5]幼兒情感、態度、能力、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然而,有些幼兒園嚴重忽略這一指導綱要,

  在體智、德、美四育中,重視“智”的銜接,特別是近年來,幼兒園對幼兒智力因素極為重視。黃俏樂在《幼小銜接現狀及策略研究》中提到幼小銜接有片面銜接和形式上的銜接。劉東認為幼小銜接過于表面化,追求形式,忽視了銜接的內容、過程,銜接淺層次、表面化。

  4) 家長理念落后、陳舊影響幼小銜接

  王后玉、秦志敏、楊鳳芹均強調家長觀念與時俱進的重要性。隨著我國計劃生育計劃的實施,各家庭越來越重視獨生子女的教育,同時,知識經濟時代迫使家長考慮如何使子女在有限的學習時間中盡可能多的掌握人類優秀文化知識,以期為兒童未來提供足夠的競爭力,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家長的教育功利性和狹隘性。

  5) 幼兒園師資力量薄弱,幼小教師溝通不暢

  張宏、張燕、陳景凡、王雅明等認為幼兒園師資薄弱,幼兒教師與小學教師很少對幼兒發展進行探討和溝通。2000年,我國頒布了《幼兒園教師資格條例》,進一步完善了幼兒園教師資格制度。但是,相比國外的幼兒教育師資而言,我國在教師資格申請的嚴格性、教師資格證的多樣化、教師職后培訓保障等方面相對較弱。在教師資格申請的學歷規格上,只要具備幼兒師范學校畢業的基本學歷即可申請,非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人員只要通過相應地將教師資格考試即可申請。在教師職后培訓上,幼兒教師的“國培”和“市培”等政策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為教師職后教育提供了保障,但這仍然滿足不了我國龐大的學前教育師資培訓需求。

  四、 解決幼小銜接問題的策略

  1) 樹立正確的銜接觀念

  教師應轉變觀念,把幼小銜接工作看作是促進兒童順利地實現從學前期自身發展特點交替、轉化、升華的發展過程,是兒童身心發展的量變與質變的統一。所以應從幼兒入園開始,培養其社會性適應能力,培養幼兒穩定的情緒、對活動的態度以及各種行為習慣,使幼兒逐步產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才是為小學打基礎,為人的一生發展奠定基礎。趙旭曼提到幼兒園應該樹立正確的辦園理念,明確辦園宗旨;家長應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2) 加強幼兒園、小學、家長的多方銜接

  黃俏樂在《關于幼小銜接指導策略方面》指出應當從幼兒園、小學、家長三方面端正對幼小銜接的態度,樹立正確的幼小銜接觀念。賴瑛在《淺談幼小銜接的問題與對策》中提出幼兒園是做好幼小銜接的關鍵因素,家庭是幼小銜接不可缺少的因素。王雅明認為應當加強幼兒園、小學、家長之間的交流。

  3) 社會適應能力的銜接

  教育部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合作對幼小銜接問題進行了長達四年的研究后認為,兒童入學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社會適應性這個方面。多年來,傳統的幼兒園正規教育更多的是為幼兒入學做心理準備,但是幼兒的社會性適應能力明顯不足,要進一步加強幼兒自理能力和獨立生活能力。讓幼兒學會自己動手、動口、動腦,面對問題,教師把權利和責任交給孩子,讓兒童自己解決,教師則注意事態發展,必要時引導幫助幼兒逐漸脫離成人的直接照顧。王冰冰認為在幼小銜接中要逐步強化學習常規要求,初步養成學習習慣,引導、培養、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趙月娥在關于幼小銜接解決策略中提到,幼兒園應該以能力銜接為重點,科學制定兒童入學初期的生活和學習制度,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康建琴在《幼小銜接——關注孩子的學習適應準備》中提到幼小銜接應該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孩子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以及提高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

  五、述評

  在已有關于幼小銜接的研究文獻中,對幼小銜接存在問題并提出解決策略的研究文獻較多,許多學者都認為幼小銜接主要存在小學化、片面性、單向性、表面性等問題,因而無意識地縮小了銜接的范圍,把銜接局限為知識上的準備和延伸,一味地強調讀、寫、算等方面的能力訓練。我們發現在已有研究中存在以下問題:1)基于城市幼小銜接進行的研究較多,而對農村幼小銜接進行的研究較少;2)絕大多數是對正常幼兒進行的研究,而忽視了特殊兒童的幼小銜接工作;3)研究人員開展研究主要關注學校與幼兒園,而較少關注家庭和社會對幼小銜接的影響;4)已有研究絕大部分是以成人的視角研究幼小銜接,而忽視了幼兒這一主體研究對象。

  參考文獻:

  [1]高敬.幼兒園課程[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8):284

  [2]賴瑛.淺談幼小銜接的問題與對策[G].學前教育.2013(9)

  [3]錢玲玲.宏觀視角下的幼小銜接工作淺述[J].內蒙古教育.教職版.2013(10)

  [4]趙旭曼.我國目前幼小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分析[J].少年兒童研究.2010(7)

  [5]高敬.幼兒園課程[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8):290

  [6]王芳.基于幼小雙向互動談幼小銜接教育[J].教師100(教師版).2013(4)

  [7]劉東. 對幼小銜接教育的再思考[G].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1)

  [8]王雅明.淺談幼小銜接教育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學前教育.2013

  [9]陳景凡.淺析我國幼小銜接中的問題與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2008(11)

  [10]程詩杰. “幼小銜接”現狀背后的冷思考[G].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3(2)

  [11]王后玉.家庭教育在幼小銜接中的角色定位[J].課程教學教材研究(幼教研究).2012(1)

  [12]秦志敏.家園同步,做好幼小銜接[J].家教世界.2012(20)

  [13]欒萍萍.幼小銜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學理論2011(27)

  [14]黃俏樂.幼小銜接現狀及策略研究[J].校長閱刊.2007(06)

  [15]陶翠萍,林存敬.小學幼小銜接教育工作初探[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2)

  [16]張娜.論幼小銜接對提升義務教育質量的貢獻[J].教育導刊.2010(6)

  [17]王聲平.幼小銜接研究評析[J].湖南民族職業學院學報.2012(1):61-66.

  [18]王冰冰.談幼小銜接策略[J].吉林教育.2013(13)

  [19]張宏. 幼小銜接中的問題與策略[J].齊齊哈爾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7(3)

  [20]楊鳳芹.幼小銜接——家長工作的五個一[J].好家長.2012(6)

  [21]康建琴.幼小銜接——關注孩子的學習適應準備[J].教育導刊.2011(4)

  篇三:論文《幼小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前言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小學教育是建國之根本,幼兒教育尤為根本之根本。”從幼兒園轉入小學,對于家長和孩子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轉折和考驗。做好幼小銜接教育既是學前教育的內容,也是小學教育的需要,更是兒童身心發展的需要。幼小銜接,一直是幼教工作者和家長普遍重視的問題。《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該和小學密切聯系,互相配合,注意兩個階段的相互銜接。”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幼小銜接問題便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并作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在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也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幼小銜接的順利進行不僅對幼兒盡快地適應小學生活有著重要的作用,并且會影響著他們一生的教育進程。

  原國家教委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合作的科研項目“幼兒園與小學銜接”歷時5年,于1995年完成原國家教委于同年發文向全國推廣此項研究成果。但是時至今日,幼小銜接仍然是一個不能全面性解決的問題。由于教育對象的處于不同的年齡段,擁有不同年齡的特點,各自都擁有不同的階段性、教育任務、教育內容和方法。兩者之間有著不可或缺的聯系,這就需要一個良好的過渡,從而減少甚至避免兒童以后的身心發展造成不應有的曲折。現如今在幼小銜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這兩個教育階段過大的差異認識不足。

  2 幼小銜接中常見問題

  2.1把幼小銜接當成兩個教育階段的過渡,忽略銜接的連續性

  目前我國在實現幼小銜接的過程中,最為突出的問題是重視階段性而忽視連續性,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兩張皮”現象嚴重。小學與幼兒園在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師生關系和教育組織與實施上存在著巨大差異。由于缺乏溝通和了解,幼兒教師不了解小學教材的大綱和教學方法,小學教師不了解幼兒教材及幼兒各年齡段的特點。學前兒童和小學生擁有不同階段的年齡特點,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是兒童成長中的一件大事,標志著一個新的階段的開始。與幼兒園相比,小學里兒童的生活環境、社會要求、課程內容、人際關系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個學齡前兒童不可能在進入小學的`那一天,就完全失去幼兒的特點。如果這時小學老師完全按小學生的特點要求新入學的兒童,那么必然會造成新入學的兒童嚴重不適應,從而影響孩子

  的身心發展。

  (一)在教育目標上,幼兒園重能力,而小學重知識

  幼兒園教育目標主要是對兒童綜合能力的全面培養,包括兒童運用感官和語言的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感受美與表現美的能力以及交往能力等。小學的教育目標是一種注重知識的教育,強調傳授課堂書本知識。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日趨嚴重,許多幼兒園過早的對幼兒進行小學化教育,將小學生的行為規范要求搬到幼兒園,往幼兒頭上套,把小學生的課程帶到幼兒園,要求幼兒像小學生那樣。幼兒教育小學化嚴重危害幼兒身心健康,扼殺幼兒的天性。

  (二)在教育內容上,幼兒園重綜合性知識,而小學重學科性知識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幼兒園教育內容主要是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五大領域的知識,這五大領域的知識是相互滲透的,是全面的、啟蒙的。而小學教育內容分為語 文、數學、英語、社會、自然等學科性質的知識。不少幼兒園不注重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不是組織幼兒從游戲中學習,而是要求幼兒像小學生那樣握筆書寫。講課則一味向幼兒灌輸知識,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圖案色彩,缺少生動的游戲。課講完后則要求幼兒做作業,一個數字,一個字母或一個字抄寫10遍甚至一頁,還有計算、英語、常識等等,作業一大堆,幼兒園里做不完,回到家里還要做。幼兒過早的握筆寫字違背了幼兒的身體,除了會造成錯誤的握筆姿勢外,還會導致幼兒手指畸形,傷害小臂肌肉群發育。

  (三)在師生關系上,幼兒園重生活上的照顧,而小學重學習上的指導

  幼兒園實行教育與保育相結合,吃喝拉撒都是由老師照顧,幼兒園教師就像媽媽一樣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師幼關系融洽和諧,幼兒的安全感和被愛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而小學更注重學習上的指導,注重關注孩子在學習上的一些不足,而且幼兒園與小學的時間作息不同,教師也就少了對孩子的起居生活上的關心與照料。幼兒就會出現心理落差,出現不適應。

  (四)在教育組織與實施上,幼兒園重豐富多彩的活動,而小學重課堂傳授

  在教育組織實施上,幼兒園強調開展多樣性的活動,重視活動內容的趣味性、全面性和生活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而小學強調以課堂的形式(教師講,學生聽)來傳授知識。

  如果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缺乏共同的聯系與溝通,就會造成了兩階段教育巨大的差異,把幼小銜接僅僅簡單地當作是兩個教育階段的直接過渡,會造成幼兒入小學的不適應。

【幼兒園幼小銜接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04-23

對幼小銜接培訓心得05-19

幼小銜接培訓心得11-26

幼小銜接工作心得03-09

幼兒園幼小銜接工作計劃01-25

幼兒園幼小銜接工作總結02-07

幼兒園幼小銜接工作總結03-16

幼小銜接專題培訓心得12-12

幼小銜接心得(精選8篇)11-24

幼兒園大班幼小銜接工作總結03-2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风县| 金溪县| 介休市| 太原市| 郧西县| 营口市| 英山县| 丹棱县| 女性| 河间市| 五常市| 山东省| 扶绥县| 嵩明县| 扎囊县| 婺源县| 房山区| 桂林市| 林甸县| 伊宁县| 竹北市| 九寨沟县| 漳浦县| 太湖县| 体育| 类乌齐县| 安徽省| 长葛市| 正镶白旗| 习水县| 大兴区| 梨树县| 南江县| 敦煌市| 临安市| 澄江县| 镇宁| 通河县| 星子县| 张家界市| 炉霍县|